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资源型城市毕节市产业转型与资源保护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5 共6204字
论文摘要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依靠,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贵州省毕节市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及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由于区域条件落后,工业化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方式大多还是粗放和资源掠夺式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产业转型日趋必要与紧迫,产业发展逐步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明确要求促进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建立产业布局和发展引导机制,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资源加工循环利用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1].产业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动态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行为、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有限性决定了资源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资源的有效保护关系到产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加快产业转型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产业转型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1 毕节市资源富集特点及产业发展情况

  现毕节市由原毕节地区"撤地建市"而来,现辖七县一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其中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32种,煤、磷的探明储量分别为281×108t、14.2t,均占全贵州省的50%左右,铁矿探明储量2.27×108t,为贵州第一;水能资源富集,年均水资源总量134×108m3,年降水总量达277.96×108m³,河川径流总量多年保持在130×108m3左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221.21×104kW,可开发装机容量160.08×104kW,占理论储藏量的70.2%;生物资源多样,动植物多达2800多种,天麻、竹笋、半夏是享誉国内外的中药材,黔西马和可乐猪驰名全国,黑颈鹤、白鹤是国家珍稀保护鸟类;旅游资源独特,境内岩溶地貌广阔,自然风光绮丽,名胜古迹众多,革命遗址着名,民族风情浓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威宁草海、赫章韭菜坪等自然风景区享誉全国.

  自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毕节成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贫困现象有所改善.在工业方面,虽然工业现状相对落后,但工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后发优势开始凸显;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完善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至2012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7919.6km,其中高速公路274.8km,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各乡镇的公路网络,一改毕节交通闭塞问题.通过多年努力,毕节市的社会经济都取得了较大发展,2007至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从325亿元增加到877.96亿元,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从2007年的29:39:32逐年发展到2012年的18.23:46.24:35.53(图1),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倾斜.

论文摘要

  2 毕节市产业转型与资源保护

  2.1 产业转型必要性

  毕节是贵州省内最主要的无烟煤产地,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储量多、质量好、易开发,煤矿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和产业支柱.近年来该市单位GDP的能耗水平也逐渐下降,但与贵州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高.产业结构转变是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它不仅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静态发展,也影响着该区经济的增长能力和发展模式[2].

  近几年来毕节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每年的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最大,以能源和新型煤磷化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仍是毕节的经济支柱,产业结构单一.不仅如此,毕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十分普遍,资源开发排放物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极大.随着毕节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资源开发力度与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压力也持续增大.因此,加快毕节煤炭产业转型,抓住国家对毕节开发政策支持机遇,紧跟"十二五"规划步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培养新能源,大力培育壮大新兴工业,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多元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成为毕节市当前面临的必然课题.

  2.2 产业转型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产业转型是对现存的产业结构的各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与变动,是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过程,是衰退产业资源开发向新兴产业资源开发转移的过程.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产业转型的物质基础,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资源富集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加大技术投入,促进创新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率,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资源的再生能力保持平衡.有效的资源保护是产业转型的目标.进行产业转型,除了是我们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必然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产业的发展必须向着更加节约和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特别是能源产业,必须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转型,传统血拼式的发展已经不再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来人与自然关系冲突的具体反映[3].过度地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超过其自身的再生能力,资源将逐步枯竭,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很多资源型城市,出于自身优越的资源优势,只考虑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资源进行粗放式与掠夺式的开采,短期来看,这种开采方式确实对城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种短期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浪费、破坏与污染却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4].所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务必坚持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保证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的顺利进行,从而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

  3 毕节市产业转型中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素,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难以实现[5].从1988年毕节试验区创立之初开始,毕节投资效果系数从2.36下降至2012年的0.108[6](图2),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上升的拐点,这说明目前毕节经济增长还是量上的积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得到转变,这也是当前贵州省和全国的普遍形势.如果依照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7].多年来,毕节通过自身努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贫困与落后依然是毕节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按照国家最新的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毕节拥有农村贫困人口有250余万,超过常住人口的1/3,开发扶贫任务依然严峻.没有经济支撑,产业转型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除煤矿资源外,毕节拥有大量生物、文化、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得到规模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的闲置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现象.

论文摘要

  其次,毕节工业化的发展相对比较晚,发展速度缓慢,虽然有很多国内外成功经验与模式可以借鉴,但由于地区自身的特点与贫穷落后,并没有完整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转型发展模式.2005年以来,毕节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但其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不超过20%,从国际上常用的工业化水平测评指标来说,这反映了毕节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现实.除此之外,毕节工业经济结构单一,毕节长期依托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自身经济增长,而资源深加工产业、制造业的发展滞后,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比重达到了89.89%,而轻工业比重仅占10.61%,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低工业化水平及其结构单一决定了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式的发展模式一时得不到实质性改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依赖性大,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再次,产业转型中,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发展模式或是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和专业的科研人员.2011年毕节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0.016%,与国家设定目标值的2.5%相差甚远,说明毕节科技水平相当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保证,资源的利用只能停留在初级开采层面,资源的深加工与循环利用滞后,资源产出值较低.这种"忽视技术和管理,依靠大量低效率地消耗各种资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其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矿产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矿产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8].加上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素质不高,严重缺少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严重滞缓毕节市资源富集区的产业转型步伐,同样制约了资源利用的质量.

  最后,由于在长期唯经济增长思想意识的影响下,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则多把GDP增长作为唯一考核目标,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产业转型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资源进行肆意开采、过度利用,同时也忽视对开采和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处理,造成了对其它资源破坏,尤其对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污染和破坏,已经出现了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问题.2012年,工业煤炭消费总量达到2413万吨,是2005年的3.5倍,工业废水排放量5465.7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2117.98亿标立方米,分别是2005年6.6倍和5.6倍,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物增长趋势较快.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从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比例、科技技术投入以及思想意识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认为当前毕节在推进产业转型的进程中存在资源闲置、浪费、滥用等问题,资源利用率低下,传统的资源依赖式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改变.从毕节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背景等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第一,提高资源保护意识,转变发展观念.资源保护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应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大对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不仅立足于当下,而且应该着眼于未来.传统的高强度资源开发模式,对资源破坏严重,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只有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认识到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合理开发保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保证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生态经济平衡的破坏与退化,常常是由于盲目开发利用资源的结果[9].合理开发资源,立足当地的产业特点与资源禀赋,着力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支持在毕节试验区优化布局建设能源资源加工和转化利用项目.加强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资源的开采数量和范围,统一规划,对资源实施分类和区划管理,有效解决资源开发过程中无序开采问题,及时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保证产业转型有序进行.重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立完善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监督体系,切实落实"谁开发、谁负责、谁保护"原则,一旦出现资源破坏与浪费问题,及时处理,严惩不贷.

  第三,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富集地区的开发应注重可持续开发,用高新技术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尽量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走开发与保护并重之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0].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的稳定转型,使资源开发利用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转变,有赖于先进的技术投入与创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采用先进设备,学习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创新,淘汰开采技术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标准、资源浪费严重的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与保证.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加强人员培养,提升人员素质,实现资源开发的专业化管理,为资源深加工企业和承接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

  第四,科学发展资源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多元发展.矿产资源是可耗竭型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其可采储存量必然减少[11].优化资源配置,杜绝掠夺性开采,走科学发展道路,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一改传统能矿产业发展"傻大黑粗"的形象.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着力于加工制造、装备制造等轻工业产业的发展,规避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抓住新能源的开发机遇,发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多元发展,走出一条资源浪费小、经济成效高的工业道路.

  第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渣、废石、废水等废弃物质在经过加工处理后大多数仍可以再利用,加强对工业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资源实施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保证产业转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毕节煤炭资源富集区,长期依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应依托现有条件,进行循环化改造,对排放物进行循环利用,增加资源的附加值,推进煤矸石、煤泥、煤层气与煤伴生资源及粉煤灰、尾矿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务院办公厅. 深入推进毕节实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Z]. 2013.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o further promote the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Bijie test area(2013-2020)[Z].2013.

  [2] 聂纯. 毕节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反贫困问题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6-17.

  Nie C. Research on anti poverty in Bijie coal resource richregion[D]. Thesis for master degre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2009:16-17.

  [3] 刘兆征. 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9):62-65.

  Liu Z Z. The relations the resource rich city should handle well in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School of CPC, 2008,(9):62-65.

  [4] 赵振华,彭凯.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2):39-42. Zhao Z H, Peng K. Assess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mining citie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2):39-42.

  [5] 漆国江,张晓玲. 论毕节试验区"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J].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3):58-71.

  Qi G J, Zhang X L.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ode of economicdevelopment about Bijie experimental region in "12th five-yearplan" period[J]. 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2010,28(3):58-71.

  [6] 毕节市统计信息网. 发展问题简要分析(毕节试验区25年)[EB/OL].

  Bijie city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Brief analysis of thedevelopment problems (Bijie test area for twenty-five years)[EB/OL].

  [7] 杜彬,金本启,杜琼,等. 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4-7.

  Du B, Jin B Q, Du Q, et 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northeastYunnan[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2010,4(5):4-7.

  [8] 周继华. 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J]. 中国矿业,2005,14(4):11-13,27.

  Zhou J H.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mineralresources[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5,14(4):11-13,27.

  [9] 陈庆勇.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对策探讨[J]. 改革与战略,1991,(1):60-63.

  Chen Q Y. Discussion on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in Guangxi[J]. Reform & Strategy,1991,(1):60-63.

  [10] 席群. 资源富集区的资源开发战略转变[J]. 生产力研究,2009,(6):92-94.

  Xi Q.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ing resources in resources-rich areas[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09,(6):60-63.

  [11] 赵震海,况顺达. 关于贵州煤炭资源开发的思考[J]. 中国矿业,2006,15(3):17-20,28.

  Zhao Z H, Kuang S D. Study for development on coal resourcesin Guizhou province[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6,15(3):17-20,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