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农用林业长久发展的措施和经营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30 共2438字
论文摘要

  农用林业 (agroforestry 也译为混农林) 一词是 1977 年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成立时提出来的,它是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利用措施的复合名称。它将多年生木本植物(包括树木、灌木和攀缘植物等) 与农作物或动物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精心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可能是空间的混合,也可能是时间上的顺序。而且,木本植物和非木本植物间必须既有生态上的又有经济上的相互作用,才能被称为农用林业。农用林业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树木、灌木、农作物、牧草和动物,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环境因子,如土壤、气候、地形等。农用林业措施就是农用林业系统各种成分在时间和空间的特有配置。

  1、 农用林业的作用

  农用林业的作用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①直接地因树木的引入,或间接地因土地肥力和农业持续性的改善所带来的作物增产和稳产; ②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③林产品销售后增加收入; ④减少对来自外部的重要农业投入(如肥料) 和基本生活用品 (燃料、建筑用材) 的依赖;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⑥促进小气候的形成; ⑦减少对现有森林的压力;⑧减少土壤侵蚀与河道淤积; ⑨通过集约化的饲草生产和牲畜饲养,减少对放牧地的压力等等。

  我国最早从 1988 年兴起农用林业。二十几年来,对森林立体栽培做了深入的研究。在过去,发展防护林主要是发挥其防护效能,即生态效益,较少考虑经济效益; 现在和将来,发展防护林主要选择和开发 “多目的树种”。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强调了对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牧场防护林的研究,都强调了树种的多用途以发挥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随着林区人口数量的增多和森林资源的减少,引发了经济危困和生态危机,而经济危困又造成对森林和环境的更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林区发展农用林业,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五荒土地资源,以解决农林之争,兼顾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问题,这是解决经济危困,保证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农用林业的措施

  常用的农用林业措施有人工林内种植作物、人工林内种草、营造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护牧林和防风固沙林、多目的经营林班、发展 “水产林业”等等。现在,森林分类经营已成为未来森林培育和人工林经营的方向,即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林三类。商品林主要生产工艺材种,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来实现。公益林是主要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常规经营的多功能林既具有生产木材以发挥经济效益的功能,又具有防护效能,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在林区,多功能林占据林业用地的较大比例,在这种类型的森林内既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可发展农用林业。

  农用林业措施主要通过立体的途径实现。无论是粮食、果树、还是林木、中草药,以往多实行单一品种的平面栽培法。这种栽培方式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和时间序列的自然资源。立体栽培主要采取多物种多层次搭配、农林牧渔多产业结合的措施,其不仅具有物种结构、空间结构,而且具有时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实施立体栽培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①植物最优配置,在选择相互搭配的植物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尽量减少植物间的水分、养分、光能和空间的竞争,同时注意植物间的互利作用; ②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安排生物,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③获得最大利益,在立体栽培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整个土地经营单位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最大的效益不仅包括目前的经济效益、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包括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农用林业经营模式

  根据农用林业指导思想和立体栽培的经营原则,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在东北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营方式有山区 “林—药—果”模式、湿地“稻—鱼—貉 (鹅) ”模式、果园 “果—菜—药”模式、次生林区 “柞—蚕—田”摸式、人工幼林 “林粮间作”等。

  山区 “林—药—果”在东北东部山区已有成功经验。在经营过程中,首先疏伐上层林冠,并调整林木组成; 然后按照生态位配置各种植物,清除非目的植物、引入目的植物,如移植或播种刺五加为第二层,栽种人参为第三层,在边行种植山葡萄、猕猴桃等山果植物; 每年割除林下非目的植物,这样便建立起 “林—果—药”多层次结构,它不仅空间上达到了合理配置,而且光能上达到了多层次的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总产值。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林下栽参、林粮间作、林芪间作,林下养菇等经营方式。湿地“稻—鱼—貉 (鹅) ”模式适用于湿地和沼泽。在轻沼泽地开垦稻田,在常年积水的重沼泽区,下挖修堤建造鱼塘形成大面积集水区,这十分有利于周围的轻沼泽区开发种稻,并且灌排方便,鱼稻可获双丰收。利用低价值的杂鱼和泥鳅做动物性饲料,发展珍贵皮毛动物,如乌苏里貉,貉粪便和残余饲料可以喂鱼和肥塘。为了进一步发挥水体效益,在水面上可以放养家鹅,鹅粪入塘肥水。果园 “果—菜—药”模式,是指在果树结实以前,在果地里栽植农作物或经济植物,如在果树下面栽植平贝,平贝上面培育辣椒、茄子等。以果树为中心,还可采取 “果—菜”、“果—粮”、“果—瓜”、“果—药”等经营方式。以柞树为中心的 “柞—蚕—田”模式的经营过程中,以柞蚕排出的粪便或吃剩的残料用作绿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在林区缓坡和平地造林时,宣采用林粮间作的经营方式,造林后 3 ~4 年内,在幼林行间种植大豆或小麦,在抚育农怍物的同时,也清除了幼林的杂草,促进了幼树生长,不仅节约了营林开支,而且达到以短养长之目的。

  4、 结语

  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性,在林区,必须改变单一生产木材的经营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和立体栽培; 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开发五荒资源和森林动植物资源,发展农牧渔业。在农牧区,应该开发利用多用途树种,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参考文献:
  [1] 吴运英 . 农用林业及其与社会林业的关系 [J]. 世界林业研究,1993 (01) .
  [2] 熊文愈,薛建辉 . 混农林业: 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 [J].世界林业研究,1991 (02) .
  [3] 吴建军 . 发展中国家农林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J] . 农村生态环境,1990 (01)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