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9 共2756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深入发展直接推动了对幸福感的科学研究。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历来为伦理学家所关注,是伦理学史上的 2 大主题,在二者关系上有 2 种观点比较明显,道德即幸福,幸福即道德。而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和幸福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存在冲突。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 Bandura在1977 年首次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是一种宽泛的与自我相关的能力信念。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效能感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引入中介效应的概念,更为清晰地研究和探讨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研究道德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 685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剔除填写有明显规律、漏选、未填完的无效问卷76 份,最终得到 609 份有效问卷用于统计分析,有效问卷回收率 89. 0%,609 名被试中均为本科生,女生 371 名,男生 238 名。

  1. 2 方法

  1. 2. 1 测量工具 幸福感指数量表由 Campbell1976 年编制,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 2 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有 8 个项目,生活满意度有 1 个项目,二者得分加权相加,得到主观幸福感分数。其范围在 2. 1(最不幸福) 和 14. 7(最幸福)之间,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为本研究作者编制的问卷,由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互相尊重和爱心奉献4 个因子构成,共 28 个项目,采用李克特 5 点计分方式,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α 系数为 0. 851,分半信度系数为 0. 701,重测信度系数为 0. 929; 表明问卷的信度良好,稳定性也非常高。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scale,GSES) 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量表共 10 个项目,为李克特 4 点计分,题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的自信心,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得分越低,自我效能感越低。本研究使用的中文版GSES 由王才康等人修订并进行了信效度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 2. 2 施测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统一发放自我效能感量表、道德行为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待被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人口变量学分析 男女生道德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男生的幸福感(5. 64 ±2. 25) 高于女生(5. 25 ±1. 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男生的自我效能感(2. 66 ±0. 53) 高于女生(2. 49 ± 0. 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2. 63 ±0. 54) 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2. 52 ±0. 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2. 2 自我效能感、幸福感与道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 1。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 329,P < 0. 05) 。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心奉献与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 =0. 090,P <0. 05; r = 0. 122,P < 0. 001; r = 0. 314,P < 0. 001 ) 。

  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 =0. 259,P = 0. 000) 。

论文摘要

  2. 3 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结果见表 2。

  结果显示: (1) 以幸福感为因变量,道德行为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P <0. 001) ; (2) 以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道德行为为自变量时,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P <0. 001) ; (3) 以幸福感为因变量,道德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道德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P < 0. 001) 。因变量幸福感和自变量道德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在它们之间加入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之后,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偏回归系数从0. 329 降低到 0. 284) 。因此,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B2B3自我效能感/(B3道德行为 +B2B3自我效能感) ]= 0. 137 1,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 1. 000 0 -0. 137 1 =0. 862 9,即道德行为对幸福感的效应中,有 86. 29% 是直接效应,另外13. 71% 是通过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的间接效应(中介效应) 起作用的。

  论文摘要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这和崔春华等对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结果不一致。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与性别角色社会化有关,研究两性差异的心理学家认为: 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进入青春期后,相对于男性,女性成就期望较低,自我评价降低; 而男性则对自己今后的成就有较高的期望,并有过高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道德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好,这与王伟伟等对大学生所做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但是预测的程度有限,应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广泛的研究,但有关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 2 个因素对个体的发展都很重要,未来对这 2 个因素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考虑自变量 x 对因变量 y 的影响,如果 x 通过影响变量肘来影响 y,则称肘为中介变量。根据Baron 等的解释,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作用。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是间接效应,用来说明自变量是怎样通过它而影响因变量的。对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的检验说明自我效能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中处于部分中介变量的地位。道德行为对幸福感的效应中有 86. 29%是直接效应,而另外 13. 71%是通过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的间接效应(中介效应) 起作用的。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在于道德行为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被试的幸福感产生影响,即道德行为水平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评价提高,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也提高,因而会感受到幸福。

  参考文献:
  [1] 徐凤. 积极心理学: 对人本主义的继承与超越[J]. 科技信息,2007,24(15) : 405-406.
  [2] 杨玉荣. 对当代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思考与分析[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12) : 408-4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