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形而上学》中“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3744字
摘要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上着名的哲学家, 其哲学思想被称为逍遥学派。 他的《形而上学》被称为哲学思想的经典,对现代社会也具有深厚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形式和质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形式和质料”对发展学习其哲学思想具有莫大的帮助。

  一、形式和质料思想的发展

  (一)关于形式思想的发展分析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的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柏拉图。柏拉图的哲学体系“理念论”为分离问题困扰而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 所谓“分离”问题是指作为具体事物始基的共相或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应该存在共同的、 与其类似的共相或理念, 同时共相理念与具体事物又会产生一个共相和理念, 呈现出事物一级高于一级的阶梯关系, 以至无穷尽。 这里所谓的理念就是最终决定具体事物之所以如此而不如彼的那个东西,这与“形式”存在共同性,也就是“属”.在古希腊文中,“形式”和“属”本来就是代表同一个字,亚里士多德最初的形式理念也就是这个思想。 在亚里士多德中期着作《范畴篇》中,他把个体事物作为第一本体,将属和种作为第二本体,批判具体事物相分离又相似的理念。 这里的第二本体就是“形式”哲学思想的雏形。 在《形而上学》第七卷第四章讨论本质问题时认为本质就是个体事物之所以能够如此东西的基础, 即表示事物的定义和公式是在东西“属”的基础上必然存在相关联系。 亚里士多德在对事物本质的哲学分析上提出的“属”和“形式”是相互统一的概念,正因为“质料”因素还未被明确,因此这里的“属”就是“形式与质料”思想理论的形式发展源溯。

  (二)关于质料的思想分析

  亚里士多德关于“质料”的思想理论是根据“形式”发展演变而产生了物质相互因素。 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三章中,他把“四因”归纳总结为“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和“质料因”. 作为“四因说”之一的物质或者“始基”是他对“质料 ”最初的理解 ,因为物质 、始基 、质料在具体事物本体定义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都表示组织具体事物在物质方面的基本因素。 《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四章阐述:恩培多克勒已经把物质和动力作为(世界最初的)原因了。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关于“四因”乃至“质料”的哲学思想受到了早起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启发和影响。 在《形而上学》第七卷第三章对本体的理论分析时,亚里士多德将“质料因”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从更高层次的抽象理念环境中更好的理解了本体,论证了本体。 他认为“质料”是事物所具有并构成事物在物质方面的因果联系,不表示任何具体的特殊事物。

  这种抽象含义打破了德谟克利特开创的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对物质的理解,“质料” 突破了事物本质具体表象的枷锁束缚,从具体事物之所以如此这样的原因出发,结合“形式”思想理论,从哲学角度揭示了本体的神秘面纱。

  (三)“本体论”中形式和质料的本体之争

    在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研究过程中, 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率先考虑“本体是什么”(形式因),而是提问“本体是什么意思”(质料因),这种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形式和质料的“本位之争”. 他的本体论思想正是对本体含义和性质的探讨过程,该过程涉及到“形式和质料”思想体系的发展完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至少要包括四种含义。 分别是:本质、一般、基质、“种”. 这些都可以用来表述事物的本体,但从本体论思想上看,它就是事物基础,是基质。 而“质料”、“形式”、“形式和质料”都具有这样基质的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中,曾一度把“质料”作为物质的本体。 后来亚里士多德通过“质料的发现”提出了本体标准:(一)不表述任何别的东西,而是别的东西来表述它的;(二)分离性,独立性;(三)“这一个”,个体性。 根据该标准,第一条是为质料量身定做的,它比任何别的本体还要本体;因为其他范畴都是用来表述本体的,而本体又是来表示质料的。 因此“质料”是本体的“最佳候选人 ”,但是由于 “质料的发现 ”将质料定为毫无规定性的支撑物,况且质料不具有独立性和分离性,因此它不能是“这一个”,不能和其他东西分离存在。 所以,“形式”和具体事物才是本体。

  二、对《形而上学》中“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探究

  分析“形式”和“质料”的关系还要从“四因说”开始谈起。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分析证明实体以及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这也是他提出“四因说”的基础前提。 一般哲学思想都是关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即事物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和消亡。 而“四因说”旨在研究事物发展的“原因”. 即事物是有什么东西构成的(质料因)、事物的构成必然存在一定的结构(形式因)、事物呈现某种运动和变化的作用因素(动力因)、事物在作用因素的推动下的发展结果(目的因)。 这四种概念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种互为依赖、互为影响、互为联系的阶梯。 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来发展变化的,后者也是前者的发展目标。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四因说”中的形式、动力、目的这三个因素统一合并到“形式因”中,形成了“形式与质料”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认为形式、动力和目的这三个因素具有合二为一的条件, 因为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那个原因和事物所追求发展的目的是同一的, 运动的最初原因也是运动形式的发展原因。 具体事物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由于本体事物的主观改变,会引起质料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但这并不表示说质料就是形式,或者形式就是质料,形式和质料存在本质意义上的不同,是具体事物的两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个体事物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从哲学思想上诠释事物的本质。 因此现实世界既没有脱离形式的质料, 也不存在没有质料的形式,而同时形式和质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化为为“A→B→C”,公式中 B 是 A 的形式,同时 B是 C 的质料。 比如:铜球。 铜是质料, 球是形式。 进一步阶梯深入发现,“铜元素为质料, 铜为形式”、“铜原子为质料铜元素为形式”. 但质料和形式之间的转化并不表示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推进演变,可以用形式推导质料,但不能通过质料来推导形式。 比如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自然学科中没有绝对的质料,自然学科追求“一”,其质料变化在于人类思想的追本溯源;人文学科追求“多”,其质料变化在于人类思辨的发展变化,原因在于“谓语”---人的思辨。 从语言逻辑来看质料和形式的关系,质料可以代表主语成分,而形式可以看作宾语成分。 宾语的变化丰富多彩,但主语相对于宾语的变化范围要小的多,而一个句子的质变因素则取决于谓语。质料与形式的谓语是什么呢? 就是人的思辨,由于动作的发出者不同,人的动作就不同、变动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

  三、亚里士多德对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建树得益于“形式和质料”思想的发展探究。 形式和质料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 也可以说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 形式和质料的思想关系可以在之后的漫长的西方哲学思想发展中看到相关影子, 特别是对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自然物的构成理论对构成因素的归纳都是形式和质料。 形式和质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 形式代表可以被整合进入逻辑语言系统的基本原则,而质料代表着个体事物拒绝被整合、被归类的倾向。 在亚里士多德“形式和质料”理论中将形式成为事物的本体,占据主导地位,在康德的形式唯心主义中形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形式唯心主义中, 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或者是范畴和理念,它们所指代的都是概念间的关系和次序。 康德在关于直观形成的论述中主张时间和空间是先天感性形式,而感觉表示其质料。 通过将二者结合构成了感性直观,并且在整合过程中先天感性形式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可见,形式唯心主义受到了“形式和质料”的很大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与其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对于自然因的总结中,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兼备了“四因说”的形式、动力和目的因素,而康德的形式仅仅表示知识的形式、次序和关系。 亚里士多德形式的研究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原因,而形式唯心主义是指人类本体思维的“形式”,其形式具有主观性的抽象性,这一点是相对“形式和质料”的最大区别。

  形式和质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理念, 研究形式和质料的思想关系对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客观助力。 基于形式和质料的基本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建树。 其政治哲学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大部分都是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即使是在现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依旧镌刻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 考 文 献〕

  〔1〕谢 贤聪,白 杰。 试 论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的思想〔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48-50.

  〔2〕赵异。 论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说”与康德形式唯心主义的关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5):7-10.

  〔3〕聂敏里。 “这一个”和“这类”---亚里士多德“形式”概念的辨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64-74.

  〔4〕徐开来,刘 玉鹏。 论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41-47.

  〔5〕李龙海。 亚里士多德探讨形式与质料关系的方法及其启示〔J〕。 北方论丛,2000,(04):17-20.

  〔6〕赵异。 形式质料关系价值探析---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康德哲学为例 〔J〕。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1):94-99.

  〔7〕赵异。 论形式质料关系在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康德哲学中的异同〔J〕。 湖南农机,2007,(11):158-1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