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制度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2 共6374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为实现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开始,解决了当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1963年 12 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中央科技小组工作汇报时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好,而且必须打好。不提高科技水平,生产力也就没法得到相应的提高。[1]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已经把技术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邓小平同志在 1988 年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从此,这一论断传播开来,家喻户晓。1995 年 5 月 6 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也发出了必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号召,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2003 年 7 月胡锦涛同志在其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战略思想,而科学发展观也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200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2005 年 7 月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一致认为要把自主创新拟定为“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力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要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切实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2006 年 1 月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6 年 2 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指出,到 2020 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为: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2 年 11 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因此,实施自主创新的创新驱动战略必将成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

  世界诸国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纷纷采取了不同的优惠措施,其中,税收激励政策是世界诸国为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最常采用的做法,同时也是各国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措施之一。尽管我国已经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从微观层面也实行了一些具体的税收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的税收激励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激励范围相对狭隘,不具有普适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税收激励政策相继失效,不能再起到税收激励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现有的税收激励政策进行梳理,然后在其基础上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措施。

  1.1.2 研究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屹立不倒。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够获得无法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或者关键技术,能够形成较高的技术门槛,此外,对其他想进入此行业的企业也设置了市场壁垒;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还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企业依据核心技术进行相关研发,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极大丰富了企业的产业链条,无疑将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因此,采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之一,税收激励政策也是鼓励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国实行的税收激励措施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本文试图从我国现行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入手,研究现有税收激励政策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提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我国在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措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历史文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的研究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开展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准备基础。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学者针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采用了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Arrow(1962)把市场失灵理论引入促进技术创新的领域,因为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具有公共性和风险性等特性,从而使创新存在着市场失效,因而包括实行税收激励在内的政府干预就成为必要。[3]

  Mansfield(1985)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进行的 R&D 投入方面的税收抵免效果研究发现,税收激励能够使 R&D 投入增加接近 2%.[4]Bernstein(1986)采用加拿大的统计数据,使用生产结构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政府采取税收政策每增加 1 美元的支出,就会带来超过 1 美元的新增 R&D 资本。[5]

  Holemans&Sleuwaegen(1988)对 1980-1984 年比利时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通过建立模型,分别采用企业规模、政府研发补贴以及私人企业的 R&D 投入为控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其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每增加 1 单位的补贴,企业就会相应的增加 0.25-0.48 个单位的研发投入。[6]

  Berger(1993)对美国 263 家企业采用 1975-1989 年的混合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R&D 投入抵减变动,其系数明显比零大,表明税收激励可以增加 R&D 投入;(2)从整体平均视角来看,通过对 1981-1989 年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研发投资税收抵免可以使研发强度提高 2.9,其中,1982 到 1985 年更突出 ,最高时可提高 8.5,而且估计在这段时期,每减少 1 美元的税收收入就可增加企业1.74 美元的 R&D 投入。

  Hall,Van Reenen(1999)依据西方七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采用价格弹性估计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增加 1 美元的税收抵免,企业就会增加 1 美元研发投入的结论。[8]

  Mani(2004)通过对巴西、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等五国的有关技术创新方面相关政策的比较研究发现,各国具有的研发意识能够带动相应的创新活动,其中,新加坡受政府鼓励本土中小企业增强研发意识的影响,使本土的研发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同时政府也把中小企业作为实行税收激励的重点对象。[9]

  Y Wu(2005)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美国的创新投入抵税对私人创新支出的影响,除了此解释变量外,还使用了高等教育、其他项目中的公共服务和联邦政府研发补贴等作为控制变量,其研究结果是实行税收激励政策能够鼓励企业创新。[10]

  Gregory Tassey(2007)通过对美国的 R&D 研究发现,实行税收激励是有效的,但要受到其技术研发范围、研发能力以及其他国家激励政策的影响。[11]

  Chittenden&Derregia(2010)为了解税收激励政策对鼓励研发投入的影响作用,对 15 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 5 位财务总监作了半结构化的访谈,分析妨碍实行税收激励政策的因素。首先,采访者调查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强度;其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投资决策,分析哪种税收激励政策更有效果;最后,还研究了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2]

  Christina Elschner, Christof Ernst, Georg Licht&Christoph Spengel(2011)采用欧洲税收仿真模拟方法分析了研发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欧洲 27 个国家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税负水平有显着的影响,但税收的补贴效应并不依赖于采用税收激励方式,而是依赖于税收的设计,税收设计要符合整体的税收系统,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要与企业的 R&D 支出相关。[13]

  Konstantions Angelopoulos(2012)运用定量分析,如果经济的长期增长是通过改变税率完成的,那么应该减少劳动力税收,并增加资本税或消费税。[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但与国外对企业创新的研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对其进行分析的。陈劲(1994)较早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概念,他曾经指出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改进,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把这种特定的技术发展分为技术吸收、技术改进与自主技术创新。[15]

  曾国祥(2001)通过对国外采取的税收激励政策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相关的税收激励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16]

  余江、方新(2002)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应是能够体现为产品技术开发、工艺技术开发等的独立研发,以及研制出的新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7]

  吴秀波(2003)通过详细研究外国采用的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而对我国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税收激励不足的结论。[18]

  胡卫、熊鸿军(2005)运用 OECD 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从核算角度进行研究,对税收政策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支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19]

  史耀斌(2006)认为,目前很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如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因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他认为,应切实发挥国家的税收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好目前已有的政策,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激励效果。[20]

  建军蒋、齐建国(2007)运用价格弹性法对中关村科技园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论是政府为企业每提供 1 元的税收激励,企业就将增加 0.617 元的科技研发支出,从而得出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有明显激励效果的结论。[21]

  唐大森,胡小红(2008)认为因为技术创新存在正的外部性,并且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政府应对科技创新给予适当的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持。其还通过借鉴国外对技术创新采取的税收激励政策,指出了我国在税收立法层面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22]

  李金华(2009)认为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性,并从此角度研究了税收激励政策对创新企业的影响,指出我国应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摆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同时,还指出税收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进而提出应从税收的优惠目标、立法层次以及税制改革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的建议。[23]

  项英辉、方重(2010)认为企业负所得税是一种有效管理的表现,有利于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24]

  许秋花、杨九铃(2010)认为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越发明显,同时指出我国所采取的税收激励政策主要集中在所得税方面,而流转税相对不足。[25]

  李嘉明、乔天宝(2010)为研究不同税种的激励作用,通过建立模型研究政策对创新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指出所得税和增值税都能对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但是,所得税的激励效果更好。[26]

  张娴初、王大成(2011)指出,健全的薪酬激励体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和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有力工具。[27]

  王俊(2011)通过采用 1995 年至 2008 年我国 28 个制造业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R&D 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有明显的激励效果,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效果更明显,而政府直接资助则对企业的研发支出效果不理想。[28]

  肖鹏、黎一璇(2011)采用 1991 年至 2008 年高新区的研发投入、税收减免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当税收减免强度增加 1%时,创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就增加 29.6%,科技创新人才资本投入强度增加 32.6%,并且指出长期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创新企业具有较稳定的促进效果。[29]

  唐财斌(2012)以政府对税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为着眼点,对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各税种的角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0]

  陈思(2012)认为我国应扩大投资抵免的范围,重视研发环节的税收激励,指出应重新设计消费税的税目与税率,改进车船税以及车辆购置税的税基与税率设计。[31]

  1.2.3 综述简评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发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并且采取了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以及增加科研投入经费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每年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通过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到目前为止也曾采取了财政补贴、税收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投入也不断加大,在技术上试图赶超发达国家,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相比,我国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程度还是比较低,R&D 投入强度相对不足,很多企业都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在总结以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细致分析,虽然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抓住可控的税收激励政策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细致研究,探讨符合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不足和创新点。

  第二章:本部分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以及税收激励政策的科学内涵,并对自主创新与税收激励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本部分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对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了现行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对政策存在各方面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国为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运用税收激励政策的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本部分主要从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税种、注重人才培养、创建有利外部环境以及建立健全监督考核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第六章:结论。本部分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在我国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就本文内容和创新之处作了总结。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阅读关于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而运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把握国内和国外为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采取的税收激励政策,进一步分析我国为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采取的税收激励政策,指出了问题所在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2)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系统梳理了我国至今所颁发的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通过对比国外相关方面的做法,分析我国采取税收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为我国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限制因素,并通过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从定量的视角分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可靠保障。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采取的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面对税收激励政策政出多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应建立专门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法》,建立真正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法律体系,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2)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税收激励政策的内容,提出了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环节,都应健全提取适当比例创新准备金政策这一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性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

  1.4.2 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的主要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学习资源有限,更新的数据难以查找,没有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使分析结果的说服力相对不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