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来源:知识经济 作者:闫春晓
发布于:2020-03-06 共2895字
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参考范文10篇之第四篇: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摘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当充分明确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明确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本文首先就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需求加以介绍,进而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课程改革; 思维能力;
 
  前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存在过于重视知识解析、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需要探索改良并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从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
 
  一、高校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求
 
  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的思维能力。对于课程教学来说,要始终立足于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全局意识与整合思维。在思维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有序思维与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相关因素的理解与辨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提高学生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踪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策略支持,不断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直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分组讨论教学课程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对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加以弥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讨论。教师由教师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主题为核心,各自抒发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相互启发与相互探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并理解相关知识。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师采取分组讨论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学习小组完成讨论之后,应就讨论结果进行整合,形成讲稿或PowerPoint,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信息分享。在分组讨论及发言准备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全面查阅和整理资料,做好资料准备工作,制定讲稿。在课堂分享过程中,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思维方法进行了解与学习,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个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加以优化与改善,也可以起到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效果。
 
  (二)社会调查教学课程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对学生思维模式加以培养与完善,可采用社会调查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到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新型产业开展社会调查,结合自己所学整合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分析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在实际的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写、所感,都能锻炼思维能力,因而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写作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更加严密细致的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就需要学生加强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公关社交能力加以锻炼,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梳理途径,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生在完成社会调查之后,将调查过程与调查结果形成书面形式的调查报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调查报告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学生了解更加广泛的社会情况与相关信息。社会调查报告应当具备全面性与真实性,调查数据充分、翔实,包含问题阐述、问题分析、经验整合与问题应对策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做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时事解读教学课程
 
  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时事热点与财经新闻进行解读,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以培养。《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与社会活动具备较强的关联性,通过该课程可以更好地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解释与分析,利用《微观经济学》相关知识解读现实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相关政策和财经新闻。在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和了解财经新闻及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及其内在“商机”进行发掘。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时政新闻进行解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及其对于专业术语的掌握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帮助学生梳理强化思维脉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时事解读教学模式作为常规性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热点解读。例如,教师可建立“QQ讨论群”或微信群,将微信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续,定期选择一个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在网路平台上进行讨论与分析,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时刻关注新闻特点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解读与讨论活动进行指导鼓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采用问题教学课程
 
  如上所述,教师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课下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教学课题为核心,以教学问题为导向,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对既有知识加以巩固,强化对于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形成项目课题,在课程之初向学生呈现问题或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提出1-2个设计好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会有新问题出现,新问题会让其他同学进行“批判”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比如针对香港的“限奶令”,教师向学生提问:“限奶令”有效果吗?是否具备替代“限奶令”的有效政策?教师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够基本达到知识理解和课程复习的教学效果目的。
 
  结语:《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微观经济学》改革教学课程,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社会调查、时事解读及问题教学等多种方法,强化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慕强,徐宗玲,杨程玲.基于整合思维培养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郑慕强,王祎,杨程玲.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探索——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点击查看>>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闫春晓.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9(30):100-1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