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中外物流业发展现状之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21-10-09 共5503字

  摘要

  现代物流科学的出现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它的发展为全球经济与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物流是“经济领域尚未开发的黑大陆”;“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领域是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等等,而电子商务学家则竭力鼓吹“电子商务的瓶颈是物流”。但在我国,物流科学远未普及,物流蕴涵的巨大效益还不为人们所认识,仍处于零散的、次要的、辅助的、潜隐的状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不足和需要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国内物流 国外物流 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with scientific logistics service only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dozen years, but because it develop into global economy and enterprise is it bring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by people to produce. The production practices of a lo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show : The logistics is " black continent where the economic field has not been developed yet "; " the logistics i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of enterprises"; " logistics field moder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most important field ", but e-commerce study house is it advocate " bottleneck of e-commerce logistics " to do one's utmost. But in our country, science has not popularized the logistics far, the enormous benefit that the logistics contains has not been known by people , still in scatteredly , less important , auxiliarily and sneaking the latent state.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exist very heavy and insufficient needing placing that drawing lessons from..

  Keyword:      Domestic logistics Foreign logistics E-commerce Third party's logistics。

  1. 引言 。

  “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在社会经济的活动中,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而且也能够创造信息价值,使社会价值增殖。“物流”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产业界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物流学科。

  2. 中外物流业发展阶段。

  2.1 、国外物流业发展阶段。

  国外物流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关。按照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2.1.1 、二十世纪初至50年代。

  20世纪初,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单元化技术的发展,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

  1901年J·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级中首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ffic 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

  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至1965年,物流一词正式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全面接受。日本在导入物流概念的过程中,把物流称作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比较重视有关车站、码头的装卸运作的研究和实践。

1.png

  此时,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的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当时制造业(工厂)还处于加工车间模式,工厂内的物资由工厂内设立的仓库提供。工厂为了实现客户同月供货的服务要求,在工厂内实行了紧密的流程管理只是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交换通过邮件,产品跟踪采用贴标签的方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纸带穿孔式的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这一阶段储存与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可以说是欧洲物流的初级阶段。

  2.1.2、 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

  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组织规模化生产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逐渐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美国,由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为顾客提供服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地发展。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这一时期,美国赋予物流概念的定义也比战前有了更为广阔的内涵。美国物流学者D·Bowersox在其1974年出版的《物流管理》一书中,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最后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

  1976年,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还货物、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商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年代。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改善,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在1965年的《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作为一项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摆设的大发展时期,原因在于社会各方面对物流的落后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都有了共同的认识。

  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进一步扩大,多个工厂联合的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的出现,成组技术GT助广泛采用,物流需求的增多,客户的期望已变成同一周供货或服务,工厂内部的物流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物流的要求,因而形成了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仓库已不再是静止封闭的储存式设施。而是动态的物流配送中心。需求信息不只是凭定单,而主要是从配送中心的装运情况获取。这个时期信息交换采用电话方式,通过产品本身的标记(Product Tags)实现产品的跟踪,进行信息处理的硬件于台式小型计算机,企业(工厂)一般都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

  2.1.3、 二十世纪70至80年代。

  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的稳定的、良好的、双赢的、互助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形成了一种联合影响力量以赢得竞争的优势。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应用与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产,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存储的效率和效益,并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的过程。这一定义反映了物流实践的发展,也进一步揭示了物流的本质。随着上述趋势的发展,相应地出现了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这一观念的引入,使企业内部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财务、采购、销售、市场、研发等企业分解式管理的思维方式,代之以系统整合的思想。它表明物流协作化与专业化已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主方向。

  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经营战略中的重要特征,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物流合理化时代。此时,在企业内开始出现了专业物流部门,用系统的观点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源学说”;也就是说,在企业第一利润源销售额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来源。很显然“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此时,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朕网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是推进定货、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大型零售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成为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映。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欧洲各国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也在进行物流革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其目的是追求通过供应链实现物流服务的差别化,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经济主体都拥有不同的物流系统,必然会在经济主体的接点处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0年代欧洲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综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来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创造的成果由参与的企业共同分享。这一时期,欧洲的制造业已采用准时生产模式(JIT),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已发展到同一天供货或服务,因此,综合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如组织好港站库的交叉与衔接、零售商管理控制总库存量、产品物流总量的分配、实现供应的合理化等。这一时期物流需求的信息直接从仓库出货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产品跟踪采用条形码扫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购买商品化的软件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欧洲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

  【由于本篇文章为本科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2.1.4、 90年代以来至今

  2.2、我国物流业发展阶段

  2.2.1、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

  2.2.2、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

  2.2.3、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

  3.中外物流业发展趋势

  3.1、国外物流业发展趋势

  3.1.1、电子物流的兴起

  3.1.2、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3.1.3、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

  3.1.4、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3.1.5、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3.1.6、采用新技术改造物流装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3.2、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3.2.1、企业规模化

  3.2.2、管理信息化

  3.2.3、系统网络化

  3.2.4、经营全球化

  3.2.5、服务-体化

  4.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4.1、物流的认识和理念

  4.2、物流人才的培养

  4.3、物流专业技术水平

  4.4、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和专业体制

  4.5、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5.国外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5.1、科学的进行物流规划

  5.2、强调物流系统

  5.3、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意义

  6、  结束语

  在国际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物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即从“商务物流”向“社会物流”,从“社会物流”到“全球物流”的转变。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追赶和接近世界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技术和管理犹如运载和推动物流发展的两支车轮。物流现代化的含义,一方面表现为物流必须进行技术革命,以当前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取代落后的物流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对物流活动进行现代化管理,从而使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总而言之,物流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重视、高速发展的新新产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有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因此,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在对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进行参考和借鉴的同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出自己的特色,而逐步迈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2]. 丁立言,《物流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版

  [3]. 詹姆士·斯托克,《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

  [4]. 陈文若,《第三方物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

  [5]. 催介何,《物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6]. 张庆英,《物流工程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7]. 徐克林,《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中国物流人才网,2004.7

  [8]. 催杰,《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物流人才网,2004.10

  [9]. 杨长春,《国外物流发展特点及启示》,《中国物流企业》杂志,2004.9

  [10].江振宇,《国外物流发展的概况》,《物流中国》杂志,2004.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