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莫言主要作品译介情况及其成功的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2 共7138字
论文摘要

  莫言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异军突起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他的出现给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不同于以往的新鲜血液。回顾莫言 20 多年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有很多共同点: 题材以展现农村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语言颇具中国乡土特色却又时刻凸显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他将中国本土的文化内容用西方的描写手法表现出来,糅合了中国乡土小说和外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使得国内外的读者都能够从小说的描写中回归到真实壮丽的近代中国。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出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一样:“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一显着特点成为他获得众多读者关注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极具活力的一位作家,莫言的创作不仅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在国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荣获了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更是作为首位获得诺奖的本土中国人而享誉国内外。

  一、主要作品译介情况

  就莫言作品在海外传播情况来看,一般认为,莫言名字最早出现在海外的是 1988 年法国出版的一部中国短篇小说译文集中,但真正引起轰动效应的是其《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于1989 年推出日语版( 《赤ぃ高粱》) ,1990 年推出法语版( Le Clan du sorgho) ,1993 年同时推出英语版( Red Sorghum: A Novel of China) 和德语版( Dasrote Kornfeld: Roman) 。连美国权威文学评论杂志《当代世界文学》( World Literature Today) 都将《红高粱家族》评为该年度最佳外文小说。之后,莫言的作品便被以多种渠道、多种语言形式传播到了海外并斩获了国外多项重量级文学大奖,如2001 年,《酒国》( 法文版) 获法国“Laure Batail-lin”( 儒尔·巴泰庸) 外国文学奖; 2005 年 1 月,获意大利 NONINO 国际文学奖; 2006 年 9 月,获日本第 17 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1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等等。

  表 1 是笔者整理的莫言部分小说在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情况。【表1略】
  
  由表1 可以看出,莫言作品在海外大约有十多种译本,其中英、法、日、德版数量最多。除此之外,莫言作品还出现了韩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挪威语、罗马尼亚语及波兰语的相关译本。其作品的海外版本在不同国家都有基本稳定的译介人,例如英文版本的译介者主要是葛浩文等。就其传播时间段来看,作品自 1989 年开始被陆续译介至海外,2000年之后外文版本的数量和种类开始持续上升。这一方面与莫言自身文学创作的高峰时间段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也和莫言及其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海外读者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有关。

  二、翻译莫言作品的各国译介人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广为流传并引起强烈反响,归根到底,与各国翻译家的努力不无关系。

  莫言作品英文版最重要的译介人,当属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葛浩文教授。身居海外的夏志清教授曾说葛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则说葛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生婆”。自 1986 年起,葛教授便孜孜不倦地将莫言的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读者。在他的笔下,莫言的文字变得颇具当代英美文学色彩。对此,连对莫言作品持批评态度的德国着名汉学家顾彬教授都赞叹道: “葛浩文这样的一个商标使得莫言在英语世界获得了空前的影响力。葛浩文的翻译非常巧妙,不是逐字逐段的翻译,而是整体翻译的,而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规避掉作者的弱点。”

  几乎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他把莫言的多部小说翻译成英文,莫言的影响力恐怕难以深入西方。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时,十分注意西方读者对中国特殊词汇的理解,也十分尊重原文一些非常规词汇带来的特殊效果。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一书中,由于其语言描写颇具中国传统小说色彩,甚至出现了很多只会在中国出现的词汇,因此葛浩文在翻译时便结合中西方小说的特点,将文中出现的“草莽英雄”译作“agreenwood hero”,“晌午头”译为“noon”,“兔崽子”译为“you little shit”等,传神且别有韵味。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是莫言作品瑞典语版的主要译者,是“莫言获奖背后最重要的外国女人”。

  《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三本书的译者都是陈安娜。莫言获奖之后,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曾表示,“莫言的作品在被翻译成瑞典文时,确保了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翻译使得外国读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莫言笔下的中国现实。在莫言获奖之后,陈安娜也获得了中国学者和网友的热情赞美,称她是莫言背后的“无冕之王”。

  莫言小说日文版的主要译介人有两位: 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翻译家吉田富夫曾得到过莫言的亲自肯定,因为二人有着相同的生活体验和生存背景,这使得吉田富夫在翻译莫言作品时能够完全理解作家描写的生活。例如他在翻译《丰乳肥臀》时曾表示: “这里面有很奥妙的内容。莫言经常说自己是农民,我也说我是农民,我们的出身一样。我在日本的农村长大,从小从事农活。我父亲是打铁的,莫言的周围也有类似的人,《丰乳肥臀》里就有打铁的,这部小说里母亲的形象和我母亲的形象一模一样,真的,不是我杜撰的。我开始认真翻译《丰乳肥臀》之后,完全融入莫言的世界了。我 1997 年 3 月份第一次见莫言,到现在 14年了,越接触越感到亲近,可能因为同样是农民出身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在翻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以及《檀香刑》的时候,也觉得: “莫言的作品地方特色很浓厚,都是以山东高密等地为背景,我尽量把它变成以我老家广岛为背景的语言世界,不过完全变成广岛话也不行,主要上还是标准话,里面尽量地加一些我老家的味道。在语言和环境方面的,尽量润色润色,加一些我所熟悉的老家广岛的味道。不过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可能很成问题。”

  除了吉田富夫之外,日本着名翻译家藤井省三也对莫言作品在日本的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6 年,他将《酒国》翻译成日文出版,这是藤井省三最早翻译的莫言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酒国》日文版的导读与这次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授奖词出奇的一致,都认为作品是“出自中国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当然,1989—1990 年就将《红高粱》翻译出版的日本翻译家井口晃也功不可没。正是他的译介,莫言在日本文学评论界开始广受关注,甚至得到了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极力推崇。

  法译本的主要译介人是着名汉学家尚德兰女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译本是莫言小说在海外传播接受数量最多的译本。截至 2012 年,已有18 部作品先后在法国出版。和其他译者一样,尚德兰对《红高粱家族》一书有着极高的评价。在接受访问时她说,莫言作品中的暴力和诗意,在“红高粱”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一边是暴力血腥,一边是荷花的芬芳。她认为莫言此种写作风格与作家的童年和生活的故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莫言获奖后在故乡高密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说:“我的写作与故乡血脉相连。”尚德兰对莫言的解读深切而真实,甚至达到了和作者共鸣的境界。

  莫言小说法语版的另一位翻译是普罗旺斯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诺埃·杜特莱。他先后翻译了《酒国》、《丰乳肥臀》和《四十一炮》。就《丰乳肥臀》这部作品来说,杜特莱将其定名为《美乳美臀》,配以露骨的封面,并在腰封上将这部 800 多页的巨作冠以“中国的《百年孤独》”的名号。正是因为这部作品,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局面才得以真正打开。2004 年,杜特莱跟随莫言一起去山东高密县,并参观了《蛙》的主人公、莫言姑姑的工作地。杜特莱认为这对他了解莫言的小说写作背景非常重要。他曾经这样评价莫言: “他的思想、看法非常独特,有自己的特色。读他的作品,可以了解中国社会很多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非常人道。”

  这样具有故乡情怀和人文思想的文学作品一经翻译,当然会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

  三、莫言作品在海外受关注的原因

  莫言的小说在他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种关注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国内。那么,莫言的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他们投入巨大的热情并予以译介呢?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 一) 世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谈到莫言创作的世界性因素,人们会本能地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他的影响。莫言自己也说过: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着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他 惊 叹 并 表 示“原 来 小 说 可 以 这 样写”。这样的一种感叹来自于对自身创作的遗憾和对当时中国文坛现状的不满足,更包含了面对世界文学宝库的震惊和进入到更加灵活的思维世界中的惊喜。“我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服气了。他写得真棒,他有上帝般的魅力。他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到最大的内在自由,他敢于胡说八道,善于撒谎。我们的创作毛病之一是太老实,把真实误解为生活的原样照搬,不敢张开想象力的翅膀去自由翱翔。”

  至此,莫言一扫中国传统的写实风格,大胆地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创作手法融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其扛鼎之作《红高粱》就是这一写作范式的杰出代表。而莫言的小说被冠以“魔幻现实主义”,则能够更好地将其打入西方读者的世界。当西方读者接触到这类小说时,会同时感受到其熟悉的魔幻风格以及其陌生的中国特有的农村现实主义。这种颇具现代文学的气质,使得莫言作品更能在西方文学世界中打开一片天地。

  ( 二) 小说内容的民族性与真实性

  莫言曾表明自己要“作为老百姓写作”,认为这样的写作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民间写作”。

  正是莫言小说中独特的中国经验和民间立场以及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姿态,才激发了外国的学者和读者了解、探寻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强烈欲望,而莫言对中国现实的介入和对中国历史的个人化思考,也满足了西方公众希望通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社会的愿望。翻译家葛浩文曾经说过: “美国读者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的作品被翻译过来,他们认为能通过文学来看看中国的现实。”因此,“一部中国作品,哪怕中国人特别喜欢,但是如果我觉得在国外没有市场,我也不翻。我基本 上 还 是 以 一 个 洋 人 的 眼 光 来 看 中 国 文学”。西方读者更青睐那些“揭露中国阴暗面”的作品,这与汉学家自身的口味脱离不了干系,他说: “在这一点上我要负起责任来,我就是喜欢严肃、悲观的作品。”

  海外读者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他们也希望看到更多可以反映真实中国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单纯的歌颂和赞美。在莫言的小说中,无论是《酒国》、《丰乳肥臀》还是《蛙》,无不在叙述血泪史下的中国变迁。相比来看,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在叙述历史时,加入的“二元化对立”、“一片红色”的叙事手法对于海外读者来说是丝毫没有吸引力的。而莫言的小说则会通过模糊善与恶、好与坏的界限,用推翻传统小说创作中的模式来重构历史。他在表述过程中超越了文革时期中国文学中是非黑白分明的形象特征,创作出那些看似矛盾的形象为当代西方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佩尔·瓦斯特伯格致莫言的颁奖词对其“农村写作”这样评价: “莫言作品将一个被遗忘的农民世界生动展现人前,甚至不惜用刺鼻的气息刺激感官,既冷酷无情得教人目瞪口呆,又掺合令人愉快的无私,他笔下没有一刻枯燥乏味。这个作家彷佛通晓并善于描述形形色色人类生活,各种手工艺、冶炼、建筑、挖渠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通过他的笔尖跃然纸上。”

  莫言身上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游走于中西方文学传统之间的游刃有余,让西方人看到了他们所期待的具有世界水准的、与西方文学相通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

  这一点在国际在线意大利文网站记者采访莫言作品意大利版译者 Patrizia Liberati 时有明确的体现:“在莫言的小说里,你完全能够进入角色,你踏进一个不一样的时空领域,但你一定能从中发现那份只属于你的领悟和感受。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喜欢莫言作品的原因。”

  ( 三) 独特的语言魅力

  文学的主体就是语言。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需要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流畅的语言描述也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语言,不仅是莫言本身小说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语言,更包括了这些颇具特色的语言经过译者们的整理修改之后,变成更加容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的印欧语系中之一种。特别是作为像莫言这样在海外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来说,翻译家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决定他小说成败的关键。包括情节、人物、对话、叙事节奏和角度、例子,其实主要还是要看翻译者的敏感,把握住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这样才可以在译文中重新获得生命。例如《酒国》中的一句古语:

  [原文]人生得意须尽欢。

  [译文]Anybody who doesn’t drink doesn’t de-serve to be called a man.颇具中国特色的这句话被译为“不喝酒的人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这句来自李白《将进酒》的名句和中国“酒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译者作此翻译,将中国所谓的“酒桌上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在小说《丰乳肥臀》中,这一语言翻译效果也很显着。

  [原文]母亲说: “你小舅舅的病,就这样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他命大,怎么都能活; 他要命小呢,华佗扁鹊转了世,也救不活他。”

  [译文]Mother said,“Whether your uncle livesor dies is in the hands of fate. If luck is with him,he’s bound to live. If not,even if the magical doc-tors Hua Tuo and Bian Que came back to Earth,theycouldn’t save him. ”

  本段话中,中国古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被译为“in the hands of fate”( 掌握在命运手中) 。中国古代两位医学大家“华佗”和“扁鹊”要如何解释给西方读者呢? 译者采用了“拥有魔法的医生”这样的说法。华佗、扁鹊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二人都被视作“神医”,拥有起死回生的医术,作此翻译是再合适不过了。除此之外,莫言的小说中还经常使用大段的描写抒情语句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对“我奶奶”出嫁一段有这样的描写:

  [原文]只剩下奶奶的呜咽,又和进了一支悲泣的小唢呐,唢呐的哭泣声比所有女人的哭泣都优美,奶奶在唢呐声中停住哭,像聆听天籁一般,听着这似乎从天国传来的音乐。

  [译文]The musicians lowered the instrumentsfrom their rousing lips,so that only Grandma’s sobscould be heard,alonewith themournful strains of singlewoodwind,whose weeping sounds are enchantingthanany woman’s. Grandma stopped crying at thesound ofthewoodwind,as though commanded from on high.这是“我奶奶”出嫁前的一段“悲伤前奏”,因为此时的她已然得知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一名麻风病人。用“像聆听天籁一般”来形容出嫁的唢呐声,我们知道,无论中西,“天籁之声”都是用来形容祥和美好之意,而莫言在此将悲伤的情绪比作“天籁之声”,外国读者是很难接受的。因此翻译中有意去掉了这一句,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迎合了本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却又不失莫言小说充满奇幻色彩的特点。
  
  ( 四) 小说被改编成多部知名电影后引发的再阅读

  对于从未阅读过莫言小说的人而言,也许最先接触到莫言作品的便是他的代表作《红高粱》。

  这部由着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掀起了海外读者迫切要求阅读小说《红高粱》的热潮,也使小说《红高粱》的不同译本开始走向世界。其他如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由着名导演霍建起执导,荣获第 16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的电影《暖》; 根据莫言中篇小说《师傅愈来愈幽默》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首部贺岁作品《幸福时光》; 根据《姑奶奶披红绸》改编、由严浩导演获第 46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的电影《太阳有耳》等,这些由知名导演搬上大荧幕,并屡次斩获国际大奖的莫言作品,对于海外观众或是读者来说,不仅是一个间接了解莫言本人和其小说的有效途径,也为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结 语

  莫言笔下所描述的万物以及其所呈现出来的五彩缤纷的艺术描写以及其最大限度展现出来的真实中国,都蕴含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正是因为此,才吸引外国译者、学者进行翻译宣传,才吸引知名导演将其作品搬上银幕。

  现如今,莫言作为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纵使他在写作中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方理论及思想,然而其写作中最本质的部分依然来自于中国的民间文化。这种蕴含了中国地方色彩和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在经过多年沉淀之后,终于能在世界文坛上崭露头角,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而,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 Peter Englund 说: “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纽约时报》也刊文认为: “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德国当代文坛大家马丁·瓦尔也同样认为: “对我而言没有更幸运的候选人了,他的获奖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作家,可与福克纳比肩。然而,莫言也让德国文学界见识到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捉摸的特性,也有论者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超过想象的复杂面,德国社会需要改变对中国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如此种种,也许是对莫言作品在海外之所以被广泛接受的最好理由和佐证。

  参考文献:

  [1] 梁小岛. 莫言作品在国外[N]. 文汇报,2012-10-15.
  [2] 百度百科: 莫言[EB/OL]. [2013-06-07].
  [3] 吕敏宏. 葛浩文小说翻译叙事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序 2.
  [4] 于丽丽,顾彬. 重读之后再评价莫言[N]. 扬子晚报,2012-10-21.
  [5] 刘欢. 莫言诺贝尔奖“背后的功臣”: 各国译者功不可没[EB/OL]. ( 2012-10-24) [2013-04-05].
  [6] 刘戈,陈建军. 专访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译吉田富夫: 谈与中国文学渊源[EB/OL]. ( 2012-11-19) [2013-06-07].
  [7] 孙璐,王艇,赵松. 专访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译吉田富夫: 愿莫言获奖后多多保重[EB/OL]. ( 2012-11-19)[2013-05-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