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检察机关行政公诉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探析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王颖
发布于:2020-06-30 共1427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一篇】行政法硕士论文(导师推荐阅读6篇)
【第二篇】“律师驻队”模式在城管执法中的应用探究
【第三篇】过错责任在行政处罚中的适用研究
【第四篇】 检察机关行政公诉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探析
【第五篇】地方行政程序法听证法律制度构建
【第六篇】旅游强制购物市场监管问题与法律完善

  行政法硕士论文第四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摘要

  随着2015年公益诉讼试点开始在我国实行,行政公益诉讼在全国13个省市区展开,各地法院陆续接到此类诉讼案件.这是该项制度从实践开始正式着手推进的体现,到了2017年,新《行政诉讼法》在法律上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得到相应完善.这种制度让法律监督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与行政机关相对抗现实化,不管是从目前的现状出发解决民告官之难问题,还是从诉讼中调查取证能力角度,都具有内在合理性,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在实践中此种检察机关监督权的行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方面效果显著.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兴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试点以来的案件进行分析,这类诉讼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举证责任分配上的问题.当前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实施过程中,从承担的举证责任来看,检察机关的责任偏重且举证责任内容不明晰,同时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内容也不明确.笔者从制度规定上入手找寻问题所在,发现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对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及举证内容规定相对模糊,再加上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在制度保障上匮乏,结果导致检察机关在此类诉讼中承担的举证责任繁重且不明晰.

  因此,笔者通过研究文献和分析案例,来找寻一条路径试图解决现实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检察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过重且不明确.首先,笔者从举证责任分配原理出发论证了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合理性,进而支持此类诉讼中由检察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的主张,紧接着将检察机关应当承担的具体举证责任内容进一步明确化,同时将检察机关调查权给予一定强制性保障,确保检察机关在此类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地位.笔者之所以选择在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提高现实中此类诉讼效力,以推进整个制度向前发展.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分配

  Abstract

  In 2015, the trial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ega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the new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The system of prosecution instituting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has been fully promoted in society. This system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legal supervision organs confront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the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Wheth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ivil prosecution,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gathering ability in litigation, it has inherent rationality and meets the needs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practice, the exercise of supervision power of such procuratorial organ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As a new syste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whe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institute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s since the pilot project, the allocation of burden of proof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is kind of litig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utting forward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the burden of proof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is too heavy and the content is not cl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 of burden of proof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is not clear.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ystem, and finds that in the current laws, 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e alloc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itiat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are relatively vague. In additio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lack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evidence. As a result, the burden of proof assum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such litigation is heavy and unclear.

  Therefore, by studying literature and analyzing cases,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in the cases of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rought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that is, the burden of proof assum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is too heavy and unclear. The author first explor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ain burden of proof allocation in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itiat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from the principle of burden of proof allocation, and then supports the allocation of the main burden of proof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such litigation. Then the specific burden of proof that procuratorial organs should bear is further clarified, and the investigative power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is also clarified. To ensure that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bear the main burden of proof in the allocation of burden of proof. The author studies the allocation system of burden of proof for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litigation in rea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ystem.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rocuratorial organs; allocation of burden of proof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V

  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研究意义......................................................................................................2

  第三节研究综述......................................................................................................3

  一国内研究综述..................................................................................................3

  二国外研究综述..................................................................................................5

  第四节研究方法......................................................................................................6

  第五节创新点..........................................................................................................6

  第一章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特性..........................................8

  第一节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性质......................................8

  第二节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相关诉讼制度举证责任分配的区别....10

  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普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区别........10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区别........11

  第二章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现状与问题............................13

  第一节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现状....................................13

  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立法现状................................13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实践现状................................14

  第二节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问题....................................16

  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未确定............................17

  二检察机关承担具体举证责任内容不明晰....................................................17

  三检察机关调查权缺保障................................................................................19

  第三章完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21

  第一节确定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21

  第二节规定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具体内容............................24

  第三节加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规制................................................................26

  结语..............................................................................................................................28

  参考文献......................................................................................................................29

  附录..............................................................................................................................32

  致谢..............................................................................................................................33

  论文独创性声明..........................................................................................................34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34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近年来,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这些案件正是反映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心声.其中大多数案件涉及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及食品药品安全与环境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在这类案件中一些行政机关不作为或者违法作为,使得国家和公共利益受损.人民敢怒不敢言,就算民告官,最后基本上都是草草收尾,不受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长此以往,愿意提起公益诉讼的公民、组织愈发减少,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就更少了.显然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受损缺乏救济,从一方面可以看出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备,可见最高检察机关被授权在部分地区试点工作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正是因为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具有相当的公正性与非私己性,同时维护国家与公共利益也是其职责范围,还能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值此之际,提出了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要求,最高检察机关经过深入调研后,起草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于2015年开始在13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实施摸索着走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再从实践和法律上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2017年6月27日,正是试点结束两年之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结合试点以来的情况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加以修改,在该法第25条中增加第4款规定.从法律层面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具有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职责,这意味着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合法化.检察机关履职过程中,如果发现对以下领域享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存在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时,首先要做的是应向涉事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在该行政机关接收到检察建议后,仍拒绝纠正或者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可依法据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7年7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完成了从最初的试点实践、理论研究到现在法律制度的转变.但是将试点以来发生的案件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结合起来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此类案件中的主要困难与争议之一.因此,学界开始掀起热潮,学者们纷纷开始从公益诉讼试点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尝试从科学化、法制化的角度为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其良性发展.

  第二节研究意义

  2017年6月27日新《行政诉讼法》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予以认可,这个关键节点之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在全社会上推进,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愈发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实在试点过程中,就如何对污染物进行取证才能保证该污染物的收集取证过程的合法、可信,并同时能在庭审中能被对方或者是法官认可;以及应该选取哪一级环境评估、鉴定机构来进行辅助的评估鉴定才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庭审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是否要确立由检察机关负举证责任的原则,行政机关只对其掌握的具有保密性的规范性文件和涉及高度专业技术性的问题负有举证责任,试点过程中有不同观点.后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规范文件,对其中的问题加以具体规定.但是分析试点以来,乃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予以确立之后的该制度实行的情况,发现实践适用与法律法规中关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及内容仍显模糊,不能很好地解决行政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存在的这个问题与争议.

  作为一项新兴的制度,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以及该如何保障该种分配方式,不仅仅是诉讼中的技术层面问题,更关系到最终案件事实如何认定,左右着裁判结果,影响司法这杆秤的平衡.同时会影响行政公益诉讼能否发挥其该有的功能,乃至整个制度的命运走向.在已知此类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重要性的前提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刚确定之时,相关制度亟待加强改进的这个契机,明确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及具体内容是当务之急.

  举证责任是检察机关提起此类诉讼中的关键环节,关乎该制度前进方向与存亡.对此类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进行研究,掌握诉讼过程中正确有效运用举证制度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有依据有条理收集证据,提高诉讼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为整个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基础.出于这样的本意,笔者对公益诉讼试点开始至今发生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进行研究分析,支持此类诉讼由检察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方式,并对此类案件中的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内容进行区分并明确,从理论层面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完善作出新的尝试,从局部出发推动整个诉讼制度进步,从而更好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节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争论并未随着新《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确立而停止,反而甚嚣直上.近几年来,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社会上从局部到全国开始推行,引来学界对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广泛关注,这方面的论著及文章陆续发表,但就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及分配具体内容方面尚未达成统一认识,总的概括起来,存在以下四种观点.

  观点之一是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这类诉讼的举证责任应当遵循《行政诉讼法》之规定,那就是在此类诉讼中统一由被告对其做出的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被告的举证责任是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既然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本质上属于行政诉讼,按照《行政诉讼法》之规定来确定举证责任是理所应当.从促进依法行政角度看,由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是该项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于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以及国家和社会公益损害后果,检察机关可以进行举证,但如果提供的证据没有成立的,并不因此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1.在支持行政公益诉讼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情况下,有学者对举证内容具体表现进行分析:(1)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的内容是其行为合法与否,以及作出行为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2)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内容是公共利益已经受损或即将受损事实;(3)在一种情况下,原告只需要向法院提供线索,即只有受益人而没有特定受害人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主体违法行政行为案件,在法院立案后,被告对没有违法情形举证;(4)"谁主张,谁举证"则适用于提供其他程序上以及民事上的有关事实等证据材料2.

  观点之二是检察机关应该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主要是源于其强大的举证能力以及法律专业人才上的优势.同时,基于行政行为的作出具有公定力,检察机关也只有在掌握充分的证据的前提下才能对其提出诉讼,这样做在维护稳定的行政秩序方面也有助益.除此之外,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也从根本上阻止检察机关滥用行政公益诉讼权3.也有学者对此看法予以反驳,正因为在调查取证方面,作为行政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检察机关拥有比一般行政诉讼中原告更有经验、手段更多,那么在本质上反而是加重了被告的举证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唯有更好地证明其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才能说明其正确履行监管职责,而没必要将举证责任全盘倒转到检察机关身上4.在主张检察机关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情形下,有学者据此进一步提出主张,那就是检察机关应该根据不同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类型,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内容,具体表现为:一、针对存在公共利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事实或者有被侵害危险事实的情况,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二、只有受益人而无特定受害人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案件,检察机关只需提供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客观存在,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从而推定该事实与被告的行政行为具有因果关系,而行政机关承担证明行为合法的证据5.

  观点之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应当综合适用'谁主张,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来确定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这种情况下,两机关互有责任,侧重点不同而已.检察机关承担提出初步证据的举证责任;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6.同样是赞成在此类诉讼中应当综合适用两种不同举证责任规则,有学者支持直接按照行政机关作为以及不作为两种类型案件构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为类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不作为类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就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以及公共利益受到的侵害承担举证责任7.前者是从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与证据远近的角度出发.后者是防止此类诉讼违反"不得自证其罪"的证据规则.

  观点之四是主张德国学者普维庭教授在罗森贝克的规范性学说基础上提出的修正的法律规范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这是可适用于我国行政诉讼甚至所有类型中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即当事人应当对其有利的法律规范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同时赋予法官根据案件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使用公平原则、盖然性原则、利益衡量原则等被实践证明在特定领域和条件下是科学和可行的证明原则8.

  总之,对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及具体内容,学者们看法不一,归纳起来,则是以下四种分配方式:第一种是行政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第二种是检察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第三种是综合适用适用'谁主张,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第四种是按照行政机关作为以及不作为进行举证责任分配以及修正的法律规范说.同时学者们针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具体内容的承担也持有不同见解,主要是在支持不同的举证责任方式下,分析出不同主体承担的举证责任内容.支持此类诉讼中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下,有学者认为只由行政机关承担证明其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内容,其他的举证内容不做详述;也有学者不予认同,倒是认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举证责任内容.在支持检察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情形下,有学者主张应当由检察机关承担案件有关的所有举证责任内容,但在只有受益人而无特定受害人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的案件,检察机关只需提供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客观存在,承担这样的初步举证责任.综合适用'谁主张,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的情形下,有学者主张检察机关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内容,行政机关就其行政行为合法与否进行举证;也有学者认为应当根据作为与不作为类案件分配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内容.最后,在主张德国学者普维庭教授在罗森贝克的规范性学说基础上提出的修正的法律规范说的情形下,当事人应当对其有利的法律规范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同时法官会灵活根据公平原则、盖然性原则、利益衡量原则对此类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内容予以分配.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虽然实践中以及理论层面对其称呼不相一致,但不妨碍世界各国对其进行交流与完善.在英国,检察总长制度,就起到行政公益诉讼作用,检察总长除了有权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外,还可以在被要求禁制令或宣告令或同时请求这两种救济时,通过出借他的名字来阻止某种违法行为而提起诉讼.这种方式下,检察总长将禁制令和宣告令这种原本着眼于捍卫私人权利的救济转变成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的公法救济9."行政公益诉讼"是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制度同其他普通诉讼一样,是受相同的法律调整,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并未因此作区分.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02条的规定,有权诉诸司法审查的情形包括:行政行为导致法定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或者受到有关法律规定之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或损害.基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国会可以授权检察总长对行政机关的行为申请司法审查,或者依法指定其当事人作为私人检察总长,这样的规定下就产生了一个案件或争端10.在坎普案件之后,作为诉讼的原告,必须承担的举证责任包括:其一,事实损害;其二,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这指的是当事人要求保护的利益是包含在法律或宪法所保护或调整的利益范围以内的11.而在举证责任分配方式上,美国和英国都主张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要根据主体的不同分别审查法律事实问题,并可选择运用多元证明标准.

  法国的行政诉讼主要分为越权之诉及完全管辖之诉.其中,越权之诉也可称为行政公益诉讼,在当事人利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之时,有权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可据此请求撤销该行为12.在这类诉讼中,不要求原告必须与所起诉的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原告须证明其具有诉的利益;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范围较为广泛,起诉主体除了本国公民、法人,还包括不具有法国国籍的外国人与法人.越权之诉中,起诉人担负举证责任.根据行政诉讼程序的纠问性质,若此起诉人已经严肃地作出称述,构成了证据端绪,以支持自己的主张,那么,法官可以要求政府部门说明受指控决定的制定理由,并反过来承担举证责任13.在德国,团体诉讼和宪法诉讼均可维护公共利益,前者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某一领域的某些团体享有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后者是为维护宪法所保护的利益,任何公民均可以向宪法法院提起的诉讼.总而言之,在德国和法国,行政法院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时,会根据专门的法律和判例规定举证责任和举证标准,针对不同案件适当降低或升高证明标准,因此不同案件中,诉讼双方可能被要求承担不同的举证责任.

  第四节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最高院公布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说明我国此类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法律制度存在的亟待解决并且可以创新的地方,同时为了清晰阐述笔者的观点,特选取相关案件进行对比或者个案来辅助说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笔者支持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由检察机关在此类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分配主张,同时将诉讼双方应当具体承担的举证责任内容予以确定,笔者期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推进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顺利实施作出些许贡献.

  第五节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是从先行立法与实践案例角度分析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既存的问题,笔者主张在此类诉讼中由检察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分配方法,并且据此明确具体举证责任内容.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者赞成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但仅基于理论上检察机关所掌握强大调查权举证权的角度,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及举证责任分配原理予以进一步论证.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结语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新《行政诉讼法》中予以确立,在实践中也是仅仅经历三年左右时间.从实践到理论制度完善,再运用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给研究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学者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首先,在诉讼法整个大框架中,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处于的是隶属者的地位,其与普通的行政诉讼法制度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它的特性.尤其是在举证责任分配这一方面,由于两种诉讼模式的目的、主体及程序上的不同,让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承担与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责任方式一致,是不理智的选择.而相较于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与程序决定了承担举证责任时完全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或者如环境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与实际不符.

  目前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存在不同看法,基于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相对不全面明确,在实践中出现检察机关在提起此类诉讼时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而行政机关几乎不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局面.总之,在试点开始至今,从理论与法律制度上对此类诉讼加以完善,对此类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及配套机制进行加强改善是目前趋势所在.

  笔者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的内在支撑,确立由检察机关在此类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的具体内容,并且主张法官依据案件的不同对承担国家和社会利益受损举证责任的不同程度予以区分对待.同时笔者对检察机关的调查权进行强制性保障规定方面提出三条建议,从而保证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能够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制度.其中举证责任分配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根据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不断加强完善,当然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坚信未来,我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将逐步大步向前迈进,推动整个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致谢

  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已匆匆而过,自己已经从一个初来上海的懵懂小姑娘变成将要步入社会的职业人.在这段读研的时光里,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我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不仅教会我知识,还教会我如何做人.

  倘若没有来到上海,没有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我想我此刻可能就是在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里做着重复而简单的人事工作,心系大千世界,空有一腔想出去走走的热血.但是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不仅在学校学习到与本科完全不同的专业知识,还打开了自己看世界的大门.让我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有宽旷的胸怀,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是人生的意义.

  特别是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的时候,我的导师王宏副教授在我身边悉心教导,帮助我一遍一遍地修改论文提纲,指导我分析案例.尽管老师工作繁忙,但仍每周抽出时间来我和探讨论不足之处,让我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在此,向王宏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同时,在法学院的课上,给了我淳淳教导的老师们;在日常生活给予我帮助、在我烦闷之时开导我的朋友、室友们.没有你们的关切,我也不会顺利的写出这篇论文.在此感谢你们!

  人生漫漫路,我在这里开启新篇章,铺垫未来,因为有上海师范大学以及法政学院的老师的帮助与关怀,我才把这一章完整而成功的写完.等待我的将是更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1]黄学贤、王太高.《行政公益诉讼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马怀德.《行政诉讼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威廉·韦德.《行政法》[M].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7]高家伟.《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年版.
  [8]吕立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9]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1]阎魏.《诉讼证据规则原理与规范》[M],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12]陈光中、江伟.《诉讼法从论》(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许崇德、皮纯协.《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7]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意]莫诺·卡佩莱蒂主编.刘俊祥等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美]H·W·埃尔曼.贺卫方、高鸿均译.《比较法律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
  [20]史蒂文·J·卡恩.张梦中、曾二秀、蔡立辉等译.《行政法原理与案例》[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让·里韦罗、让·瓦利纳.《法国行政法》[M].鲁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学术期刊:
  [22]季美君.《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路径》[J].中国法律评论.2015(03).
  [23]傅国云.《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中国检察官.2016(3).
  [24]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若干热点问题探讨》[J].法学.2005(10).
  [25]林仪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难题与司法应对》[J].东方法学.2018(2).
  [26]王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7(4).
  [27]贺卫方《.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判决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28]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J].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29]朱新力.《行政诉讼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研究》[J].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30]李大勇.《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从被告举证到多元主体分担》[J].证据科学.2018年第26卷(第三期).
  [3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培训班编:《行政诉讼法专题讲座》,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版.
  [32]孙蜜吉.《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完善》[J].法制沙龙.2016年第9期.
  [33]杨解君、李俊宏.《公益诉讼试点的若干重大实践问题探讨》[J].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4]葛先园.《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报.2019年第一期.
  [35]参见齐树洁、黄斌《.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6]赵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5年20期.
  [37]冯桂波.《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9期(下).
  [38]李国光.《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行政审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在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2月13日).《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2003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9]刘慧、顾玲、朱月柏.《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6月(中).
  [40]孔祥稳、王玎、余积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调研报告》[J].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
  [41]郑萍.《略论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权之建构》[J].福建论坛.2004(10).
  [42]刘艺.《检察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索》[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年3月第25卷第2期.
  [43]王利民.《论举证责任倒置的若干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3(01).
  [44]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回顾与展望-基于"一决定三解释"及试点期间相关案例和《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45]张百灵.《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完善-以《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为蓝本》[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7月第19卷第4期.
  [46]王雪梅.《行政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7年5月第19期第3卷.
  [47]于静.《行政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J].人民检察院报.2015年第14期.
  [48]高家伟.《公正高效权威视野下的行政司法制度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9]田凯.《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程序设计》[J].法治研究.2009(5).外文文献:
  [50]George W. Bradner, Rules of Evidence as Prescribed by the Common Law for the Trial of Actions and Proceedings (2nd ed.) (1898).
  [51]Grandey, Gerald W.Public Interven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Denver Law Journal, Vol. 51, Issue 2 (1974), pp. 177-214.
  [52]Mopsik, Donald.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dure. Southwestern Law Journal, Vol. 8, Issue 3 (Summer 1954), pp. 253-265.
  电子文献:
  [53]《立足诉讼目的的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最近引用期2019.02.1012:12
  [54]阿拉善左旗人民检察院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公益诉讼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2d76fca8-b70e-4f7b-9cfe-a73200b49f19
  [55]贞丰县北盘江镇人民政府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ac41d3cf-2c49-46ae-9960-a7ac0171cded
  [56]安义县人民检察院诉安义县国土资源局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25672436-578f-45cd-b549-a9f200334e52
  [57]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人民政府乡政府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
  [58]普安县龙吟镇人民政府乡政府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9584385e-d1dc-4c08-bcfe-a7b30172a3d2
  [59]泰州市姜堰区人防空办公室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19e659bb-d71b-47e6-bde9-a7e400aa356d
  [60]晴隆县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环保)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b634367d-0de0-4493-bc14-a77101828a0b
  [61]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就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起诉被告乳源瑶族自治县财政局、乳源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第三人乳源瑶族自治县高涧水库养殖场,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89734e9a-5bb8-4ee9-9732-a87800af4140
  [62]仁化县林业局行政监察一案,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content/content?DocID=6ec54658-90f9-4612-be86-a7e600bea9c9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王颖.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