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非营利体育组织优化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61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扎兰屯市22个非营利体育组织存在的问题探析 
[前言]非营利体育协会发展模式探析前言 
[第二章]国内外非营利体育组织研究现状 
[第三章]扎兰屯市22个体育协会运行的研究方法 
[4.1]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现状 
[4.2]影响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的因素研究 
[第五章]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机制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非营利体育组织优化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结论

  6.1 扎兰屯市共有非营利体育组织 22 个,以体育协会为组织形式,在体育总会的领导下进行各项活动,在册会员共计 2835 人。协会类型较为全面,可以基本满足扎兰屯市市民对健身项目的需求。扎兰屯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却没有少数民族特色运动的体育协会,在继承和发扬蒙古民族特色体育运动中出现断层,不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承。

  6.2 扎兰屯市 22 个体育协会都有自己的章程,但大部分的章程都是一定不易,虽然符合制定时的实际状况,但根据时间事物的发展没有做到补充和修订。组织几乎没有统一学习过章程,会员对自己权力和义务不知所以。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协会领导者多为协会创建者,决定事宜时多为管理者决定,不能保证民主科学,各协会内部管理机构亟待完善。

  6.3 在对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人员构成调查时发现,离退休人员居多,在职人员局少,30 岁以下会员所占比例很小,这部分人的工作量大又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6.4 扎兰屯市 22 个协会中 60 岁以上会员所占比重较大,协会呈老龄化。在男女比例调查中显示,女士多于男士。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下所占比例较大。有些协会需要特定的场地,需要租赁场地,这些协会以建立俱乐部的形式,通过收取会费维持其协会的运行,有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健身者则无法承担会费,不得不放弃锻炼。

  6.5 扎兰屯市健身场地 208 块,各类场地比较健全。在所有的健身场地中,学校教学场地比例非常大。扎兰屯市没有市级体育馆以及大型的室内活动中心,可供各体育协会会员健身的场地屈指可数,冬季与夏季场地为室外的协会,会员出席人数相差较大。场地问题严重制约着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

  6.6 扎兰屯市 22 个体育协会中发展好的协会与发展不好两极分化严重,有些协会在冬季没有任何活动,有些协会在组织活动形式上,从相约一起锻炼变成了喝酒聚餐,改变了原来入会的目的,脱离了全民健身这一中心思想,所以应从协会自身与上级主管部门需找原因,改变目前这样的状况。

  6.7 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居民自费、协会自筹。各体育协会资金匮乏,协会中硬件设备资金为协会自筹,设备体积大,重量大,运输非常不便。在各协会参加别的省市的比赛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大部分都由会员自费,这样一来,有些经济条件不好而体育技能优秀的会员就失去了展示的机会,不利于协会的交流和发展。

  6.8 扎兰屯市的冬季最低气温在-30℃以下,夏季最高气温在 30℃以上,极端天气较多,对健身的影响也较大。全民健身的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所以协会应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的方式方法,切不可盲目健身。

  6.9 扎兰屯市城市人口 45 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265 人,平均 1250人才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会员进行健身活动时,渴望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科学指导,而 1/1250 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明显较低,健身者、体育协会会员无法达到这样的夙愿。

  6.10 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没能充分运用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这五个机制。


    7 建议

  7.1 推动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由登记管理机关(民政局)和业务主管单位(体育总会)双重监管,然而,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双重监管的问题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不管是体育还是其他领域,双重监管已经不能适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现有形势。双重监管体制在本质上无法区分其好坏,问题也不是对主管业务部门否定,而是在于如何对主管单位的工作进行业务规范。把加大社会公众提供自我管理、自主参与的途径和空间作为解决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延迟的重要措施

    7.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传统体育项目协会、新兴体育项目协会共同发展。扎兰屯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数占优一定比例,扎兰屯市共有 22 个体育协会,都是传统的和新兴的体育项目协会,没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协会,没有提供给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市民和对民族对传统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市民充分的时间、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不利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也违背了全民健身的宗旨。

  7.3 构建民主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是保障组织运行发展的必要基础扎兰屯市的 22 个体育协会管理者多为协会的创建者,有很多协会还没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在组织组织活动时临时任命,这样的临时管理机构稳定性差,效率低,没有默契度,分工不明确,不利于组织活动的展开。在建立管理机构时,选择管理者时应采取民主投票制度,让会员们参与其中,选择自己信任的领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的领导者也更能服众。坚持以健身者为本、以全民健身为宗旨,民主的进行协会各项工作是协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学民主,这样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协会会员的声音,解决会员切身事宜,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为国家战略性政策做贡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本协会章程进行补充修改,组织协会会员学习章程,让协会会员熟知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让管理者、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7.4 加大各协会宣传力度,提高各体育协会知名度在对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进行调查时发现,许多在室外场地的例如太极拳协会、秧歌协会、有氧健身操协会等,进行锻炼活动时,有许多市民也在旁边学习,而这些人不是协会的会员。建议各协会以扎兰屯市各个社区为基础,以“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活动为平台,以“体育协会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将全民健身宣传教育的触角用群众喜闻乐道的形式延伸到每个居民区,可以在各个社区的宣传处张贴协会简介,活动站点,和入会流程,使更多想锻炼身体的人能够找到并加入组织利用媒体加大宣传范围,扎兰屯市有市电视台、广播台、网站等,可充分利用这样有效宣传方式,公布各个协会的活动时间,活动站点的分布。保证协会的动力源,推进扎兰屯市体育协会可持续发展。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以人为媒介是最好宣传方式,提高在会会员的服务观念,在自己健身的同时也可以叫上左右邻居,亲朋好友。

  7.5 以人为本,以全民健身为本扎兰屯市创办体育协会的目的是为全民健身服务,全民健身应以人为本,以协会会员为本,以为会员提供健身场地、方法为目的。协会的组织形式是非营利体育组织,协会在制定会费时要科学合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有些协会以聚餐为活动内容,正常的交流是鼓励的,但不要偏离了方向,在活动形式上应是与健身相关的各种集体性活动。

  7.6 注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分配建议扎兰屯市体育总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在指导项目上做到全覆盖,在人数上合理分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和主动指导纠错的服务心理。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7.7 加大对非营利体育组织资金投入,扶持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走上正轨政府应加大对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资金投入,加强投入资金的监管,做到资金真正的为体育协会所用,为全民健身所用。拓展对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投资渠道,以扎兰屯市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渠道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市级、区级、街道级三级投资机制,广开集资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尽量发挥各种筹措资金的形式,全力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当体育协会走上正轨时,应把政府投资转变为协会自力更生。

  7.8 运用行政干预手段解决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场地匮乏问题在解决扎兰屯市各体育协会场地问题时,光靠各协会的领导者协调是有限的,最为有力的办法还是行政干预,政府出面协调场地问题,可按就近原则,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向体育组织免费敞开大门。建立扎兰屯市体育馆,建立面积较大的室内活动中心。减小自然因素对体育协会活动的影响。

  7.9 宣传科学健身的方式方法,引导会员科学健身意识扎兰屯市各体育协会,按照协会活动项目的特点,针对协会会员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健身时间、强度,避免会员盲目健身造成的运动损伤。特别对是年龄较大,身体有恙的会员要树立运动风险意识。

  7.10 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五位一体,确保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稳定运行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不能脱离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这五个机制,五个机制既可以独立运用,又可以相互协调配合,最终目的就是为保障扎兰屯市的 22 个协会能够稳定的发展和运行下去。可多借鉴运用较为成功的协会,在运用各种机制时要灵活多变,以人为本,不要生搬硬套陷入死角。


    参考文献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新华网,2012-11-15:

  [2] 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5-15:

  [3]城市社区建 15 分钟健身圈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施工[EB/OL].:新华网 2014-10-21:

  [4]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5] 周恩毅。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

  [6] 王智慧。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7] 邓黎。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及监督现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300 .

  [8] 王逸君。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才智,2013,(3)339-340.

  [9] 王玲。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营销探析[J]。经济师,2015,(2):30-31.

  [10] 张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8:

  [11] 吕 来 明 . 非 营 利 组 织 经 营 活 动 的 法 律 调 整 [J]。环 球 法 律 评 论 , 2005,(6):730-736.

  [12] 邹雪珍。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03.

  [13] 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1-7.

  [14] 李凤新。 民间体育社团组织在中国体育结构转型中的作用[J]。 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28-31.

  [15] 孟凡强。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因的理论探讨[J]。体育学刊。2006,13(2):58-61.

  [16] 叶国雄。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评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4.

  [17] 魏来。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界定[J]体育学刊。2005,12(3):130.

  [18] 王家君。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辨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11-15.

  [19] 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

  [20]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3.

  [21] 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1-7.

  [22] 宛丽。体育社团的合法性分类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155-157.

  [23] 叶国雄。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4.

  [24] 马晶晶。吉林省体育社团现状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5] 张人民,从比较中看我国单项运动协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J]。体育文史,1995,(02):9.

  [26] 刘明生。《全民健身条例》背景下的社会体育组织变革[J]。体育科研,2010,31(4):14-16.

  [27] 李晴慧。体育团体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2002,9(3):138-140.

  [28] 孙丽云。 对我国体育社团改革缘由及构建模式的理论探析[J]。职大学报,2011,(4):93-110.

  [29] 胡宇。 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政府管理模式特点及创新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1):33-36.

  [30] 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1] 黄彦军。影响中国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6):45-47.

  [32] 赵巍。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现状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4-6.

  [33] 曹拴营。上海市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34] 孔维峰。组织变革视野下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障碍及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46-48.

  [35] 宋维能。浙江省农村体育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36] 孙庆彬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51-55.

  [37] 张少伟。长春市城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8] 朱元利。新时期西安社区体育组织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17-520.

  [39] 王晓芳。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0][美]萨拉蒙,索科沃夫斯基等。全球公民社会[M]。库马力安出版社,2009:110.

  [41][美]保尔。B.弗斯顿伯格。非营利机构的生财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8.

  [42][美]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9.

  [43]MEYER C. A Step Back as Donors Shift Institution Build-ing from the Public tothe “Private” Sector[J]。WorldDe-velopment. 1992,20(4):115-1 12.

  [44]隋忠军等。浅析山东省本科院校体育场经营的现状及发展[J]。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78-79

  [4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3-51.
 

  致 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在今天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勤奋学习继续前行的信念永远没有句号。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和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身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的学子,我将继续传承发扬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态度。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美好的祝愿。

  本论文是在导师李凤新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两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还教我做人,虽历时两载,却赋予我终身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凤新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同时感谢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其他老师,他们为人师表的风范让我敬仰,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让我佩服,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亲、母亲、姐姐、姐夫及亲人。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求学路上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感谢我的女友一路陪我走来,在我难以抉择时候给我的支持与鼓励。

  感谢白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沈会武教授,苏玉东教授,李洪辉教授等在我撰写论文前期对我的指导与帮助。谢谢你们。

  感谢洮南市周振宇先生,汪珍茹女士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对我的帮助,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负你们的期望。

  感谢 2013 届体育硕士运动训练专业班的同窗们,感谢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感谢我的室友,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一起苦中作乐的学习生涯。

  感谢扎兰屯市文体广电局迟晓东秘书长,姚炳浩主任,扎兰屯市武术协会高长海主席以及所有体育协会的主席及会员在我撰写论文时对我的帮助,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论文的数据来源。真诚的感谢你们。谢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