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4 共5682字
论文摘要

  一、引 言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密不可分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动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主导产业由农业逐步转向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对应的从空间结构上看,就是产业空间布局的转移导致了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工业和服务业不断聚集,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 1978 年的 17.9%提高到 2012 年的52.6%,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无疑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水平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水平有效提升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较早就对于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进行较系统地考察,从库兹涅茨和钱纳里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相互关联开始,国外众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1]。国内自 2000 年以后,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这一问题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干春晖和余典范(2003)认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2];李铁立和姜怀宇(2003)从资源要素的产业部门转移和空间转移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影响[3];战明华和许月丽(2006)研究分析得出,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是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4];曾国平和刘佳(2008)研究发现,长期内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互为因果关系,服务业发展是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长期原因,而城市化不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西部地区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性较弱[5];沈蒙娅和周露(2012)进而运用 1990-2010 年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6]。

  综合看来,目前国内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集中在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来研究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较少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方面来分析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为此,文章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基于1978-2012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 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进行模拟两者的互动路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互动的实证分析

  文章利用前面构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城镇人口比重作为指标,构建计量模型,模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城市化之间动态影响路径,揭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提升的具体作用机理和相互影响关系。

  1. 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平等对待系统中每一个变量及其滞后值,以便找出变量之间互相作用的机制、路径以及相互关系和对冲击的反应。而脉冲响应是建立在 VAR 基础上,可以把握来自每个变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若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则协整分析是必要的,通过协整分析可以揭示价格变量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

  根据前述分析,文章选择的变量共有 3 个,分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市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化过程。文章采用非农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记为 INSU。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可以度量要素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常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文

论文摘要

其中 INSO 值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Y 表示产值,L 表示就业,i 表示产业。当产业结构合理时各产业的生产率相同,即 Yi/Li=Y/L 或 Yi/Y=Li/L,INSO 值越接近 0,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城市化又被称为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人口就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常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代表和衡量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记为 URBAN。文章实证分析时对各变量取对数值,分别表示为 LNURBAN、LNINSO 和 LNINSU,分析的样本区间为 1978-2012 年,数据来源于 2013 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使用 EViews 6 对数据进行处理。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互动关系检验

  (1) 变量平稳性检验

  文章采用 ADF 检验方法,单位根滞后期选取依据 SC(Schwarz Info Criterion)最小值原则。检验结果显示,在 10%的显着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序列 LNURBAN、LNINSU、LNINSO 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但可以拒绝这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这三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论文摘要

  (2) 变量 Johansen 协整检验

  经过平稳性检验说明三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故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文章使用 Johansen 方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合理的滞后阶数,通过AIC 和 SC 准则,确定模型的滞后期为 4。根据数据的波动趋势以及模型本身的性质,文章选择检验类型是存在截距没有趋势项的类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存在 1 个协整关系。表 2 为迹统计量协整检验的结果:协整检验,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LNURBAN=2.999982LNINSU-0.151828LNINSO由协整方程的估计结果可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的系数检验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性,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显着的均衡关系。由于双对数模型的系数可以表示弹性,因此变量的系数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数值下降 1% (根据前面的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下降,说明产业结构更加趋向合理),推动城市化水平上升 0.152%,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数值上升 1%,带动城市化水平上升 2.999%,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水平产生了正向效应,而且产业结构高级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的促进效应更显着。

  (3) 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用来确定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变量之间影响的方向,其检验思想为若自变量本身的变动或通过误差调整项领先当期因变量的变动,则说明自变量为因变量的 Granger 原因。文章依据 Johansen 变量协整方程的结果决定误差修正模型的设定,并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检验结果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 原因,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的 Granger 原因;但城市化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 Granger 原因;产业结构合理化也不是城市化提升的 Granger 原因。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直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并不一定带来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同时,城市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并不一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作用路径的实证检验

  上述的协整分析,只是说明了变量之间存在着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这种长期关系和变量之间的短期传递路径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路径,需要建立 VAR 模型。如此可发掘三者之间具体的传导关系与时滞,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刻画具体的冲击响应路径。完成这两步计量后,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的互动作用机理与路径,将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1) 基于 VAR 模型的分析

  根据 AIC 和 SC 准则,文章将滞后期定为 4 期。得出模型的估计结果:

 论文摘要

  其中,三个变量的调整后拟合优度都在 0.88 以上 F 值显示方程总体显着,各参数回归系数显着,我们可以较好的信赖这一结果。AR 根图也显示模型是稳定的。文章将三个变量滞后 4 期的系数加总后,从中可粗略看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是 4 期的互相正向影响关系,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是负向 4 期的互相影响关系,因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数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越高,所以,从影响系数的方向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合理化和城市化水平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从影响系数的大小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系数显着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系数。

  (2)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解释

  利用前文 LNURBAN、LNINSO 和 LNINSU 建立的无约束VAR(4)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可以分别得到LNURBAN 和 LNINSU 对来自三者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分别选择 Cholesky Ordering:LNURBAN、LNINSU、LNINSO,可以得到其 combined 脉冲响应图为图组 1 所示。从图组 1 中大致可以看出:城市化对来自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产生逐渐增加的正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开始是逐渐增强的负向影响,随着时间累积又会产生逐渐增强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产生先增加后减小的正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逐渐下降的正向影响。

  论文摘要

  4. 小结

  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显着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正向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的促进效应比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效应更显着,从脉冲响应图中也能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形成了较好的互相促进的作用路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比城市化对产业高级化的影响更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市化还没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冲击引起城市化先负向再正向的变动。

  三、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选择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较同步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此,政府在制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扎实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合理有序地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以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巩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发展水平。因此,首先政府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继续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更好的巩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2. 合理布局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扩大城市化发展的规模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业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城市非农部门的顺利流动,需要城市产业部门为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产业是就业的载体,因此要加速城市化水平,必须合理布局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结构会相继出现轻纺工业结构、重化工业结构、高加工度结构、高技术化结构等阶段。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萎缩,并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替代的现象。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劳动的替代提高,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弹性较高,能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因此,政府要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机制,降低政府干预,矫正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抑制企业过多地用资本替代劳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一方面要推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引进、推广,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制定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扶植政策和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城市化发展的规模。

  3.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制约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质量的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最强,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滞后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阶段,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第三产业既包括零售业、餐饮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部门,也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咨询业等新兴部门。要发挥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优化提升作用,必须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这不仅需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升级改造,更要关注金融服务、通讯网络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完善配套性服务的新兴行业,提升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V.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World BankResearch Observer,2002,17(1):89-112.
  [2] 干春晖,余典范.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3-10.
  [3] 李铁立,姜怀宇. 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动力机制 [J].理论界,2003(5):55-57.
  [4] 战明华,许月丽. 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城市化与经济内生增长 [J].经济科学,2006(3):19-27.
  [5] 曾国平,刘佳,曹跃群.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32-37.
  [6] 沈蒙娅,周露.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统计与管理,2012(5):22-24.
  [7]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11(5):4-16.

相关标签:城市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