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马敏
发布于:2020-08-28 共9191字
    中文摘要
   
    年过五旬的高龄农民工因为生活的重担不得不远离家乡,在陌生的土地上挥洒汗水。这些高龄农民工早已力不从心,他们在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时刻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的重复着枯燥繁重的工作,没有娱乐活动,谁又能体会他们的心酸。有效改善高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研究是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高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法,深入系统分析了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的四大困境及其四大原因,以提升其精神需求和主观幸福感。最后,本文对服务实施的成效以及介入高龄农民工精神生活的需求的实务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并针对如何满足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给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能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高龄农民工改善精神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
   
    Abstract
   
    The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over the age of 50 have to stay away from home becauseof the burden of life and work on strange land. These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beenphysically incapable of reaching their end of life, and some even reach the age of retirement,still stick to their jobs, repeating heavy work every day, without entertainment, others willnot experience their sadness. The important social issue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s to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iritual living conditions of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and improve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is study use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advantage perspective theory as theoretical support. Takingelderly migrant workers as research object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case method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mental need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inall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ractical processof intervening in the spiritual life of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and gives some relevantsuggestions on how to meet the spiritual life needs of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work,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the spiritual life of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Key words: social work;elderly migrant workers;spiritual need.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1
    1.2.1 理论意义 ..................................................................................... 1
    1.2.2 实践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3
    1.3.3 文献评述 ..................................................................................... 4
    1.4 创新点 ............................................................................................. 4
    2 研究设计 ............................................................................................... 5
    2.1 概念界定 ......................................................................................... 5
    2.1.1 社会工作 ..................................................................................... 5
    2.1.2 高龄农民工 ................................................................................. 5
    2.1.3 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 .................................................................. 5
    2.2 理论依据 ......................................................................................... 6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6
    2.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 6
    2.2.3 优势视角理论 ............................................................................. 7
    2.3 研究方法 ......................................................................................... 7
    2.3.1 文献法 ......................................................................................... 7
    2.3.2 访谈法 ......................................................................................... 7
    2.3.3 个案法 ......................................................................................... 8
    2.4 研究样本 ......................................................................................... 8
    2.4.1 访谈对象选择 ............................................................................. 8
    2.4.2 个案对象选择 ............................................................................. 9
    3 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现状分析 ........................................................... 10
    3.1 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表现 ...................................................... 10
    3.1.1 家庭情感需求困境 .................................................................... 10
    3.1.2 社会交往需求困境 .................................................................... 10
    3.1.3 文化娱乐需求困境 .................................................................... 11
    3.1.4 自我实现需求困境 .................................................................... 11
    3.2 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成因 ...................................................... 12
    3.2.1 个人原因 ................................................................................... 12
    3.2.2 家庭原因 ................................................................................... 13
    3.2.3 企业原因 ................................................................................... 13
    3.2.4 社会原因 ................................................................................... 13
    4 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方法探索 ..................................... 15
    4.1 个案研究 ......................................................................................... 15
    4.1.1 接案 .......................................................................................... 15
    4.1.2 预估 .......................................................................................... 15
    4.1.3 计划 .......................................................................................... 16
    4.1.4 介入 .......................................................................................... 17
    4.1.5 评估 .......................................................................................... 23
    4.1.6 结案 .......................................................................................... 23
    4.2 一般性总结 ...................................................................................... 24
    5 结论与讨论 ......................................................................................... 25
    5.1 研究结论 ....................................................................................... 25
    5.2 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 25
    5.2.1 个体层面 ................................................................................... 25
    5.2.2 家庭层面 ................................................................................... 26
    5.2.3 企业层面 ................................................................................... 26
    5.2.4 社会层面 ................................................................................... 26
    5.3 研究反思 ....................................................................................... 27
    参考文献 ...................................................................................................28
    附 录.......................................................................................................31
    致 谢.......................................................................................................3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起来,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除了种地,外出务工成为了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许多中老年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因为城市里有比乡村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农民工群体的高龄化现象开始凸显。
   
    2019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2岁,比上年提高0.5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2.1%,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22.4%,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逐年提高。
   
    一般来说,年逾五十,本该是颐养天年,儿孙绕膝的年纪,但是这些高龄农民工还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挥洒汗水。这些身体上早已“力不从心”的高龄农民工,有的甚至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谁又能体会他们思念故土,孤单寂寥的心酸。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不断丰富和精神文明都在不断提升,在关注高龄农民工的物质生活问题同时也应该着重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为其提供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本文以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研究为焦点,把社会工作对农民工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精神方面,有效帮助该群体适应城市的生活,提升生活幸福感。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拓宽了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就目前来说,已有对高龄农民工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涉及社会工作的还比较少,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研究,有利于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问题上提供新的方法,拓宽了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第二,对农民工需求的探索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学者对农民工精神需求的研究主要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重点,对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研究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高龄农民工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困境、生活困境、养老困境和医疗困境上,一般只是将精神需求作为生活困境的一个表现呈现。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研究,对农民工需求的探索与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高龄农民工精神生活水平,解决他们的精神困境。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提升高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水平,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有利于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过程,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是有效解决高龄农民工精神困境的重要途径。
   
    第二,丰富高龄农民工的生活内容,提升幸福感。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任何年龄任何职业都不例外。丰富生活内容,对于提升高龄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起来大体有几方面:精神需求现状,精神需求困境,精神需求解决对策。
   
    精神需求现状研究。郑永廷调查发现我国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存在有“道德生活的缺失与功利倾向、精神生活的物欲倾向、工具理性对精神生活的挤压倾向、精神生活感性动的倾向”。李滨在《新形势下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中提到,农民工在新形势下有新的精神文化需求,表现在五个方面上,其一是我国精神文化需求产品对农民工群体供给不足;二是精神文化产品价格普遍偏高,农民工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承担;三是农民工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充足时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农民工受自身素质的限制,精神文化层次不高;五是社会上为农民工提供的精神文化生活设施缺乏。
   
    精神需求困境研究。严佩升从高龄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就业、家庭、精神生活等方面剖析其生存发展状况,发现高龄农民工这一群体存在收入增长空间限制、应对危机能力不足、消费力水平低下、家庭负担沉重、身体机能下降等困境。程新征着《中国农民工若干问题研究》指出,农民工的问题主要有这些方面:缺乏农民工群体生活,文化需求“饥饿”状态、文化处于边缘化困境、农民工群体文化流动性强,参与性不高。
   
    精神需求对策研究。邹元莲、刘四辈在《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文中提出,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形成满足农民工精神生活的有利舆论导向,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宣传,二是农民工不仅要成为名义上的工会成员,更要做实际的工会成员,使他们充分享有作为工会会员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三是要从宏观的角度,例如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面去满足农民工的精神需求。李贵成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的现实困境及其构建机制研究》一文中阐述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的应然机制,其中包括变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让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提升有关部门的组织管理程度,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构与市民平等的话语权;要发挥市场的参与功能,落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转化体系;新生代农民工要提升自身素质,为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增添素质方面的动力。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笔者在对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学者对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的研究尚处于缺乏状态,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以及 5 名高龄农民工的访谈,总结出他们面临的精神需求困境主要集中于家庭亲情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需求以及自我提升需求四个方面;个案介入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服务对象的情绪明显得到缓解,精神状态提高,介入取得了显着效果。
   
    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高龄农民工,研究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使研究具有针对性,打破了传统的从整个农民工群体角度对精神需求问题的研究。
   
    研究中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高龄农民工进行访谈,获得关于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现状的第一手材料,界定了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的具体表现方面。精神需求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其产生具有深刻的多层次原因。对有精神需求典型案例进行个案介入,评估分析案主的问题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个案的思考以及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产生原因的分析,为今后社会工作介入解决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问题提出具体的参考意见建议。
   
    5.2 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5.2.1 个体层面

   
    (1)引导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和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为高龄农民工提供专业的服务(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提升高龄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帮助高龄农民工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和生活习惯,丰富高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2)提升自我效能感。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增能和优势视角的工作理论出发,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高龄农民工重建自信,帮助其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高龄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社会交往,进而增强高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增强自信力,从而使高龄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生活。
   
    (3)培养良好心态。社会工作者为有需求的高龄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试着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可以通过唱戏、扭秧歌、打快板、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情绪转移或调节,缓解心理压力,培养积极心态,及时调整心理压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努力提高自我的情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5.2.2 家庭层面

   
    (1)家人的关心与陪伴。高龄农民工外出打工,家人应该经常给予其生活上的及精神上的关怀,可以通过探望、打电话、开视频等形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常嘘寒问暖。鼓励有能力的家庭成员在空闲时来探望高龄农民工,一起见面或者吃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2)科技产品的运用。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家人或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高龄农民工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培养高龄农民工运用现代科技掌握新鲜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只能手机与家人沟通,看新闻等。一方面增长了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与亲人沟通的途径。
   
    5.2.3 企业层面
   
    (1)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倡导重构建包容农民工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牢固树立农民工的平等职工地位,对待所有员工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年纪大而歧视他们。
   
    (2)保护高龄农民工的平等权益。支持高龄农民工参与企业管理及企业发展的实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认真解决高龄农民工在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鼓励高龄农民工在企业中稳定工作和积极贡献,既然选择了外出打工,就要认真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组织一些企业活动,丰富高龄农民工娱乐生活。
   
    5.2.4 社会层面
   
    (1)政策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担任倡导者的角色,明晰高龄农民工群体的需求,代表他们与政府对话,帮助他们获取福利,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评估现行政策中的法律缺陷,倡导立法以及政策的拟定和落实。
   
    (2)完善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将丰富高龄农民工业余文化活动作为其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两方面开始着手: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向高龄农民工开放,鼓励他们使用社区文化娱乐设施。二、社会工作者应争取民间和政府资金,为农民工聚集社区建立文化活动室;依靠社会捐赠和政府投资,设立农村书屋,添设体育器材,社会工作机构倡导社区完善农民工聚集社区基础的基础设施,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让高龄农民工在工作之余能够锻炼身体,改善心情;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活动。
   
    (3)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强化高龄农民工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在正式支持网络方面,通过在社会、企业、社区中进行广泛的社会呼吁,协助政府帮助人们认识到高龄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为其提供社会支持;在非正式支持网络方面,与高龄农民工家人、朋友或邻居取得联系,经常与其进行交流沟通。
   
    5.3 研究反思
   
    (1)不同地区不同农民工群体按需服务,不能贪图省力搞“一刀切”。社会工作者在为高龄农民工实际的服务提供过程中都要注重按需服务,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注重将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需求进行整合,考虑服务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年龄层次、工作性质等差异。同时也要注意调动高龄农民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形成双向互动模式,以期服务效果发挥最大化,切实满足高龄农民工的精神需求。
   
    (2)社会工作者尽力为高龄农民工解决困难,但社会工作者不是万能的,遇到社会工作者能力范围受限的领域,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应充当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帮助有需要的高龄农民工链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医生、警察等等的服务,完善他们的正式支持网络。正是社会工作专业善于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多部门合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Li Tao, Francis K.W. Wong, Eddie C.M. Hui.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of migrant workers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2(4):193-202.
    [2] Yongxia Gui, JohnW.Berry,Yong Zheng. Migrantworkeracculturation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rcutural relations, 2012, 36:598-610.
    [3] Daniel Fu,Keung Wong, Xuesong He, et al.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in prevalenceand correlates[J].Soc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8, China:43(6): 483-489.
    [4]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9.
    [5] 郑永廷, 罗珊.中国精神生活发展与规律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6] 朱启臻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35.
    [7]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8] 罗子明. 消费者心理学(第二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10] 李晨, 赵海云 .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休闲养老精神需求研究——以靖安县中源客家避暑小镇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01):7-11.
    [11] 晋一棋, 姚程婷, 孙姝玮 , 郭光辉, 祝添. 基于社会工作教育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精神关怀探析——以杭州市为例[J]. 知识经济, 2019(34):28-32+34.
    [12] 徐龙超.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J]. 新西部, 2019(12):8-9.
    [13] 张志胜, 王悦. 皖北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困境及破解策略 [J]. 沈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21(05):551-556.
    [14] 刘燕, 唐硕, 李明哲, 李松林. 关于我国养老事业现状的调查[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26.
    [15] 夏延芳. 论高龄农民工社会救助精准治理体系构建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40(09):1-6.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原文出处:马敏. 社会工作介入高龄农民工精神需求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