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07 共78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分析
【第2部分】中小学常见教学事故管理研究引言
【第3部分】教学事故及其管理意义
【第4部分】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第5部分】强化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对策思考
【第6部分】中小学教学事故的应对与管理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现状,掌握中小学教学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丰富选题的研究材料,构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理论体系提供实践支撑,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根据调研主题,搜集第一手资料,展开分析,进行调研。本文对中小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领导层三个群体采取了侧重不同类型的访谈法(现实座谈和网络座谈)。其中,包括百余名教师、中层干部以及校领导,同时也考虑到性别、职称和老中青的比例适当。

  调研内容,校领导层面主要涉及到在日常办学理念当中是否重视教学事故管理?是否有定期召开专门的会议、明确分工以及其他活动?是否了解并接触过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是否了解中小学教学事故的制度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应用效果、处理程序、处罚措施、处理力度以及后续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层面主要涉及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是否重视教学事故管理?本人是否直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是否了解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类型、实效性?具体工作方面,是否了解中小学教学事故的制度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应用效果、处理程序、处罚措施、处理力度以及后续工作?教职工层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是否强调教学事故管理?是否接触过类似的教学事故事宜?是否了解中小学教学事故的制度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应用效果、处理程序、处罚措施、处理力度以及后续工作。

  第一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

  访谈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渐出成效,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并组织专门的人员、机构进行日常执行,效果明显,事故管理的理念也深入教师观念当中。但是,通过访谈,本文也发现了诸多细节问题。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实践的深远影响以及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不理想,目前,关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理念尚不成熟,很多地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很多管理人员感觉“苦于传统的管理工作之中”,很多教师则有着两种极端的感受,要么不闻不问,要么“谈管色变”,这都体现出中小学教学事故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主体,师生的主体性参与得不到足够的体现,困扰教学的事故问题还是未能得到根本有效的医治。

  一、对教学事故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不同调查对象对教学事故管理的重视不同

  中小学对教学事故管理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学常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效。在访谈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普遍重视对教学事故管理,将教学事故管理纳入到日常事务管理之中。

  E学校一位校领导在谈到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时,表明“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学管理,也是我们学校的历史传统”;A学校一位校领导表示‘’这不仅是一项形象过程,也是一项学校的内涵建设工程,体现出对教师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D学校一位校领导谈到,”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榜样问题“、‘’有制度规范”,“有分工”,“有通”J艮“,”有津贴、晋升方面的体现“,”有考察学习“等等方面。

  中层管理人员(含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较为重视(含重视)。

  B学校一位教务管理老师谈到在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上,”学校有规定有安排“,'‘处理过一些教师”;C学校一位教务管理老师谈到该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事故管理活动”,比如'’每个教室后面留有小窗口“、”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与考核挂韵”;

    D学校,E学校,F学校等管理教师一致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属于教学的辅助行为”等等;

    还有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谈到了 “管理的形式化”,“管理造成职工间的紧张化”,“管理者的口碑不好”,“有苦难言”,“与我无关”,'‘任务艰巨“等等。

  教师(含班主任、教师)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一般重视。

  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大多数普通教师在访谈中提到了个人观点,谈到这是”一个学校的必需品“,”管理为次要,主要在于自觉“;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并不看好事故管理,将其理解为”整人用的手段“,”管理太严“,”执行难“,”只为增加管理岗位“,'’形式化”,'‘管理罚款是为了增加学校收入,进了领导口袋'’等等;还有教师没有认清教学事故管理,他们把安全事故也当成教学事故去对待。

  综上所述,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重视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也反映出不同级别、不同立场的人对于管理本身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二)不同调查对象对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类型认识不一

  在访谈的过程中,一般的校领导(含校长、副校长)基本能够依据校领导分工以及职能部分负责等情况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类型有着清晰认知。

  A学校一位校领导在问到“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类型”时,谈到了 “组织片”、“教学片”、‘’后勤片“;B学校一位校领导提到”广义教学事故“,”狭义教学事故‘';D学校,E学校,F学校等学校领导也在访谈中认同上述观点。还有个别校领导对教学事故管理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学校事故都是教学事故。

  中层管理干部能够依据上下级所属关系理清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类型。

  F学校一位管理人员在访谈中,谈到了 '’上级事故“、‘’中层事故”、‘’教师事故“;

    C学校一位教务人员理解为事故是”不可抗拒的事故“;也有一些学校的中层干部表示学校事故都是教学事故,有些中层干部认为教学事故管理都是针对老师的。

  少部分教师能够谈清事故的大体分类,但有大多数教师认为所谓的事故管理都是针对教师的。

  在访谈中,谈到了是针对”下层教师群体的“,”所谓的分类最终都是普通教师来承担而已“,'‘分类无意义”,'’想整你,早晚找到你的把柄“等等。

  调查发现,不同对象对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同立场对于分类的标准、感受均有着自身的体会。

  (三)不同调查对象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作用认知不同

  在访谈的过程中,校领导多数是站在学校发展大局的角度谈教学事故管理的作用。

  A学校,B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等校领导均表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有较大作用”;H学校,L学校校领导提到,管理“规范了教学”,已经是“学校日常活动开展的组成部分”;C学校一位校领导说这是“学校的特色”,“是对教师的一种责任教育,对学生的榜样养成”,“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口碑”等等。

  多数中层管理干部结合自己工作特色谈到了事故管理的作用。

  A学校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描述管理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管理水平“,”校园氛围有促进作用“,”严惩了部答违纪教师“等等;还有部分中层干部谈到了 ”管理造成关系紧张“,'‘管理过于形式化”,“管理无特色”等等。

  少数教师肯定了事故管理的正面效果。

  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等学校教师一致认为这项工作“有助于教师自我提醒和教育”;但是多数教师也认为,事故管理“只存在负面作用”、'’只是学校的政绩工程,人家有我也有“,是一种”整人工具“、‘’例行活动”,“养一群吃白饭的人”.

  调查发现,不同对象对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同立场对于作用认知差异很大。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二、教学事故管理制度

  (一)制度的形成过程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校领导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是学校规范化发展的产物,是新时期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必需品;还有部分校领导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是学校传承的财富。

  A学校一位校领导表示教学事故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种经验的继承”,“也是一种工作可持续性的保障”;B学校一位校领导认为,“制度是一个成长过程,还需要不断完善”;C学校一位校领导认为,“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教学”.

  多数中层管理者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是学校领导的执政理念,是学校正常运行的把手。

  D学校一位教务管理人员认为,“管理一般体现着一种治理学校的理念”;也有不少中层干部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是形式化的产物。

  少数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活动的必需品,多数感觉这个是哪个领导拍脑门想出来的,还有不少教师认为,这些都是“为了摆设”.

  (二)制度的表现形式

  在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校领导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表现在诸多方面。

  综合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等学校的校领导观点,制度体现在“上面文件,领导讲话”、‘’校内分工“、‘’明文规定”,“例行会议”,'‘例行检查通报“,”处理公乐“,”跟踪“等等。

  中层管理者一般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表现在每天的工作当中。

  A学校,F学校的管理人员认为,”制度体现在每一个方面“;-当然也有管理人员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本身在于'’照搬兄弟学校”,只是各个学校的执行情况、活动不一样。

  少数教师认为,制度表现为对教师的全面检查,不在少数的教师认为“制度仅仅是一张纸”、“一种权力象征”.

  (三)制度的应用效果

  效果方面,通过访谈发现,多数校领导认为有效果,学校运行正常就是管理的效果。

  A学校,B学校,C学校,E学校,F学校等学校领导谈到“制度的效果还是不错”.

  半成中层干部认为有效果。

  B学校,F学校等学校管理人员认为“起到了一定约束的作用”.

  少数教师认为有效果。

  三、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一)处理的程序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校领导能够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恶本流程详谈清晰。

  D学校校领导谈到在教学事故处理中应考虑“教学事故预防”;C学校校领导表示“从教学事故认定,教学事故处理到教学事故申诉,教学事故责任追究,教学事故终止,教学事故监督与跟踪”,这是一个过程。

  一般中层干部对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环节详谈清晰。

  B学校管理人员谈到“处理重在形式,警示”;D学校、E学校,F学校等管理人员表示“处理是不得已的过程”.

  教师对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环节详谈清晰。

  调查发现,虽然对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背景目的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处理的细节,教师们还是基本认识到位。

  (二)处罚的措施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校领导对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罚措施认识清楚。

  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等校领导,一致认为“事故处理一般会针对事故程度、主客观因素以及工作的连续性等进行,可以分为教育处罚、经济处罚、职称晋升、行政处罚等等手段”;

    半成中层干部对中小学处罚的措施认识清楚。

  在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表示“通报批评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取消接受表彰奖励资格虽然有规定,但是使用的少”.

  只有少数教师能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认识清楚。

  (三)处理的力度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校领导认为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制度文件的要求过重了 一点。

  F学校校领导表示制度文件等主要起到“一种原则的震慑”作用;B学校校领导谈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会过轻”;

    中层干部认为,处理力度过轻。

  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均提到了这一点。

  多数教师认为对教师的处理过重,认为“没必要”,个别教师谈到,教师发生教学事故不是个人行为,管理者理应也要接受处理,在这个方面,“学校领导对自己的处理过轻”.

  (四)后续的工作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校领导认为有后续工作,

    A学校校领导提到了 “教学事故的申诉与仲裁”;

    D学校校领导表明“事故当事人有权向教学事故申诉”、“职能部门一身更会立即受理”,同时还有“教学事故终止、跟踪和监督”;

    半数以上中层干部认为有后续,但特别强调教师自己要“去争取,去闹”;但是几乎没有教师认为还有后续,基本上一判就是终判。

  第二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事故管理重较大事故轻一般事故

  虽然每个学校的教学事故管理制度不同,但是处理的结果基本都是一样的,基本上都是“一般教学事故多而不究,重大教学事故亡羊补牢”.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对于教学事故的判断往往是“主观印象”,一旦主观认为需要进行处理,再“拿来主义”,进行系统的处理。所以,往往是一些较大事故得到了处理,但是一些一般事故往往会被忽视。

  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校领导层面可能考虑更多的事故管理制度本身的“震慑”、“权威”,所以在制定制度或者执行制度时会比较严格,但是因为教学事故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如果件件都按照制度来执行,不免会增加学校工作量,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种关系紧张。考虑到教师的职业比较注重“面子”,所以一般教学事故基本上都是不追究,重大事故亡羊补牢,也是体现教学事故管理的滞后性,很多中小学对于预防工作都是口头重视,实际上都没有执行。这也为重大事故的出现埋下了隐患。这充分说明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还没有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教学事故处理重教学人员轻行政人员

  针对不同事故处理也存在不同,针对教学层面的比较严格,但是针对管理层面的事故则相对较松。这也反映出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主要是针对教学环节中的事故。多数受访教师认为,教学事故管理过于关注“教师课堂行为”,对于教学行为背后的管理因素考虑较少。所以,呈现教师教学事故处理严格、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事故隔靴搔痒的现象。

  三、教学事故管理重教师参与轻社会协同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本质,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最终满足学生学习发展、习惯养成。实际上讲,学生应该是教学事故管理的“受益者”,或者讲“受影响最大者”,但是目前,结合调研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学事故管理工作中来,教学事故管理纯粹成了教师们自己的活动,这是不合理的一种情况,学生应该有权力有义务参与到管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效果不断地提升,管理方法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家长,作为“不在校的隐形的”管理者的力量也应该调动起来,目前的事故管理仅仅是利用校内资源,可以尝试利用校外资源,吸纳进更多的社会资源。

  四、教学事故管理重“奖惩”轻“改进”

  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各个层面对于教学事故的管理重视程度渐渐提升,但是也存在着一种共性,那就是往往事故发生中比较受人关注,对于事故的管理比较关注,在事故管理完之后的情况,则无人问津。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五、教学事故管理重“管理”轻“教育”

  事故管理本身具有两面特色,一是管理,二是教育,现实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管理,忽视了管理工作教育作用的发挥,这是不足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事故管理本身就是一堂教育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

  第三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问题的原因

  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问题的发生,既有“被管理者--责任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一些“管理者”层面的原因,当然也包括“环境--社会”方面的问题。在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问题原因的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大问题:比如,校园教学事故管理的基础薄弱,岗位管理基本上缺损,管理人员的能力管理也尚未提到管理体系建设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与此相关的绩效管理方并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激励效果,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体系需改进,不应该仅仅是“走过场”,此外,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方案不确定,经常变动,管理的公平性问题严重等等。

  一、“被管理者”的失误或过失

  出现教学事故最大的可能就是:失误或过失。一般而言,失误或过失基本上“主观大意或疏忽”、“思想放松和麻搏”、“自身要求不严”、“不重视”、“抓得不紧”、“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故意或放纵”、“放任”、“明知而不阻止”、“期望事故产生”,“极不负责或抱有对抗和敌视的态度”,这是对工作漠不关心,玩忽职守的典型表现。

  调查发现,各学校的教学事故责任人极少是老教师,这当然离不开他们长期对自身的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则不然,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师范职业训练,再加上“严肃性认识不足”,问题则不断发生。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擅自通知学生停课,事前没有请假或向教务人员报告。事后,在管理人员核查此事时,这名刚从企业调到学校的年轻教师,他旳随意回复是“找个时间补上就可以了”.这种情况说明:有一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特点还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意识到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在性质上的区别,这是引起此次教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也证明教学工作的严肃性在教学相关人员从事学校管理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部分教师认为,有些小失误是无伤大局的,如果没有影响教学进程、没有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就不必对此类教学事故进行处理,而事实远非如此。例如:教师私自通知学生更换上课地点,在更改后的上课地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如,、因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在下课后又拖堂5分钟。看似这类行为没有造成多大的不良后果,也没有扰乱教学秩序,但却让有关教学人员滋生了随意心理,在今后教学制度的执行力上大打折扣,最后必然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也就是说有可能教学事故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是显性的,当场就有所表现,也可能是在隐性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管理秩序。“所以,即使事发当时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我们也要重视它将造成的深远影响,要从本质上认识教学事故的破坏性。” ?

  二、“管理者”的欠重视、欠规范

  在“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方面,“管理者”层面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与绝对的规范。比如调查发现,学校一直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缺乏对教学事故管理的系统思考,没有与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相结合。具体方面,体现在相关投入不足,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管理知识,并没有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从一定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在中小管理人员没有掌握系统的先进的教学事故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模块、分析等不健全。

  在某些学校,很可能只是检查到了小部分教学事故,由于检查力度不深,还有很多教学中的违规行为没有被发现,这就使得很多人产生了烧幸心理:违反教学要求的行为被发现的几率很小,即使被检查到了、处分了,也会自我安慰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行为。

  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往往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性不强,形同虚设;另外,有的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未能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坚决地执行到位,这也是导致教学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

  有些学校发展得很快,但在管理过程和学校师资等各方面没有同步前进,从而导致教学秩序比较混乱,那么教学事故的发生就可能会成为常态,就像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但交通秩序混乱,原本守规则的人也会随着个别人一起闯红灯。这种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人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既然大家都可以不遵守规则,那么我也没必要遵守。”这种心态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使原本无序的教学环境变得更加混乱。

  三、“社会环境”层面的条件欠完善

  学校教学条件作为教学环境,对于教学事故管理也存在着一定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教育的投入大、学校建设的标准高、教学条件就会得到极大改善,教师的幸福指数高就会增加教学效能感,就会影响教学责任心。相反一个教育改革落后,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环境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师就会很难分心抓事故管理,最终就会增加教学事故出现。

  当然,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还牵扯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工作有效性与学生家长的监管力度等学校外部条件,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学生家长监管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深刻地影响着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工作。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制度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积极扶持和投入,将能从宏观层面上给予中小学教学管理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直接影响管理效果。

  家校共建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家长关注“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在调查中发现,还是比较罕见。

  四、管理工作各方面协调不力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问题的存在,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是也存在着一个整体的问题。这里可以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去理解,比如:管理准备工作不足,管理系统先天缺陷,管理制定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全面,运作不规范。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人力资源配置不当,从事管理方面的人员对管理不熟悉,不重视总结、建档等。此外,管理流程缺陷大,系统协调性弱,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编制或修改了管理流程即已完成标准化,结果,在运行过程中,因管理标准的内容不完善、或职工不认可、或不熟悉,导致流程存在较大缺陷,这样的工‘作流程就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没融入人心,管理流程缺失灵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