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幼儿亲社会的内容与培养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6 共4088字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其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①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②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致使部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偏低, 造成一些幼儿有自私、任性、缺少同情心等问题。 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呢?

  二、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亲社会行为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家成斯伯乐于 1972 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据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中定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指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群体的行为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一个未经社会化过程的个体,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生理满足,属快乐主义倾向”. 但幼儿如何将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具有利他倾向? 幼儿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向他人学习,在游戏中互相学习,学习成人的各种亲社会行为,然后经过思想、行为共同起作用,融入自我。

  三、幼儿亲社会的内容与培养方法

  幼儿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合作援助等。 当今的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的担负起社会责任, 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 幼儿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德、 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一种表现”, 指在有他人存在的场合能将物品公正地共同使用。有关研究表明 4-6 岁的幼儿在分享反应中,做出“均分”的最多,“慷慨”的其次,“自我”的最少。

  5-6 岁分享水平提高,表现为“慷慨”行为增多。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方面,能使幼儿更容易地学到更广阔的知识。 鉴于此,如何发展幼儿的分享意识?

  1.成人为幼儿营造亲密、信赖、和谐氛围要形成分享意识,应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孩子之间、成人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应该从孩子一入园开始,便注意培养这种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的活动。在各种游戏中贴近孩子,从最简单的游戏《猜猜我是谁》到歌曲表演《好朋友》,让孩子们也会从互相陌生到互相合作,亲密无间,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逐步认识到理解他人的困难,为别人做些事情。

  2.成人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成人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直接产生影响。 如两位老师制作教具、共享一把剪刀、共同使用一份教材时的表现等等。教师之间的亲密、信任、会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积极的行为榜样。反之,教师间的某些独立、独享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孩子树立积极的行为影响。成人应对有分享行为的孩子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会激发出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的动机。成人也可有意识地让那些分享意识强和分享意识弱的幼儿一起游戏,让他们互相观察、学习,这也是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3.成人有意识地创造分享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成人可随时抓住孩子生活的教育机会,培养孩子生活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如当发现有部分孩子将自己喜爱的玩具悄悄带到幼儿园来时,教师则应抓住这一机会,与孩子共同商量。每周确定一个时间,请大家带玩具到学校来交换玩,给小朋友介绍玩法,同时要教育孩子在玩他人的玩具时要珍惜。 这样,会使孩子之间更加亲密,促使孩子分享行为的发展。

  4.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孩子们之间的分享经常会是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情绪愉快,彼此都得到了满足,同时增进了友谊,对巩固、强化分享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分享行为都是很重要的。如幼儿园可定期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让小朋友互换玩具,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故事等讲给小朋友听。 通过比较成功的分享与独占、独享行为,更使孩子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与必要。 当然,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赞许的目光、对孩子亲切的抚摸、微笑,也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强化其分享动机。

  5.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父母和孩子看动画片 《他为什么哭了》 的时候可趁机问孩子:“为什么她会哭? 是不是因为小朋友没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小红,所以小红才会哭的? ”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在没有分享到别的小朋友好吃的东西时的情感体验。 帮助幼儿理解小红不愉快的感受。 接着问幼儿:“如果是你,你会把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小红吗? ”是有而产生与别人共同分享好吃的食物的亲社会行为。

  (二) 幼儿援助行为的培养

  援助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幼儿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同情),进而产生援助的行为。 时代发展到今天, 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经验对人的终身发展的影响,并且强调在幼儿期使孩子学会援助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幼儿援助行为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在于成人的正确引导与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成人应该如何培养幼儿援助他人的行为?

  1.适当的引入一些时事新闻来充实教育内容幼儿具有天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敏感的特点。平时,可以看到幼儿对社会变化、成人行为发议论、做模仿,当幼儿提出一些如“希望工程是什么?”“儿童村”在什么地方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便应付孩子,要根据情况认真给孩子讲解,激发孩子的感情。可以这样告诉他们:“有的小朋友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很伤心,许多叔叔阿姨就主动帮他们,使他们又能回到学校学习、游戏了,看到小朋友们又能念书了,你高不高兴? ”幼儿听了当然非常高兴,从而潜意识里也会产生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想法。

  2.经常组织幼儿观察社会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观察的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兴趣,而且人生态度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带幼儿观察部队内营区内大扫除的劳动场景,战士不怕累, 不怕脏用汗水换来院内干净美丽的现实情况,使小朋友爱劳动的思想油然而生。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日教师可组织孩子开展学雷锋活动, 从观看雷锋事迹图片到观察成人开展学雷锋的各种活动, 让孩子自觉产生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的思想意识,教师还经常带孩子们观察、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意识。

  3.身正为范,用言行影响孩子成人每天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应尊重他们,主动与他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样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亲切, 也增进了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又如成人忘了某一样东西,让孩子去其他地方拿来了之后应对孩子说“谢谢”.我们和孩子一同乘车的时候应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做出榜样,孩子看到成人都主动让座,就会主动给身边的人让座。 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成人就应该处处给孩子好的榜样,用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发展亲社会行为注意的问题

  (一) 教师要把握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培养

  1.年龄特点幼儿都有各自特点,大中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认知水平。 所以我们教师要遵循从简单到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对小班儿童的培养主要侧重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对中大班儿童要侧重在观念上打基础,引导他们逐渐地把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和意识。

  2.个性特点人的个性是存在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时,就要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的幼儿的个性特点,认真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和方法。 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愿与小朋友交往,更谈不上育视野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别的东西,体验合作的乐趣,树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对这种性格的孩子,硬性的要求和约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中来,为他们创造分享、合作、帮助他人的条件和环境。作为教师本身,还要不断细心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二) 结合各类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在进行各类教学活动与游戏中,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援助他人意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学、玩乐中强化分享、合作、援助他人意识。当然,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援助他人的意识,可以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只要我们在教育中不放过每一个时机,细心培养,持之以恒,就会有效。

  (三) 结合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培养如幼儿来园时,把好玩的玩具带来时,可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展游戏时,彼此鼓励,相互合作;午睡时,互相帮忙整理床铺,脱穿衣物等。进而培养他们的分享、合作、援助等行为的意识,这样做也更容易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使他们成为感情高尚、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新人,对提高人口素质同样有着极其重大意义。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中的必须品质;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 孩子迟早要长大,迟早要从家庭走向社会,面对大千世界,孩子应如何慢慢适应外界的风风雨雨,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这是家长和老师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只要家庭、教师、社会共同齐心协力,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付出爱心、耐心与细心,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会上升为更高一层次。亲爱的幼儿教师与家长们!让我们共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来共同努力与奋斗吧!

  参考文献
  
  [1] 陈 鹤琴。教 育思想研究会会刊[J].现 代幼教,2003-4-5.
  [2] 陈 鹤琴。教 育思想研究会会刊[J].现 代幼教,2003-6-25.
  [3] 王风野。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8.
  [4] 陈帼眉,主编。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5] 励琦。爱心分享[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
  [6] 朱复融。 儿童社际情商提升法则 [M]. 重庆出版社,200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