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林业政策调整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2 共29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60年代我党对林业政策的调整研究
【第一章】六十年代我国林业政策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林业政策调整的背景
【3.1】确定林权,依法保护和发展林业生产
【3.2】调整林业生产政策
【3.3】大力加强林业工作战线
【第四章】林业政策调整的作用
【第五章】20世纪60年代林业政策调整的经验
【结语/参考文献】大跃进后我国林业政策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林业政策调整的作用

  六十年代党对林业政策的调整,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促进了林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的调整,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六十年代的林业调整政策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1 促进了林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大跃进时期,由于全民大炼钢铁,以及林业战线的"大跃进",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地方组织劳动力进深山砍伐林木,最后却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大量木材堆积深山无法运出而腐烂。自 1961 年中央开始大力调整林业政策,确定山林所有权,加强国家对国有林场的管理,林业战线的形势开始逐步好转。林权得到确定后,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的行为都被禁止,木材的产量也逐年稳步上升。

  林业战线的政策调整,使林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国营林产值稳步增长,由 1961 年的 7.0 亿元上升到了 1965 年的 12.0 亿元,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0%;1961 年到 1965 年全国国营造林面积达 3055 万亩,全国迹地更新面积达1337.8 万亩;1965 年全国竹材产量达 7031 万根,比 1961 年的 4993 万根多了 2038万根;林业系统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由 1961 年的 34396.3 万元增加到了 1965 年的80974.1 万元;从 1961 年到 1965 年,完成林道 31289.8 公里。在整个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林业战线的各项指标整体是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的。

  我们可以看到,1964 年的营林产值已经比"大跃进"前的 1957年的 9.3 亿元增加了近 1.2%,1965 年的营林产值为 12.0 亿元,比 1957 年的 9.3亿元增加了 2.7 亿元,比 1961 年的 7.0 亿元增加了 5 亿元;1965 年营林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达到了 2.0%,已经高于 1957 年的 1.7%,从 1962 年到 1965年这四年间,营林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产量也是一直保持着匀速的增长。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营造林面积和迹地更新面积(表 4-3)也比"大跃进"之前的 1957 年以前有了较大增加。1965 年的国营造林面积为 986.1 万亩,比1957 年的 296.9 万亩增加了 2 倍多,已经接近了"大跃进"时期的 1959 年的造林面积,比1961年的造林面积也增加了将近一倍;1957年全国迹地更新面积仅为83.7万亩,1965 年增长到了 358.4 万亩,增加了 274.4 万亩,增幅达 327.8%,比 1961年也增加将近123万亩;1965年的国营迹地更新面积和人工更新面积分别为322.6、316.3万亩,而 1957年的国营迹地更新面积和人工更新面积均只有 83.7 万亩,1961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 173.5、155.3.

  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在整个林业生产中关系十分重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不仅锯材和胶合板的产量超过了"大跃进"之前,纤维板和刨花板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1965 年,我国锯材产量为 1160.1 万立方米,比 1957年的 824.1 万立方米增加了近 200 万立方米,胶合板产量也比 1957 年增产了 69140立方米,达到了 138975 立方米;我国的纤维板工业于 1958 年刚刚起步便遇到"大跃进"运动,发展遭受了一定挫折,但是中央很快就纠正了在纤维板生产工业中的错误做法。1965 年,我国纤维板产量达到了 50188 立方米,而在 1961 年,全国的产量还只有 21506 立方米,四年的时间纤维板的产量增加了一倍多。而刨花板产业则是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才建立起来的。1962 年,我国第一次有了刨花板产业,当年的产量就有 5413 立方米,1965 年,产量就达到了 31439 立方米,四年的时间产量增加了 4.81 倍。

  此外,还有松香、栲胶、紫胶等一些林化工产业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65 年我国的松香产量为 167,172 吨,比 1957 年的 116,790 吨增加了 50,000多吨;1957 年全国的栲胶仅有 1,633 吨,到 1965 年,我国栲胶产量已经达到了13,064 吨,比 1957 年增加了 11,000 多吨,比 1961 年的 6,661 吨也增产了将近一倍;1957 年紫胶产量只有 143 吨,1965 年产量达到了 440 吨,增产了将近 300吨。

  上述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生产经过五年的调整,不但整体迅速得到了恢复,而且整个林业产业的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了 1957 年。而林业生产能够如此快速得到恢复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造成林业战线遇到挫折的原因是政策的失误,一旦政策得到了纠正,生产就能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业调整的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反映出来。据调查统计,1962 年,我国有林地面积 8549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43.98%;林木总蓄积量 70.21 亿立方米。到七十年代中期,虽然有"文革"对林业生产的冲击,但我国的有林地面积达到 12189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47.7%;林木总蓄积量达到 95.3227 亿立方米。

  六十年代当对林业政策的调整功不可没。

  4.2 促进和支援了其它行业的调整。

  林业的发展与其他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关系,1962 年周总理曾说过:"木材问题关系生产、基建和长期计划甚大".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林业战线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调整与发展。比如坑木的产量与煤的产量息息相关;枕木的产量,关系到火车轨道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全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经济林木,比如油茶、大枣、油桐的产量,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调整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重点,在全国各行各业支持农业的热潮中,林业战线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经济林产品如大枣、柿子、油茶、栗子、核桃等,不仅能够为手工业等提供木料,在灾荒时期还可以作为粮食和油脂的补充品,补贴粮食短缺造成的缺口。1961 年 11 月,南方十省、区林业工作会议就强调,各级单位要大力恢复和发展油茶林和其他经济林。会议要求各地在营造国有林的同时,还应该带动集体造林的发展,集体造林可以以生产队为基层单位,营造自己所需要的用材林与木本油料林,要求力争在 1970 年以后,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材能够基本自给,木有油料,也能在食用油中自给一部或大部;1963 年 3 月,华北局农业办公室统计,整个华北地区有木本油料、饲料和干果总面积达 3 千万亩,年结实量约 14.7 亿斤,其中有木本油料 700 多万亩,年结实约 1.3 亿斤,主要包括核桃、山杏、山桃、山核桃等;木本饲料 2 千万亩左右,年结实量 9.26 亿斤,其中主要是橡子,产量达9.2 亿斤,还有 6 百万斤主要是沙枣;其他的还有红枣、板栗、柿子、酸枣等 258万亩,共结果实约 4 亿斤。

  这些木本粮食、油料作物,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支援出口有重要作用。

  1962 年 4 月,在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的调整计划中,为支援农业,"减少重工业部门用材十五万立方米,以板皮换回造纸材十万立方米,从待分配中抽出十五万立方米,当年准备抽出六万立方米,国家机动抽出十五万立方米,共计六十一万立方米,全部分配给农业及市场使用;此外,还准备从计划外再筹划十七万立方米(清仓物资七万立方米,抚育采伐是万立方米),共计七十八万立方米。分配给农业生产用五十万立方米,市场用二十八万立方米".除了中央以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比如安徽省 1961 年为支持农业不但调用了大量毛竹,还拿出了木材10.9 万立方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