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初级虚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5 共28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虚拟货币发展问题探析导论
【第二章】虚拟货币的概念界定 
【3.1】初级虚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3.2】初级虚拟货币的当前现状分析 
【第四章】虚拟货币的微观经济意义 
【第五章】初级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第六章】虚拟货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虚拟货币与微观经济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 3 章 初级虚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3.1 初级虚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发展史是一部货币形态和货币载体演变的发展史,从实物货币到金融货币,从纸币到电子货币,货币的形态在不断地变更,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货币形态的演进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主导产业、货币形态三者之间存在着递进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演进。

  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在图 110中可以看到,初级虚拟货币是当前信息工业下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遵循了主导产业下科技与货币形态共同演进这一历史规律。

  3.1.1 我国当前的支付环境及存在问题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资金转移行为。支付环境是经济体中为满足各种交易所涉及的各种与支付有关的因素,包括与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等11.

  我国当前的支付环境还是与现实经济相适应的,其中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数字签名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等;支付服务组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授权的银行和清算组织构成;支付系统是由央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商业银行综合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及各级清算结算组织提供的系统构成;支付工具主要是现金和三票一卡(汇票、本票、支票和银行卡)12.

  从支付环境的各主要因素来看,我国当前支付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央行主导,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和清算结算组织共同构成支付系统,通过以上各种与支付有关的因素共同完成支付过程,在支付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基本上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络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大型电子商务机构、传统商务企业不断向互联网支付领域扩张的同时,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有的支付环境和衍生的支付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虚拟产品和服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网络虚拟交易的交易额通常比较小,可能是几元钱甚至是微额支付(如 0.01元钱),额度大一些的也就是几十元。在现有支付方式下,对于很小额的交易来说,支付成本相对比较高。如果去银行办理业务,那么就要支付比较高的手续费,表 113列出了银行主要的非银行卡支付手段的收费情况。

  (2)网络虚拟交易通常需要即时交易,并且支付频率非常高。相对于网络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效率,网下支付效率与网上交易的实效性不相匹配。而出于对网络银行申请和操作的复杂性以及银行帐号、密码、个人隐私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各银行电子支付手段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网上银行认知度不高。在2007 年对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进行调查,57.9%的网民担心交易的安全性,31.4%的网民的原因是办理和使用过程麻烦14.

  (3)互联网跨地域和时空的特性,需要跨行或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支付手段。现有支付方式通常支付周期长,实时性差,结算效率低。

  3.1.2 初级虚拟货币产生的原因

  任何支付手段的产生都依赖于具体的支付环境,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新兴的虚拟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符合互联网环境的支付方式。目前,我国能够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银行、电子商务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其中,银行是国内互联网支付的市场主体,也是交易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支付服务机构。目前,尚无非金融机构类公司、企业和个人直接接入支付、结算业务,所有的电子商务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向用户提供的支付服务,大部分都依靠商业银行提供的互联网支付网关来完成收付双方的资金转移。

  我国现代化的支付系统中,实际提供支付服务的是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其支付额度分别平均在几万元~几十万元之间和几十元~几千元之间,而互联网虚拟交易的支付额度通常在几角~几元之间,属于微额支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推广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6]384 号文件),小额支付系统同城业务单笔最低收费标准为 0.03 元,最高为 0.25 元;异地业务单笔最低收费标准为 0.10 元,最高为 0.75 元。

  由于我国网络虚拟交易所涉及的商家和个人均非金融类公司、企业,无法直接参与支付系统,并且国内互联网支付系统的支付额度、收费措施等方面均无法满足虚拟交易的需要。因此,网络虚拟产品和服务的收费在目前支付环境下,必须尽可能通过技术和业务创新,绕过银行提供的支付系统和支付工具,尽可能利用网络平台,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在这样的支付环境下,虚拟货币支付应运而生。

  虚拟货币支付是指经济交易或消费活动的当事人以预存款方式形成虚拟货币,实现款项收付的一种货币支付形式。虚拟货币支付是以现实中的法定货币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实现“小额和微额交易”为目标的一种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支付方式。如图 2 所示,该过程与电信公司的充值卡类似,消费是通过用户设立在商家的虚拟账户进行的。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或网下各种缴费渠道,如现金方式、充值卡方式、银行卡方式、网吧等,直接为服务商提供的虚拟账户进行“存款”(即购买该服务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当用户进行网络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时,只需要从虚拟账户中扣减相应的数值即可。从理论上说,消费任意小的数值都是可以的。

  初级虚拟货币作为虚拟货币支付的核心,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种方式有许多优点:

  第一,该支付过程无需支付中介参与,因而可以以免费形式提供。它充分利用现有的支付渠道,实现多元化的支付,绕开或避免了依赖现实中支付组织收费的各种限制和费用高的制约,也解决了虚拟产品的消费群体以学生和低收入年轻人为主的问题(这些用户甚至没有银行账户,也没有信用卡)。

  第二,虚拟货币的支付过程主要在用户和商家之间直接进行,虚拟货币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商户预收账款,因而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说,支付风险几乎不存在15.

  第三,它提高了网络交易的效率。基于网络的虚拟货币避免了现实的交易媒介在交易传送过程中的时间、区域限制,满足了即时交易和微额支付的需求。

  第四,它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分散了电子支付的金融风险。用户通过购买虚拟货币,减少了在互联网上使用以金融卡为基础的电子支付的次数,可以避免因为金融卡账号和密码丢失或被窃所带来的损失。由于虚拟账户里的数额都比较小,即使发生丢失,相对于金融卡账号和密码丢失所产生的损失也比较小。

  第五,由于网络信息的技术和个性特点,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相互作用,服务运营提供商拥有与用户联络的优势和信息收集的优势,可以形成灵活的价格体系,从而吸引并锁定用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