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文化对黑龙江省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20 共4171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经济现象。行为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应从经济学的最本源,即市场微观主体的人开始。行为经济学力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标准经济学理论相融合。标准经济学理论以人的行为是不动感情的、理性的、自私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个体行为为假设前提;而行为经济学家观点与之不同,认为人类行为不仅会受理性一面所支配,还常常产生非理性的行为。正是因为人的行为由一定的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所支配,因而不同的文化观点、文化价值观,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的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不同的经营观、效率观、消费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行为,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发展和活动结果。毋庸置疑,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一种经济发展的约束力量,其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的价值趋向、行为规范的影响日益深远。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也逐步形成了几种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如开放型文化、创新型文化、雄健型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等,这些文化共同影响着黑龙江人的性格和行为,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软件基础,因而对黑龙江省经济活动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一、开放型文化对黑龙江省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黑龙江省曾经历过几次较大的移民浪潮,也多次被外国侵略者盘踞,因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开放和极具吸纳性的文化氛围。早期因“闯关东”而定居下的来自“关内”的汉人,为黑龙江带来了很多新的风俗和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语言、饮食习惯、娱乐内容还是种植技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变革的作用,这些变化又与黑龙江的原有文化相交融,不断继承和发展,一直延续至今。而在沙俄与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夺得铁路修建权后,俄国对黑龙江的大范围占领也使黑龙江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如现在哈尔滨市的中央大街(亚洲最长的大街)囊括了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各种欧陆风格建筑,是远东最著名街道,它是俄国对黑龙江省文化注入新内容的代表。从那时起,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文层面,哈尔滨以及很多黑龙江省曾经被殖民的地区,都留下了外国文明的印记。

  在这种开放型文化的氛围中,黑龙江人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古代文明世代被传承的省份和地区更容易接纳新思想,也更易于了解和接受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拆迁原有建筑和居民区的情况,而很多地区的国人普遍固守着传统文化中安土重迁的思想,因而政府和拆迁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屡屡受阻甚至发生各种纠纷和事故;而对于黑龙江人而言,无论追溯至清朝时期“流人”被贬出关至宁古塔(即今日的牡丹江市),还是后来因闯关东、被外国人侵略而被迫迁徙,黑龙江人经历过太多的变革,也接受了太多的文化变迁,因而在这种较为开放的文化导向下,相对许多地区而言更易于接受拆迁,也易于尝试新方法来发展经济。再例如,黑龙江除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几乎所有地区都是说普通话的,这与哈尔滨、双城等地都曾是满清“京旗”的移垦地区有很大关系。来自北京的早期贵族带来了这种各地区移民都易接受的媒介语言,而后期闯关东浪潮过来的移民,地位和出身都很接近,因而互相尊重和平等,语言上没有倾向性,使得普通话成为了主导的语言,并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普通话,也使黑龙江人在经济交流中更为便捷地与其他地区的人沟通和洽谈。

  二、创新型文化对黑龙江省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黑龙江省虽自古便是一个资源大省,然而在很多年前,各领域的技术却十分落后。随着各地移民的到来以及后期开发“北大荒”又有很多知识青年参与开拓,黑龙江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早期艰苦的环境使人们不得不想办法适应新环境从而生存下去。

  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于是家家户户都建起火炕,有了今天大部分农村居民还依然沿用的“热炕头”;大庆油田初建时技术落后,生产跟不上,于是技术人员们不断尝试和创造新方法去不断改善,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性的用挖“地窝子”、建“干打垒”,用人拉肩扛、破冰取水、人拌泥浆池的方法加快采油,并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响亮口号,以大无畏精神,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建国初期,我国军事力量还比较薄弱,于是在哈尔滨出现了“哈军工”这一培养军事和科技创新人才的高等学府,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将军和院士,并创造了许多军工奇迹。

  时至今日,黑龙江省的这种创新的文化氛围依然十分浓烈。仅哈尔滨市,除哈尔滨工程大学(即“哈军工”前身)外,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的计算机、航天、船舶、原子能等多方面的科技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在科技和创新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的经济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小农经济去发展,而是融入了科技和创新的成分,不断发明新的发展模式,改良农业和工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使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腾飞。

  三、雄健型文化对黑龙江省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各方面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黑龙江省以共和国长子的身份迅速崛起在龙江大地上,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脊梁,建起了以电机、石油、机械工业等为主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区,还有以煤炭—森林工业为主的黑龙江西部工业区等。仅齐齐哈尔市,工业成绩就十分卓著。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素有“共和国装备制造业摇篮”之称的齐齐哈尔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自由锻造万吨水压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掌上明珠”北满特钢集团是我国特种钢和无缝管生产重要厂家,生产的辊坯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齐二机床集团公司是我国重特大机床生产基地、中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这些曾经的工业辉煌给黑龙江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逐渐在黑龙江大地上营造出一种雄健型的文化氛围,一代代工业人都带着种流在血液中的拼搏进取精神奋斗在生产的第一线上。

  在新时期,黑龙江省在工业发展中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继续继承和发扬这种雄健型文化,振兴省内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哈尔滨为例,如今哈尔滨市的加工工业优势已十分明显,主要产品已达 4000 多个品种,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并远销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电站集团是全国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中最大的一个,其产品已装备葛洲坝、刘家峡等 200 多个电站;国内四大工具厂中,哈尔滨市有量具刃具厂、第一工具厂两家,其产值和产量占全国的 70%;哈尔滨亚麻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亚麻纺织印染联合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产品 90%以上出口,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是我国最大的铝镁材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生产的运 12 通用飞机首家获得国际认证,已先后出口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市生产的精密仪器仪表、电缆、电碳、绝缘材料、继电保护装置等产品,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技术上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以上这些惊人的可靠数据无一不昭示着黑龙江人在雄健文化带动下的开拓进取的崛起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黑龙江人也必然会继续将这种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内化在每个黑龙江人的血液中。

  四、传统文化对黑龙江省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的气候因素和不同的土壤因素,会产生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土壤和气候因素同居民的性格塑造也十分密切。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端,气候较寒冷,使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在自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了勇敢、豁达、果断、勤俭、拼搏等文化氛围。我国古代的几个著名朝代的先祖均发源于黑龙江省,其长达近半个中国古代史的统治无不昭示其性格特质的优秀和其勇敢、善战的精神。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清朝因言论而被贬的文人流放到宁古塔地区,也即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黑龙江省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将汉文化中的农耕和儒家思想也带到了这个荒凉的所在,慢慢与黑龙江原有的文化融合、交织。后期闯关东大潮中又有大批汉人入关,据1927 年的统计显示,当时的黑龙江省山东移民占 70%左右,河北人占 17%,其余则是来自河南、山西等地。

  这些移民尤其是山东移民,本着自己原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勤劳的开垦着这片沃土。

  黑龙江这片土地以其广博的胸怀,不仅接纳了我国各地区移民,养育出朴实、热情的黑龙江人,也在二战时期接纳了大批受迫害的犹太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曾有二万多犹太人为摆脱迫害、歧视而定居哈尔滨。哈尔滨人民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善待犹太人的历史事实,是一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彩记录。”在这些优秀的黑龙江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下,黑龙江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孕育企业家精神的源泉。尽管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人文关怀、勤俭、奋斗等精神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黑龙江省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最典型的例子是以奶制品生产为主的完达山乳业,在完达山产品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历年、历次抽检,合格率始终 100%。完达山乳业仅仅是黑龙江众多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许许多多的黑龙江人本着诚实信用的文化理念,在当今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的状况下,不断为国人生产出一批批质量过硬、产量过关、安全放心的产品,推动着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除上述几大黑龙江的典型文化外,黑龙江省还有许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黑龙江人的行为。应该说,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一种经济发展的约束力量,其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的价值趋向、行为规范的影响日益深远。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也逐步形成了几种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这些文化共同影响着黑龙江人的性格和行为,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软件基础,对黑龙江省经济活动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莉.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1).
  [2]郝大江.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11(2).
  [3]白雪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