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游戏教学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5523字

  引 言

  我国特殊教育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但是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教育真正以政府行为提出还是从 1988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及 1988 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作为“三项康复”【1】之一,7 岁以下听障幼儿听觉言语训练被正式写入中国残疾人事业中。【2】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 2004 万,其中 0—18 岁听障儿童约有 60.3 万。60.3 万听障儿童中,其中 0—6 岁的听障幼儿约占 13.7万,按 1‰发病率推算,我国每年新产生听障幼儿约 2.3 万。【3】截止 2006 年底全国已有 25.9 万名聋儿得到康复服务,其中 4.8 万名聋儿进入了普小和普幼,占康复总数的 18.53%。目前尚有 50%左右的听障幼儿不能及时得到听力语言康复训练。【4】

  由于听力障碍,多数的听障幼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极大的影响着他们接受教育的水平和参与社会的程度。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探索,使近 20万的听障幼儿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和语言训练,从原来的“十聋九哑”逐渐实现为“十聋九不哑”,更多的听障幼儿通过语言康复走出无声世界,学会说话,其中部分听障幼儿迈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就读。但是,就听障幼儿的课程设计而言,在满足听障幼儿的家长和听障幼儿自身的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覆盖面以及康复效果仍不理想,距离到 2015 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5】2006 年, 黄昭鸣教授等人提出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的特殊儿童综合康复体系。该体系认为:特殊儿童的康复由运动、言语、听觉、语言、认知、学科学习和心理与行为七大板块构成。【6】

  其中, 语言康复是特殊儿童康复的子系统,在特殊儿童康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在取得一些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足。面对枯燥单调的语言康复训练,康复教师着急,家长着急,听障幼儿也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康复效果不理想。

  面对越来越多亟需进行语言康复的听障幼儿,康复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求一种适合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听障幼儿爱上语言康复,让家长看到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成果。在“医教结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迫在眉睫。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逐渐得到普及。听障幼儿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容易导致心理上的某些障碍。由于听障幼儿本身的语言障碍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也就容易对别人的语言产生歧义,因此尽早对听障幼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发展其早期教育,是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康复的基本途径之一。90 年代中后期,以李宇明【7】、周国光【8】等为代表的少数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问题,采用小样本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运用跟踪记录等方法产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9】

  但由于当时的语言学界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听障幼儿语言习得与康复,而当时的语言康复机构又缺少主动的向语言学界借鉴成果,因此没有产生太多能够指导听障幼儿语言康复实践的高水平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听障幼儿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缺陷,虽然佩戴了合适的助听器,但由于在康复过程面对枯燥单调的言语训练,往往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康复的效果。游戏作为听障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听障幼儿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在以目代耳的情况下,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得快,却对语言材料记忆困难。由于听障幼儿的发展较长时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上相对较为缓慢,以至于阻碍了听障幼儿在语言上面的发展。而听障幼儿语训中游戏的介入,正好弥补了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枯燥乏味的弊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康复比单纯的进行语言强化训练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听障幼儿接受。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对听障幼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教游戏贯穿于听障幼儿的语言训练中,提高他们乐于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调动听障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根据听障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语言康复。

  二、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游戏在听障幼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中的理论。目前有关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由于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研究比较匮乏,就目前来看,国内对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的研究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要研究与弘扬国内优秀的教育传统的精髓。本研究置身于中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通过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努力完善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思想。

  (二)实践意义

  首先体现在为听障幼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改变大多数学校或康复机构中的教师在语言康复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以听障幼儿为主体。其次教师要逐步提高听障幼儿的基础能力,在本研究的指导下,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听障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能有自己的思维,并让部分听障幼儿逐步摆脱自己语言贫乏,沟通交流障碍等问题。教师逐步满足听障幼儿在听觉和语言方面的特殊需求,有针对的进行辅导,更好地帮助听障幼儿去适应主流化教育,尽早回归社会。

  三、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针对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理论上。

  (一)国外听力障碍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问题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游戏在听力障碍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数的研究关注点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研究上。而且主要的成果也都倾向于康复理论和教学方面。关于康复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点上,一是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二是认识论的观点,突出了认知能力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

  教学成果方面,美国跟加拿大两个国家较为明显,他们认为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是广义的教育学的一个部分。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一系列与之相联系的问题,比如这个学科的界定、学科地位和发展趋势,同时还有合理的教学大纲、充分的教学实习和高质量的教学质量等。

  (二)国内听力障碍幼儿语言康复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听力障碍幼儿语言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康复理论研究和训练方法的研究上面。康复理论方面:金野,张伟锋,李孝洁等几位学者通过对语言康复五阶段理论的探讨以及深入分析,认为语言康复五阶段是从听障幼儿的实际出发,对根据听障幼儿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康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郭在祥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对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启示。杜晓新,黄昭鸣,宋永宁,季佩玉,陈茜等学者重点研究了 HSL 理论在听障幼儿康复中的使用。

  训练方法研究方面:赵雁雁,刘春艳认为听障幼儿的康复主要有五种方法,即医教结合康复训练法、情境教学康复训练法,听说并重康复训练法,个性化康复训练法,手语辅助康复训练法。这几种方法都是在具体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经验总结来的。

  杜晓新,黄昭鸣,宋永宁,季佩玉,陈茜探讨了 1+X+Y 操作模式在听力康复过程中的运用。程凯针对我国听障幼儿在语言康复方面提出四点对策。一是建立和健全语料库,开展听力语言的康复研究。二是培养合格的语言训练教师,严格语言康复教师的准入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对听障幼儿进行有效地评估。四是制定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教学的大纲,大纲要切合实际,并科学合理。

  2002 年,黄昭鸣博士针对聋儿康复的三大阻力,将医教结合康复理念应用于我国聋儿康复教育,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 HSL 理论和以 HSL 理论为基础的 1+X+Y 操作模式。

  2006 年,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HSL 理论与 1+X+Y 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一书,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该书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 HSL 理论和 1+X+Y 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内容涉及聋儿康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重大问题。

  目前,该理论和操作模式主要用于学前、聋校低年级,已得到众多聋儿康复专家的肯定。2004 年,黄昭鸣教授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工耳蜗术后汉语言康复教育的机理和方法研究”的首席专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科学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理论及方法,提高我国聋儿语言康复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偏重与语言康复方面的理论较多,游戏作为听障幼儿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与手段,却在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中很少提及到。大多数的文章只是简单提到了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至于为什么用才用游戏,如何让游戏介入到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却是很少提及到。

  (三)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研究概况

  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世界范围的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正在形成并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倾向。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听障幼儿建立听的能力,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回归主流社会。

  国内外关于游戏在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运用研究的内容比较少,相对而言比较匮乏,缺乏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游戏教材内容。黄燕平在文章《聋儿康复与游戏》中提到游戏与正常儿童的游戏基本相同,可以分为听力游戏、语言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这些游戏之间既可以相互渗透又密切联系,可以弥补课堂及其单一训练的不足。孙洁琳在文章《让游戏在聋儿语训中闪光》中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新奇、快乐、自由、充满乐趣的特点,将游戏与聋儿语训进行有机的结合,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黄年春,刘玲琍,李静在文章《浅谈游戏在聋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中认为游戏在听障幼儿康复训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张蕾,黄昭鸣,杜晓新,周红省《游戏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从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游戏在听障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训练,让听障幼儿的康复效果更加明显。丁海东在《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中,认为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其实质就是将儿童自己的游戏,或者说是自发自由状态下的游戏,赋予或引人教育的目标以及教与学的因素,而转化为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可见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教材方面来说适用于康复教学中的游戏材料和设计是少之又少。到现在出版并实际运用到教学中的也只有:《听障宝宝做游戏》和《咿呀学语》等几套。

  又因为各地区域的发展和教育理念不同,各个机构中的孩子听力状况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用于所有的听障幼儿。有的康复机构中正在研究开发适用于自己当地听障幼儿康复教学的游戏活动,但实际应用推广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

  也有一些康复机构中,教师借鉴普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游戏康复教学,但并不是都适合于听障幼儿。游戏作为听障幼儿康复的一个很好地平台,如何运用以及在运用的过程中怎样实施,是许多教育者历来探索的一个问题。

  纵观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来看,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用范围不是很广。目前游戏较多的应用于智障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中,而听障幼儿方面的应用较少;二是,缺乏系统性。听障幼儿的很多游戏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是将游戏融入到集体教学活动或个别化康复中,并未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三是尚处于摸索前行阶段。大多数应用都属于实验性质的,只是集中在探讨游戏的有效性上,并未将游戏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各个听障幼儿康复机构已经认识到游戏在听障幼儿康复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既能提高聋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且针对聋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康复教育需要的游戏教材和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如何通过游戏这样一种形式去寻找合适的内容、恰当的理念来丰富我们的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形式,以采取有效、简捷的康复方法,让我们听障幼儿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的康复。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着重研究游戏在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运用,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通过游戏这样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让听障儿童在语言康复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实践,从而让其更好的接受康复,发展其语言能力,更早的回归主流社会。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中着重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1、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科学认识的方法。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通过搜集相关的书籍,同时进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googel、baidu 等网站以及阅读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研究现状,各位专家的理论观点,通过分析研究,鉴定鉴别,提出自己的观点。

  2、观察法

  通过对教师有代表性游戏课进行深入研究,观察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通过直接参与的形式,以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效果为观察重点,观察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实践运用的方方面面,对教师参与指导的方式、玩教具的选择、家园合作的方式等进行总结。

  3、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的某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选择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东营市康立幼儿园通过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论证。

相关标签:教研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