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对《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语码转换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3 共4682字
论文摘要

  语言是一种符号,承载着情感、信息、社会发展的印记和人类进步的脚印。语言的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散发着光芒,但在语言基本规则不变的前提下,语言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消化。研究社会中的语言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科学运用语言。语言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有着不同的语言变体。文章通过数据统计,以明示—推理模式和身份认同理论为背景,对《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探究人们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

  一、语码转换理论综述

  语言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语言不断运动变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变化中语言最本质的因素并没有改变,而且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社会背景下,语言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语言有不同的变体。如果把“语言”看作是世界上包括所有言语在内的一种现象,那么语言变体这一概念就是指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各种语言变异的存现形式就是“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语言变体与社会因素的研究。

  早期的代表是 John Fischer。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是拉波夫,他在社会语言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上有极大的创新,开创了语言变异研究的新天地。语言变体有不同的分类,最为普遍的是将其分为两类,按语言使用者分为方言变体,按语言的使用分为语域变体。双言现象、语码转换、语码混用、皮钦语与克里奥耳语是几种特殊的语言变体。

  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语码系统。语码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包括语言、方言、双言等在内,没有感情色彩。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如会话分析视角、心理语言学视角、句法学视角等。社会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但大多数研究者把这种语言行为归咎为语言能力缺陷的结果。60 年代以后这一领域才开始蓬勃的发展,观念不断地革新;80 年代后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因素。

  由于研究方向、手段和目的的不同,语码转换的定义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之间存在区别;(2)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没有什么区别;(3)对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区别不置可否。

  不同的社会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有不同的分类,Blom 和 Gumperz 区分了情境性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Poplack 区分了句间、句内和附加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别属于一种语言。句内语码转换涉及到句子或成分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指的是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文章按 Polack 的分类进行探究。

  二、电影中的中英语码转换分析

  随着国内外交流日益密切,电影业也向着国际化迈进,电影对白也更具国际化。《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部国际性的电影,其大部分取景均在美国。其主要讲述了“拜金女”文佳佳和司机保姆Frank 感人的爱情故事。影片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十分常见,根据 Polack 的分类,文章统计情况如表 1 所示。

  论文摘要

  由表 1 可知,句内和句间语码转换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附加语。因为故事主要发生于美国,所以中英句间转换比较多,又因为说话者大部分是身处美国的中国人,在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以美国文化为适应体中,会出现更多的句内语码转换。因为故事情节通俗,加上有中文字幕所以不需要过多的附加语进行解释说明。由表 2 可知句子的转换量最多,因为是在以英语为主体背景中,所以句子间的转换占多数,单词的转换主要是以中文为主体,英文为嵌入语,因为在影片中只有中国人讲中文,因此,当发生语码转换时以这种形式出现。在单词的转换中不同词类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如表 3 所示名词出现频率最多,因为名词容易掌握,运用灵活。

  论文摘要

  1. 语码转换与明示—推理

  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学者力求用不同的模式解读交际。Shan-non 用语码模式解释交际的整个过程,但是忽略了语言的非自然意义。之后格莱斯提出了推理模式和合作原则,但是该原则仍有许多不足。斯珀伯和威尔逊借用 Forder 的认知理论,综合了上述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模式。

  斯珀伯和威尔逊认为明示—推理模式是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它包括两个过程,说话人的明示过程和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影响该模式的因素有:(1)明示程度。说话人编码的信息越明确,交际目的越明显,明示性程度越高,听话人越易理解。(2)语境效果。对一话题双方互明的程度越高,则形成的语境效果越大,听话人则更易获得交际意图。在此处,认知语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知语境是动态变化的,人们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提取已有的认知假设。(3)推理过程。一般是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从而将信息意图转变为交际意图,但是由于是听话人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因此推理具有可变性,不一定按照说话人提供的路径进行推理。明示—推理对语码转换的使用具有解释力。

  例 1 佳佳:喂,对对对,woman,baby. Hello,baby. 有一个女人要生孩子了。Hurry,hurry,hurry.例 2 佳佳:Taxi!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朱莉:The Metropolitan Museum please.周逸马上就要生了,但是不能打电话,不会英文的佳佳只有拨打了 911。例 1 中,因为不会英文,佳佳只能说中文,但是对方听不懂中文,为了得到求助,佳佳只能在中文中夹杂着几个关键的英文单词。关联理论认为任何明示的刺激都具有最佳关联性。佳佳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增强了明示刺激,与全中文的相比,使用对方的语言能够加强话语的明示性,减少听话人的努力程度,从而更好地为对方提供了推理的方向和路径。听话人根据已有的认知假设即拨打这个电话肯定是遇到紧急情况,再结合新的信息即 women、baby 和 hurry 三个单词,可以推导出以为妇女可能要生小孩或者遇到意外事故的语境效果,从而采取相关行动。单词的语码转换使佳佳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帮助听话人获得交际意图。

  例 2 中佳佳要打出租车,为了让司机明白目的地,不会英文的佳佳选择用直接说英文地名的方式告诉司机,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这具有极强的明示性,司机通过解码获得表层含义。司机将旧信息即乘坐出租车是为了去某个地方与新信息即 TheEmpire State Building 结合,双方的认知语境实现了互明,从而形成了最佳的语境效果,司机很自然地会按照佳佳的推理路径进行,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便可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即目的地是哪里,交际成功实现。若此处佳佳用中文对司机讲,即使司机根据已有的认知假设推导出佳佳是去某个地方,但是由于没有互明的认知,司机听不懂中文,所以司机很难明白佳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总言而之,语码转换有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

  2. 语码转换与身份认同

  身份即一个人在某一团体中的位置和职责,认同即表达与他人相异或相近的归属感和行为模式。身份是一种关系的缩影,体现了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关程度。身份认同即回答我是谁,明确自己的位置。身份具有多样性,包括国家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职业身份、社会身份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随着对外界信息和内在发展的不断适应和调节,人们对身份的认同也在变化。

  语言是一个人身份的标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转向即将语言社会化,通过社会、文化来研究语言。语言不是抽象、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境紧密相连,透过语言可以看到不同语境下身份的转变,透过语码转换可以看到说话人对对方的认同度,包括文化态度和语言态度,从而了解到在新的环境中对新社团的适应程度,看到社会化的过程。

  该影片中的语码转换同样体现了影片角色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定位。语码转换虽然没有改变交际双方所要表达的意图,但是语言的转变也是一种暗示,营造出交际的背景,凸显出交流的焦点,同样向对方传达出一定的信息。

  例 3 孩子:爸爸,我有你就够了。

  酒店服务:I am sorry this card…佳佳:What?

  酒店服务:Your card is clined.佳佳:I do not understand. Try again。

  例 4 前妻:Hey,Frank. 谢谢你能来,这位是…佳佳:我是他女朋友,你好,我叫安妮。西雅图未眠里面的安妮,知道吧?

  前妻:Well,it’s pleasure to meet you.佳佳:It’s my pleasure.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 husband to us?

  这两个片段中都有语码转换现象。例 3 中,之前一段对话均为汉语,之后转变为英文,并且佳佳在影片中以中文为主,此处讲英文,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我们从影片开端入境检查可以看出佳佳基本上听不懂英文,也不会讲英文。但是从本段对话中可以发现佳佳不仅能够听懂,而且对答如流。

  Kim 提出的 Stress - Adaption - Growth 的模式中解释了一个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总的趋势是向新环境的靠拢。佳佳从汉语到英文的语码转换说明佳佳对新生活的适应和靠拢,对自己的身份在另外社会团体社会化中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同美国环境的融合。Scollon 提出了语篇系统的四个成分即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体系。其中意识形态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二者又综合起来影响语篇的选择。佳佳处于美国文化模式中,随着不断地社会化,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需要生存,因此需要学习对方的语言,语言基础自然会有所提升,这是对新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体现了其不仅是中国人,更是居住在异国的中国人,有着双重的身份。英语的进步不仅体现了佳佳的语言能力,也体现了其对新环境的融入程度,对自己身份的清晰定位。

  例 4 中的语码转换同样间接地展示出身份的差异。佳佳陪同 Frank 参加其前妻的婚礼。前妻听到佳佳是其前夫的女朋友,于是改用英语进行交流。此处运用语码转换,前妻希望以此展现自己不仅有漂亮的外表,而且可以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有着高于佳佳的知识、能力和身份地位。

  Myers - Scotton提出的标记理论认为语码选择分为有标记和无标记。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使用无标记的语言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反之则会出现地位之别。此处前妻改变语言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并告诉佳佳她的地位比佳佳高,也体现出前妻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度很高,认为讲英语是高贵的、优越的,可以提升自己身份。此时佳佳也选择由汉语转变为英语,并且使用的是句子间的语码转换,显示出英语水平之高,间接告诉对方我们彼此身份一致,不相上下。

  语言是人们的秘密武器,透过语言可以传达很多信息。人们不同的交际意图决定了语言形式的选择,反之,语言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的认知过程。语码转换有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是身份的体现。

  三、结语

  语码转换是交际的需求,是一种交际策略。它符合交际的经济原则,符合明示—推理模式,更易使交际成功实现。此外,它是时尚、高端的象征,是身份的载体,是身份战的武器,能够反映说话者对对方文化和语言的认同度。因此在软实力大战的今天,人们要理智地使用语码转换,一方面要运用语码转换,增加交际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语言规范,保护汉语,以汉语为荣。

  参考文献:
  [1]张艳. 谈语言变体及其分类[J]. 语言研究,2009,(1):28 - 30.
  [2]俞东明. 什么是语用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李经纬,陈立平.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37 -344.
  [4]何自然,于国栋.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 现代外语,2001,24(1):85 - 95.
  [5]吕晓棠.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19.
  [6]曹晓晶. 明示推理模式中语境的作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1,(3):81 -82.
  [7]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5(1):21 -27.
  [8]祝畹瑾. 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价[J]. 国外语言学,1994,(2):11 -1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