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解决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2 共371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幼儿入园生活适应问题探究
  【第一章】幼儿入园适应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相关问题
  【第三章】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解决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幼儿入园适应难题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解决策略

  家长和教师充分的交流,及时交流沟通,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并能真正地实现入园生活适应。因此,研究者对幼儿园和家庭,从不同的层面,分别提出若解决建议:

  一、解决策略建议。

  (一)环境转移、交叉、相融。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站,这个环境小孩最熟悉,但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讲,却是一个要面临的全新的环境,如果在新旧环境之间,有着某种呼应和联系,那么幼儿就会对新环境较快的建立信任。在联系新旧环境的过程当中,幼儿园教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在教学当中,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环境和家庭环境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点,那么幼儿就更加容易地适应了幼儿园的新环境。

  1.幼儿园组织提前家访。

  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和入园期间都要进行家访。教师可以提前约好时间和要访谈的内容,让幼儿参与其中,在熟悉环境中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当幼儿进入新环境的幼儿园时,教师对于他来说是熟悉的,会增进对幼儿园的信任感。

  在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第二次家访,此时家访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和家长沟通幼儿在入园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生活适应困难,并共同协商找出应对的策略,从而能够让幼儿,以最快的方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幼儿园组织家长来园参与活动。

  幼儿在正式入园前,幼儿园可以在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几天,让预备入园的幼儿和家长,有机会通过参观的方式,熟悉幼儿园中的环境,在参观完幼儿园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游戏,让幼儿对教师、幼儿园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幼儿对老师渐渐熟悉后,老师可以尝试,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同幼儿一起做游戏,让小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快乐,从而,在心理上接纳幼儿园。

  3.使班级环境家庭化。

  家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把幼儿园布置成家立的形式,一定会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熟悉感和归属感。教师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布置的物品是他熟悉的,拉近了班级与孩子的距离,可以粘贴图画、摆放绿色植物,让孩子有家的感觉。

  (二)促进幼儿主动适应。

  在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过程中,只有家长、教师、幼儿园只有共同建立起一种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让幼儿自己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进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做所有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主动适应,家长、教师、幼儿园只是被动干预和适当的引导。

  1.教师灵活变换活动形式和内容。

  常规情况下,幼儿最喜欢的是游戏和糖果,有小孩子的家庭,一般不会缺少玩具,所以,在幼儿入园初期,老师可以运用各种方式,经常性的变换游戏的内容、地点和形式,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感兴趣,教师可以多设计几个游戏内容,以备不时之需,老师在发现幼儿对某种游戏不感兴趣以后,就要采用新的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同时,老师还可以设置糖果区来转移幼儿对意力。这样,在幼儿入园之初,当出现不适应的时候,把他带到糖果区,用让幼儿挑选糖果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2.教师鼓励幼儿间互相帮助。

  有的孩子在入园前就跟很多小伙伴一起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孩子间的能力与需求,将幼儿分组,让幼儿在小组内活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可以把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幼儿放在一起,形成性格上的互补,大一点的和小一点的孩子一组互相帮助,外向的孩子就会带动内向的孩子一起活动,能力强的孩子会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让幼儿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学会和人交往,学会在集体当中生活,改变以往一个人玩玩具的方式,能够和其他同伴一起分享快乐,最终在心理上喜欢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

  3.增强幼儿主人翁意识。

  教师对新入园的孩子们都有一个感觉,孩子的自主性很差,这与中国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中国家长大包大揽,所有的事都帮孩子做了,孩子只是一味的服从,都是"听话"的孩子。因此,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尤其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先从增加孩子对班级主人翁意识入手,让孩子自主布置班级,安排具体家具的位置等,充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4.幼儿园开设家长学校。

  如果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可,幼儿园的教育就无法进行,也会使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不断延长、并且大大受阻。相反的,如果意见一致,就能在语言和行为上的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家长学堂等形式,搭建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桥梁,进一步把握自己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看法,与教师达成共识。

  (三)多方引导幼儿生活适应。

  1.幼儿做好的入园准备。

  (1)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帮助完成的,在入园前家长要逐渐地给孩子讲一讲有关幼儿园的情况,回答孩子对幼儿园的疑问,还要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在平时,让孩子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去了幼儿园就没有家人陪伴了,都要靠自己了,在正式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心理上做好入园的准备。

  (2)在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入园的被褥、衣服鞋子、书包、文具等必需品。让幼儿在心理上,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憧憬。

  (3)在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 除了上述的准备之外,在入园之前,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这是将来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前提。所以,家长在入园前要开始循序渐进的能力准备,让幼儿在家里,就学会独立吃饭、上厕所、穿衣服,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进入幼儿园之后能迅速的适应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2.幼儿园要按照需要灵活调整作息制度。

  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幼儿在入园之前,一般就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生活习惯,假如家长在孩子入园之前,没有及时帮助孩子调整习惯和作息时间,那么幼儿入园之后,肯定会在作息时间上,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即使孩子出现不适应现象,教师也要帮助幼儿一起缓慢适应。

  3.家长采用个别化的形式进行干预。

  在幼儿园,因为班级里面的孩子较多,老师的精力受到限制,每天不可能和每一位家长单独的交流,家长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余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情况,有哪些进步,有哪些问题,不断地鼓励孩子进步,不断地帮助孩子改变缺点。

  二、开展家庭--幼儿教师--幼儿自身--幼儿园四者合作。

  要想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入园初期阶段,需要家长、教师、幼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一)从家长的角度。

  家长要确认孩子是否已经达到入园前的标准,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独立吃饭、独立睡觉、独立穿衣服、独立穿鞋、独立入厕、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愿的语言能力。

  家长之前要对孩子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技能训练,如,睡眠、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等等,这些必要的日常生活能力,对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显得非常必要。

  另外,还要加强孩子的表达训练,比如在口渴了的时候,会向大人要水喝;不舒服的时候,能指明具体的位置,这样,在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方便老师及时采取措施。

  (二)从幼儿教师的角度。

  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老师是每天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幼儿的帮助也最直接最有效。教师要帮助刚刚入园的儿童,进行心理上的调适,使幼儿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告诉家长不要把在意的情绪传递个孩子,老师要帮助幼儿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在适应的过程当中,如果孩子对于父母有依恋感,没有父母的陪伴就会感到不安全,所以,尽快的帮助幼儿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以先从老师做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小伙伴。

  (三)从幼儿的角度。

  儿童自身也要为入园适应做充足准备,在幼儿园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幼儿要和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相处,这些对象存在变化性和非固定性,不像家庭中那样是一对一相对不变的。幼儿原来在家相对比较自由,生活的随意性很大,一般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而幼儿园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一开始幼儿肯定会感到不适应,所以家长和幼儿园就应该共同协作,积极帮助幼儿建立新的依恋关系,提高他们的自身适应能力,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从幼儿园的角度。

  为儿童入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幼儿园应尽的职责,在幼儿入园之前,还要对其进行测试检查,在适应幼儿园生活上,看其是否达到了所具备的条件。在幼儿的教学活动当中,有不少幼儿园做的就比较好,他们通过开放活动、提前参观等形式,吸引新生幼儿到园里来参加活动,有的还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做法,开设,一周一次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联谊活动,作为幼儿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当中,感受到集体的氛围,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同时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参观他们的活动场所、生活区,让孩子熟悉和喜欢这个地方。另外要加强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幼儿入园以后,老师应该讲生活教育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和指导当中,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