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讨论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20 共4010字
  讲故事与语文教学的关联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讲故事作为口语表达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青少年阶段的语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讨论的研究与思考”的小学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讨论的研究与思考

  原标题:这个“语文故事”还可以讲下去--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讨论的观瞻与思考
  
  《语文建设》在真语文讨论中,第 9-11 期聚焦在“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这个语文教学讨论话题的缘起,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王旭明社长在第十三届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选拔展示活动中,发现很多小选手只会讲别人的故事,不会讲自己的故事。于是,他撰文《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以此作为这次讨论的开篇。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这个选题的确定有现实的基础。
  
  讲故事与语文教学的关联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讲故事作为口语表达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青少年阶段的语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讲故事是叙事类文章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这一类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占相当大比例,学习讲故事,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讲故事作为一种带有文学特征的语言形式,在学生的作文活动中,也是应用很广泛的文章形态;讲故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广泛存在和应用,是语言运用的重要表现方式。也可以说,学习讲故事,正是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形式。
  
  “讲故事”之于语文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阅读、作文、语文实践活动这四个语文学习的重要层面。可见,以讲故事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入口,来推进其在多领域的教学探索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该项选题的意义在于:
  
  着眼于学生成长与其担负的社会责任,应该从小“讲好自己的故事”,树立远大抱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将来能够“讲好中国的故事”奠定基础。
  
  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应该以讲故事这个抓手,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突破教材阅读的狭隘性,做一个学识渊博而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人。福建宁德教师进修学院陈成龙结合在一节语文课里发生的故事,说明讲故事的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眼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应该以讲故事这个基本的口语表达形式,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他们融入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合作。此外,从作文能力的发展而言,也应该重视讲故事的经验积累,了解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中国青年报社李桂杰讲述了自己参加讲故事比赛所带来的人生改变。从这个例证可见,讲故事之于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二、选题集中探讨的问题
  
  围绕“讲故事与语文能力”这个选题,《语文建设》2014年第9-11期的专题讨论,分别聚焦在讲故事能力的重要意义、讲好故事的标准和应该具备的素养、语文教师教学生讲好故事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约集了作家、中小学语文教师、大学专业教师等,展开了多角度多样性的探讨,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
  
  1.什么是讲故事
  
  讲故事无疑是带有文化传播意义的行为表现。了解故事的内涵与外延,这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从故事发生时间与讲故事现场时间错位的角度,指出所谓故事“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按照时间错位的长度,故事可分为传奇故事、历史故事和现实故事。讲故事这个行为具有合理性,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一个方式,原因在于故事具有可“重复性”.自然,讲述一个故事还具有限时性、娱乐性、认知性等特点。理解其认知性,把握故事载体的认知意义,需要看到故事的情节与细节非常重要。情节是故事的内核,而细节是故事的部件。
  
  2.讲故事与语文能力的关联性
  
  作为人类个体行为的讲故事,以及社会传播学意义上的讲故事,都与学校教育有一定距离。限定在语文教学领域,我们怎么应用讲故事,或者从这个改革的切口,来促进语文教学变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南开大学刘俐俐认为讲故事就是传播讲述人发现的一种特别认知意义(生活态度、社会认识、价值倾向等),本身就带有教育功能。她从文化行为的实践角度,把故事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故事讲述(书写)、故事话语、故事倾听(阅读)。进而,把讲故事分为“一次讲述”和“二次讲述”.语文教学中文本的讲述与口语表达中故事的原创是“一次讲述”,而阅读活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倾听便是“二次讲述”.
  
  3.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讲好故事
  
  语文教学中,教学生讲好故事,其实是一个多维度讨论的问题。
  
  其一,就阅读而言,要学习文本这个独立的话语体系内在的讲故事经验。故事的内核是情节,而强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又是讲好故事的一个普遍追求。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本时,要能从故事的内核里,找到表达的特点。福建师范大学汲安庆就“如何围绕焦点讲述精彩故事”概括出三点经验:俗讲、深讲和妙讲。具体来说,好的故事都源自生活,是很浅显的,可是在这个内容里,却包容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当讲述人呈现这个故事的时候,又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这种技巧,我们常常概括为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其二,就口语表达而言,要善于在讲故事这个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能力。讲故事是富有表演性的艺术形式,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习活动。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口语表达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感。北方工业大学谭旭东认为,针对不同的故事内容宜采取不同的讲述方式:过去的故事,一般是听别人说的,可采用第三人称,而且大部分是转述语言;身边的故事,这是真实发生的,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复述清楚来龙去脉;幻想的故事,具有童话特点,要善于营造童话情境,突出童话形象,设计情节矛盾和结局。山东青年作家协会刘北认为,讲好故事也需要掌握讲述技巧。讲故事“一定要注意讲述节奏、起承转合、轻重缓急,要设置悬疑和情节转折,要注意自己语调的变化,要让自己进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要根据故事情节处理音色、语气、角色对话,要根据人物性格设置声色”.
  
  其三,就综合性学习而言,要善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关联语文学习活动。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是经典型阅读,较多关注选文的阅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对薄弱。讲故事无疑具有语言实践特点。以讲故事可以联动学生的阅读、写作、表演、人际交往等行为,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南开大学李元乔针对观察力的培养,提出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观察的故事;也可锻炼学生转述、复述课文或课后阅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使其转化为资源。针对想象力的培养,指出“应鼓励学生自主构思、想象、创造故事;锻炼学生联想能力及发散思维,使多种看似不相干的素材为我所用”.
  
  其四,就语文教学的需要而言,要充分体现讲故事的实践价值,丰富教学形式。讲故事,在学生的语文生活里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在课堂发言中,口语化的表达是“讲故事”的基本形式;阅读后的复述故事也是一种常用形式;在作文应用中,叙事类文章也是讲故事。针对不同的语境,讲故事的需要是不同的。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集美大学施茂枝,从忠于原文程度不同、语体特点不同、交流方式不同,强调应该区别讲故事与有感情朗读、背诵。语文课要夯实讲故事的基础,建议浅显的故事性强的文章,还是用讲故事和复述故事的方法来教学。
  
  三、选题讨论的延展性思考
  
  讲故事,在一个话语活动范畴内,它是一个辐射范围广泛,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行为。在限定篇幅和限定时间又是较少人发言的讨论中,关于“讲故事与语文能力”的探讨还预留下很多探究甚至争鸣的空间。引导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这个“语文故事”还有继续讲下去的必要。
  
  1.要建立两个维度的教学研究思维框架
  
  这里提到的两个维度,是从讲故事话语活动的主体性而言的。从话语主体性上看,故事的讲述(书写)和倾听(阅读)两个行为同等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几乎兼具两个角色:故事的讲述(书写)者,以及别人故事的倾听(阅读)者。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讲故事,也要善于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经验”.这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学习者。
  
  教会学生讲故事。其实包括教会他们成为一个倾听者、阅读者,以及讲述者和写作者。这样,两个维度又裂变为四种角色。让学生成为每一个适应性角色,都需要语文教师研究具体教学策略。不要把“讲故事”作为一个孤立的行为表现看待,而要视为语文教学改革可以寻找的一个突破口。
  
  2.要拓展讲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空间
  
  讲故事,是一种语文活动。这种活动天然带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与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吻合的。在语文学习中,扩展应用这个活动模型,可以有益于改变语文教学中一定程度存在的无趣、无效的问题。
  
  我们解剖讲故事的活动,看到其流程包括:确定话题,引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搜集资料,或者根据资料改编故事;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话语表达场合讲故事,呈现出自己的创作成果;集体参与评价,形成反馈,学生做二次讲述的准备。这个语文活动,用讲故事作为媒介和形式,其实促发的是学生从阅读到写作再到延展学习,一个完备的综合性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全面的。
  
  3.要以讲故事贯通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本身具有故事化特征,即每一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讲故事。要以此为方法,打通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不要让学生做一个书呆子,应该把新鲜发生的现实生活故事,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和生活具有天然的联系,而在知识化的语文教学中,生活中鲜活的故事性因素被剥离了,给人以干巴巴、无趣味的印象。若讲故事活动能在语文生活中充盈起来,则语文学习的状貌也会有大的改观。
  
  4.要以讲故事的交互性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
  
  教师主导教学生活。在特殊的教学生活里,师生之间每天在发生故事;而教学本身,按照叙事学理解,这也是在讲故事。因此,教学改革一定要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文明--学生和老师,互为讲述者和倾听者,他们应该是互动性交流的参与者。这种基本理解,有助于语文教师考虑构建一种基于学生需要的具有讲故事特征的新型课堂。应该看到,未来的新型语文课堂,一定是具有生活气息、生命特征、人文表现的。若以讲故事为话语活动形态,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融合为一,那么这个语文课堂一定是有良好预期的。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