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错别字与课程形态的关系探讨(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9732字

  (二)错别字与汉字书写形态的关系

  实验课程中与汉字书写形态相关的主要是汉字认读与书写的关系以及汉字书写的内容。

  1. 汉字认读与 书写各行其 道,认读多书写少,二者在 数量上保持 一 定 的 距离,保证了大量书写在儿童具有明确汉字规则意识后进行

  实验课程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各行其道,识字课堂只认读不书写,书写在另设的写字课中进行。如一年级认读 2000 字,书写速度则要慢得多,第一学期认读近 1000 字,书写 100 字,第二学期认读 1000 字,书写 250 字。①这是顺应儿童汉字学习心理的设计。 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初学汉字的识字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和形、音、义三者建立模糊联系的泛化阶段,所形成的是粗略的不够稳定的暂时联系,有用错偏旁部首和混淆、增减基本笔画等错误;第二,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初步分化阶段,但概括不全,对字形结构的某些细微部分尚有遗漏或添补,其错误都是细节上的问题;第三,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分化阶段,能辨析字形,揭示字之间的异同,能初步认识一般的构字规则,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对字形的记忆已达到精确、完整和熟练水平。[11]

  结合上文引述的有关儿童汉字规则意识形成的研究结论,可以说与儿童识字心理发展阶段相应的主要不是年龄,而是识字量。 从各阶段的特征看,分化阶段应是儿童具有明确汉字规则意识的阶段,实验课程也显示,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即认读 1000 字左右后,学生普遍具有自主辨形认读的能力。[12]

  实验课程认读与书写数量的合适差距,保证了大量书写是在儿童对字形识记进入分化阶段,具有明确汉字规则意识后进行的,这是书写正确率高的基础,是费时不多而效果良好的重要原因。

  2. 书写内容基于语境,语境的制约能够凸现正确的字义、词义,有助于建立形义之间的准确联系

  识字是要在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别字的出现除了字形问题(例如形近字混淆)外,更主要的涉及到字义、词义及在语境中的角色等因素”,因而纠正别字“主要通过联系语境的方法解决,通过语境的制约凸现出正确的字义、词义,然后与正确的字形产生联系。 ”

  实验课程中纸笔书写和计算机书写的内容都是具有语境的。 按照书写目的的不同,实验班选择不同的书写工具。 写字课上的“写字”用纸笔书写;文字表达时,一、二年级用计算机书写,三年级开始纸笔书写与计算机书写并用。 不管是哪种目的,实验课程的书写内容都基于语境。

  计算机书写是用于书面表达的,书写内容的语境性毋庸赘言。 纸笔书写内容可以细分为三类,一是写字课上的字,二是读书笔记中的摘抄部分,三是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自然是语境中的书写,前二者同样具有在语境中识字的意义。写字课所写并非单个的字,而是由要求书写的汉字组成的两个字以上的词语。

  如要求掌握书写的是“读”这个字,实际书写的是“读书”、“阅读”、“读本”等这些包含“读”的词,而不是单个的“读”字。 每一单元“词语盘点”(人教版)中的词语也是写字课的书写内容。 实验班日常课内外作业不是通常的课文配套练习,而是阅读、做读书笔记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写作。 读书笔记中有一部分是摘录,这些摘录基本上是大于“字”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是大于“词”的语句、语段等。 实践显示,在三年级开始纸笔书写后,每周两三篇的读书摘记,对于帮助学生跨越书写工具转换的过渡期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使用中抄写,抄写语句、语段,使每一个汉字在语境中呈现,这对于纠正别字大有裨益。

  (三)错别字与阅读、写作形态的关系

  汉字发展至今,形旁和声旁规则的局限性日渐明显,具有声旁及形旁规则知识并不意味着儿童已经完全具有了语音编码和语义编码的能力,字形和音义联结的牢固建立,需要语境的支持,阅读经验在纠错正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够在丰富的语境中准确认读、理解、运用汉字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实验课程读写并举、大量读写,使学生具有了更多的在语言运用中学习文字的机会。

  1. 大量阅读可 以增加汉字的复现率,丰富儿童的心理词典,提高在语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大量阅读对于改正错别字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加汉字出现频率。 教科书课文频度研究显示,学生的错字与该字在课本中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频率有密切的关系,课本中不出现或出现频率低,写错的频率就高,反之课本中出现频率高,写错的频率就低。

  教科书之外的阅读材料在这方面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数量远多于课文的阅读材料大大增加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第二,丰富儿童的心理词典。 识字是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认识某一个字,意味着该字的形体和相应的音义已经联系起来了。 与声音、形体相比,汉字的意义具有丰富性,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 别字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心理词典储存量的不足,在意义理解上出现了差错。 大量阅读以丰富的资源扩展儿童的心理词典,从提高语言能力的角度为预防错别字奠基。

  2. 计算机书写为儿童提供了更多在语境中用字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儿童的自主识字和正字法规则意识的形成

  实验课程的写作形态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借助计算机写作起步早,二是写作的数量比较多。 这一形态也能帮助纠错正别。

  第一,实践多,纠错早。 有研究者曾提出,“从别字出现的特点及规律着眼,儿童出现别字的主要问题是对字义掌握得不够准确和全面”,“对汉字进入语境的限制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教学中就应当提倡和鼓励儿童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字义的全面了解,加强对代表语素的汉字彼此间搭配规律的认识”.

  另外,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错误,及早发现并订正错误,可以让儿童通过错误来学会、巩固正确的东西,从而使儿童在实践中尽早尽快地解决别字问题。 实验课程书面表达的特点正是起步早、数量多,这为熟练运用汉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二,书面表达用计算机书写对于纠错正别具有特别的意义。 尽管由于识字能力等的限制,用计算机书写一开始同音别字较多,但这一书写方式对于汉字形体的掌握具有有利的一面。 其一,计算机书写尽管有别字,但没有错字,能够促进儿童正字法规则意识的形成。 其二,计算机书写是一个自主识字的过程。

  一方面,就已经认识的汉字来说,计算机书写是在应用中的巩固;另一方面,对于未识其形而在口语中已经习得音义的词,计算机书写可以借助输入系统找到相匹配的形体,实现音形义的联结。 因为实验课程的计算机书写采用的主要是全拼输入词语、句子的方式,儿童可以通过系统呈现的词语、句子获得正确的字形,所以书面表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儿童自主识字的过程。 其三,书写内容借助互联网发布,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读者都能帮助儿童及时纠正别字。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