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加快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9 共5846字

  第五章 加快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要求

  2006 年,我国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前瞻性、战略性的部署。山东省在继提出"科教兴鲁"战略要求之后,又适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系统工程,也是将山东省打造成为科技强省重要战略选择。

  实施科教兴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科技,科技在一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要实现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需要具备雄厚的科技力量,以科技的进步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投入到现实的之中,以此达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目标。单纯的实验室成果或者理论性成果不能够直接投入到现实生产当中,而是需要将之转化为实际的、现实可用的应用性成果,才能够大量的投入到社会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山东省高校众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密集,高校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成果丰硕,处于全国前列。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可用的生产力成为山东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战略任务。

  (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前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化趋势,节约应该成为全人类社会的共同美德。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国的资源总储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仅位居53 位,是为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 1/2,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另外,我国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这种资源大短缺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使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必然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作为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抓住科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中心任务,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突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满足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对科技的紧迫需要。

  (三)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9 年 4 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 年 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山东省承担的重大国家性战略项目。这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是一项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 2015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基本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改善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完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 2020 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山东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把海洋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改善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因此要全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这就需要积极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在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地集聚发展,择优建设海洋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规划建设山东省涉海各市区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

  二、促进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搭台服务,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潮流趋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说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所谓产学研结合,就是指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与耦合,其特点在于科技直接与生产相结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和环节,促进企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从山东省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条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山东省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政府要确定固定的日期,组织省内外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带着科研成果和技术需求参加的产学研洽谈会,以此帮助中小企业完善研发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探索产学研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技术作用,在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这方面国内有许多先进的例子可以借鉴。例如:"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以及福建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等,这些都是由政府搭台服务,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唱戏的成功典范。因此,山东省产学研要想向纵深发展,必须做出品牌来,在会议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政策倡导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其次,要建立一系列的小平台进行合作支撑。省内的有关部门、组织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中小型专业洽谈会、技术供需交流会、产学研对接会等,促进各种项目的常年对接。同时各部门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广泛发动,在深入了解企业的项目需求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向高校征集适合山东省产业化、填补产业空白,壮大产业链的科研成果,这样既提高了项目对接成功率,又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变要求企业"对接"为企业"我要对接",的主动意识,让各类企业都能通过"大平台"和"小平台"对接项目,解决技术难题或获得新的技术成果。

  另外,还要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和媒体的作用,不断宣传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典型,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

  (二)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要发挥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或个人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媒介作用,充分重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一份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效率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建立科学、合理、长期运行的科技成果数据库。

  山东省相关的部门可以在网络上建设"山东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以该网站为平台,广泛发布山东省各个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以及企业的技术需求,努力实现网上信息共享。并且安排固定的专门人员管理网上信息对接和跟踪符服务工作,将该网站建成永不落幕的产学研洽谈会。该网站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变过去山东省高校科研力量强但科技成果转化差的状况,而且通过这一网站,企业单位还可以寻找到自己需要而又能吸收、消化的各种技术成果,同时也能找到自己急需的科技人才,此外,还能引导山东高校的科研单位把技术力量投向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地方,少做无用功,帮助生产企业更多的了解科技商品的信息与发展趋势,有效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成果转化经费投入,建立"中试"环节专项财政资金

  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业来说,科技成果转化环节都是最薄弱、最容易受忽视、最不愿意投入的环节,因为成果转化过程当中往往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资金缺乏的现象成为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的拦路虎。

  解决资金问题,首先要加大引导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有关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对于高校与企业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研发优先予以立项和审批,同时在建设、运行、升级以及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给予经费补助;对产学研合作或企业与高校院合作开展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中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承担的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列入科技风险投资专项给予滚动支持;对产学研共同申报的专利转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其次,建议山东省财政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专项资金",以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同时也降低企业的成果转化风险,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企业购买高校或者国内外专利、应用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给予奖励、补助、贴息或风险补偿,提供优惠贷款及风险投资。科研人员申报财政支持的项目经费结余鼓励优先用于成果转化,并且允许失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的目的。

  另外,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取得金融支持的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采用贷款贴息、科技担保及保险补助、创业投资风险补助、科技型企业上市补助等方式进行扶持;整合科技与金融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及企业投融资数据库和信用记录数据库。鼓励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依法依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对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企业联合提供金融服务,更好的推动科技金融相结合。

  (四)充分发挥企业"转化主体"作用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但是长期以来,我省乃至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然通过资金、人力投入来实现量的扩张,通过上规模来增加企业的效益。而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还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和经营能力,而不是仅靠资金、人力的投入上规模来实现量的扩张及效益的提高。要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认识,勇挑重担,使企业寓科技成果于产品开发和发展生产之中,真正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自行发布信息或者委托技术交易中介机构征集其单位所需的科技成果,或者征寻科技成果的合作者,也可以独立或者与境内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合作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还可以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从目前国际上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发达国家来看,之所以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主要是在企业在当中发挥可主体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作为应用开发的主力军作用,大量从事基础研究,同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资金上的扶助,将企业自身需求与科研开发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由于现行的对高校科研院所的考核导向机制偏向于学术化,科技人员对成果转化缺乏动力。因此,改变山东省现行的高校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导向,鼓励科技人员面向企业选题,重视成果转化与应用迫在眉睫。

  首先,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进一步激发研究人员面向企业,提高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逐步改变现行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把项目绩效、成果及专利的转化率、转移转化及推广应用收益列入考核的重要指标。

  其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推行专家奖金与技术转化成果推广的收入挂钩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做法,例如:日本于 1999 年颁布《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该法的核心内容是鼓励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而美国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除科研处(研究服务办公室)外,都另设由法律、商业和技术专门人才组成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并通过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联合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联系。1979年的时候,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联合会成员仅有 113 所,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了 3200所,几乎遍布全美所有的有实力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学。这些转化机构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利营销。以专利营销促进专利保护,通过签订协议保护教师的发明权。2、提供法律和中介服务。不仅联系知识产权公司或事务所,解决法律问题,帮助科技成果转让,而且还凭借法律、技术和经济管理背景,对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专利营销和专利许可等方面的谈判。3、合理分成、依法运行。在分配专利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时,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和积极性。4、建立支持转化的配套制度。

  (六)创造良好环境,激励企业有效需求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战场,企业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求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山东省目前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尽快加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使之能够真正承担起技术开发主力军的职能。这就需要大型企业要积极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科技人才,大力提高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首先,政府则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而这种帮助则是需要有山东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对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没的支持将成为政府支持科技创新主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政府要制定正确合理的政策和科学的企业成绩考核标准。例如,在企业生产经营考核指标中,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水平等。对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在信贷、价格、除了要有产值、利税等指标之外,还应该具有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如产品技术水平、综合技术经济税收上予以优惠或加以限制,对落后产品或生产工艺的淘汰,要有明确的期限,提高技术进步对企业的比较利益。因此来引导企业走向正轨,建立长期有效的企业内外约束机制,防止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短期生产行为。其次,企业自身要深化改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刺激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这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制度前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了追求中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利益机制,技术创新必然成为企业谋求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