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2421字
标题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有机地渗透素质教育。 换句话,语文教学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1 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应该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科教学位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应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 二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是对照课文中的英模形象,树立自己奋斗、追求的目标。

  2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首先,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 工具性特征,表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 试想,不会拼音,又不会释字义,怎么能读懂文章呢? 但是,说语文学科是一部活教材,一点也不过分。 语文学科多数篇目,都是写人叙事。 凡这类文章,作者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去着力于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读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其感染、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易人们所接受。 《司马光》中的司马光的机灵、果断的性格,人们只要读了“……”一段文字,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人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小学语文中的《铁棒磨成针》、《种子的力》等课文,既向学生传授了科普知识, 又揭示了一个真理:《铁棒磨成针》告诉人们,要做成功一件事,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持之以恒,不断拼搏、进取。 “世上无难事,只有肯攀登。 ”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但持之以恒,能将铁棒磨成绣花针。 一粒种芽向上的力是微弱的,但它不断向上生长,终于掀开阻挡它前进的绊脚石而长出地面。 语文教学中,如果结合这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学与学,做一做,学生在无声的讲学中便长了才干---从“认知”到“用知”的转化过程。

  第三,培养学生“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过程。 小学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形象,就是一个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战士的形象。 如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忍住极度的烈火燃烧的疼痛,遵守战场纪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的意志、毅力,学生就会联想到支配他行动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起决定作用。 倘若他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即苟且偷生的人生观占了上风,他就会置战场纪律于不顾,想办法扑灭身上的烈火,贻误战机,牺牲革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但邱少云一心想的是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即使自己死了,也是直得的。因而,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凯歌。 通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紧扣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而且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3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笔者坚持语文学科教学全面渗透素质教育通常采用的训练思路有“德教”开路,“智教”铺路,“能教”创路三种。

  “德教”开路。 即精选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因人制宜,贯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始终突出一个“德”字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因素。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譬如,我在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文时,重点挖掘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 洒热血的结晶的德育因素,教学中重点启发学生,应像革命前辈一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联系重庆“11.27”惨案中牺牲的英烈们的英雄壮举,弘扬红岩精神,“爱国、团结、奋进、拼搏。 ”并用红岩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潇洒自己的人生。

  “智教”铺路。 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至始至终把教学生正音、释词、造句、写作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擅长社会交际的能力培训过程。始终强调一个“智”字教育。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认识“瞻仰”一词时,训练思路分以下四步:

  (1)是感知。 释词,懂得词意,让学生懂得“瞻仰”,就是观看的意思。(2)是深化。区别“瞻仰”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瞧、看、望”的不同点,在于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观看的方位、顺序。 “瞻仰”的对象,一般是令人敬佩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象征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塔。 方位顺序是由下往上。 (3)是巩固。 即指导学生用“瞻仰”一词造句,查意。 (4)是拓宽。 即指导学生选择、创造环境去运用。

  经过“四步”训练,学生在日记中便出现了这样的语段:“今年‘清明节’那天上午十点,我们全班同学伫立在柏林陵园的纪念碑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能教“创路”. 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法让不同素质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锻炼毅力,懂得生活,正视困难,苦中寻乐,苦中奋进,拼搏人生,始终把握一个“能”字教育。一方面“打气”,鼓勇气;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品味,战胜困难的乐趣,添信心。

  “打气”,即,凡是学生在遇到不懂、不会的东西,便启发他们“知难而进”. 如,命题作文题目一出,有学生便喊:“我写不起”.教师便纠正“我能写”. 然后,教师鼓励他要无顾忌地写,写不好不要紧,不敢写才是可怕的。 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再注意引导他自我修改、定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