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相对主义理论下政治话语的翻译问题探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0 共8053字

  二、政治话语翻译方法

  (一)逐行对照法

  政治话语的理解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政治话语是否可以得到准确翻译,讲话者的意图是否可以被受众完整而准确地接收是非常重要的。英国学者约翰·斯特洛克在其文章中提出一种适合用于政治话语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最先倡导使用的,叫做 “逐行对照法”.

  “逐行对照法”将翻译过程分解为三步,也是由三行内容构成。第一行是讲话者说话的原文;第二行是将原文进行字对字的翻译,形成还保留其源文字相同语言风格的目标文字;第三行则是对译过来的目标文字进行润色、修整,形成流畅而准确的目标语言译文。[7]28为了更好地说明“ 逐行对照法” 在政治话语翻译中的用处,下面举两例来展开阐明。

  例一:

  1956年11月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波兰驻莫斯科大使馆讲话时,说出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 “我们会埋葬你们!”这句话当时立即登上了世界各大报刊杂志的头条,整个世界震惊于苏联的野蛮,并更加深其威胁要用核武器来征服世界的国际形象。①而事实上,这句话是被美国 《时代》周刊错译了,赫鲁晓夫的本意是 “当你被埋葬时,我们会在场”,他只是想告诉美国人,“我们的制度能见证到你们制度的消亡”.[7]289用 “逐行对照法”来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行是赫鲁晓夫讲话的原文,而第二行则是译者的草稿区,他在这一部分中将讲话者的话语字对字,并保持其原本的用词顺序、语言风格。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在中间这一行中,可以用括号加入一些原话语中没有,但加入后可以帮助目标语言受众理解话语含义的内容;而约翰·斯特洛克在此基础上更提出:中间行也就是草稿区,是译者发挥其作用的部分,就像刚入门的数学学习者需要写出演算过程一样,他们也需要记录和展示最终成品的得来过程。这一行的内容虽然看上去笨拙且拖沓,但是恰恰是这一行的存在,才更 加 能 展 示 两 种 语 言 互 为 “他 者” 的一面。[7]289例二:***主席在 “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了讲话,其核心思想是向世界各国表达“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讲话中,习主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将继续全面对外开放……”.②使用 “逐行对照法”来分析,应该是这样的,见例2.

  对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中华民族的古语,本来按照其本意来译,即 “The oceanis vast for it admits hundreds of rivers”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把它放在习主席的讲话中,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直译。习主席讲话的核心观点就是针对现在因中国迅速发展而引起国际社会一些人担心中国会走 “国强必霸”的路子,和另外一些人所谓的 “中国威胁论”而做出的回应。而习主席在此引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语,意在说明:中华民族有如海般宽广的胸襟,可以面向世界全面开放,也可以接纳其他国家与中国一起发展,共同进步,这些国家也包括文化上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华民族相异的国家。

  但如果将这句古语直接译为 “The ocean isvast for it admits hundreds of rivers”,则容易产生歧义。根据牛津字典对 “admit”一词的若干释义 中,其 中 有 一 解 为 “to allow(aperson,country,or organization)to join an organizationor group”,①那么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 “海洋足够宽广而足够将成百上千的河流归入其中”,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歧义:中国将其自身比作海洋,而将一些弱于它的国家比作河流。中国足够强大,可以将一众国家作为自己的追随者而进行地区称霸。如果此文的跨语言受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完全扭曲了讲话者的本来意图。而在译文中加入 “the diversity of”就避免了这种歧义产生的可能。

  (二)政治话语翻译中的困难

  虽然前文介绍了马林诺夫斯基的 “逐行对照法”试图解决政治话语翻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事实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笔者将这些困难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是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某些词语,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不仅找不到对等词来翻译,而且由于词汇所依托的文化中一些独一无二的因素,导致其他文化下的民族无法真正体悟其完整涵义或者即使能体悟也无法找到本族词汇准确表达出来。比如意第绪语中的 “chutzpah”,德语中的“schadenfreude”,还 有 盖 丘 亚 语 中 的 “sumakkawsay”等都属于这类词语。

  第二类是有些词语,特别是涉及法律范畴的词语,因其意义抽象,需要很大篇幅才可解释清楚。但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花费过大篇幅在某一个词语上。属于这类词语的经典例子,就是斯凯孚 (Frederic C.Schaffer)在其着作 “Democ-racy in Translation”中提到的沃洛夫语中关于“demokaraasi(民主)”的定义。51-65如何解决政治话语中出现的这两种情况,是未来政治话语翻译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结论

  语言相对主义理论为政治话语的翻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视角,既有语言本身的属性,也有语言之外的因素。这为翻译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了更大提升空间,但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政治话语翻译面临的更多挑战。

  本文提供的逐行对照法只是基于技术层面为政治话语翻译提供了参考;事实上,要做到准确翻译政治话语,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层面和职业素养层面全面提升。专业层面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方面,同样应该对政治专业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既保证做好跨语言沟通工作同时保证翻译工作在政治话语环境中完成。

  此外,还要注意提升职业素养,在进行政治话语翻译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功课,对自己多提一些问题,例如:讲话者是谁?讲话者所持的语言是哪种?这种语言是否是讲话者的母语?讲话者所属的利益集团是什么?政治话语发生的微观环境背景以及宏观国际形式是什么?……准备工作做到越充分,就越倾向于避免漏解、错解以及歧义。

  政治话语翻译因其所属领域的特殊性有可能关系到国家间甚至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政治话语翻译是否能准确传达讲话者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本文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抛砖引玉的尝试,也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政治话语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尤泽顺,陈建平。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5):2.

  [2]张耀健。外交事务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报道的实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