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相关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2 共1051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幼儿入园生活适应问题探究
  【第一章】幼儿入园适应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相关问题
  【第三章】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解决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幼儿入园适应难题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问题

  一、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现状调查。

  研究者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长期呆在幼儿园对孩子入园后一段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总结。研究结果中不仅有观察的内容,还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的统计,本研究尽可能地收集信息,以达到结果对现实有指导,能起到借鉴作用。

  (一)个人生活适应。

  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包括吃、喝、拉、睡等,具体可以细分为盟洗、入厕、进餐、午睡等方面,本次课题研究,选择了三个比较容易表现出孩子在适应程度的项目来做分析。分别是如入厕、进餐、午休。

  1.进餐困难。

  孩子在幼儿园里面,父母家长最担心的孩子的问题就是吃饭情况,是否吃饱吃好都是家长最为关系的问题。作为祖国的后备力量,幼儿顺利进餐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进餐时的效果也影响了孩子们这一天的心理情绪。每次父母下班接孩子回家时,都会向老师询问孩子吃饭的情况。在标题中提到的进餐困难是指不能独立进餐或者一些原因导致的拒绝吃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孩子进餐的因素包括孩子的饮食习惯、老师的鼓励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进餐情况。

  (1)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有的家长会训练指导孩子进行独立的进餐。一般在抗拒阶段,就已经有相当一部的孩子会自己吃饭了,这部门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前的能力准备是很充分,虽然孩子进餐时还是会掉下来米饭,但基本能实现独立进餐。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在学前家长没有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校进餐时,只有等老师来喂饭,老师喂饭就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影响了孩子进餐情绪。这种情况主要是家长没有意思到孩子在家锻炼吃饭能力的重要性,担心孩子自己吃饭慢、弄脏衣服,通常都是家长喂饭,孩子没有机会独立用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耽误孩子入园后学习吃饭的进度。经过老师提醒,在第二周开始,家长们特意的锻炼孩子吃饭的能力储备,所以,一般在一个月后孩子们都能独立用餐了。

  (2)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在家里面是否挑食等情况对入园后的进餐有很大影响。现在都以孩子为中心,在生活水平提高下,不愁吃也不愁穿的,很多孩子养成了挑食和偏食的毛病。孩子中不吃肉、不吃蔬菜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爱吃的菜就不吃饭了,只有当老师把不喜欢的食物挑走才勉强吃几口。

  (3)幼儿在进餐时的情绪状况能影响到幼儿的进餐质量,幼儿园一般安排上午 10: 00-11: 00 幼儿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老师一般会安排很多移植游戏促进小伙伴的相互交流,回到教室后,教师会播放一些动画片舒缓一下情绪,在正式用餐之前,教师会请幼儿在桌子上休息一会。让孩子们在吃饭前都能情绪稳定,这样保证孩子们有进餐的欲望,也帮助孩子消化。但是,一般在入园的第一个月,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想家而拒绝吃饭,或者只能吃几口,教师会采取鼓励的方式、奖励的方法、补偿的心理尽量让幼儿多吃几口饭,并逐渐开始愿意吃饭,也有顽固的孩子,怎样都不吃,这样教师只能尽量喂,能吃几口是几口。

  (4)在孩子进餐的过程中,老师在言语上的夸奖和表扬能够激励孩子吃更多的饭菜。一名资深的幼儿教师告诉笔者,每一个幼师在叫鼓励孩子吃饭时都有自己的绝招。她说:"小孩子特别喜欢听到表扬鼓励的言语,特别是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夸奖和鼓励让他们在吃饭的时候保持心情高兴快乐,能够吃更多的饭菜".

  2.入厕困难。

  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发现,标题中提到的小孩子入厕困难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是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太过投入导致忘记了上厕所,这对小孩而是经常发生的;第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紧张的缘故,不敢和老师说自己需要上厕所,导致入厕困难。第三,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没有锻炼入厕的能力,缺乏独立入厕能力准备。

  影响孩子入厕困难的三个因素如下:

  (1)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里是否有锻炼入厕的能力是一个因素。一般来讲,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都有被锻炼过入厕能力。所以在进入幼儿园熟悉环境后就能独立入厕,但还是有很少一部分的孩子入厕困难。即使不能独立入厕的孩子在入园 5 周后也能实现独立入厕。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的提醒幼儿去入厕可以有效的减轻幼儿入厕困难的现象。在笔者调查的过程当中,有一名老师跟笔者介绍有这种情况。一次午饭准备前,孩子在观看饭前的动画片,调节心理情绪。由于这名老师去准备餐具,所以忘记提醒孩子上厕所,结果就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太投入导致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应该在前后,中间多次提醒幼儿进行入厕。

  (3)研究表明,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对幼儿园的人和事物都不太熟悉,所以会导致一些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产生紧张心理。这种心理又导致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的幼儿又想去上厕所的意愿,但是不敢想老师表达;另外一种是老师提醒孩子们上厕所时,没有如厕的意愿也跟着一起去。所以,幼儿教师如何塑造轻松的活动氛围也是影响偶尔入厕的因素之一。对于上述两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特别照顾,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上厕所的意愿,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不想上厕所就可以不去。

  3.午睡困难。

  午睡的情况也是表现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孩子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出的午睡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有的幼儿在午餐后就开始犯困,主要表现为情绪比较低,不是很好动或者打哈欠,这跟家里是否有养成午睡习惯有关系。而有的幼儿则是即使不午睡都不犯困。午睡困难的情况主要有:

  始终难以入睡;需要教师陪伴才能入睡;午睡起床后哭闹。

  影响幼儿午睡情况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是否有午睡习惯的能力准备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跟幼儿一起午睡。有的是大人哄着小孩午睡。所以一般来讲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里面都有午睡的习惯。但是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不愿意进行午睡情况。还有的孩子是需要老师的陪伴才能入睡。对于一直没有睡意的孩子,有教师告诉笔者,解决方法是让小孩儿去玩玩具,直到困了在引导入睡。

  (2)通过合适的入睡引导有助于幼儿快速入睡 一般有经验的幼师在午饭后,会引导孩子在午睡前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说饭后楼下散步,给幼儿讲故事,看书等。等到要午睡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孩子入睡。一般在午睡前,教师会提醒小孩是否需要入厕,不然有可能影响整个睡觉质量。并且鼓励孩子自己脱衣服并且整理自己的衣服和拖鞋,帮助能力比较弱的小孩做睡前准备。有研究表明,在睡觉前,为小孩准备合适的睡前引导安静活动,有助于抑制活跃的中枢神经。帮助小孩快速的入睡。等到幼儿熟悉入睡情况后,教师会通过表扬的方式让小孩儿学会自己入睡。

  (3)良好的睡眠环境是幼儿午睡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孩子能够尽快的入睡,并且有好的睡眠质量,带班老师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环境。会教育孩子们在睡眠时要注意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休息,这是一种礼貌。同时也需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保持安静,在引导孩子入睡的过程中,老师要保持温柔的状态,对待幼儿的态度要更加的温柔和亲和。如果在入睡引导过程中,小孩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老师也不应该给与过度的心理刺激,不能责怪,要保证幼儿在入睡前有一个良好的心情。

  (二)集体生活适应。

  幼儿第一次参与集体活动就是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也很艰难,因为儿童一直过的是家庭生活,需要一点点逐步适应,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幼儿的表现直接关系影响到幼儿长大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幼儿园过程中展现出的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都将影响他们的性格。在本研究中,对幼儿集体生活适应的研究晨间入园哭闹、在幼儿园的整天情绪状态等五个方面。

  1.晨时入园哭闹。

  本次研究中,晨时入园哭闹的表现是指在初进入到幼儿园时,每个小孩都会出现的,不愿意与家长分开的不同程度的哭闹行为。根据分析发现:

  (1)孩子在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对幼儿园的认识会导致哭闹行为 而且有些奇怪的是,第一天进入幼儿园的哭闹行为发生的并不是最多的。通过对有丰富经验的带班老师的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次在父母带领下来到幼儿园,孩子会被幼儿园的新鲜事物和多重多样的玩具所吸引。孩子会误以为这是游乐园,在这情况下,幼儿会暂时的忘我的玩玩具,家长就趁着这机会偷偷离开。当幼儿园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幼儿就会寻找爸妈,老师这会儿就会以各种理由哄骗小孩,比如说"妈妈出去买东西去了,一会儿就会过来",或者"爸爸交钱去了,你再玩会儿游戏他就来了"等等。这就导致了第一天的哭闹现象比较少,但是当孩子意识到去幼儿园会导致与父母分开一天的时间,他们就会开始十分抗拒早晨间与父母分开。在父母离开时,拒绝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拒绝参与各种活动等。

  (2)由于进入幼儿园会导致早起会影响入园哭闹行为 根据相关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很大一部分家庭里,在孩子入园之前,并没有要求孩子养成正确的作息习惯,而是和家长仪器看电视,所以如果进入幼儿园后要求 7 点以后起床是很难做到的。很多时候会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起不来闹情绪,幼儿会因此不喜欢幼儿园,出现晨间哭闹现象。

  (3)如果家长在送孩子对幼儿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对减少晨间入园哭闹情况家长在减少入园哭闹情况上也有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鼓励孩子:"要乖乖听话呀,妈妈下班回来就接你啊,要听老师的话,跟小伙伴快乐的玩耍啊".在类似于这类言语的鼓励下,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幼儿园是个像游乐园的地方,在这里我有好多玩具可以玩,有老师给我们讲故事,还有很多小伙伴,呆在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乖乖的呆在这里妈妈还会夸奖我,这样小孩儿就会很愿意在幼儿园里面学习和生活;但是有另外的妈妈会十分舍不得自己孩子,害怕他们在幼儿园里面会受到委屈和伤害,甚至再送孩子去幼儿园时自己就开始哭泣了。这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是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个危险可怕的地方,甚至父母是被某种原因强迫下才自己来幼儿园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当然不远留在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引起晨间哭闹行为。

  (4)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频繁的请假也会导致入园哭闹行为 研究者发现:

  如果每天都按时来幼儿园生活的小孩,只要连续坚持 2 周,就可以基本上度过前期的抗拒阶段。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入园情绪也很稳定,哭闹行为明显减少。但是有的家长不忍心或者其他原因会导致小孩儿频繁的请假不来幼儿园。

  在这种情况下,在继续回来幼儿园的前几天都会出现情绪反复的现象。这都是因为幼儿突然想家而开始独自哭泣。但是研究也发现,由于之前已经对幼儿园环境有适应,所以再次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时间已经远远小于初到幼儿园的时间。由于在请假之前,孩子已经有比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所以即使经过短时间的离开后,即使会出现短暂的情绪反复,但是适应速度已经大大的高于之前了。

  2.-日在园情绪状况。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整天情绪状态充分反映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程度,引起幼儿情绪反复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包括寻找父母、对教师的依赖和情绪起伏。寻找父母表现孩子在父母离开后,向老师频繁的询问父母去哪里了,什么时候父母会来接我等关于父母的问题;依赖老师表现在,父母上班离开后,孩子讲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依赖,希望老师一直陪伴自己,不愿意老师离开等现象。情绪起伏表现在在高高兴兴玩游戏或者玩游戏的过程中,突然想到父母或者想到一些与其他的事情使得情绪低落,情绪起伏大。通过对幼儿心理的分析,以为跟老师的交谈,得出以下结论。

  (1)老师在面临幼儿反复的情绪时会针对不同的幼儿,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行为来帮助孩子更快的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生活。通过笔者在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在面对幼儿情绪起伏的情况下,资深的幼师会有两种方式来处理。有的幼儿是因为确实思念父母导致伤心大哭,这时老师会主动安慰幼儿,平复他的心情,直到幼儿稍微冷静下来。而对于还有一部分幼儿的方法是让他慢慢自己停止哭泣。

  这是因为,带班老师认为,虽然小孩儿都需要关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儿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安抚。有老师告诉笔者,"在我们刚才当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只要小孩儿哭泣就过去安抚他,抱抱她让他感到温暖,这样他的情绪就会平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是这种情况。有的小孩会认为当我哭泣的时候,你会来照顾我,爱护我,会得到更多的照顾,这就导致越安抚,哭闹越厉害,这种情况就需要用上述的冷处理方式来处理".所以,在面对幼儿情绪波动的情况下,老师一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2)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的适应幼儿园,教师应该坚持组织丰富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因为对于小孩儿来讲,参与游戏玩耍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小班是幼儿园的第一学期,基本上没有知识方面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快速的适应幼儿园,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老师不会过分的强调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更多的是以表扬和言语夸奖的形式,让他们发现在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带班老师说道:"在小班里面,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说不敢组织太多的游戏,因为孩子刚来幼儿园,老师忙着为每个小孩儿换裤子,擦眼泪,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游戏活动,这种情况下的游戏活动意义也不是很大。但是有很多老师认为,一定要坚持为小孩儿组织更多的活动,只有在游戏中让小孩高兴起来,对幼儿园有兴趣后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了,所以要坚持为小孩儿组织丰富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快速的适应幼儿园。"(3)研究者发现,幼儿在幼儿园的情绪起伏表现跟幼儿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的哭闹程度表现跟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性格内向的孩子在进入情绪起伏阶段的时间时间上会比较长,而且情绪表现不是大哭大闹,而是沉默不语一个人坐着,拒绝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种情况比较难处理。相比之下,性格比较活泼的幼儿虽然在情绪波动时会大哭大闹,但是总的来说持续时间短,相比之下,老师觉得这种情况的孩子更好处理和安抚。

  (4)上幼儿班的孩子的情绪控制还不够稳定,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始阶段。

  所以班里幼儿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其它孩子的情绪。我们经常会看到,班里的一位孩子由于想妈妈了,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所以委屈的哭闹,在教师安抚的过程中,其他幼儿也跟着哭了起来。但是这些孩子之前的情绪表现是很良好的。当我们询问他们为什么要哭泣的时候,他们说"我也想妈妈了".

  3.离园哭泣。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引发离园哭闹的情况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家长接孩子来得比较晚,孩子看到其他小孩儿没大人接走而自己父母没有来产生的恐惧害怕行为。第二种是孩子见到父母时产生的离园哭泣。一般来讲,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比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有:

  (1)由于幼儿对父母的习惯性依赖,所以在得知父母上班后就一直等待父母,整整一天的时间,让情绪控制不住,幼儿再次见到父母时哭泣。

  (2)还有一种现象是因为家长接孩子来得迟到的关系。这种现象主要是发生在进入幼儿园,在适应阶段时发生。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对幼儿园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概念,所以很清楚放学时家长回来接她回家。特别是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在幼儿园活动,在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会告诉孩子说,晚上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回家。但是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做不到第一个来接孩子,这就会让孩子感到委屈而哭泣。研究者发现,这种情况下,老师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4.规则适应。

  在探究幼儿对规则的适应情况在多了方面都有体现,主要包括卫生方面、区域游戏方面等多个领域的规则适应。但是在我们深入调查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开放区域活动,而且学习活动也比较少。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卫生方面、游戏活动方面对幼儿的规则适应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我们总结出幼儿的规则适应的以下几点因素:

  (1)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的规则遵守情况最好,在适应阶段时最不遵守规范的时候。在通过访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在抗拒阶段,虽然幼儿会比较抗拒周围环境,但是他们也对环境会显得不适应,情绪表现不稳定,听老师的话,在参与游戏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由于对规则的不熟悉导致行事小心翼翼,即使是上文提到的家庭较为溺爱的孩子也不敢有过分的表现。但是经过一周的适应后,幼儿开始适应这个过程,开始熟悉了幼儿园的规则,但是由于他们已经不再恐惧,他们就开始表现出小孩天生具有的好奇与探索性格。所以说,在经过一周的熟悉后,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反而会更多了。但是在这个阶段,老师会不断的提醒幼儿要幼儿遵守规则,使幼儿在潜意思里有了规则的概念。所以一般在四周后,小孩子们开始对规则开始真正的适应。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场幼儿的表现观察和针对家长的调查问卷中,1的群体,占到了 76%,女孩不遵守规则的有 23%.对性格的统计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偏活泼的男孩基本上绝大多数都不遵守规则,占到 71.4%.内向的女孩是最能适应规则的,占到总数的 5%.

  (3)在幼儿对规则适应的过程中,环境的布置也占到了很大的原因。在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教室的布置上下了许多心思。老师在洗手的墙壁上贴了非常详细的洗手六步骤。在喝水的地方,有卡通图片提示排队喝水。在睡眠的地方示意不要大声说话的卡通图片,在整个环境布置上,幼儿园给孩子的感觉还是十分温馨的,在刚开学,老师会带领幼儿熟悉卡通图片的意思,提醒孩子要按照墙上的卡通图片做事。所以说,环境里图片对幼儿的影响跟老师的教育差不多了。环境的影响力之大还表现在,如果在后面的幼儿园生活中,如果有小孩违反了规则,甚至会有其他小孩纠正他们的错误。

  (4)另一个可以让幼儿快速适应的规则的方式是老师的随机教育。虽然说环境对幼儿的规则适应情况的影响很大,但是如果光靠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在对带班老师访谈过程中,他们讲到。环境影响是告诉幼儿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没有人告诉幼儿什么不该做,所以通过随机教育,以具体的事情为例进行随机教育。

  5.人际交往适应。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会导致人类的精神世界的空虚或者病态。幼儿时期,是影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进入幼儿园阶段幼儿在人际关系的良好表现可以为幼儿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际交往观念,一个在幼儿园活泼的小孩儿成年后性格往往都会比较乐观。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孩子有幼儿园对于人际交往适应的主要形式有两个,一个是攻击性行为和沉默现象。其中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等现象。攻击性行为又可以称之为侵犯性行为。我们将这以下现象定义为攻击性行为,幼儿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对其他幼儿进行身体上的攻击,包括用脚踢和用嘴咬,还包括大声叫嚷这类的言语攻击,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沉默不语行为主要是表现在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幼儿不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沉默不语。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周里,由于各自还沉浸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很少有小孩相互交往。但是从第二周开始,幼儿对周围环境和小伙伴熟悉后,开始和更多的小孩进行交流,开始结交伙伴交往。一般聊天的内容包括家里的一些情况,拥有的玩具、周末的经历等。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当老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会增多,会出现相互帮助的行为。

  我们在调查时还发现,如果同桌学生较为活泼的幼儿,跟其他幼儿的交流会更多,并且会影响到其他幼儿。如果孩子比较内向,那么他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交流的话会比较少,并且说话的句子会比较短。幼儿之间会因为玩具或者是言语上的矛盾,引发争吵或者攻击性行为。但是一般在老师的教育下,都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班级学习氛围是影响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人际交往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者发现,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性格与孩子在幼儿园与小伙伴交流存在紧密的关系。有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格,父母性格比较严谨,这样孩子在学校中会因为害怕做错事被父母责备而尽量少做事,外在表现就是不与人交流,或者交流较少,喜欢独自一人玩耍在座位上沉默不语。即使有老师和其他孩子打招呼也很难进行交流,不愿意表达内心想法。而有的家庭则是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在小时候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很容易出现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与人交流过程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在玩耍的过程中,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打人和大骂等方式抢夺他人玩具或者图书。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比较宽松但不溺爱的家庭里的孩子,性格更为开朗,喜欢与小伙伴交流。

  (2)为了让小孩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幼儿教师有必要为孩子们创造更为放松的幼儿园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幼儿更容易放下内心的紧张去与人交流。幼儿的沉默不语现象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比较陌生,幼儿荣喜产生抗拒紧张的心理。在这种情1怖和紧张,有助于儿童更加愿意参与到与人交流中。对于一些性格确实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比如经常与幼儿交谈,主动询问幼儿的相关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大环境,慢慢消除心中的紧张,与老师和同伴一起玩耍交流。

  二、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相关阶段。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80%的幼儿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作息时间、进餐不规律的,在进入幼儿园后会有一段适应期,主要表现在入园后出现的生活困难,但这种困难会随着时间而淡化。并最终消失。但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反复中出现的过程,一部分孩子一周内就适应了,大多数孩子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也有少数孩子几年都不适应,每次送每次哭,始终抗拒入园。,研究者不考虑那些少数现象,只选取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具有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对时间有引导的项目进行分析和比较。相关的研究发现,幼儿在不同的引导项目的适应速度不一样,有的项目快,而有的项目会慢一些。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在适应外部环境或者是集体生活时都需要过渡时间和适应过程,总有一些项目人员适应很快,也有一些项目人员适应较慢,或者根本就没人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项目的整体比例不断提高,不适应项目比例不断下降。比如幼儿在午睡困难这个研究项目中,总体适应速度较快,大多数孩子经过简短的时间就能够很快适应,尽快入睡。而入园哭闹研究项目整体适应较慢,一直不哭的孩子一直不哭,总爱哭闹的孩子经常哭闹,孩子哭闹还相互影响,一个哭一群哭,你哭我也哭。进餐困难的研究项目也是孩子们适应较快的一个项目,孩子很快学会使用餐具、会自己进餐,一旦学会就一直会,不出现反复现象。笔者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将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抗拒阶段,时间为入园第一周。第二阶段开始初步的适应集体生活,这一般是在 2-4 周;在第五周到第七周,基本上熟悉并调整自己的认知状态,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是基本适应阶段,是 8 到 9 周。

  (一)抗拒阶段(第 1 周)。

  在入园的第一周里,特别是入园的第一天。孩子是第一次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需要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好奇的,也可能是害怕的。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抗拒表现有:抵触教师,不与小伙伴接触,不说话,不参加集体活动,最激烈最严重的不适应现象是剧烈大声持久性的哭闹,不让父母离开,不松开父母的手,跟随父母离开等等。此外,由于新环境陌生人种种因素导致的不适应,也会使幼儿表现心理焦虑情绪,上火,生病,往往送几天生病了,毛病好了再送又重新不适应,而且越来越难适应,情绪抗拒越来越激烈。有点孩子还表现为不能与教师、同伴交流,不能够独自午睡,不能够独立上厕所,不愿独自吃饭,还有尿裤子尿床等现象。

  (二)初步适应阶段(第 2-4 周)。

  由于家庭教育的关系,孩子接受新环境的能力不同。这个阶段时间一般是在入园后的 2 到 4 周,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虽然有一部门的孩子已经从最初的抗拒阶段阴影中走出来了,当然还有少数孩子不能很快进入这个阶段,不能尽快克服和适应,教师和家长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引导不断的合作,有点成果很大,有的收效甚微,这是幼儿个体差别、性别差异、家庭环境等原因造成的。从第 2 周开始,入园哭闹、午睡困难、寻找家长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孩子开始享受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了。

  (三)熟悉调整阶段(第 5-7 周)。

  大约在入园后的一个半月,基本上孩子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在一些情况上出现小孩子反复无常的情况,表现在有的东西刚开始适应的非常不错,到这个阶段反而不能适应,这也是正常的,有科学根据的,能够理解的。这个阶段中,幼儿的适应情况优势还表现为一会好一会坏,时好时坏,忽好忽坏,反反复复,出现这样反复状态的现象原因很多,有身体状况、玩具喜好、由于参与率、午餐食物等都会影响幼儿入园后的适应状态,这个阶段小孩由于身体原因请假的情况会增加,生病回来后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再继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急于送孩子入园,交叉感染其他孩子,恶性循环。入园天数不能保证,导致孩子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重新适应的循环阶段,伴随着是一些能力的反复失去出现波动。

  (四)基本适应阶段(第 8-9 周)。

  在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之后,孩子们已经开始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并且对身边的人或者事物都有了了解和适应,彼此间熟悉起来,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建立了友谊和信任。从第 8 周开始有二的适应程度表现得趋于稳定,各种不适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大多数幼儿已经适应并永远适应幼儿园生活了,不适应的或者适应部分的孩子状况也较前段时间有好转,并不断的改善,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少。大部分孩子能够高高兴兴带着笑容来到幼儿园了,能有礼貌地热情地向老师问好,跟其他小朋友问好,能够积极的响应老师组织的游戏,不哭不闹,自觉午休,见到别的父母礼貌的打招呼等等。

相关标签:幼儿园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