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探讨口译的记忆机制与有效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4431字
论文摘要

  口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过程,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理、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 ( 刘和平,2005:16) 。对口译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记忆心理学、人类学、符号学、比较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口译记忆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安新奎,2004:21) 。 本文将重点就口译的记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口译策略,以期提高口译的记忆效率。

  1 记忆过程中的认知研究和神经学研究

  记忆能力在口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译记忆的认知研究,而这些研究都承认这样一点,即口译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任务的认知过程,需要多项精力共同协调配合来完成。

  神经心理学为口译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大脑的左半球是负责控制语言,特别是句法和语音过程的区域,而右半球则是主要负责辨析词的多重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等语用过程的区域。大脑中有上百亿个神经元,同时还有大量的神经胶质来帮助脑细胞的各种活动。大脑就是借助神经元的快速冲动来处理从外界接受来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的。

  2 口译中的记忆机制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口译中的记忆也包括同样的环节。识记对应口译中的听辨理解,保持对应口译中的储存原语信息,回忆或再认对应译前准备工作。在记忆的过程当中,大脑在接收到外界输入的信息后,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新信息做相应的加工处理,包括综合、分析、辨别、阐释等,加工处理的结果会以内部言语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这一记忆过程中会涉及三种记忆形式: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1 感觉贮存(sensory stores)

  感觉贮存所保持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是感觉道特异性的(即只局限于一种感觉道)。它的信息容量有限,外界刺激依据其物理性质被进行生物电意义上的编码。因此,感觉贮存的记忆结果在直观上同被处理信息非常近似,近乎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拷贝或转录。但感觉贮存从保持时间来看却是最短的,仅为约2秒钟。从形式来看,应用于口译中的感觉贮存包括听觉贮存和视觉贮存,对应口译员在口译现场对外来声音和图像信息源(包括发言人的表情,手势,唇部运动,所使用的幻灯片)进行接收,以获取听觉和视觉的信息。通过研究感觉贮存的视觉、听觉编码,人们发现瞬间视觉贮存容量为≥9个单位,可以保持数百毫秒,而瞬间听觉贮存容量要更小一些,仅为±5个单位,不过却可以保持4秒,明显要比前面提到的瞬间视觉贮存长出许多。感觉贮存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通道,在这里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择取其中有用的部分进入短时记忆。

  2.2 短时记忆 (short-term store)

  短时记忆贮存信息约为一分钟,它是感觉贮存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纽带。大脑将感觉贮存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筛选保存在短时记忆中,与此同时,大脑可以提取长时记忆知识库中的信息,加工整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通过复述等环节部分地将其存储于长时记忆里,以获取更大程度的稳定性,积累丰富知识库。短时记忆保存记忆的位置在人脑的海马区。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容量为7±2,也就是说大脑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约7个不相关的信息单位,包括数字或语音音位等。可见,短时记忆存储时间不长,且存储容量有限。另外,短时记忆的贮存还具有脆弱性,任何干扰都可导致遗忘发生,在整个记忆过程中都要求有意识的加工活动参与。短时记忆可分为直接记忆与工作记忆。直接记忆是指信息从感觉贮存进入短时记忆后未经过加工处理直接进行记忆,记忆容量有限,而工作记忆是指对直接记忆进行人为的加工编码,使得记忆容量灵活扩充。工作记忆的这一特点与口译直接相关。 优秀的口译员就是将信息进行编码,扩充其短时记忆容量,从而记忆并再现大段的原语信息。

  2.3 长时记忆(long-term store)

  长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可从一分钟以上直到终身,其信息贮存量非常大,可以说没有限量,保存信息的位置在脑皮层。长时记忆的来源是短时记忆中的内容经过了复述筛选后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信息被按照意义进行归类,其信息加工形式属于较高级别。在这里信息主要分为两种记忆情况进行贮存: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指大脑根据个人经验来记忆具体场景的认知过程。语义记忆是指依据个人所掌握的语言符号、概念和公式,来组织、推断认知对象的过程。

  长时记忆相当于人脑的知识库。当大脑发出的指令激活长时记忆后,某些知识库内的相关信息便被提取出来,这些信息帮助启动短时记忆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言语的理解与贮存。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运作方式可以通过下图体现出来。【图1】

论文摘要

  
  由上图我们得知,当外界的环境输入刺激大脑的感觉贮存后,人脑通过运用注意和知觉这两种手段对感觉贮存的内容进行筛选,并将加工处理结果放入短时记忆。此时短时记忆的信息储存激活长时记忆,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储备便被提取出来,并进一步作用于短时记忆,启动对短时记忆内信息的认知加工处理,完成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复述与编码,这部分内容便进入到了长时记忆,实现了信息的储存,其保持时间得以突破短时记忆的±1分钟时限,获取更长的记忆时间。这只是一系列大脑记忆活动的某一小段过程,由于短时记忆记忆容量的有限性,随着短时记忆中某些信息被存储至长时记忆,腾出的记忆空间便被来自感觉贮存的新信息所占据,而另一方面,由于短时记忆记忆时间的有限性,超过了记忆时限的内容如不经有意识地复述和编码也会被遗忘,以备新信息的进入。

  可见,在口译的记忆机制中,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交互发挥作用。感觉贮存与原语的听辨密切相关,负责信息源的接收,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提取与启动促使信息贮存和再现,为下一阶段的译语生成做准备。在口译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译员有时无法进行口译笔记的记录,这就需要完全依赖译员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由于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容量约为7±2个单位, 而人的普通语速为10-15个音位/秒,如果每次记忆的保持时间为20秒,那么在此时间内需要加工的音位就达200-300个,这只是按人的普通语速来计算,而若是处理快速语流,需要加工的音位可高达600个。这一数字显然与短时记忆7±2个单位的记忆容量不相匹配,而从时间来看,译员也无法预测发言人给出的原语信息的长度,如果超过一分钟,显然也超出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限。短时记忆贮存容量与贮存时间的限制均表明译员在口译活动中必定同时启动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来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两种记忆形式在口译记忆模式中是协同作用,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译员在信息源刺激下,启动工作记忆,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以扩容其记忆容量,另一方面,部分与大脑的经验知识库相关的信息则进入到长时记忆,换句话说,即启动知识库中相应的信息,使其可以以长时记忆的形式贮存在大脑,大大延长了其保持时间。正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交互作用使得口译员在纷繁芜杂的现场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三种记忆形式各自的特点,成功完成信息的贮存。

  3 口译的记忆策略

  结合口译记忆机制的运作方式和特点,译员就要采取相应的口译策略在有效时限内减轻不必要的记忆负担,最大化地扩容口译记忆贮存的信息量,以促进口译活动有效地进行。

  3.1 语义记忆法

  语义记忆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相对于情景记忆的一种信息贮存方式。相应的,语义记忆法便是用原语信息来激活大脑中经验知识库中的相关内容,使其作用于短时记忆,帮助信息的理解,节省大脑的加工精力。同时,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共同作用下被解码的信息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延长了信息贮存时间,并减轻大脑记忆负担。语义记忆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译员的知识库储备,节省加工精力以用于对新信息的编码、组合与强记。

  例 1 索契冬奥会的主火炬将于今晚点燃。奥林匹克的和平理想同联合国促进人类和平的宗旨高度一致。联合国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方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赞赏联合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和秘书长的工作。

  以上文字是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在俄罗斯索契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的一段讲话。该材料篇幅长,信息量大,需要记忆的信息较多,如果不对原语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会给译员带来很大的记忆负担。结合语义记忆法,我们可以将该段讲话分析整理成若干部分,将其纳入长时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网络中,将新信息变为已知信息,减轻记忆负担。经分析,该段讲话可分为三部分:1) 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实事新闻)。2) 联合国的作用和地位(基本常识)。 3) 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和立场(外交口号)。通过这样的加工整理,使原语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库相联系,有效地完成了原语的理解与记忆,增强了工作效率。

  3.2 形象记忆法

  情景记忆是长时记忆中相对于语义记忆的一种信息贮存方式。形象记忆法就是指将原语信息具象化,通过思维加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图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通过形象记忆法处理的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它已经脱离了原语的语言外壳,被构建成了一个情景模型。这一模型可以快速地贮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并保持相对长的时间,当受到信息刺激被激活后,也可以高效地提取出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景物、动作、流程等所做的描述性语段。

  3.3 编码组块记忆法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脑会利用工作记忆模式对直接记忆进行人为的加工编码,使得记忆容量灵活扩充。编码组块记忆法便是这样一种信息加工方式。 由于口语语体本身的冗余性,大脑在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可对其删除冗余信息,合并相关信息,重新排列顺序,通过扩充每一个信息单位的容量,增加整体的信息贮存量。

  口译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虽然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口译中的记忆机制,并阐释了有关的记忆策略,但有关记忆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如记忆的单位、注意力的分配、遗忘规律等因素,这些都对口译的记忆策略有所影响。因此,希望今后口译记忆会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切实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 Robert J Siernberg.认知心理学[M].杨炳钧,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M].4版.高定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安新奎.论口译记忆[J].中国科技翻译,2004(4):21-23.
  [4] 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5] 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6]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8] 吕洁.交替传译的记忆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增刊):132-135.1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