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7 共5856字

  四、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每一项政策都有他的缺陷,只有经过时间与实践来检验,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就是政府制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制度从而取代阻碍社会发展的旧制度。

  这些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政策的制定者、专家学者们加以改进和解决,而且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在社会的大背景和现有条件下,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村官"政策长期实施下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鉴于以上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一)加强政策导向

  为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就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前的培训、在基层任职年限以及任职期满后的归属等政策的制定上还需不断地进行政策完善。

  首先,对大学生"村官"培训政策的完善。基层组织在大学生"村官"上岗之前要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培训,在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和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重点传授;还要带领他们积极地、尽快地掌握农村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做好任职之前的培训是做好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高校方面,也可以让将来有志于从事基层共走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驻村培训,给他们重点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和乡风民俗,以及掌握如何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基层政府加强岗位培训和工作指导,将大学生"村官"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制度,江苏省在此方面就是这样做的,挑选优秀基层干部结对联系到村工作大学生,一对一帮助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通过定期沟通交流、走访慰问等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增强到村任职的信心,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其次,科学合理规定大学生"村官"到基层服务时限。到基层任职的大学生在"村官"在此项政策推行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各种各样的优惠和承诺, 如经基层"锻炼"以后考研加分、优先录取公务员或"一律解决北京户口"等等,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村官"们任职期满后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当"村官"的思想短期性显得尤为突出,《 北京日报》曾刊登一组数据:该市朝阳区 62 名大学生" 村官" 中,准备报考公务员职位的有 38 人(占 61.3%);打算考研的有 13 人(占 21.0%);预备继续任职基层的有仅有 9 人 (占 14.5%)。

  也许随着大学生对到基层任职工作的热情增高,而能够从对自身发展和对农村的高度热情出发明确自己的选择。究竟是以 2 年为限,还是以 3 年为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使大学生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最有效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关于时限政策的制定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再次,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对于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够深深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不涉及所谓的出路问题。但是对于任职期满后,想离开农村基层的另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该如何解决呢?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规定,去基层任职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委任一定的职务,并可以把这些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补充到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而大部分乡镇事业单位超编严重,规定很难顺利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有点令人担忧。辽宁省近日针对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出台了新政策,即从 2009 年起,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和到农村基层志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考录或应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或志愿服务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同时,有关部门将从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解决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师资短缺问题。

  据了解,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辽宁省要求,要提高各级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省级机关要达到 80%、市级机关达到 50%、县级机关达到 30%.省、市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应逐步加大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

  进一步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除原有政策外,可享受如下政策:在全省公务员招考中单独拿出一定比例的乡镇机关职位,专门用于招录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报考辽西北地区(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市)县乡机关公务员,享受笔试成绩加 5 分政策(考一科加 2.5 分);各受援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可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招聘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对有 2 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报考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享受总分加 20 分政策,其中外语加 5 分、专业课加 5 分、政治理论课加 10 分。

  北京市平谷区在全国率先采取政府雇员制形式,由区财政出资,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村主任助理,初步建立起新型的用人机制。平谷区重视对他们的使用,并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包括工资增长、继续教育等。表现优秀的村主任助理,经过组织程序可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并纳入镇乡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在镇乡干部队伍出现空缺时,可通过公开选拔优先补入。村主任助理从事本职工作满两年,可参加区内公务员公开招考,并在面试阶段采用加分的办法优先录用。进行考核后,胜任工作和工作需要的可以续聘,其中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二)完善管理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选调到基层任职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

  1、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实现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合法化是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推行的有力保障之一。重庆对将面向全国选聘的32511名大学生"村官"制定优惠政策是"基层任职满两年且考核合格,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行政村正式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单位人员".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也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因此,政府应该尽早给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定位,可以在不改变法律的前提下对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将个人档案和户口可转至工作所在市区、乡镇、村等,让大学生"村官"拥有选举权,合法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当然这也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如户口的落实方面,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2005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的第十条提到:大学生在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市县两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如果大学毕业选聘生服务期满返回城市工作时,可以在户口落实等方面给予政策放宽。

  2、完善市、县、乡三级政府管理体系

  "大学生村官工程"应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从市、县、乡三级政府管理体系化,完善制度建设;要做好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做好在大学生中的引导和鼓励,尤其是比较偏远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相关部门最好能够亲自到各个高校最好宣传和鼓励,做好大学生上岗前的精心培训,从高校到市、乡镇等政府部门要认真选拔,严格审查,选择有志于从事基层工作、思想觉悟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职务;各个市的组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业务指导,特别是进行农业知识与致富业务知识的制度性培训,可以邀请往届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村官"作报告;要提供信息交流基础条件;各个乡镇、村政府部门要分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对新上岗的大学毕业生适度放权压担,同时不断地鼓励锻炼成长;各级政府都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后续援助措施,提供技术等方面支持,如为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设立专项的创业基金,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要做好届满时的分流工作,正式留任的建议设计"荣誉村民"等渠道,保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下的正常选举任职;要求就地创业的,要在考核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带领村民致富;其它提干、公务员录用、考研、就业方面要规定作为备考内容,予以一定优惠;要鼓励进行各种形式的"大学生村官"之间、村官与村民之间、村官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为"大学生村官"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提供最好条件。

  3、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既不同于对一般农村干部的管理,更不能等同于高等学校里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政策推行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寓管理于培养之中,在引导中加强教育。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很容易让踌躇满志的大学生们接受,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大学生"村官"上任的开始,管理部门要求他们把土项目作为的立官之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要带领当地的农民共同致富,这样就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具有一定针对性。为了丰富新上任"村官"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实际工作经验,还可以在各村开展党员活动日时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乡镇开展乡村干部学习培训时让大学生村官参加乡镇召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会议必让大学生村官列席,外出参加学习让大学生"村官"跟随。县级以上组织部门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建立了交流网站,设置大学生村官论坛,创办大学生"村官"协会等等。这些交流平台可以为他们交流致富信息、畅谈工作体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各县区还可以制定 "三帮一带"制度,即:县区领导联系,县直委局主要领导帮扶,乡镇领导干部帮教,村党支部书记帮带。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服务、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解决他们在自富、带富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而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三) 注重学校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服务基层。 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大学生通向基层就业的平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基层就业的信心,各高等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大学生赴基层创业铺路架桥。

  1、加强宣传引导

  宣传和引导是一项政策推行的社会影响因素之一,建立与历届到基层就业的"村官"联系制度, 学校要以多种方式和到农村任职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建立每月定期联系制度,经常在网站、报纸等校园媒体上总结、表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通过典型、榜样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邀请到偏远地区、西部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等形式,号召广大青年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报效祖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2、加强实践锻炼

  各高校可以通过与基层农村开展共建活动、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和开展寒暑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校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提前体验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体验基层工作感觉,了解农村现阶段真实情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进大学生们对农民和基层的感情,增强对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试行定向招生制度和订单式培养制度

  在各个高校,特别是坐落在边远地区的、贴近基层工作环境的院校,可以就近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成绩优异,立志去基层的优秀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特殊培养,让他们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层的认识,经过若干年的培训,他们将是一支有热心于基层工作又有相当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对其他在校大学生也有示范作用。

  4、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指向性

  高校的课程改革应随着时代的进程及社会的需要进行不断地更新,课程体系及教学知识结构的改革要注重实践环节,在适应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一政策方面可做如下调整更新:①在专业设置上,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 更多的安排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学校在执行一贯的务实、弹性、自主选择等课程设置的原则下,可以根据"三农"问题的实际状况, 设置有关农村管理的选修性专业, 比如政法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到农村普法的知识课程以及一些惠农政策、信息专业的学生将高科技电子知识带到农村, 使有志于到农村锻炼工作的学生能提前得到一定的学习, 培训一批能应对农村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②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走出去,在就近的农村建立实习基地,到农村去做" 见习村主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让有志服务于基层的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农村,通过与农民交流, 使大学生与农民能够得到双向沟通。这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工作的现实状况,从而让真正有能力胜任" 村官" 这一职务的大学生脱颖而出。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优秀的农村干部或农业方面的专家来校做报告, 让大学生吸收成功经验、聆听农村的民情及建设的详细情况,使不了解农村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转变对农村的印象,或者与农村地区县乡村干部合作,在大学里举行人才招聘会, 向大学生们宣传本地的商机, 提供优惠的创业条件。通过以上三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高校毕业生更好地满足农村需要。

  (四)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问题

  要在大学生当中逐渐树立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就业观念,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生,读书十几载,家庭及个人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他们期望毕业后能到大城市找一份体面、安逸的工作可以理解, 但是,面对大城市残酷的生存竞争, 死守大城市,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去就业、创业是不对的,应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到大城市、大企业、还是到边远地区、农村基层组织,都能实现大学生的价值,干出一番事业,赢得他人尊重。

  然而物质基础决定着精神世界,选择从事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仅仅靠工资收人,实现报答父母、成家立业的愿望很不容易。因此要使大学生"村官"留下来,必须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某些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如规定大学生"村官"除享受正常岗位工资外,每月还享受 400 至 500 元不等的交通费和生活补贴;吉林省规定凡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县的乡镇、村就业的大学本科生,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 6000 元生活费,用真心的人文关怀把人才留下,这些都是促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农村工作最实际、最有效措施。另外实行由省、市、县和乡镇多级财政分担基层就业大学生工资的办法,优化基层就业大学生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解决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大学生的吃、住、行等生活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提供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使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