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月
发布于:2022-05-17 共7241字

摘 要

  演唱作为人内心中强烈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在演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当今音乐表演中情感表达面临的问题出发,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的本质和情感在音乐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音乐表演中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和技巧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音乐表演  情感表达  美学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performance of vocality

Abstract

  Music,as one means of expressing people’s emotion,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vocality.This thesis is beginning with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express one’s reflection of the emotion and its essence.At last, pointing to the affected factor and skills in the performance of vocality .I had a detailed discussion.

  Key words: Music performance; Emotional expression;Emotion essence

目 录

  第一章引言
   1.1 声乐演唱的情感
  第二章声乐演唱中的情感
   2.1 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来源
   2.2 情感的主观感觉2.3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演唱情感表达的因素及技巧
   3.1 速度和节奏
   3.2 音色与力度
   3.3 抑扬与停顿
   3.4 歌唱语言的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1.1 声乐演唱的情感

  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感染力的艺术,也就是音乐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的表现,这两大要素的结合十分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视艺术表现,发声技巧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只有在演唱时真正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情感的表达是音乐表演乃至整个音乐活动中,最令人向往,却往往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问题之一。只有将优美的歌唱声音、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和深刻真挚的思想感情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会达到艺术歌唱最理想的境界和最终目的。然而在这些因素中,“情”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只有演唱者真正的懂得了什么是音乐中的“情”,并懂得了如何在演唱时的运用,才能真正的感染观众,引起共鸣但是,究竟什么是音乐的情感呢?又该如何去培养和表达呢?影响音乐情感表达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声乐表演

第二章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

  2.1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来源

  歌唱的目的是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结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在实际的声乐学习中许多人把歌唱的气息、吐字、咬字、共鸣等声乐技巧放在主要位置,认为只要把这几个方面做到了,演唱就成功了,忽视了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俄罗斯着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1873—1938)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可见,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对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歌曲的情感表达是演唱的首要任务,更是吸引打动听众的主要因素。但如何在歌曲的表演中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呢?这要从以下的几点说起:

  2.1.1表演者的潜意识

  这种观点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一切感知都会被记录在脑海里,而绝大部分感知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达不到进入意识层的强度),都会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的容器里,并不会从心灵中销声匿迹,并且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的区域是交融的、连通的,在遇到相似时,潜意识的区域的内容有时便会浮现出来,进入意识的区域,有时也会以梦的形式溜进意识的区域,不过从个体无意识中再现出来的信息通常并不一定能保持初始的形态,往往己经变得难以识别其最初的来源了。这种现象目前己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们过去通常认为,客观世界对大脑的“输入”仅仅来源于主动的学习,而这种学习的认知过程一般均有赖于语言等概念化的中介来完成,而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和体验着这个世界,我们的感官和大脑忠实的纪录着每分每秒的每一个细节,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不幸落入无意识的区域,但毕竟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脑海,会对我们的行为,特别是音乐艺术等同样非概念化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就好像我们有时会不自觉的去哼唱一首歌曲,等我们回过神时才发现周围正在放这首歌曲,但我们刚才却并没有听到这首歌,这就是潜意识在作怪。又有时候当我们唱歌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的动作,事后当别人提及时,我们自己确是一头雾水,这也是由于潜意识所引起的。

  2.1.2潜意识与主动表达的结合

  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完全来自于客观世界,但其主要源泉是人类心灵深处潜意识的广阔区域,是潜意识与主动表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些潜意识的内容,和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第二信号系统所总结和积累下来的概念化的认识一起,构成了音乐艺术的情感内容。我们常常说“在艺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艺术品具有“生命的活的形式”,这不仅是一种由衷的感叹,而且的确有其理论依据。

  2.1.3艺术本身与生活

  艺术中的情感和生活中情感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同源的。然而,艺术中的情感经过无意识的沉淀和筛洗后,即使碰巧能找到生活中的情感与之对应,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显着的差异。首先,艺术中的情感是抽调了具体内容的、纯化过了的、形式化了的、虚幻的情感,这一点是和无意识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生活中伤心的情感,一般都会有具体的原因,并包含着其它复合的情感和各种利害关系。而在艺术中我们可以自由的翱翔在各种类似于忧虑、痛苦、欢乐、狂喜等情感的纯粹观照中,一般并不会因此而受到丝毫伤害或恩惠,即艺术中的情感是真实性和假定性的统一。这种经过无意识过滤后的艺术情感,可以通过集体潜意识的生理机能遗传给后代,因此,艺术中的情感还具有一种人类普遍共有的特征。

  2.2情感的主观感觉

  我们对音乐中情感问题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情感,或者说主体意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事实上,本文之所以在论述中仍选择“情感”一词,主要是因为尊重习惯,音乐艺术表现的无疑是一切能够体验到的感觉,是那些微妙的、彼此没有界限的、模糊且又在无比广阔的范围内处于动态的连续变化中的全部海水,而不仅仅是那些孤立的浮标所在的狭隘区域。这些感觉主要来源于无意识)之中,有意识的参与往往只在于能在某些区域找到相近的“情感”词汇。

  造成对情感片面认识的罪魁祸首恐怕就是语言,语言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概念推理形式的符号,最致力于将事物区分成非此即彼的机械状态,从根本上和情感的生命有机状态是无法相容的。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对生活情感的排斥和不屑其实和这一点不无关系。

  然而,本文对语言标示的狭义情感所抱的态度将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到在音乐表演和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性。

  2.3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谈到音乐就不得不提到感知,即音乐感知。它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但是什么才是感知呢?感知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通过把每一个出现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我们个人独有、能够理解、可以感到舒适安心的图像或意象。音乐感知就是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再结合自身的情况所产生的一种意象。这种感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重复和熟悉的影像、个人所处环境、感知者与被感知者特点等等。

  歌曲演唱不仅表现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同时反映社会意识和文化,不是简单地把乐谱、歌词拼装在一起唱出来就可以的,作品的思想感情才是声乐演唱的灵魂。一位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这说明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及音乐要有深刻的体验,才能通过情感表达将自己心灵的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和特有风格的美妙声音,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声乐作品的词曲终究是写在纸上属于无生命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才能让听众有所感受。情感表达的过程是演唱者“再创作”的过程,这种“再创作”是把死的歌词变成活的情感,把无声的音符、旋律变成运动的音响,把歌曲中的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情感,并把它从内心表达出来。演唱者的这种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首先运用自己生活的经验、深刻的社会观察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对歌曲的内容(诗词和音乐)进行分析、体验相结合,然后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后会理解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情感。一个善于把自己置身于演唱中的演唱者和一个不把自己置身于演唱中的演唱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也就是说进行过“再创造”和没有进行过“再创造”的情感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前许多优秀歌唱家都反对纯技术、技巧、装腔作势的演唱,把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作为不可缺少和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对声乐作品的重要性。

第三章 演唱情感表达的因素及技巧

  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因为它是一门最具情感表现的艺术类型。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情感才是最真的情感,只有充分了解了生活中的情感,在舞台上演唱者的情感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此基础才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会随之加重。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等,才会得到重逢的展示和体现。这就是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地方,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音乐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激发,这四点是始终蕴含在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中的。为了能够深入研究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规律,有必要先对影响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几个基本因素进行相对独立的初步探讨。

  3.1速度和节奏

  速度对于声乐作品,就如同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心跳要稳定,音乐的速度也要稳定,而不能随意变化,要严格遵守“快而不抢、慢而不拖”的要领。每一首声乐作品,都一定会有它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而要把握这些,就要在演唱前先仔细视唱几遍,找出作品中有个性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一方面对作品有全面的风格把握,同时也能比较好地演绎作品的风格。速度的快慢主要依据作曲家所标示的速度术语。但有的作曲家仅记一个“中速”或“快板”或“慢板”之类。这种术语差别很大,比如每分钟60——80拍,甚至超过这个数目,都可属于“中速”范围之内。这就需演唱者从内容出发,仔细从歌曲的内容、节奏和旋律等方面进行推敲,决定相应的速度。

  3.2音色与力度

  音色是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基本定位,不同歌曲需要的音色也不同。因为声乐作品由于内容不同而需要表现各种各样的情感情绪,于是就有必要在自己已经具备的比较固定的音色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应根据作品的内容、根据情感的深度、运用掌握的声音技巧调节出比较符合作品内涵的声音,以求达到符合声乐作品所需要的效果。声音的力度变化比较大,在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力度演唱。任何一个演唱者有他自己的力度对比范围。因此,力度的对比是本身声音的对比,不存在于别人的力度相比较。物理学上认为音色是不同频率、振幅和时程的多个声波的叠加。歌唱者在不同心理的作用下可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当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思维活动始终与歌曲需要的表现力一致时,即能达到润饰嗓音和音色的作用。

  3.3抑扬与停顿

  声乐作品的作者在创作时,除了作品的思想性之外,还要考虑作品的完整性,以完整的歌曲配合作品的基调,从而达到统一作品主题思想,完善作品情感表达的作用。实际上,一个好的作者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作品当作讲故事来写的,一个故事,当然要有头有尾,还要情节生动、描写刻画细腻,对作品细节把握到位,实际上这也是文学和文艺的共通之处—要求和谐统一。因此,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为了达到声乐演唱的和谐统一,也是表示对声乐创作者的尊重,维护和保持声乐作品的完整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作品中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符是一个声乐演唱者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如着名的指挥家小征泽尔就是因为在各权威评委都表示乐谱正确无误的时候坚持乐谱写错了,从而以他严谨的艺术态度博得了全世界听众的喜爱。然而,有人对以上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固守乐谱的完整性、正确性,而放弃了即行的二度创作和发挥,将会大大减少音乐的趣味性和可听性,艺术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然,这种担心不无其道理,因为凡事都会遵循“过犹不及”这个规律,在实际演唱中,从科学角度上讲不存在完全准确的发音,倘若过于苛刻地追求音符、休止符的准确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音乐的美感,使声乐演唱失去应有的活力。

  3.4歌唱语言的艺术

  作为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不能仅仅背诵歌词,而应在心里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故事讲得生动,才会有人爱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歌唱的语言状态就不是生活中的自然发音状态,更不能认为该怎么唱就怎么唱,而是有其纷繁、庞杂、系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在歌唱中,我们应注意发音的以下几点要求:

  3.4.1语言的准确性

  歌唱中的词曲本身限定了作品的主调和基调,如歌词的韵辙、咬字发音等等,作为歌唱演员,倘若想要有所突破,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将词曲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以图将之渗入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和感动。因此,咬字和发音在歌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方言众多的现状,甚至在南方一些地域出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言”的情况,但是普通话是最普遍的语言,较好掌握普通话的人能更好地与各地民众进行交流,音乐作为旋律和语言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当然,某些方言剧种,如河南豫剧等,本身不受这样的限制。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了弘扬地方文化,宣传本地的艺术形式,学好、并准确运用普通话仍然是一个歌唱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3.4.2唱腔的独特性

  用唱在腔体里的方法,是声音既得到统一,又有灵活的变幻。唱在腔体里的a、e、i是共鸣的,这样再加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就丰富多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不能也没有办法用太多的共鸣。而歌唱中用上共鸣后,元音的渲染程度必然使歌唱更加具有美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演员和观众更加接近和完善个人美的高度。说话就是说话的语言,歌唱不能用说话的语言,把字念白了就失掉歌唱的美感了。民间有句俗语,叫“说的不如唱的好听”,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还是不无道理的。

  3.4.3语音的美感性

  声乐艺术是音乐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歌唱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文化最基本的要素,是人与世界的根本纽带。正因为如此,语言文字的美感性很值得研究。我国的京剧艺术要求把每个字处理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而声乐演唱者往往在演唱时有头无尾,善始却不善终,或既无始又无终,这都会影响字的美感。有很多人认为把字读清楚就可以了,或者能让听众听清楚也就可以了,这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语言文字的美感包括字读得强弱、软硬、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急缓、刚柔、断连、曲直、抑扬、松紧、疏密、精细等等。字的这些细小变化并不难掌握,只要常常进行朗读的学习,坚持在演唱中情绪和情感的意识,就会让这些不同的变化顺理成章地一一表现出来。声乐与语文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语文比较注重情感的渲染,声乐则是情感的艺术,蕴含着情感,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所以,演唱者应该培养自己歌唱时的感觉,加强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它与歌唱技巧看似无直接关系,但由于歌词的内容说到底就是基调的内存底蕴,也就是感觉处在触发处和导入口,应训练和培养对歌词斟词酌句的分析能力,分析歌词的玉石结构。从文字上看,歌词的内容大多很容易懂,似乎不会出差错,而是实则不然,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以表面的感情对歌词内容进行较深的理解,那么大多数歌词平实、简朴,最多只需要小学毕业的语文水平就能够“理解”了,而这样是谈不上真正理解歌词的,因为这样对歌词缺乏理性的认识,缺乏对歌词的内容和形式协调的理性化体会。从歌词的语式来讲有叙事式、描述式、问答式、对话式等多种形式,对这些语式有无明显的概念和分别意识,对把握歌词的感觉是至关重要的。

结 语

  总之,培养良好的情感,是作品完整再现的重要保证。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在诱发听众的丰富想象中,使听众通过联想产生听感的形象反应,创造听感的诗情画意,产生情景交融的内心视像,从而圆满地完成声乐形象的创造与接受任务。这样,音乐化语言的形象性越强,欣赏者的听觉形象的联想就越鲜明、越丰富,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也就越高。为此,把握与突出声乐艺术的形象特征及其不同类型的情感表现规律,从而提高与丰富联想的视像创造功能,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了。所以作为音乐艺术的学生,我们一定要重视情感在音乐演唱中的表达。情感是音乐表演中的重要因素,好歌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在人们嘴边传唱,除了本身具备的一些针对性的实际功能以外,主要是因为通过演唱者唱唱出了人们的情感,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的表达,是人与人的心灵最直接相通的一种美,想要引起演唱者与听众的共鸣,演唱者就必须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运用[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2]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理解[J].中国音乐学,2002,4:102-106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78.
  [5]杜惠.论声乐表演中的传情达意、字声相谐[L].中国音乐编辑部,2005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在以后的演唱过程中能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同时还要感谢,在这四年里那些帮助过及教育过我的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关标签:声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