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用管理论文

IT总代理经营中的信用管理体系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0 共307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IT行业总代理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探究
  【第一章】IT企业总代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引言
  【第二章】信用管理与IT行业营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三章】我国IT行业总代理特点及信用管理现状
  【4.1 - 4.3】总代理的信用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
  【4.4】IT行业总代理“3+S”信用管理模式中的“S”
  【第五章】影响“3+S”信用管理模式的因素
  【结论/参考文献】IT总代理经营中的信用管理体系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结论

  在当前的 IT 行业中,渠道营销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尽管 IT 行业的扁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渠道商在一段时间内也仍有存在的明显价值。作为整个渠道商的最顶端的总代理商,他们与厂商,下游渠道商都存在合作机会。看似总代理有稳定以及正规的供货渠道,但是如何能在 IT 市场中争夺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又要保证货款的按期回收,为总代理商经营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在这个时候,信用管理对于总代理来说非常关键,高管人员希望信用管理可以通过高效的风险控制保证利润的最终形成。

  而多家总代理商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越来越明显的发现,通过常规的信用管理方法无法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故在这种情况下,本论文以"IT 行业总代理的信用管理模式研究"为论题,提出了"3+S"的信用管理模式。

  在本文中,强调了 IT 行业总代理的信用管理目标,除了一般行业的信用风险控制外,IT 行业总代理的信用管理特别强调了:信用管理将成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及加速资金周转带来的更大利润两方面。为了很好的实现这两个目标,本论文提出了针对这个行业的"3+S"的信用管理模式。在"3+S"的信用管理模式中,客户的风险评估,额度设定,项目的事中应收账款监控,事后应收账款的管理均有涉及。同时,该信用管理模式还为销售市场的争夺提供帮助,客户档案的管理方面强调了大数据概念,指出需要完善客户档案的整理,将客户档案"大数据"处理后,不仅能将潜在的风险进一步挖掘,还可为销售部门提供进一步的客户数据。

  整个模式中"S"的提出为一大创新点,区别于其他行业,提出该行业中业务员将成为信用管理工作的主要一线力量。强调业务员应该具备客户信用控制能力,关注业务员对于客户提货及回款节奏的控制。此外,本论文还创建了业务员的业务员信用控制能力评估模型(Sales Credit Controlling Mode)用来考核业务员的客户信用控制能力。

  最后,本文针对"3+S"的信用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论述。除了倡导应改善社会的信用管理环境外,还应特别关注对中小企业的情况。此外,提出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实力。在微观环境方面,特别强调了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指出在渠道扁平化趋势下将有越来越多的繁重工作产生,总代理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内控管理,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茆训。 诚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第 1 版
  [2]潘华。 商业信用给管理概论。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年第 1 版
  [3]卜庆军。 企业信用管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年第 1 版
  [4]蒲小雷,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典范。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5]菲利普?科特勒。 梅清豪译。 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第 11 版
  [6]李黎。 神州数码公司 IT 渠道分销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13
  [7]钟湘来。 EMC 代理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 2013
  [8]郭欣。 IT 分销渠道发展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2007
  [9]秦静。 神州数码服务器分销渠道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 硕士论文。 2004
  [10]国务院。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2014 年 6 月
  [11]乔利亚。 从财务管理原则看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09 年第 20 期
  [12]肖洋,云建军。 我国 IT 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资源。 2014 年第 5 期
  [13]周超。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框架的探讨。 福建金融。 2014 第 12 期
  [14]谭桔华。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社会科学 I·思想政治教育 2014 第 4 期
  [15]王惠姗。 浅谈信用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 2013 年第 4 期
  [16]李飞。 西方分销渠道问题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2003 年第 5 期
  [17]申菲,刘碧玉,颜爱民,王晓丽。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实证研究。 金融经济 , Finance Economy. 2015 年 2 期
  [18]福建省工商局课题组,黄培惠。市场主体"宽进严管"视角下的企业信用监管研究。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5 年 1 期
  [19]汪基强。 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监管的理论分析框架。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5年 1 期
  [20]曹兴权。企业信用监管中行业自律的嵌入。 法学论坛。 2014 年 2 期
  [21]丁冬梅。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中国外资。 2014 年 1 期
  [22]王帅, 杨培涛, 黄庆雯。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年 5 期
  [23]奚尊夏, 蒋慧慧。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征信。 2014 年 7 期
  [24]刘育红。 财政视角下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年 5 期
  [25]陈东平。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的运用。 西部金融。 2014 年 1 期
  [26]James C. Van Home, John M. Wachowicz. J. R.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3
  [27]Sylvain Bouteille,Diane Coogan-Pushner. The Handbook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riginating, Assessing, and Managing Credit Exposures. Wiley Press. 2012
  [28]Tomasz R. Bielecki , Marek Rutkowski. Credit Risk: Modeling, Valuation and Hedg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 2004
  [29]Arnaud de Servigny, Olivier Renault.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redit Risk.McGraw-Hil. 2004
  [30]Linda Allen, Jacob Boudoukh. Understanding Market, Credit, and Operational Risk: The Value at Risk Approach. Wiley-Blackwel. 2004
  [31]Jiménez G, Saurina J, Jiménez G, et al. Credit cycles, credit risk,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J]. general information, 2005,
  [32]Giesecke K. Credit risk modeling and valuation: An introduction[J]. SFB 373 Discussion Papers, 2004.
  [33]Varotto S. Credit risk diversifi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Eurobond market[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 2003,
  [34]Kealhofer S. Quantifying Credit Risk I: Default Prediction[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3.
  [35]?etin U, Jarrow R, Protter P, et al. Modeling Credit Risk with Partial Information[J]. 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2002.
  [36]Arora N, Bohn J R, Zhu F. Reduced Form vs. Structural Models of Credit Risk: A Case Study of Three Model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5
  [37]Miao J, Wang P. Credit Risk and Business Cycl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0.
  [38]Bielecki T R, Rutkowski M. Credit Risk Modelling: Intensity Based Approach[J]. Handbook in Mathematical Finance: Option Pricing, Interest Rates and Risk Management, 2004
  [39]Guo X, Jarrow R A, Zeng Y. Credit Risk Model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
  [40]Elliott J E, Kiff J, Kazarian E G, et al. Credit Derivatives: Systemic Risks and Policy Option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