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7 共2329字

  绪 论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就业形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政策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环节因为客观因素没能够按照预期设想实施,相继出现了一些阻碍政策持续发展的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解决问题,完善各项相关的机制,是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实施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08 年 3 月 20 日,中央决定从 2008 年起,连续 5 年选聘 10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继 2005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后,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要切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也强调,大学生"村官"是加强中共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一项着眼长远的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积极意义表现在:1,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解决地方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2,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可以大大解决目前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但是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看,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大学生到农村后专业与实际工作对口问题、与农民的接触方式、情感沟通问题、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农村建设服务问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期满后的就业问题等等。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政策弊端,有效完善政策的可持续性,使之更有效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11. 62% , 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农村的精英人才又投身于城市建设, 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女性化、家庭老龄化"等现象,使农村人才严重缺乏。

  因此, 新农村建设仅靠农民本身还是不够的, 农村的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方方面面还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30日,全国的乡镇数量为3.7万个,全国自然村70 余万个。

  如果每个自然村每年吸收2名大学毕业生,则全国农村每年需要上百万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也反应了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据有关统计,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 万人, 2002年有145万人, 2003年达212万人, 2004年达280 万人,2005年338万人, 2006年达413 万人。相应地, 大学本科毕业生当年未就业人数分别为: 2001 年为34 万人,2002年为37万人, 2003年为52 万人, 2004 年为69万人, 2005年为79万人, 2006年91万人,平均就业率只有70%左右。

  这是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不可忽视的一个外在原因。

  (二)文献综述

  从 1995 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 13 年。在此期间,各种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讨论也比较多,一些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深入调研大学生"村官"问题,为该政策都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通过多项问卷调查,从大学生思想上、工作上、能力上及政府都管理上几个方面分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对策办法;江西省省级教改课题"中外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中针对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应发挥都作用做了论述,提出一些针对基层工作都课程改革的措施。
  
  华中科技大学的政治系学者吕书良从新农村的视角考量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各种数据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发挥作用问题、具备能力问题、前途发展等问题,大学生村官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问题,设计了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向量、矩阵等方法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做了综合测评。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可靠的论据。《中国大学生就业》等一些高校学报等期刊也收录了关于各地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的情况的学术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大都研究的问题的视角比较单一,有的从政府角度,有的从学校角度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未能形成综合性的论述,多属治标性质,且受多种现实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尚未收到满意的预期效果。但是学者、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及观点,对笔者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论文的架构和研究方法

  本文拟在对现有理论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概念、发展进程,分析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深入探讨。笔者将利用相关数据、结合各地方具体实例,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到基层任职过程中存在问题,从各个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进行剖析,就该群体所产生的问题,总结其对政策持续性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继而,针对现有问题,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及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践经验,从综合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现实对策。以期能有助于这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得到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最终实现这一政策的宗旨和目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