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资管理论文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8 共5030字
  第 2 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也就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规定“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
  
  供应链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包括满足顾客需求的所有环节。每一条供应链的目标都是使整体价值最大化。一条供应链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对于顾客的价值与供应链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都离不开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商、销售商、运输商这些要素。供应链也离不开以下几种过程:即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售后。以上的所有要素和过程都是围绕着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和物流成本管理两个方面,研究对象局限在实体企业的分销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研究厂商对下游厂商配送系统的管理方面,这个时期的供应链管理还只是局限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下游管理;第二阶段是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物流管理整合时期,这个时期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之间的有效整合,并通过有效的整合将企业间的采购和供应连接起来作为企业的战略来进行研究,这个时期的供应链管理将范围扩大到了企业自身;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至今的供应链管理整合阶段,这个时期的供应链管理扩大到了企业的上游厂商,将上游供应商的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客户以及企业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注重整个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增值和效率提高。统观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越来越侧重全方位的管理和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的有效控制。供应链管理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说“21 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兴起的原因很多,有企业自身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但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是其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经历了由供应商主导的、静态的、简单的市场环境向顾客主导的、动态的、复杂的市场环境转变的一个历程。以前,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稳定,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比较容易,但 80 年代以来,市场中供、需双方关系出现转变,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以后,用户的需求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让顾客满意、改变自身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企业供应链管理做出了更多的改变。目前关于供应链管理研究运用比较多的是汪云锋、马士华的理论,在他们看来:“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整个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来自各个相关企业的所有资源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一个过程,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人、才、物,还包括信息在内。”
  
  同时,它与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认为:供应链不仅是一条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物流链,更是一条价值增值链。所以,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在合作的信念基础之上,通过信息共享和共同计划提高整体的物流运作效率,将整个企业上下游由松散、独立的个体转变为具备高效率和强竞争力的整体。增加渠道的竞争力是供应链管理背后的动机。根据马士华的观点,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如下:
  
  (1)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减少库存积压,减少交易次数,提高效益。
  
  (2)改善供应链之间的沟通。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市场信息的重复调查、延误。提高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缩短周期时间。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订单交期、补货周期等。
  
  (4)通过协调努力,增强供应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用户没有建立需求跟踪管理,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造成用户不满意和企业信息丢失,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必须加快反应速度。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企业必须树立的理念如下:
  
  (1)内外结构优化。不能把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内部,而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企业的结构优化问题。
  
  (2)转变思维模式。跳出纵向一维化思维方式,转向多维空间思维方式。
  
  (3)与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放弃封闭式经营方式,与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4)沟通流畅,信息透明。建立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和透明度。
  
  (5)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2.2 项目采购相关管理事项
  
  2.2.1 项目采购管理
  
  在了解项目采购管理之前,我们先从项目和采购管理两个方面分开来了解一下。项目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采购管理是指采购方从制定采购计划、接触供应商、产品购买、签订合同、付款的全过程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各种人员、信息、资金的流动。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将项目采购管理理解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采购管理的过程。项目的类型不同,需要的采购过程、人员数量也不相同,因此,给项目采购管理下一个统一的定义非常困难。一般的项目采购管理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采购方式,招投标的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签订合同与付款管理。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一般指为满足企业正常运营活动所需的物资供应而向企业外界购买所需物资的一种消费行为;但是采购管理不仅包含购买活动,还包括对涉及整个采购过程中的人员、物资、信息以及整个利益相关体的管理。
  
  对项目采购管理而言,其最主要任务在于通过项目的需求计划,调动整个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依据一定的流程满足项目所需物资的正常供应,确保项目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这方面讲,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购需求与计划管理、供应商与企业库存物资管理、采购的业务流程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项目采购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采购管理运作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好坏、运营的效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水平。项目采购管理的三个基本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
  
  2.2.2 本文运用到的项目采购管理事项
  
  本文所运用到的项目采购管理事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项目采购方式。项目采购管理有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采购方式,本文所运用的主要是集中采购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是指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设立统一的采购职能部门,各部门向采购职能部门提交采购申请,由采购职能部门统一为其提供采购服务活动的一种采购组织实施形式。另外,一个部门统一组织本部门、本系统的采购活动,也称为集中采购。
  
  (2)项目集中采购的必要性。物资集中采购把采购业务归口到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具有避免多头指挥、降低重复采购和重复库存、增强企业整体购买力的特点,在现代化大企业中运用比较多。集中采购的主要优点是:通过集中采购可以取得规模化效益,减少采购成本;有利于采购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物资采购标准,便于物资的使用和维护;有利于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采购团队,保证采购质量;方便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政府采购有关政策取向的贯彻和落实。集中采购的缺点是:不能适应突发情况下的采购;物资使用单位没有采购自主性;不利于满足使用部门需求多样性的要求;采购流程比较复杂,所需采购周期较长等。
  
  (3)项目集中采购的流程。A 公司集中采购流程主要包含需求与计划管理、采购操作、采购决策、采购执行和合同、付款管理。需求与计划管理主要流程为:
  
  采购部门下发集中采购物资需求调查表;需求部门依据调查表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需求;采购部门结合库存确定采购需求;采购部门结合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操作主要包含采购方式和采购模式,采购方式主要包含招投标、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招投标为主要采购方式;采购模式主要有按项目采购和按产品采购两种方式。采购决策主要包含采购物资审批决策、采购方案等内容。采购执行和合同、付款管理主要是产品份额分配管理和采购合同方式以及付款方式。
  
  2.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3.1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风险是事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从项目过程和项目系统的方面来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许多因素的一种系统活动过程。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报告,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对项目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第二种是对能够引起项目发生意外的潜在领域和时间进行识别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第三种是在对项目进行识别、分析现有或潜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必要对策的过程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对上述的定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组织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应对、控制,进而降低或者消除风险事件对项目目标的影响,从而促使项目目标的达成的管理过程。
  
  2.3.2 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降低或者避免项目损失的发生是项目管理的最主要的目标,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要对以下的几个原则进行遵循:
  
  (1)经济型原则。即风险管理人员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要对成本进行考虑,以可实现的最低总成本为目标。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对各种方案下的项目收益和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格的计算,选择最科学、合理、经济的实施方案来对风险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成本,保障项目目标的达成。
  
  (2)“二战”原则。就是说对风险在战略上进行藐视而在战术上重视的原则。研究发现,对于一些风险较大但尚未发生的项目,人们在风险发生之前,心理上的恐惧往往是最可怕的,丘吉尔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事物本身”便是这种心理的反应,这种心理往往会对风险相关者的工作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大家相信风险管理部门已经识别了全部的风险,并作出了合理的安排,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就是战略上的蔑视。但是作为风向管理部门自身,则要认真对待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每一个风险因素,也就是说坚持战术上重视的原则。
  
  (3)满意原则。由于项目是在未来发生的,具有一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在面对风险时,不管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什么方法,投入多少资源,项目的确定性都是相对的,而不确定性则是绝对的。这决定了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要遵循满意原则,只要可以达到项目目标要求就可以了。
  
  (4)社会性原则。项目风险管理者在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时要考虑项目相关者的利益,即项目风险管理要考虑周围地区及一切与项目有关并受其影响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要求;同时风险管理还应遵守有关方面的各种法规和要求,使项目风险管理的每一过程都要合规合法。
  
  2.3.3 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项目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止风险发生的几率和减少风险损失造成的后果,取得用最小的成本换取项目顺利达成的相对满意的结果,对项目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很多人在面对风险管理时会觉得项目风险管理是不是不必要或者成本太大了,但是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研究表明成功的现代项目中 95%的项目在论证、实施时都进行过风险管理,而 90%的失败的现代项目其原因归结为没有进行过风险管理。
  
  2.3.4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可以归纳为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应对和项目风险监控这几个步骤。通过综合运用这几个步骤中的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影响。风险识别是根据项目的性质,找出整个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并在充分征集各方意见后形成列表就是项目的风险列表。
  
  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识别要借助一定的技术和工具,项目识别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流程图法、检查表法、SWOT 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风险因素和驱动因子法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流程图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了识别。
  
  风险分析就是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列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大小,确定其影响程度。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风险应对是指在进行风险识别找出风险列表,在对风险列表中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优先顺序后采取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的过程一般包含下列三个步骤:首先是对风险事件进行应对策略分析;第二是编制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最后是制定风险事件解决对策。
  
  风险监控就是在制定实施完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后,对其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风险监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追踪监测,对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和影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制定应对策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