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业务活动集成下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30 共4662字
论文摘要

  战略管理作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谋划或方案,具有长远性、竞争性、根本性和全局性。战略管理的精髓在于不同的外部环境变化,其应用方式也有较大差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最大环境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决策时的信息优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伴随这一变化的是企业在经营哲学和运作模式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战略管理模式的变化尤为显着,这和战略管理的长远性、全局性所需的完善力度和优化力度息息相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传统战略管理所依赖的低信息利用率基础上的决策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环境下前所未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只有运用业务活动集成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更具科学性。因此,本文着眼于如何在业务活动集成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战略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缺陷
  
  战略管理模式是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管理,组织其资源和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是企业战略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自 20 世纪 5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由产生到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以资源为本、竞争为本和顾客为本的战略管理模式构成了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尽管这三者的理论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将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

  战略制定阶段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战略资源的评价和匹配,实施方案的选择。战略实施阶段是动态的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发动、总体战略的分解、战略运作。战略控制阶段主要是建立控制系统,监控绩效和纠偏的过程。这三种战略管理模式都是针对当时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所产生的,因此这种适应静态环境的战略管理模式又被学者称为静态战略管理模式。

  ( 一) 传统战略管理模式各自的特点
  1. 资源战略管理模式是按照“资源-战略-绩效”建立起来的。其关注点在企业内部的异质资源和能力的培育。由于企业在战略制定阶段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只关注企业内部,不关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容易导致“闭门造车”,其所犯的错误由于是在战略制定阶段信息搜集出现的,因此也是根本性的重大错误。

  2. 竞争战略管理模式是在市场机会较多,竞争不十分激烈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关注点在利用产业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上。战略制定阶段更关注准确分析外部经营环境和产业结构,从而忽略企业内部资源的培育,尤其是没有注意企业内部战略资源和外部战略资源的有效匹配。进而企业在战略实施方案的选择上会盲动,进入一些利润高但企业并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导致企业现有资源的浪费,进而使企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3.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管理模式是关注作为企业外部的顾客。把顾客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把满足顾客需求看作企业战略制定的出发点。这样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下,是非常有益的。但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只关注企业现有客户的现实需求,忽视潜在顾客的需求。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现有客户需求与潜在客户需求大规模定制基础上的个性化需求变化的关注,以及缺乏培育觉察到客户个性化需求变化后快速响应的权变适应能力,尤其是忽略外部竞争环境中竞争对手对于顾客需求的满足。这些缺陷也使得以顾客为本的传统战略管理模式在战略控制阶段的纠偏能力不足。

  ( 二) 传统战略管理模式的共同缺陷
  1. 是一个静态时间上的“点”决策。以上三种战略都是立足于战略制定阶段某个时间点,以静态的、非权变的眼光来制定、实施和控制战略管理。一旦战略制定完成,企业的战略管理者在以后的三到五年里就是执行,而不会根据环境的可预测性下降、竞争互动的重要性上升等因素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以快速响应变化的环境。这和信息时代的企业环境瞬息万变,速度和创造性的快速响应能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趋势远远不能适应。

  2. 核心内容的目标难于定量。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点”决策中,由于其产生的背景是竞争不十分激烈的环境,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具体的战略内容分解成定量化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受控的正规化的过程。但对于战略管理内容的目标多依赖战略管理者所依据的不充分客观信息和其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定性分析居多。因此在经营环境激烈变化时,战略内容更加难于具体化和定量化,传统竞争模式中制定定量化目标的作用日益下降。

  3. 战略管理的决策时间长、实施缓慢。由于传统战略管理的长期性,是在以后的三到五年里按照既定目标体系逐层逐步实施。因此,决策时间长,实施缓慢。在环境日益变化,信息日新月异的当前,会使企业失去发展机会,失去快速、准确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无法适应当前“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转变。

  二、集成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 一) 集成原理
  集成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引导下,企业在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控制过程中,使各业务活动整合,并在信息技术平台上,通过包含在各业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后让企业经营活动整体产生功能性倍增。这个过程是通过经营管理活动和战略管理模式的改进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典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之一就是企业资源计划( 简称 ERP) .ERP 的本质就是使流程自动化、共享组织内数据,但最重要的是产生实时数据,也就是业务活动的集成。同时 ERP 还大大加强了财务管理与决策的功能,实现了财务与企业内部业务的集成。

  ( 二) 集成影响
  战略管理模式的途径任何战略管理模式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企业要考虑内外两个方面。对外是企业如何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和为谁服务,对内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外的市场定位要求企业在战略制定分析内外环境时,有足够的实时信息和充分信息来清晰企业经营的关键资源和能力。对内管理中,企业作为市场独立的经济组织,是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流程组合成的。每个业务流程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后获取利润的源泉。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由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三大核心流构成。企业的信息流贯穿这三大核心流中,引导、控制、协调各种企业资源的配置和运行。在业务流程依靠信息技术自动化的同时,各部门、各人员共享组织内数据,并根据经营各环节产生的实时数据实现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和企业内部资源集成,强化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三) 集成是现代战略管理模式构建的基础
  随着信息化时代人、财、物、信息的一体化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成为现代战略管理模式构建的基础。

  1. 集成整合了企业经营各层次、各部门的资源。集成的本质就是要求企业实现整体效能的倍增或涌现。而这正与战略管理全局性特点的要求相一致。战略管理的全局性,追求的就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要求各业务活动作为总体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信息时代,通过企业各业务活动的应用集成,促进了企业经营各层次、各部门的资源整合,提升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效能。

  2. 集成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管理实质就是竞争战略的决策和实施,其目的是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与竞争对手足以抗衡的方案。企业各业务活动之间通过无缝集成,能够有机交融和整合,有效解决了“信息污染”“信息孤岛”等问题,进而使各业务活动之间有效互补、协同,获取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三、基于集成基础上的战略管理模式构建
  
  为适应日益变幻莫测的经营环境,满足不断变化的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传统的只关注某个时间点的三种静态战略管理模式日趋向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式转变。同时,战略管理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过程的边界划分将变得模糊,而且形成彼此渗透、信息互通的持续改进的战略管理机制。

  ( 一) 动态战略管理模式
  根据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应是一种动态的,能整合前文所述三种模式的新型战略管理模式。即以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为起点,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价值链分析为保障,以产业结构分析与选择来促进各企业间核心能力的互补和协同。通过集成分析,通盘考虑,使企业由对抗性竞争转变为合作性竞争,获得基于“双赢”的跃变式的发展。

  ( 二) 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特点
  1. 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是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起点。未来社会要提供的产品会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企业产品将会呈现多样化和非标准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就必须以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为驱动,以柔性化、集成化的手段,重视企业内外供应链管理。这要求企业要有敏锐的洞察未来客户需求变化趋势的先见之明,不断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出恰当而迅速的战略反应。这是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动力系统,通过业务活动集成,有效促进企业各层次、各岗位与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协调,为核心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保证。

  2.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是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保障。价值链是一个企业中那些能够增加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业务活动的总称。动态模式区别于静态模式主要体现在从满足现有顾客需求转向满足为现有和潜在顾客的共同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新的、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识别出哪些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创造利润空间的关键核心业务活动。通过集成,使各关键业务活动之间形成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实时信息,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利用率,强化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

  3. 产业结构分析和选择是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契机。产业环境约束是对企业影响最深的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也会拓展到企业外部。集成使企业克服了传统战略模式仅从企业外部产业分析或仅从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分析的不足,充足准确的信息和实时信息使企业的外部和内部良性互动。为整个产业社会价值最大化,每个企业由原来的对抗竞争转变为合作竞争; 从尽量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到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从而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联盟。企业间在设计、制造、分销等各领域资源共享,成本分担,以期应对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各企业获得“双赢”的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跃变式发展。

  4.“点”决策与“过程”决策共存。动态战略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战略管理模式立足于战略制定这个静态的时间点的决策来进行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目标实现。具体表现在企业的战略行为既包括业务流程执行前的计划行为,也包括业务流程进行中的应变行为; 既是一种“点”决策,又是一种“过程”决策。动态战略管理中“点”决策更多是一种方向性的决策行为,诸如企业意图、宗旨、定位、政策等的设计,此过程有较大的宽容度,定性描述居多,使管理者在经营中能够根据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事中反应”,动态调整。“事中反应”更注重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和定量分析,增强了战略管理的定量化目标的作用,并使“事前计划”与“事中反应”在经营中保持动态的一致性,能够使“点决策”与“过程决策”之间动态连续。

  总之,动态战略发展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战略管理模式中的不足,通过企业业务活动集成,信息共享,来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进而更好实现动态化和多元化的企业战略目标; 同时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中动态调整,是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新型战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 坤。 企业战略思维和规划模式、方法的研究综述[J]. 预测,2012( 2) : 75 - 80.
  [2]罗 珉。 企业战略行为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 5) : 35 -44.
  [3]张红军。 企业无边界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模型研究[D]. 山东: 山东大学,2010.
  [4]张铁男。 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协同策略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2( 2) : 32 -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