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论三毛作品《滚滚红尘》中的爱情观

来源:学术堂 作者:高任涵
发布于:2022-11-10 共11077字

  内容摘要:三毛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台湾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童话般的流浪生活,戏剧般的人生遭遇,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万千读者,她的作品在全球华人圈中广为流传。《滚滚红尘》是三毛的遗作,而提到三毛就不得不提到三毛的爱情。《滚滚红尘》作为一个爱情剧本,三毛必然是寄托了自己的爱情观在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三毛其人,其文以及《滚滚红尘》背后的故事,以证明《滚滚红尘》确实寄托了爱情观。第二部分围绕“内在的我”沈韶华的三段爱情,解读超脱红尘的精神爱恋。第三部分围绕“外在的我”月凤的爱情,解读红尘中生死相随的爱恋。第四部分透过三毛的人生经历看《滚滚红尘》中的爱情观。第五部分进行《滚滚红尘》爱情观的总结,以期启迪读者更好地理解爱、奉献爱、收获爱。

  关键词:三毛;滚滚红尘;爱情观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ove view in Sanmao's work "red dust"

  Abstract: TSanmao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he 80s of the last century. Her fairy-tale wandering life, dramatic lifeexperience and legendary love story have attracted thousands of readers. Her works are in the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The circle is widely circulated. "Red Dust" is the legacy of San Mao,and San Mao has to mention San Mao's love. "Red Dust" as a love script, San Mao must besustenance of their own view of love.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San MaoQiren, his article and the story behind “The Red Dust”, to prove that “The Red Dust” really putsthe concept of love. The second part revolves around the three loves of “Inside me” ShenXiehua and explains the spiritual love of the detachment. The third part revolves around thelove of “external me” Yuefeng and the love of life and death in Red Dust. The fourth part looksat the concept of love in "The Red Dust" through San Mao's life experience. The fifth part, "RedDust" summed up the concept of love,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read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love, give love, harvest love.

  Key Words: Sanmao; Red dust; View point of love

  一、引言

  (一)三毛其人

  三毛,中国现代作家,1943 年出生于重庆,父亲给她取名陈懋(mào)平,1946 年年幼的三毛因学不会写懋字,向父亲要求修改名字,遂改名为陈平。1948 年,三毛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 年三毛只身赴西班牙留学,并在欧洲各国游历。1973 年三毛与荷西结婚后,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定居生活。并于 1976 年出版了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在海内外引起剧烈反响,三毛在这一年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可惜好景不长,在 1979 年,荷西在一次潜水作业中意外身亡,荷西的死亡让三毛近乎于崩溃,之后经过父母的安慰下,三毛终于勉强走出荷西的死亡阴影并于 1981 年回归台湾,随后在文化大学担任教职至1984 年。1991 年 1 月 4 日三毛在医院去世,享年 48 岁。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闻名海峡两岸的知名作家,这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1,在生活中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作品中她张扬着她那“我执”的独特写作风格,三毛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与众不同的人。她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自然淳朴的写作特色使得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就像一片灰茫茫的沙漠中突然出现的绿色那样的醒目。就像三毛曾经说过的那样:“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2,三毛的作品可以说就是她自己的一生。众所周知三毛的一生最重要的便是她与荷西那传奇般的爱情。

  纵观三毛四十八年的人生,她都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爱情。毋庸置疑她得到了最知心的恋人、最美满的爱情、最让人艳羡的婚后时光。即使最后这段爱情仍然成为了一份遗憾,但她的传奇爱情仍然让许多人为之向往。八十年代的无数人在读过三毛的作品后,开始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

  (二)三毛其文

  三毛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作品,而这些作品又和她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1973 年是三毛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那年三毛为了“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1,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定居并与之结婚,受到与荷西朝夕相处的沙漠生活以及沙漠人民那独特的生活文化的影响,三毛创作出了那部闻名世界的小说《撒哈拉的故事》。除了小说作品之外,三毛还进行了一些的翻译和剧本创作,比如《娃娃看天下》、《滚滚红尘》等,还有诗歌和音乐歌词的创作《回声》、《不要告别》、《说给自己听》等,作品类型非常丰富,而且作品都有着明显的我执个人特色。

  (三)《滚滚红尘》从剧本到电影

  “没有严浩导演,就没有这个剧本的诞生”,《滚滚红尘》的诞生不能不说是个意外。

  三毛是一名流浪者,她一生流浪过 59 个国家和地区。她快乐地做着一个流浪者,在流浪中寻找着自己的爱情和梦想,生活在现实与梦想的交界点。所以即使严浩导演多次邀请三毛将她的故事写成剧本,她也以各种借口推辞。不死心的严浩导演最终带着预定的男女主角林青霞和秦汉,一起请三毛出来喝酒,酒局中,三人请求三毛为为他们写一个剧本,但是流浪者三毛又怎么是会被轻易动摇的人呢?三毛自称要外出旅行了,外出一切事宜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没有时间为他们写作,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三人的请求。但是天意弄人,当晚多喝了几杯的三毛在回家时,上楼梯一脚踩空,失足滚下了楼梯,甚至摔断了肋骨,碎骨刺入了左肺,医院切除了三毛的左肺才得以保住三毛的性命。住院期间,严浩导演不时前来嘘寒问暖。因此当两个月后,三毛康复出院以后,她把严浩、林青霞和秦汉请到餐馆用饭,向严浩导演递上了影片《滚滚红尘》的剧本底稿。《滚滚红尘》作为三毛在经历了生死的大恐怖之后写出的爱情剧本,三毛必然是将她所有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思考都投入到了其中的。

  三毛实在是对《滚滚红尘》投入了太多,为了拍摄《滚滚红尘》,三毛自己投资了 1.7万,并且在《滚滚红尘》的拍摄过程中,三毛经常探班,亲自上阵示范设计动作,告诉演员她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当《滚滚红尘》上映后,大获成功,一举包揽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 8 项大奖,可以说所有的重要奖项都被《滚滚红尘》拿下了,然而由于一群嫉妒三毛的文人,批评剧本中男主角,章能才是汉奸,甚至为此告上法院,居然使得这部最佳影片的编剧三毛,居然没有获得最佳编剧。没有最好的编剧怎么可能拍出最佳的影片呢?在金马奖颁布 3 个月后,三毛在医院被人发现上吊自杀,虽然三毛并未留下遗书,但是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三毛是因为自己的剧本未能得到承认而选择轻生。《滚滚红尘》就此成为了三毛的遗作,我们不难相信《滚滚红尘》寄托了三毛对于爱情的所有的思考。

  本文着重于对于爱情观的分析,分析爱情必然离不开人,三毛在《滚滚红尘》的前言中提到过“在剧中人——能才、韶华、月凤、谷音、容生嫂嫂以及余老板的性格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1且三毛曾经说过“作品中的韶华,是内向的我、内在灵魂的我。

  里面的月凤,是外向的我,我把自己分成两个女人,借编剧,在两个女人的个性里面,偷渡我自己的灵魂。”2,所以本文将围绕沈韶华与月凤分成进行爱情观的解析。

滚滚红尘

  二、围绕沈韶华的爱情——脱离红尘的精神爱恋

  沈韶华是《滚滚红尘》的女主角,围绕她发生了四段爱情:沈韶华与小健、沈韶华与章能才、余老板单与沈韶华以及沈韶华笔下的玉兰与春望。玉兰与春望是戏中戏,他们其实是沈韶华的心理侧写,三毛借着玉兰与春望从侧面描写了沈韶华的三段爱情,因此我将玉兰与春望的爱情结合前三段爱情进行分析,故未在下文单独列出。

  (一)沈绍华与小健之间的爱情观

  小健是沈韶华的初恋,“两人的相爱,是一种年轻人必然的激情,个中没有太深的考验与分析。”3沈韶华的对于爱情的盲目追求让这段初恋急速升温,而韶华对于金钱的不关心,也使得小健清寒的出生也无法阻挡沈韶华的对于爱情的向往。小健被沈韶华的爱鼓舞,拼了命地想娶沈韶华为妻,沈韶华也希冀着与小健结婚,最终沈韶华与小健结婚的决定,招来了沈韶华父亲的镇压,沈韶华被关进了阁楼。小健“实在是深爱着年轻又敏感、任性、才华潢溢的沈韶华”1,三次强闯沈韶华家试图救出沈韶华。沈韶华亦是为了这段爱情燃烧灵魂,她在阁楼上哀求、撞门、甚至以自杀来逼迫父亲放她出去。

  但是小健终究是个没有坚持,怯懦的人,他对于沈韶华的爱需要沈韶华的鼓励与支持才能继续下去,在三次强闯未能救出沈韶华之后的他抛弃了韶华。

  玉兰与春望是戏中戏,是韶华与小健的初恋被镇压,韶华被关在阁楼上开始创作的小说,因此玉兰便被沈韶华定下了一个悲惨的开始,“老爷胖宽的身影,向玉兰——一个惊惶不解的女孩子,慢慢罩下去。(镜头下,一只彩色泥老虎啪一下,落在地上碎了)”2,玉兰被摔碎的泥老虎以及向玉兰罩下的老爷的身影象征着玉兰少女梦的破碎和她悲惨命运的开始。我们可以从文中得知,沈韶华也有着一个泥老虎,一个母亲送给她的泥老虎,因此泥老虎也是沈韶华的梦,她将自己的灵魂注入角色,自然,玉兰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便是她自身状态的投影,“一个连身体都被卖掉了的人,她的前途已经不是她的关心了”3对玉兰这一淳厚的姑娘而言,失去贞洁的苦楚是无法言表的,与之对应的,对沈韶华这样敏感脆弱的大小姐而言,失去自由、失去梦想、失去爱情也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此时韶华的心理状况和玉兰相同,绝望,痛苦,凄凉,可是她们又必须如此生活下去。就象是一团被扑灭的火,只留下灰烬中的点点火星。在失去了爱之后,沈韶华的眼光都是没有焦点的,失去了爱,对于沈韶华就是失去了生命。

  (二)沈韶华与章能才之间的爱情观

  如果说玉兰出场时的悲惨命运刻画了沈韶华失去了心、失去了生命意义的悲惨形象,那么第七场的戏中戏可以说是为这份悲惨涂上了一层抹不开的阴影,三毛对于玉兰悲惨命运那触目惊心的描写使得沈韶华的心态更显凄凉。年青的玉兰被老爷“坏了”之后,怀了身孕,被太太发现,一脚踢在肚子上,只能蜷缩在雨中。这段戏中戏出现在沈韶华的父亲死后,二妈把她丢出来之后,尚未遇见章能才之前,再结合前文:“司机:请问——这里住着一位沈韶华小姐吗?小妻子:小姐我们这楼下是没有的,你去看看那个楼上的,倒是小姐派头——。老太太:(来插嘴)真好派头,一来就把那个留声机开得好大声啊——。”1以及三毛在剧本中让林青霞注意韶华搬家坐黄包车时的目光没有焦点的细节,我们不难从其中看出沈韶华的现状,孤苦无依,用音乐麻痹自己的痛苦。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沈韶华的心理活动,但是玉兰的悲惨命运已经明显的暗示沈韶华的心理状态,形象地展现了沈韶华的孤寂,玉兰的悲凉命运便是韶华孤独伶丁的情绪状况的照射。

  章能才是沈韶华生命中第二个男人。他是一个文艺青年,是一个寻觅柏拉图式精神爱恋的人,他在本质上与沈韶华十分相似,他对于沈韶华的了解,仅仅只是读了沈韶华的写的一部小说,便想方设法见了沈韶华一面。毫无疑问,沈韶华阴郁悲凉的心态了他的打动心。章能才温柔儒雅,所以沈韶华第一次见到他,就一见钟情。在和章能才初见之后,沈韶华在镜子里面“看见一个容光焕发的自己,在镜子里以一种有了光,有了热的眼神探索着镜外人未来的世界”2,与韶华之前空洞的目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戏中戏”描述的情景恰为玉兰与春望初识,玉兰的含笑注释,春望的手忙脚乱以及一句羞死人的“对不起”,让《滚滚红尘》一改从第一场便定下的沉重的情绪基调,一直压抑在读者心头的浓重的阴影也仿佛淡了许多,这正获益与章能才的出场,这个她命中注定的恋人给沈韶华带她梦寐以求的爱情,她笔下的小说自然忠实地反映出她的心情。

  “因为潜意识里爱从来没有得到过,沈韶华由此产生很大的“爱情执着”。”3而章能才的生理电波亦与沈韶华相近,“他潜意识里想在韶华身上追寻一个才有所用、情有所托的心灵境界。”4借着二人电波上的共鸣,章能才凭借着自己的体贴,温柔与学识走入了沈韶华的心中,就象是一阵春风,吹开了沈韶华心中的灰烬,重新燃起了爱情的火焰。

  但章能才本质上却是一个懦弱而无力的人,他在叔父的安排下担任着上海维持会的部长,并也为此而痛苦而感伤,但却无力改变,就像他自己说的“随波逐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5,这也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结局。两个寂寞、无力、追求的精神上的爱恋的人,在中国近代上最为动荡和黑暗的时代相遇了,双方都一见钟情,由此上演一出脱离红尘的爱情悲剧。

  三毛笔下的沈韶华是个不看重身份的人,当谷音问及韶华有没有与能才见面并告诉她能才是汉奸的时候,沈韶华的一句“他不是的”,鲜明的体现了韶华对于身份的不看重。剧本第十七场,沈韶华带着章能才见了自己最好的月凤,“章能才走在两个女性的中间。走了两步,停了。章能才略带感触又幸福的看天、看树梢、看了街、看月凤,再深深的注视沈韶华——不移。 沈韶华:干嘛(羞了脸) 章能才被一种不能相信的幸福,甚而充满着家庭幸福的亲爱所感动,接近不能自持。”1这是二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然而能才的汉奸身份却成为两人幸福的阻碍,沈韶华和章能才都是不在意身份的人,但是其他人在意能才的身份。剧中韶华与能才吃梨子的剧情是剧本由喜转悲的开始,也是韶华心理活动的体现,两人都是文艺青年,对于文字游戏有着极端的敏感性,生梨——生离——生离死别,这点微妙的隐喻对于章能才来说并不难以猜出,但章能才在文艺的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不会做梦的人,面对生梨以及沈韶华问他是否爱她,他不敢给出“我爱你”的回答,甚至在天台上面对沈韶华的求婚,章能才都不敢答应,只说了句“我的身份会害了你一辈子。进去吧。”2,于此同时,剧本中又交叉了一场“戏中戏”,玉兰与春望借着日军空袭的机会,打算逃离老爷的控制私奔,两人的恋情无庸质疑,不过在他们之间同样有着难以诉说的隐忧,沈韶华与玉兰所忧患的事情并不一致,但是二者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却出奇地一致。

  抗战胜利后,章能才的汉奸身份让他逃出上海避居农村,沈韶华带上全部身家前往乡下寻找章能才,却伤心地发现他与寡妇容生嫂嫂纠缠不清,沈韶华的绝望可想而知,她心态崩溃的逃回了上海,她不由自主地将这种绝望表现在了玉兰与春望身上中,在玉兰的不明白中春望走了,抗战从抗日持续到内战都没有回来,这便是韶华的心理,她和玉兰同样的不理解,但她不理解的是章能才的变节,她像玉兰一般绝望地等候着她们的爱人的归来,纵然能才背叛了二人之间的爱情,但她心中依旧抱着能才回来找她的梦。

  最终她也确实等来了能才,能才终究是爱着沈韶华,就像三毛说的那样“能才对于他生命中出现过的女性,事实上只爱过那位作家——沈韶华。”1,就像与月凤外出游玩时,面对突发的爆炸,章能才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沈韶华压在身下。与寡妇的纠缠只是他的随波逐流,在看到韶华的崩溃之后,他冒雨寻找韶华未果后,冒着被追捕的危险去上海找韶华,即使被抓住了,也向抓他的人请求让他见韶华一面,当看到韶华在小说中写到春望与玉兰结婚了直接欢喜地发了狂。最后当解放军渡江之后,他再度见到沈韶华之时,当沈韶华把手再度放到他脸上之时,当以为有人来捉他之时,他终于下意识的说出了“沈韶华,「听着」——我实在是爱你——。”2 从此即便两人从此相隔千山万水,灵魂也不再寂寞!

  三毛是一个爱国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文学专家古继堂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三毛:“作为炎黄子孙的政治信仰可能很不一样,但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应该是相同的、一致的,不能因为政治观点和信仰不同而影响和改变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三毛虽然与外国人结婚,又长期定居在异域,但她对祖国的深情不但没有淡化,而且更加浓厚,真是难能可贵。与那种一踏上外国的土地就忘记了自己是从何而来,就对异国崇拜有加,对中国怨声载道,甚至诅咒不息的不肖子孙相比,三毛可算是坚贞的中华儿女。”3三毛不是一个狭隘的爱情至上主义者,她绝对不会把爱情凌驾于国家之上,民族之上,就像她在生活中经常甩锅给日本人,在《滚滚红尘》中,三毛用沈韶华的悲剧,清晰的表明了她对于爱情观的思考。沈韶华的爱情之所以会是一个悲剧,就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爱情寄托在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身上,一个注定没有好结果的人身上,一个背弃了民族和国家的人身上,寄托在了一片没有现实根基的虚空上。任何爱情都是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的,寄托在虚空上的爱情就象是无根的浮萍,一阵风吹过便被七零八落,章能才作为一个连自身的人生都无法掌控的人,又怎么又能力去抓住爱情呢?因此沈韶华的爱情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他们之间脱离红尘的精神之恋,就象是他们在露台上的舞,看似脱离了红尘大地,但是他们的脚下只有一层楼板而已,沈韶华的爱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悲剧,就是因为她把爱情寄托在了章能才那虚无的灵魂上,所以她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她的爱情为她带来了幸福的同时,更给她带了被背叛的痛苦。

  (三)沈韶华与余老板之间的爱情观

  沈韶华与余老板的爱情只是余老板单方面对于韶华的爱,韶华从未给过余老板一丝一毫的爱。余老板“他在不经意间看到了高高在上的作家沈韶华,他开始做梦。”1余老板是个弯了一辈子腰的人,没有自信的人,他不认为自己配的上沈韶华。他只敢看着借着送东西的机会看两眼沈韶华,甚至有时送个东西都要考虑半天如何开口,抱着几匹布,能在沈韶华门口墨迹半天。但是他对沈韶华的爱却像宗教信仰一样狂热,在沈韶华因为章能才的汉奸身份被人侵害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抽出武士刀和那些人拼命。最为致命的是他冒死跑单帮发了财,这又让他有了勇气去接近没有钱的沈小姐。他散尽家财买来两张船票,期望着能与沈韶华一起到台湾过日子。在开船前的最后一刻,余老板四处寻找沈韶华,却发现韶华把船票给了章能才,余老板毫无怨言地跳下了船,来到了沈韶华身边,“沈小姐,我只想照顾你,对你好。我不敢有别的幻想,你不要伤心。过个三、五年,局势稳定了,章先生就会回来接你走了,我不会计较的。你放心,不会有事的。”2如此真诚不求回报的爱情让人欷歔不已!

  三毛曾说:“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被爱?”3商人重利轻离别这是自古以来商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是余老板遇见沈韶华之前的形象,但是当余老板见到了沈韶华之后,爱上了韶华的余老板却变成了商人重离别轻利。余老板对沈韶华的那仿佛信徒见到神一般的宗教性的不求回报、无悔付出的爱情,虽然无法换来一点半点的回报,但他的内心却仍然充满了美好与神圣!

  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水深火热的乱世中,余老板一生的意义都在对于韶华的爱的无悔付出中得到了。

  三、月凤与小勇之间的爱情——红尘中的生死相随

  月凤与沈韶华互相把对方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她与沈韶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两人都是爱情动物,追求爱情,没有爱情就会死,为了爱情可以付出生命。作为友人月凤的爱情也是精神之恋,但月凤的爱情却并不像韶华那样脱离红尘只能困居于室内,而是在滚滚红尘中闪耀光彩。在剧本中,沈韶华出现的镜头大都都在室内,或是房间,或是西餐厅,始终带着一丝超脱世俗的气息,那样的宁静;而月凤的第一次出场,就那么充满朝气与活力,她在漆黑的楼道里,用一把手电筒装鬼,把总是那样安静的沈韶华吓得啊啊大叫。

  她曾经对沈韶华抱怨她的男友小勇,说他是一个一天到晚只知道救国的没心没肺的人。月凤同沈韶华一样经常感觉到爱情的缺乏,她需要爱情温暖的怀抱,不然她就会被冰冷的社会冻死。她的爱情是生长在现实社会里的而非超脱红尘的。《滚滚红尘》的主要故事发在日本侵华到共产党赢得内战胜利期间,三毛刻意选择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就是想借助这一背景。在当时的社会,有像沈韶华一样关起房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但也有很多把国家和民族命运背负在自己身上的人,月凤的男友小勇就是这样一个爱国青年。

  月凤就爱上了这样一个向往革命的大学青年小勇,她期望于小勇能如同自己爱他一般全心全意地爱她,但小勇在革命与爱情之间更看重革命,对于小勇来说没有国哪来的,在月凤问他爱情和救国之时,小勇毫不犹豫地回答救国重要,这让爱情动物月凤深受伤害。跑来找韶华诉苦,即使如此,在分离了一段时间之后,月凤仍无法忘怀小勇,幽怨地向沈韶华抱怨说:“我那个死要救国的,我还是想他。没心没肺的革命份子,嗳,还是爱他。”1月凤自称爱情动物,除了对爱情的强烈希冀之外,她对未来的人生缺少明确的目标,做事优柔寡断,就像她烫头发一样,烫完就想要改回去。但爱情使得月凤成长,在小勇的影响下,月凤有了明确的是非观,民族国家大义和自己生存的意义。因此当她猜到章能才的汉奸身份之时,以各种借口要求下车,最终她愤怒地对沈韶华尖叫:“他就是那个拿鞭子的人”2并毅然离开了沈韶华,断绝了关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章能才躲到了乡下,背叛了沈韶华,月凤才回来安慰失去爱情的沈韶华。

  月凤是一个对于情感十分执着的人,忠于友情,更忠于爱情。小勇即使只有一麻袋不值钱的金圆券,她也依然要与小勇结婚。她对于小勇的爱让她最终不听沈韶华的“呆在家里,不要去管闲事”的劝告,与小勇一起参加了反政府集会,最终在军警的镇压下双双殒命月凤说:“是我们自愿的。他把他的心交给他的梦,我把我的心交给他。”1很显然,月凤的爱情是无怨无悔的,她明知小勇相比爱情更在乎国家,但她依然把心交给了小勇,如此他们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红尘恋歌,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能够相爱,在死亡之后亦能相伴,无论生死永不分离。

  在那样动乱而黑暗的年代,月凤与小勇的爱情虽然一样的短暂,一样的未能长相厮守,一样的以死别结束,但与沈韶华的悲剧爱情不同的是月凤的内心始终充满了爱情的幸福。与沈韶华在痛苦与绝望中沉沦不同,月凤的心灵却在红尘中尽情飞扬!

  四、透过三毛的人生经历看《滚滚红尘》中的爱情观

  《滚滚红尘》是剧本,但因为三毛借此偷渡这自己的灵魂,所以也带着一丝三毛自传的性质。1971 年喜欢运动的陈父让女儿三毛与他一起打网球,在网球场上他们认识了一位德国教师,后来陈平与之相识,相爱,一年后,三毛答应了德国教师的求婚,有一天他们一起去订制结婚的名片,结果当天晚上,德国教师却心脏病突发猝死,之后陈平伤心欲绝,服安眠药自杀,但被救回。17 年后,三毛回忆此事,“那盒名片直到今天还没有去拿。”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三毛与韶华的初恋的相似,就像三毛父亲陈嗣庆说的那样:“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2就像韶华和月凤一样,三毛也是以一个为了爱情燃烧灵魂的人。

  在三毛母亲缪进兰看来:“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3三毛自己也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1我们不难发现小勇与月凤的相处和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描绘的婚后生活的相似。在生活中互相打闹,互相包容的爱情,就是三毛追求的,小勇一天到晚想着救国,甚至对月凤说救国比爱情重要,面对小勇的梦想,月凤虽然大受伤害却选择了包容,把自己的梦也交给了小勇,而小勇面对月凤的打闹,也总是包容的不说话,时不时也会和月凤开上一句玩笑。

  余老板对于沈韶华的无悔付出,可以说是三毛的少女心在作品中的体现,许多人都说三毛就像个孩子,孩子总是希望有个一直宠着她的白马王子,但是爱情并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三毛与沈韶华都是追求的精神上的爱情,余老板终究是走不进沈韶华的心。

  韶华与章能才的爱情是在经历苦痛之后才得到的,就像三毛自己说的一样“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2韶华的初恋带来的被幽禁,让她把苦痛化作了文章,得以与章能才相遇。韶华被章能才背叛的痛苦,能才被韶华舍弃的痛苦,让二人都明白了如何爱人,如何被爱,面对最后一张船票,韶华把生的机会给了能才,能才也放弃机会想回到韶华的身边。两人都明白了如何去爱与被爱。

  就像三毛自己说的那样“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3韶华的心栖息于能才,终于得以不再流浪。就像三毛自己的心,栖息于荷西。

  五、结语

  三毛是一个将生命开在天涯,一生流浪的人,她追求爱情最终得以执子之手,却未能与子偕老,她这一生四十八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直在流浪和漂泊,流浪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漂泊出了令人艳羡的爱情,她这一生的追求无非就是想在这滚滚红尘中找到一个对的人,然后一起携手踏遍千山万水。荷西来了,带来了三毛追求的爱情,然后荷西走了,带走了三毛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和欢乐。世事变化让三毛选择了流浪,在三毛的爱情中,她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不希望因为伴侣改变自己,又有着中国传统女性对于白头偕老的渴望,她既有小女孩对于一个白马王子的渴望,又带着新时代女性对自由和自我的追逐,所以她生如夏花之灿烂开出了一朵独特的花,带动了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一颗真诚的心,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爱情观念。

  参考文献

  [1]程淼:《《滚滚红尘》:张爱玲的幽梦与倩影》,戏剧之家 2017 年版。
  [2]吴丹凤:《张爱玲的影子--从电影《滚滚红尘》谈起》,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年版。
  [3]张卫海,潘冰:《电影《滚滚红尘》中沈韶华形象与张爱玲形象的对比分析》,电影评介 2015 年第 20 期。
  [4]李蒙蒙:《从生活到舞台:三毛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表征与变迁》,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 第 7 期。
  [5]李燕:《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 8 期。
  [6]张艳蕊:《《滚滚红尘》的传奇叙事》,名作欣赏 2014 年第 4 期。
  [7]葛敏怀:《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8 期。
  [8]葛敏怀.:《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浙江大学 2008 年。
  [9]时凤玲:《三毛:滚滚红尘中的橄榄树》,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 年第 6 期。
  [10]志兵:《茫然?愕然?愤然!--由《滚滚红尘》说开去》电影评介 1991 年第 10期。
  [11]洪范:《三毛之死与《滚滚红尘》》国际人才交流 1991 第 9 期。
  [12]丁琪:《论三毛创作的文化视野及意义》,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第 5 期。
  [13]郭惠玉:《浅析三毛及其作品的永恒魅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1 期。
  [14]李琪:《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广西师范大学 2004 年。
  [15]钱虹:《用生命浇灌梦中的“橄榄树”--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的阅读接受》,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第 6 期。
  [16]三毛《三毛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年版。
  [17]贾平凹.《哭三毛 .寻找三毛》,湖南文艺出版,1991 年版。
  [18] 三毛:《亲爱的三毛》,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年版。
  [19]白落梅:《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2015年版。
  [20]琴台:《爱情真正的底牌》,《芳草:经典阅读》2013 年版。
  [21]张瑞德:《三毛情史》,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22]三毛:《随想》,哈尔冰出版社 2014 年版。

相关标签:爱情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