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政府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措施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50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新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第2部分】新余市服务业滞后现状及政府干预策略引言
【第3部分】服务业相关理论分析
【第4部分】新余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5部分】政府加快新余市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建议
【第6部分】政府加快新余市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第7部分】 政府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措施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工作初步探讨了新余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一些分析方法和对策建议。随着新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已成为新余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要加快新余市服务业的发展,不断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既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也要借鉴国内先进的做法,更应立足新余市情。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职业教育等服务业,着力解决好制约经济社会的瓶颈问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着力解决好区域人气不旺的问题;加快发展科技、商务、信息、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新余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层面在引导和加快新余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以期能缓解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瓶颈制约,促进新余市在资源枯竭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新余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本文认为发展服务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而政府具体应该需要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政策把握的度应该到什么程度?而本文目前涉及很浅,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之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3]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秀生。区域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7] 赫伯特·G?格鲁伯(加),等。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8] 西蒙·库兹涅茨(美)。现代经济增长。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9]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年 10 月 15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2] 李善同,华而诚。21 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3] 张仲礼。第三产业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14] 魏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5] 尹继左。创新城市 2004 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16]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7] 郑志海。入世与服务业市场开放。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18] 欧新矜。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9] 魏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0] 维克托·R?富克斯。服务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1] 李冠霖。第三产业投人产出分析。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 解三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3] 刘迎秋。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4] 黄繁华。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服务业。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25] 王小平。服务业竞争力。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6]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7] 郑吉昌。服务经济论。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28] 欧新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9] 江小娟,裴长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No.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0]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1] 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2] 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3] 高汝熹,罗守贵。城区核心竞争力。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4] 柴小青。服务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7] 新余市统计局。2007 新余统计年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二)论文类
  [38] 徐冠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 年第 1 期
  [39] 张国凯。现代服务业“十一五”再发力。了望,2006 年第 6 期
  [40] 李光东。江西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价格月刊,2003 年第 9 期
  [41]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 年第 2期
  [42] 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理论与现代化,2005 年第 6 期
  [43] 吴敬琏。加决发展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光明日报,2008-01-09
  [44] 周建军,王韬。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管理科学,2008 年第 2 期
  [45] 向俊波,陈雯。二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困境和解决途径。城市问题,2009 年第 1期
  [46] 来有为,苏爱珍。中国现代服务业差距何在。科学决策,2004 年第 7 期
  [47] 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上)(下)。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 12、13 期
  [48] 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经济学家,2003 年第 2 期
  [49]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2004 年第1 期
  [50] 孔祥智,原梅生,黄志健。关于城市经营的几个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年第5 期
  [51] 杨静文。浅论 21 世纪初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思路。兰州学刊,2010 年第 4期
  [52] 朱剑红。中国确定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EB/OL].中国新闻网,2009-06-29
  [53] 宋庆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理论学习,2005 年第 4 期
  [54] 张国华。服务业发展与“十一五”产业升级。经济参考报,2008-05-24
  [55] 来有为。当前我国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革,2004 年第 5 期
  [56]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及其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05 年第 9 期
  [57] 程大中。中国服务产业增长的特点--鲍莫尔 - 福克斯假说及其检验研究。经济研究,2004 年第 5 期
  [58] 李健英。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关性的中外差异分析。南方经济,2008 年第 8 期
  [59] 晏维龙。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04 年第 2 期
  [60] 俞国琴。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4 年第 12 期
  [61] 高帆。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经济研究,2005 年第 9 期
  [62] 刘志彪。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经济问题,2006 年第 1 期
  [63] 邓进。城市化滞后:中部崛起瓶颈。价格月刊,2006 年第 5 期
  [64] 冷淑莲,冷崇总。江西小城镇发展政策与机制研究。价格月刊,2006 年第 6 期
  [65] 胡细英。现代服务业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以南昌市东湖区为例。经济地理,2006年第 2 期
  [66] 李善同。凸现新经济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国际贸易,2007 年第 3 期
  [6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城经济研究部课题组。服务业:大开放促大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2-04-02
  [68] 汪斌。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产业结构研究的新视角。福建论坛,2009 年第 9 期
  [69] 江小涓。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 年第 3期
  [70] 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9 期
  [71] 轶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6-03-16
  [72] 轶名。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6-08-14
  [7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7-03-27
  [74] 中共新余市委,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7-10-13
  [75] 新余市人民政府。新余市扶持服务业发展办法。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7-10-16
  
  (三)外文文献
  [76] Colin Clark.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acmillan Co. Ltd.,London,1960
  [77] Karl Albrecht,Ron Zemke:Service America in the New Economy: R,Revised. Edition,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2002
  [78] MARKUSEN J R.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3):127
  [79] Singelmann J.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20-1970[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8,83(5):1224-1234
  [80] Daniels P W, O'Connor K, Hutton T A. The planning response to urban service sector growth: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Growth and Change, 1991:3-26
  [81] Harris N. Bombay In a global economy -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role of cities [J].Cities,1995,12(3):175-184
  [82] Chang G H,Brada J C. The paradox of China's growing under - urbanization[J].Economic Systems,2006,30:24-40
  [83] Eckstein A J, Helen D M.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sector growth [J].Growth and Change, April,1985:12-17
  [84] Henderson J V. Urban development:theory,fact and illus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1991:101-129
  [85] Yoshima Araki, Katsuhiro Haraguchi, Yumiko Arap,Takusei Umenap.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dental ca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ross - national study[J].Soc. Sci. Med, 1997,44(2):269-272
  [86] Blunch N, Verner D. Sector growth and the dual economy model: evidence from Coted'lvoire, Ghana, and Zimbabwe[Z].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No 2175,August 11,1999
  [87] Eswaran M, Kotwal A. 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68:401-420
  [88] Tifen M. Transi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agriculture, urbanization and income growth[J].World Development,2003,31,(8):1343-1366
  [89] Messina J. Institutions and service employment: a panel study for OECD countries[Z].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March 2004,No. 320
  [90] Johansen S J, Usdius, K.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J].Oxford Bu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1990,52: 169-210
  [91] Engle R F,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 March,1987,55:251-276
  [92] Chow G C. Money and price level determin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87,11:319-333

  致谢
  
  在完成本论文工作之际,心中思绪万千,三年的攻读硕士学位生涯,其中辛苦与快乐,充实与忙碌,冲突与平衡,难以言尽。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一直以来老师和亲友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首先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李芳凡教授,在此要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攻读的三年时间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导师谦逊无私的高尚品质、朴实真诚的做人准则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

  与此同时,我还要感谢耿焱教授、廖晓明教授、刘桂莉教授、尹利民教授、曾明教授、刘圣中副教授等,正是他们的辛勤教诲和指导,使我真正领会了学海无涯的内涵,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执着,孜孜以求的精神,诲人不倦的态度,使我懂得了师者为尊之缘由。我还要感谢 MPA 教育中心的张芳山博士、乐建辉、黄国华、吕华、赵小林等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务实、认真、高效的工作态度,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榜样。

  另外,本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在此谨向各位同学和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同事和所有关心我的亲人们,感谢他们在我求学的漫漫长路中给予我的无私奉献和亲切关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