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花园路径现象的分类及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认知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2672字
论文摘要

  当美国语言学家 Bever ( 1970) 第一次提出着名的花园路径( GP) 句子,“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可怜摔倒的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会引起学者们极大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通过这个可怜摔倒的马使得花园路径现象成为心理语言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一、花园路径现象的含义

  “花园路径现象”是语言加工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歧义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初,Bever 和 Kimball 等人从心理语言学的句法分析视角对英语花园路径句开始看了介入。Bever 界定了这类句子,“以一种按常规方式对句子进行理解,最后到句子末尾才发现意思曲解了,然后回到导致曲解的点对接收的语言重新处理,采用特别的方式对句子进行理解。例如,“The boy heard the voice laughed. ”( 听到声音的男孩笑了。) 我们读到前一段“The boy heard the voice”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heard 是句子的谓语。但是,当我们继续读到 laughed 时,才突然意识到,laughed 才是这个句子中的主要动词。当我们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就像在一个漂亮的花园找寻它的出口,大部分人都以为出口必定在花园的主要路径的尾端,正当我们无忧无虑地朝花园的出口走过时,突然发现迷路了,真正是通向出口的路原来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径。至此,Bever 把这类句子命名为“花园路径句”。

  二、认知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就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是具有原型与非原型的范畴。维特根斯坦、Austin、Lakoff 等人对原型范畴理论具有重大贡献。笔者在这里只介绍与本文有关的维特根斯坦和 Lakoff 的观点。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着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他认为家族的成员在体形、眼睛颜色、姿势、气质、性格等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但她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一。

  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 例如: 女儿或儿子的容貌特征在某些方面像父母,另外一些可能像姑姑、祖母等,我们生活中也常听说外甥像舅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个家族的成员各自的容貌、性情、气质彼此虽有些差异,但总有些相似之处,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相似性,但一个家族成员不会具有该家族的全部容貌、性情、气质特征,也不会有两个成员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即使是两个双胞胎也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其他的学者都是在维氏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原型范畴观点,但都是家族相似性原理的运用或发展。所谓“原型范畴”,指的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是具有原型与非原型的范畴。

  Lakoff 和 Taylor 一致认为,原型范畴同样存在语言结构和非语言结构中。语言中的范畴都有原型范畴,原型范畴的许多特征和性质就表现在语义范畴当中,多义词所形成的语义范畴中的各个意义项不仅有意义上的家族的相似性,而且也有地位上的不平等性等性,这与原型范畴一样,具有原型义项和非原型义项。王寅认为原型是指范畴内的典型代表,具有无标志性,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人们在识别范畴中此类的原型样本时,心智处理最容易、耗时最短。当提及某一范畴时,其原型样本就是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

  三、花园路径现象的分类及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认知分析

  王云和郭智颖按花园路径句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两类:

  1. 不依赖语境就能理解的单义花园路径句; 2. 必须依赖语境才能理解的具有歧义的花园路径句。

  我们看下面两个例子:

  ( 1)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2)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good job,we are offering a thou-sand a week.例( 1) 中动词 raced 的典型义为“比赛”,它要求的原型名词短语主语是有生命的。主语 The horse 具有生命性,达到其要求。根据原型范畴理论、竞争模型理论及其生命性原则与词序原则,大多数读者会将 The horse 看成是 raced“比赛”的原型主语,将动词“raced”“比赛”看作谓语动词,因此raced 这个动词的原型义“比赛”和 The horse 被假定为原型或者说典型主语、读者最先把理解句子的线索锁定在动词raced“比赛”上,因为当谈到某一范畴时,人们最可能想到的是原型样本。读者在理解句子的时候,都会利用一些可能的线索。当这些线索不表达同一意思,竞争模型就出现了,人们依照强度较大的线索去理解句子的意思。于是读者一直很顺的解释着,只是当读者阅读至最后动词 fell 并重新分析解读时才发现原来的解读是错误的。该句中 fell 只能是谓语,原因: 一是形式,二则意义分析,三则从句法上分析,动词fell 能是做谓语,短语 raced past the barn 作为过去分词充当定语,而且 raced 的含义为其边缘含义。

  例( 2) 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它们各自最少有两个含义。例( 2) 的第一个解释是: 要是你在找工作,我们能够一星期提供 1000 个好工作; 第二种可能是: 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星期 1000 元薪资的工作岗位。但是在具体特定的情况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因此读者必定要借助语境再度分析句子的真正含义。那么,这种花园路径句产生的原因是不是与原型范畴理论没有任何关系呢? 答案当然是不。简单地说,我们依旧可以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下获得更好的解释。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例( 2) ,句中的第二种解释,即每个星期 1000的收入为原型义,于是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我们通常将它作为理解该句子含义的优先线索,直到我们发现语境和原来我们容易分析的原型意义不搭配时,我们就不得不再度解构句子的非原型义,否则,花园路径现象就不会“出生”。如果原型义与语境所暗指的意义一致的话,再次对句子解码就不会存在。每个人对该句的原型义都有自己的看法,原型意义本身就是相对的,群体的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原型意义。因此原型范畴理论也适用该例句的分析。所以,根据原型范畴去分析解读第二类花园路径句,非原型句子的意义也是导致花园路径现象的根本原因。

  四、结 语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它不但与个人的认知特点有牵连,而且也表现了语言的非原型性。笔者通过介绍原型范畴竞争理论,并用其对花园路径现象做了一次尝试性解读分析。认为之所以导致花园路径现象,最根本原因是读者根据原型范畴理论竞争去解读一个非原型的句子或语义。同时笔者认为利用认知语言学里的原型范畴理论的竞争来解释花园路径现象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参 考 文 献 】

  [1]T G Bever. 1970.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C]/ / JRHayes.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Wiley: New York.
  [2]蒋祖康.“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 .
  [3]尤肖南. 英语中的“花园小径句”探析[J]. 高等函授学报,2005( 1) .
  [4]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王云,郭智颖. 花园路径现象认知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