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创业研究与新移民创业研究的语言转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2 共13351字

  前言

  当代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影响下,个人与企业在商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响应快速变迁的产品周期及消费者对于商品求新求变的需求,成为企业能否持续获利以及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经济成长动力的关键之一; 在此过程中创新与创业议题,成为各国在知识经济与高度科技化的当代,积极鼓励与推动之经济活动,而各国也无不将创新能力与创业活动视为维持国家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根据 2015 年“全球创业精神暨发展指数”( GEDI) 调查报告显示,台湾新创事业于 2013 年达 99044 家,在 130 个参评比喜爱创业的国家、区域中,台湾名列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八。由此可见,台湾民众对于开创新事业以及从事创业活动,有着很大的热诚。

  另一方面,台湾创业活动的表现,还有另外两项重要特征: 首先,从新创事业的性别分布状况来看,台湾中小企业与创业活动中,女性创业家所占的比例达4 成左右,且女性创业家的比例持续稳定成长,台湾女性创业的比例比日本与韩国更高。其次,台湾新创事业大多以服务业为主并且具有高度内需取向。[1]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 GEM) 报告显示,台湾参与新创事业的工作人口比例高达 8. 2%,仅次于美国,几乎是日本、韩国的两倍,证实了台湾民众对于创业活动的积极与热衷。在众多表现亮丽的创业指标下,台湾创业环境与创业成效依旧面临许多挑战与困难。首先,虽然台湾新创工作人口与创业精神指数高,但台湾新创事业在创业后能存活下来的比例却低。亚洲国家例如日本、韩国与新加坡,其创业后的歇业率皆在 3% 以下,而台湾却超过 5%,成为该调查中亚洲创业后歇业率较高的地区。换言之,从上述的数据可知,台湾人爱好创业,但另一方面创业后能存活下来的比例,却反而相对较低; 形成创业多但活不久的创业现象。

  创业活动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什么关系呢? 可从以下两篇文章的梳理,藉以了解日本与台湾创业情形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谢凯雯、陈志坪、林圣蒨( 2008) ,检视日本从 1971 - 2006 年间创业活动与国家经济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实质GDP 成长率、土地上涨率对创业率的影响均得到显着的正向系数,而失业率、实质利率则呈现显着的负向系数。换言之,创业可促进景气,带动经济成长,降低失业率,而政府的利率与土地政策也会影响创业比率。另外,日本的中小企业家数占整体的 99.2% ,提供了 70% 就业机会,创业活动与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提供工作机会的重要来源,更是持续推动日本经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3]

  余赴礼、陈善瑜、严厚栋( 2007) 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十多年间,从一个米糖之乡,转变成一个高科技产业重镇的问题进行考察。对此,该文不从既有的产业政策面向或国际因素等面向进行探讨。而是从台湾企业家所拥有的特殊精神切入,探讨台湾创业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藉此推动台湾经济发展与转型。对此,该文认为虽然台湾不论是在创新产品或创业家创业历程中,并非熊彼得( Schumpet-er) 式的激烈式 / 革命式( revolutionary) 的创新革命或创业过程。相反的,台湾创业家反而是使用一种渐进式的适应性企业家精神,透过将先进国家所推出来的产品,进行小幅度的产品革新,或在既有商业模式中,发现透过些许改变,即可获得新商业利润空间的变革,推升企业获利并促进经济发展。[4]

  由上述数据的讨论以及日本和台湾在创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可知,创业活动在现今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创业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领域广泛,更奠定了创业研究近来愈来愈能包含不同学科进行对话的可能。为了能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文的架构与内容,以下内容将分成几大部分: 首先,研究者将先梳理传统与近来创业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并且从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梳理出创业研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次,面对众多挑战情况下的创业研究,如何透过应用语言转向与社会建构转向,进一步响应创业研究中有关理论系统性不足、研究层次与方法过于单一以及忽略创业过程中行动者的能动性和社会脉络等挑战。面对创业研究所面临的上述挑战,国内外学者近来愈发提倡创业研究应该更具开创性,以更开放的态度让更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应用不同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协助创业研究能发展出更系统全面、涵跨各层次分析架构的研究途径。其中,透过结合叙说方法与论述分析的“语言转向”趋势,以及结合“社会建构转向”的研究途径,将社会脉络、社会建构以及将行动者能动性导入创业研究的两大研究发展趋势,最为人所关注,也被视为是创业研究展现其跨领域特性以及开创性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创业研究的发展与挑战

  创业研究大约是从 1970 年代开始进入较有系统性的研究与讨论,且在创业研究的初期,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于创业行为和经济表现进行研究与分析。创业研究一开始仅散见于众多不同主题的一般性刊物,一直要到 2000 年以后国际上以创业研究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才正式被刊登在一般管理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中; 相对之下台湾创业研究的发展又比国际发展约晚十年左右,台湾第一本以创业为主题的期刊《创业管理研究》,系由政治大学创新与创造力中心于 2006 年正式出刊发行,不仅是台湾第一本以创业研究为名的学术期刊,更是华人社会中的第一本,由此可见创业研究不论在台湾还是整体华人世界皆尚属年轻起步阶段。

  由于创业是一个历程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学术界对于创业过程尚未有具体和统一的定义。根据刘常勇、谢如梅( 2006) 的看法,创业即是“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建立新的经济性组织,并为创业家带来利润”; 从实存世界进行观察可发现,创业过程确实如上述定义之描述,创业家在一个变动不定的世界和环境中,该如何能有效地将不确定的风险,透过产品的创新或生产组合的再组合,进一步突破现有收益的现状,如何能将创业初期的风险转变成可承担并且可进一步转化成创业成效的利润,皆是创业研究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相关问题。对此,该文认为,创业研究应采取广泛的定义,不限于探讨某一个特定产业或某一个分析层次( 个人、团体组织、国家政策) ,藉以建立更完整且更具动态性的分析程序。[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