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基于微观经济学模型分析媒介产品消费的最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08 共4544字
论文摘要

  一、受众消费媒介产品时面临的约束

  经济学关于消费者的理论是非常简单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负担的最佳物品。预算集是由传媒受众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传媒商品束组成的。传媒受众作为媒介产品的消费者,面临的约束主要有三:一是观看媒介产品时的时间约束。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可使用,除去正常工作时间,能够观看媒介产品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二是消费者在享受媒介产品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潜在的巨大成本,即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例如,在选择 A 媒介产品时就必须放弃观看 B 媒介产品带来的效用,还指传媒受众把观看媒介产品的时间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因此,媒介产品的消费面临受众的时间限制和机会成本的约束。三是观看媒介产品的收入预算约束。受众的收入必须能负担得起一定的货币开支,消费者才可能获得消费媒介产品所需的硬件设施。例如,宽带月租费、电脑、电视机、机顶盒等等器材。

  这些是消费者消费媒介产品的固定成本。

  假设消费者同时面临在 A 与 B 媒介产品之间选择性消费。例如,可以设想消费者是在网络上看电影还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假设消费每秒钟 A 媒介产品的价格是 PA,消费每秒钟 B 媒介产品的价格是 PB。

  消费者消费 A 媒介产品的时间是 XA 秒,消费 B 媒介产品的时间 XB 秒,观看本次媒介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OC。那么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集合 M 则是PA×XA+PB×XB+OC ≤ M。预算约束线是指所需费用正好等于 M 的一系列消费束:这些消费束正好可以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收入用完。

  二、传媒受众的消费偏好

  传媒受众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消费束是一个受众可能消费的一切合适的媒介产品表。假设受众面临的消费束由两种媒介产品组成,令 x1等于一种产品的数量,x2代表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这样消费束就可以用(x1,x2) 来表示。假定给定任意两个消费束(x1,x2)和(y1,y2),受众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对它们进行排序。这就是说,受众可以决定其中一个消费束的确比另一个要好,或者两个消费束对他来说是无差异的。

  如果在这两个消费束当中,有一个是受到严格偏好的。

  例如,受众肯定选择(x1,x2)而不选择(y1,y2),就可以表示为(x1,x2)>(y1,y2)。偏好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受众行为基础上的。假如消费者认为(x1,x2)与(y1,y2) 一样好,那么这两个媒介产品对受众来说就是无差异的。如果存在许多可能的消费集合与(x1,x2)、(y1,y2) 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这些集合就组成了一条无差异曲线。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如下图所示,I1,I2,I3分别为消费者面临的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论文摘要

  三、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受众的接受的边际替代率是衡量受众愿意用一种媒介产品去替代另一种产品的比率。例如,消费者在选择看电影抑或是看电视剧之间,就存在着替代的比率。

  假设从受众那里取走一小部分媒介产品1,Δx1,然后恰好给他能够回到无差异曲线上去的一部分媒介产品2,Δx2。因而在这里,用一部分媒介产品2替代一部分媒介产品1之后,他的境况与以前一样好。因而可以认为,Δx1/Δx2就是受众愿意用媒介产品2去替代媒介产品1的比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了人们的边际支付意愿。即受众正在愿意支付一些媒介产品1去多购买一些媒介产品2。边际替代率衡量了受众为了得到媒介产品1的一个边际量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支付的媒介产品2的数量。假设 Δx1是一个很小的变动,即一个边际变动。于是,Δx2/Δx1就成为衡量产品2替代产品1的边际替代率。随着 Δx1逐渐变小,Δx2/Δx1就趋近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如上图所示,直线 AB 的斜率即为Δx2/Δx1,与无差异曲线 I2相切于 C 点。

  四、受众消费媒介产品时获得的效用

  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轻率地把效用看作是一个人的整个福利的指标。效用被看作是对个人快乐的数学测度。这一观念一旦确立,自然就认为消费者进行选择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快乐。但是这些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阐述过如何去度量效用。应该如何去度量效用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学家放弃了把效用当作对快乐的测度的旧式观点,取而代之的是在消费者偏好基础上经过完全重新阐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效用仅仅看作是描述偏好的一种方法。

  媒介产品效用函数是为每个可能的媒介产品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媒介消费束的数字。

  这就是说,对媒介消费束(x1,x2)的偏好超过对媒介消费束(y1,y2)的偏好,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1,x2)的效用大于(y1,y2)的效用。用符号表示就是,(x1,x2)>(y1,y2) 当 且 仅 当 u(x1,x2)>u(y1,y2)。效用指派的唯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对媒介产品消费束所进行的排序。效用函数的数值,只是在对不同的消费束进行排序时才有意义,任意两个消费束之间差额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种效用强调消费束的排列次序,所以被称为序数效用。例如,给 A 媒介产品消费束指定效用为3,给 B 媒介产品消费束指定效用为2,给C 媒介产品消费束指定效用为1,则 uA>uB>uC。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如3、2、1等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假设某个受众,正在消费某媒介产品消费束(x1,x2)。当稍微多给该受众一点产品1时,这个消费者的效用的变动率就是产品1的边际效用,记为 MU1=Δu/Δx1=[u(x1+Δx1,x2)-u(x1,x2)]/Δx1。 它 测度着媒介产品1的微小变动 Δx1与相联系的效用变动率 ΔU。产品2的数量在此计算中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为了计算同媒介产品1的消费的微小变动联系在一起的效用变动,只需要使消费的变动量乘上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ΔU=MU1Δx1。媒介产品2也是同理。边际效用取决于所选择的测度效用的特定办法,如果效用扩大2倍,边际效用也会相应地扩大2倍。边际效用取决于受众用来反映偏好次序的特定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的数值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五、受众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效用函数 u(x1,x2)可以用来度量边际替代率(MRS)。媒介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给定媒介产品消费束上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它可以被解释为受众恰好愿意用媒介产品2代替媒介产品1进行消费的比率。

  假设效用保持不变时,即受众沿着无差异曲线 I2在消费每种产品时的变化(Δx1,Δx2)。由于效用的总变动等于0。则有 ΔU=0。因此 ΔU1+ΔU2=0,所以MU1Δx1+MU2Δx2=0。所以有边际替代率 MRS=Δx2/Δx1=-MU1/MU2。边际替代率的符号是负的,因为受众要得到更多的媒介产品1,又要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就必须放弃一些媒介产品2。因此,两种媒介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的绝对值。

  六、受众如何最优化消费媒介产品

  受众能够选择的媒介产品消费束,应该是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最优的消费束,这样才能最优化消费媒介产品。即受众在他们的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

  回到上图中,在该图中,绘制出了三条无差异曲线 I1、I2、I3,和受众面临的预算约束线 AB。最优化消费媒介产品就是应当在预算约束集中找出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媒介产品消费束。因此,预算约束线 AB 与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上图中为 C 点,就是目前预算约束下效用最高的媒介产品消费点。C 点就是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最优化选择,即最聪明的受众就会选择消费 C 点相对应的(x1*,x2*)产品集,达到自身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精明的受众在考虑如何最优化观看媒介产品时,就应当选择自己的预算集中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媒介产品消费束。

  七、受众应该何时停止消费单一媒介产品

  当受众欣赏单个媒介产品时,首先带来的是感官上的愉悦体验和使用与满足感,也就是消费媒介产品时会带来效用的不断增加。观看媒介产品时产生的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伴随而来的情绪上的开心、快乐、刺激、满足的感觉。伴随着媒介产品的持续不断的刺激,即连续消费媒介产品的不断增加,兴奋等情绪上的满足感就会逐渐下降。受众消费媒介产品时获得的总效用虽然持续增加,但其观看过程中享受到的效用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在媒介消费上就是受众每消费一个单位的媒介产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用曲线表示如下:设 a 图为受众观看媒介产品时的总效用曲线,b图是观众观看媒介产品时的边际效用曲线。随着受众观看媒介产品时带来的边际效用的递减,总效用先升高后下降。因此,避免受众观看媒介产品时获得的总效用的下降是理性选择。

  论文摘要

  当受众观看单个媒介产品时,不仅面临着预算约束线的约束,其次面临着各种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如观看电视时造成的体力和脑力以及身体健康机能下降等等方面的成本。如果此时间段放弃看电视而用于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或者去投资赚钱所获得的收益就是受众欣赏媒介产品产生的机会成本。由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长,导致受众自身面临的上述总成本就会逐渐递增。例如看电视太久会带来的眼睛的不适,长时间的、连续的,浅层次的无深度的视觉图像观看而带来的理性思辨能力的下降。长时间上网带来的网络成瘾和媒介依存症等都增加着人们随着使用媒介时间增加而带来的边际成本的递增。边际成本是每增加消费一单位的媒介产品而带来的成本量的上升。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为:

  论文摘要

  曲线 MC 即为受众观看媒介产品的边际成本,ATC 是受众观看媒介产品的平均总成本,AVC 是受众观看媒介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即总成本减去固定成本的部分。将两个图合并为下图:

  论文摘要

  如图所示,P 是最优化资源配置对应的消费水平,Q 是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单位。受众消费媒介产品时的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而边际成本却逐渐增加。当受众的消费量小于 E 点对应的 Q 值时,继续增加媒介产品消费量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此时消费每一单位的媒介产品带来的效用会大于每一单位的成本,此时继续消费媒介产品会增加受众消费媒介产品带来的总效用。当两者在 E 点相交时,表示受众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此时消费媒介产品的总效用最大化。此时如果继续消费媒介产品,意味着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效用,则会造成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总效用的减少。因此受众应当在 E 点对应的 Q 值上停止继续消费媒介产品,此时得到的媒介产品消费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化。E 点是受众消费单一媒介产品的最优点。

  受众每天都面临着多样化的媒介产品的消费选择,但同时需要对有限的资源限制做出理性决策。如何理性地分配时间和成本,来最优化地消费媒介产品,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应当运用经济学模型对其仔细分析,求出最优化的媒介产品消费量,达到自身工作与娱乐动态平衡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曼昆(N.Gregory Mankiw)(美). 经济学原理[M]. 梁小民,梁砾,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道尔(Doyle,G.)(英). 理解传媒经济学[M]. 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艾尔布兰 . 传媒经济学[M]. 陈鹏,译 .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等.传媒经济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哈尔·R·范里安(美).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M]. 费方域,等,译 . 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6] 郭庆光 . 传播学教程(第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