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对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和3跳比例的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5 共2928字
论文摘要

  在田径运动的众多项目中,三级跳远是其中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它的基本技术结构由助跑、踏板和 3 次起跳构成。3 次起跳中的第 1 跳为单足跳,第 2跳跨步跳,第 3 跳为跳跃。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有 3 种,分别为高跳型、平跳型和速度型。本文选取世界优秀运动员选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和 3 跳比例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三级跳远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的前 8 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 12 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前 8 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有关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类型和 3 跳比例等文献资料,并收集相关的信息,进行研究对比。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 软件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不同的技术类型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各跳的远度和比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3 比较分析法 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不同的技术类型并结合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 3 跳比例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对比分析

  在表 1、表 2 中,采用“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马尔科夫、哈里森、卡萨达、桑兹、斯帕索夫霍德斯基,其平均成绩为17.48m;采用“平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吉拉特、阿奇克、库佩鲁,其平均的成绩为 17.42m;采用“速度型” 技术的运动员有爱德华兹、班克斯、奥利维拉、康利、陈燕平、卡普钦、埃沃拉、伊多武、奥普雷亚、格雷戈里奥、库兹涅佐夫、李延熙、格雷戈里奥,其平均成绩为 17.66m。
  总体来看,采用“速度型”技术的运动员最多,且其平均成绩较采用其他技术类型运动员的成绩要好。另外,在这些优秀运动员中,成绩超过 17.50m 的运动员有 14名,其中采用“速度型”技术的运动员有8 名,采用“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 4名,采用“平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 2名。成绩超过 17.80m 的运动员有 8 名,其中采用“速度型”技术的运动员有 5名,采用“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 3名。而且采用“速度型”技术的爱德华兹和康利的成绩均超过了 18m 大关,分别为 18.29m 和 18.17m,在“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中最好成绩为马尔科夫的17.92m。由以上数据来看,“速度型”技术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优势,也开始成为现代世界大赛中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主流技术。
  第 29 届奥运会前 8 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类型表
  从目前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速度型” 技术更具有发展的潜力。其原因主要在于以速度为基础的“速度型”技术更加注重助跑速度的利用,在尽量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前提下,增大第 3跳的远度。而“高跳型”技术和“平跳型”技术在水平速度方面的损失较多,尤其“高跳型”技术的水平速度损失最多。
  这是因为“高跳型”技术在第 1 跳的落地瞬间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垂直力。有关研究认为,这种力会随着单足跳远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优秀运动员的垂直力要大大超过这个力位。但是运动员在单足跳落地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垂直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同时还会减少更多的水平速度。对于“速度型”技术来说,它的第 1 跳既不会像“高跳型”技术那样会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垂直力,从而也就减少了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也不会像“平跳型”技术那样忽视了助跑速度的利用和发挥。所以每一跳都可以保持快速起跳,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速度损失,同时也降低了运动员能量的消耗。

  2.2 三级跳远 3 跳比例的分析

  根据三级跳远各种技术类型 3 跳比例的特点来看,表 3 中采用“速度型”技术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只有库兹涅佐夫;采用“平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伊多武、吉拉特、奥普雷亚以及格雷戈里奥;采用“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有埃沃拉、桑兹和阿奇克。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知埃沃拉、伊多武、奥普雷亚以及格雷戈里奥在此次比赛中均采用的是“速度型”技术。这就形成了运动员本身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与其技术特点不符合的现象。
  第29届奥运会前8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3跳比例表
  从表 4 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这 5 名实际采用“速度型”技术运动员的平均 3 跳比例为 35.9%:29.5%:34.6%。这一比例与前人研究得出的较为合理的 3 跳比例相差较大,第 1 跳所占的比例偏大,第 3 跳所占比例偏小,这种 3 跳比例比较接近“平跳型”技术的 3 跳比例特点。另外,在成绩方面,第 29 届奥运会前 8 名男子 3 级跳远运动员较早期的一些世界优秀的男子 3级跳远运动员的成绩有明显的下滑现象,所以由表 3 和表 4 对比,从 3 跳比例和成绩的综合分析来看,运动员成绩的下降与我们从此表中得出的不太合理的 3 跳比例有很大关系。而这种不合理的 3 跳比例不合理之处在于第 1 跳的比例太大,第 3 跳比例太小。
  根据三级跳远各种技术类型三跳比例的特点来看,表 4 中采用“平跳型”技术的三级跳远运动员有伊多武、库佩鲁和吉拉特;采用“高跳型”技术的三级跳远运动员有埃沃拉、桑兹、李延熙、斯帕索夫霍德斯基以及格雷戈里奥。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伊多武、埃沃拉和李延熙在此次比赛中采用的是“速度型”
  技术,因此得出他们的平均 3 跳比例为36.6%:30.4%:33.0%。由此来看这 3 名运动员的第 1 跳所占比例偏大,第 3 跳所占比例偏小,其 3 跳比例特点介于“平跳型”技术和“高跳型”技术之间。这样的3 跳比例不仅不符合“速度型”技术 3 跳比例的特点,也违背了前人研究得出的较为合理的 3 跳比例 33.5%:30%:36.5%。
  从表 4 的对比分析来看,对于“速度型”技术的 3 跳比例来说,第 1 跳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变大,而第 3 跳所占比例呈逐渐变小的趋势。总体来看,运动员的成绩也呈下滑现象,这很可能是因为第 1 跳比例偏大,第 3 跳比例偏小所致。另外,第 2 跳所占的比例不能太大,最好控制在 30% 左右,若第 2 跳的比例偏大,如第 12 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库佩鲁的第 2 跳比例占 3 跳总距离的33%,虽然第 1 跳的比例减小了,但第 3跳的比例也不会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从运动员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和其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速度型” 技术的优势很明显,并开始逐渐成为世界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主流技术。三级跳远的第 1 跳所占比例有变大、第 3 跳所占比例有变小的现象,这也可能是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明显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前人研究和由以上数据得出三级跳远的 3 跳比例在 33.5%:29.5%:37% 附近比较合理。许多世界优秀运动员采用了“速度型”技术,但其 3 跳比例有的接近“平跳型”技术 3 跳比例的特点,有的接近“高跳型”技术 3 跳比例的特点。

  3.2 建 议

  三级跳远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类型,但“速度型”技术是现代三级跳远运动员所采用的主流技术。减小第 1 跳所占比例,在第 2 跳保持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增大第 3 跳的距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第 3 跳的远度。对于运动员所采用的技术类型来说,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的 3 跳比例。

  参考文献:
  [1] 吴国生 .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分析 [J]. 田径,1999(8):28-31.
  [2] 吴国生,任宝国 . 对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特征的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1997(9):53-55.
  [3] 吴艳玲,邓晖 .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分析及训练的发展趋势 [J]. 长沙大学学报,2003(6):95-96.
  [4] 李玉章,陈敏 . 第 12 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1):63-67.
  [5] 王鸿宇 . 浅析当代男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 [J]. 阴山学刊,2006(3):76-78.
  [6] 刘恭,李维宏 . 浅谈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现状 [J]. 科技信息,2009(4):184-18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