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4267字
论文摘要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是指借助计算机辅助人工完成翻译工作的活动。其中,“计算机辅助”主要体现为翻译人员自主、自觉、自为地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翻译项目管理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和利用经过一定程度加工的语言资源,其目的是帮助翻译人员以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式完成翻译工作。

  近年来,CAT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许多本科翻译专业逐渐将CAT纳入课程体系,而翻译硕士(MTI)的培养方案中则无一例外地设置了这门课程,这说明教学管理层和学科带头人对CAT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但是,开设了CAT课程,不代表这门课程就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也不意味着它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能说明学生就掌握了与之相应的技能。

  就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国内CAT教学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软硬件条件、师资储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引发了众多专业人士的探讨[2-8]。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中,有的(如软硬件条件)通过增加教学资金投入可以得到解决;有的(如师资储备)通过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缓解;但仍有部分问题(如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由于培养理念的差异,导致长期无法改善。而翻译专业的学生尽管修过CAT课程,但掌握的实际知识极其有限,课程学习过程中原本就掌握得很不扎实的技能在课程结束后缺乏有效的继续训练,致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入职后的翻译岗位上不能按要求完成所承担的翻译任务。迫于这种现状,许多翻译公司和单位不得不重新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也对高校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感到困惑,产生不信任感和持质疑态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构想,旨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案。

  1 构想方案的理念和内容

  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构想理念是强化笔译技能的训练。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常常被描述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口笔译技能,能够胜任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翻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硕士和博士教育输送优秀生源”。概括起来,翻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三大模块的基础知识和两大模块的应用技能:语言学、文学、文化百科知识,笔译、口译技能。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构想与之完全一致,且其强化了技能模块的训练,主要针对笔译技能的应用训练。

  由于构想方案基于CAT平台,因而,在强化笔译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强调翻译过程中平台和工具使用上的迁移。在平台的使用方面,信息化时代促使电子化办公成为主流趋势,效率低下的传统纸笔翻译平台早已过时,也已经为翻译工作者所摒弃。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基于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 Word)的翻译工作平台成为标准的电子化翻译平台。然而,近年来日益成熟并广泛使用的CAT软件(如SDLTrados Studio 2011)又向办公软件翻译平台发起了挑战和冲击。CAT软件已经不满足仅仅依附于办公软件、作为“插件”、充当“配角”的地位,而是越来越强烈地显示出要将办公软件整合在其体系架构和界面内、使翻译工作者在一个集成环境下就能完成所有翻译工作、变“配角”为“主角”的意愿,SDLTra-dos Studio 2011及以后的版本在功能上的不断完善和独立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说明。显然,CAT软件的集成翻译工作平台很快就会取代办公软件翻译平台,成为翻译工作者又一个新的工作平台。我们的构想方案也强调这种迁移。

  在工具的使用上,纸笔翻译平台下主要利用词典等较为单一的工具。发展到办公软件翻译平台后,工具的使用状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各种文档处理和管理软件、各类电子和在线资源等工具的使用变得多样且不可缺少,当迁移趋势发展至集成翻译平台后,这种情形仍将持续存在,同时也会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比如,基于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思路的翻译流程,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的制作和维护等。

  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理念是面向时代发展需要、面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翻译项目管理思想、面向掌握多样化翻译工具使用方法、基于集成翻译工作平台的一种综合性笔译技能训练模式。这种构想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完成CAT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按要求使用CAT软件完成各门笔译类翻译专业课的作业;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培养学院/系统一组织的模拟翻译项目训练1次以上和真实翻译项目训练2次以上,或完成规定字/词数的翻译任务。同样,学生需按要求使用CAT软件;培养学院/系为构想方案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师资培训和激励措施。

  从上述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所谓的用“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是指以CAT的理念和思想培养翻译人才,使其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通过CAT软件和工具将各门翻译专业课串联到一条线上,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翻译技能的训练以及对CAT软件和资源的熟练掌握。图1以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形象地展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这一概念的含义。

  论文摘要

  2 构想方案的实施

  2.1CAT课程的开设时间

  在构想方案中,要实现用CAT串联翻译专业课程,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必须完成CAT课程的学习。但国内高校的有关现状又如何呢?为此,我们针对本科翻译专业中开设了CAT课程的10所国内高校,进行了培养方案的调查。这10所高校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燕山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调查发现,这10所高校的CAT课程均开设在高年级,其中,4所大学开设在三年一期,6所大学开设在三年二期,如三年级下学期;开课时长有的为12周,有的为1学期,课时也从24至64不等。

  可见,目前国内高校CAT课程的开设时间与构想方案的需要不一致。要使构想方案得以实现,宜将CAT课程开设在二年级,最好定在二年一期。这样,学生接触CAT的时间越早,就越能够尽早培养理念、形成习惯,而后就是对理念和习惯进行强化,使之牢靠掌握,娴熟运用。

  2.2CAT课程的讲授内容

  关于CAT课程到底要教授哪些内容,已经有了许多论述。从课程本身而言,我们总是希望内容越完整、越详尽越好,然而囿于培养方案中开课时数,往往难以达成所愿。因此,需要根据课程规划和目的的实际情况,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讲授内容。依据构想方案,要实现CAT的“串联”效果,至少要讲授以下模块的知识:语料库基础和机器翻译原理(4课时);CAT原理和CAT软件架构(4课时);CAT软件的操作和演练(16课时);翻译项目管理和翻译资源维护(4课时);CAT周边工具使用和资源利用(4课时)。

  可以看出,我们强调对至少一种主流的CAT软件(如SDLTradosStudio2011)的熟练掌握,使学生在后续阶段可以独立完成“串联”工作;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讲解项目管理和资源维护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规范、良好的翻译习惯;提供周边工具和相关资源的信息,使学生在逐渐深入CAT的过程中知晓有什么便捷高效的工具,到哪里去获取资源,为其自主学习和自助解困指明方向。完成以上内容的讲授需32课时。

  2.3其他笔译类专业课的开展

  构想方案在设计时被定位为“操作简单”的方案,意味着它并不与既有的绝大多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冲突,也不对其做复杂的修改,更不要求其他专业课程为它“让路”。换言之,构想方案强调CAT课程和CAT能力,但不削弱培养翻译基本功的专业课程的地位。所以,其他笔译类专业课仍旧照常开展。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任课教师在布置课程作业时,要求学生使用CAT软件完成,并指定提交作业时的文档格式,以便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了作业。这里,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挑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CAT知识,使其能够顺利批改作业,并以适宜的方式将批改结果返回给学生。对于确实存在操作困难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助教协助批改的方式解决。

  2.4培养学院/系提供的保障

  构想方案的实施需要培养学院/系提供有力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培养学院/系需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师资培训和激励措施。

  软硬件资源主要是指机房、计算机、CAT软件、相关办公和工具软件的建设,至少要能够满足每次一个班的教学或上机练习需求。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的,也可以整体规划为多功能教学资源,利于提高使用率。

  师资培训主要是CAT课程师资的培训及其串联课程师资的培训。相对而言,CAT课程师资的培训要求更高、更难,这是由国内环境和CAT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国内目前仅有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拥有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学位点,培养的人才有限,所以当下绝大多数讲授CAT课程的教师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CAT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了解真实场景的业界工作详情,而这些要求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难以达标。很多学校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邀请翻译公司的资深译员到课堂讲座,甚至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值得推广。对串联课程师资的培训可以由CAT课程教师完成。

  激励措施是指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自觉掌握CAT技能而开展的竞赛类活动。活动在安排上可以与现有的翻译竞赛结合,比如“韩素音翻译大赛”,也可以单独举行,借鉴诸如“北京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写作邀请赛”的模式。激励措施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为检验学生掌握CAT的程度提供参考,还是对学生踏实掌握翻译技能的肯定,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促学、促教手段。
  
  3 结语

  计算机辅助翻译串联的翻译专业学生培养构想理念是强化笔译技能的训练,它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将各门翻译专业课程串联在一条线上。构想方案适应信息时代对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了翻译工作在平台和工具上的迁移趋势,能有效解决现有翻译专业学生培养和CAT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操作简单,可行性强。

  条件所限,我们尚未能将构想方案完全付诸实践,仅仅在某些应用场景(如湖南科技大学英文网站翻译建设项目)下有目的、有组织、分批次地进行了尝试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尽快落实方案的实施,并及时将教学效果向各位同行汇报。

  参考文献:
  [1]徐彬.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J].上海翻译,2010(4):45-49.
  [2]吴赟.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6(6):55-58.
  [3]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4]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4):49-53.
  [5]俞敬松,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J].中国翻译,2010(3):38-42.
  [6]文军,任艳.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11(3):58-62.
  [7]王华树.语言服务行业技术视域下的MTI技术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翻译,2013(6):23-28.
  [8]高志军.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测评框架初探[J].中国翻译,2013(5):70-7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