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资本现状与培育途径(2)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王天依
发布于:2017-02-11 共3470字
  (二) 培养乐观思维
  
  加强对贫困山区青少年的乐观思维培训。通过多方面训练,强化他们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1. 积极情绪管理,提高情绪智力。首先,应当帮助贫困山区的青少年认知他人的情绪,表达、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其次,要做好心理辅导和爱心联络工作,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第三,要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2. 开展积极的归因训练。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风格对个体的自信心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贫困山区青少年要学会积极的归因,成功时多从自身的努力角度进行归因;失败时,要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最终取得成功。
  
  3. 训练主动求助的技巧。贫困山区青少年往往面子薄,自尊心强,遇困难怕麻烦他人只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有时就会丧失机会。主动求助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能力,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很显着的关系,这也意味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其心理求助态度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主动求助是帮助贫困学生乐观面对困境并理解困因,从而引导他们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
  
  (三) 培养希望资源
  
  希望是指是期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信念和动力思维。在对贫困山区青少年的希望品质进行训练和培育的过程中,应当多措并举。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和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使其目标更具合理性、可测性和具体化,当然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依照自己所设定的训练目标来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2. 基于现实,构建合理的未来预期。贫困山区青少年在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上,要调节抱负水平,建立合理的期望。可以通过目标分解法,将那些需要长期完成的、难度较高的目标分解为简单的短期目标,来依次对这些小目标实施监控和管理,进而推进终极目标的实现。对不同的目标要有不同的时间期望和能力预期,做到不苛求、不强求,以免因目标不当而产生心理挫折。
  
  (四) 培养韧性品质
  
  韧性品质是指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能力和特征,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千锤百炼才能逐步获得。韧性品质通常被认为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成功因素。贫困山区青少年身处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背负着较重的生活、家庭、前途等各方面压力,然而这恰恰为培养他们的韧性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培养他们的韧性品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正确认识挫折。引导贫困山区青少年以平常的心态接受挫折,正确认识困难情境对自己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引导其感激和满足自己生活、学习中成功的一面,感受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同学的爱,引导他们由消极厌世逐渐转为积极乐观,在不断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过程中拥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
  
  2. 训练幽默功夫。幽默是一道功夫,是智慧,生活中幽默的人总会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生活的乐趣。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它能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发现生命的美好。相反,刻板、封闭的人往往发现不了开心和快乐其实在身边。贫困山区青少年往往因为个性腼腆和内向等原因缺乏幽默的细胞。当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一句适当得体的幽默话和解嘲不仅可以消除忧虑、稳定情绪,还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尴尬和困境、增强自信心。
  
  总之,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增强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心理因素,能够切实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增强他们未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国家应当将“心理扶贫”与“经济扶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构筑科学的社会支持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实现“心理扶贫”的多元化发展,切实推进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资本培育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桂兰 . 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8) : 38 - 39.
  [2] 李林英,李健。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起及其内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 22):147-151.
  [3] Culbertson SS, Fullagar CJ, M ills M J. Feeling good and doingg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 ell-being[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10,15(4) : 421-432.
  [4] Avey JB R eichard  R J,Luthans F,et al. M eta-analysis of the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ttitudes,behaviors,and performance[J]. Human  R esource DevQuart,2011,22 ( 2 ) :127-152.
  [5] Luthans  F,  Avolio  B,  Avey  JB,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satisfaction.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 541-572
  [6] 李雪平 , 李双双 . 贫困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6(06): 464-469.
原文出处:王天依.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资本培育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35):348-34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