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中国梦”的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5 共5070字
论文摘要

  2012 年 11 月,***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 3 月,在当选国家主席后他又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强调"中国梦"是 13 亿中国人的梦,是强国梦,更是富民梦."中国梦"的提出也一度成为 2013 年年度最热词.由于"中国梦"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出现了许多"中国梦"与长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美国梦"的比较研究(石毓智,2013;朱继东,2013;孟睿思,2013),但讨论的重心大多集中在历史文化层面,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鲜有.因此,本文试图在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下,借鉴相关的话语分析理论,从微观的文本描述和宏观的历史文化分析两个层面,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综合考察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讲话和演讲的话语建构,旨在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意义,探讨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一、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分析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揭示语篇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又如何为之服务(辛斌,2008).作为一种以社会为本、跨学科的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以往的话语分析,它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解释话语,把语言与社会紧紧联系起来.批评话语分析这个名称是由 Fairclough 在 1989 年正式提出,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西方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批评"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和纠正各种对客观事实的扭曲和歪解,揭示语言是如何被用来实施控制并导致或维护社会不平等的(Fairclough,1989)."话语"被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任何形式的语言使用."权力"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拥有主导或领导权"(Fairclough,1992)."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理解世界、整理和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是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呈现的基础,是为该群体提供社会态度和信仰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心理结构.批评话语分析最早的研究领域是媒体语言,强调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是权力和意识形态.本文采用Fairclough(1989)的社会文化分析法,即话语分析三维模式(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内涵,解读其隐含的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Fairclough(1989)认为文本维度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语言学分析.

  话语实践视语篇为一种生产过程,包括文本的产生、分配和消费三个过程,由于影响话语的社会因素不同,这些过程也会因话语的不同呈现出相异的特征.社会实践维度关注社会分析,将话语置于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中,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力如何以各种方式介入话语以及话语如何对意识形态和权力进行维护、批判和建构.

  由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起源于西方,关注的多是欧美国家的话语,研究对象以西方话语为中心,对非西方的中国话语关注较少.作为政治话语的"中国梦"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中国的语境下,以批评话语分析为指导,审视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中国梦",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充实中国政治话语分析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地位.

  二、"中国梦"的话语实践

  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讲话和演讲与社会实践之间有一个话语实践,这是连接文本维度与社会实践维度的桥梁.文本特征与社会实践体现了互文性,即文本、话语与文化的关系.互文性是语篇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话,而且是社会的、历史的、认知的、文化的对话(徐涛,2006).互文性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让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梦"的各种行动,即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的继承和发展,这就体现了互文性.尤其是***在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与历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比如: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 年 3 月 23 日)

  "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自鸦片战争以后,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强调这两个奋斗目标.如江泽民在 1998 年人大闭幕会议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到了当时的奋斗目标是:

  (2)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

  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相对于前两个目标来说,算是比较新的提法,但之前同样有类似的提法,胡锦涛在2008 年人大闭幕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有提到"为人民造福":

  (3)我们要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当好人民公仆,诚心诚意为人民造福.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它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利益,为人民造福,也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即"中国梦"的第三个目标.可见"中国梦"的目标同样是互文性的体现,尽管说法有些不同,但基本内涵与中国共产党之前的治国方略无异,是其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互文性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可视为执政意识形态的重塑,用"中国梦"这个全新的概念向中国和世界传达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价值理念.另外,***每次在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话或演讲中,频繁使用了"我们"这个词.

  比如:

  (4)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在广州战区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 年 12 月 8 日)

  (5)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 年 5 月 4 日)

  (6)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 年 5 月 4 日)

  (7)我们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广大青年必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 年 5 月 4 日)

  人称代词复数"我们"的频繁使用,更是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我们"在讲话或演讲中的使用多是号召"行动",而行动的"动作者"是广大民众,但行动的决定力量是演讲者所代表的领导集体,同样是动作者,但在行动过程中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一方是领导者,一方是被领导者.即一方是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另一方是普通或特定民众,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本来双方分别处在两端,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通过如上"我们"这一语言策略,尽量缩短两者距离,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氛围.当然事实上,距离是不可能消除的,讲话的背后还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每个语言工具的使用和表达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因为语言在其中传达着更多的意义和目的."去权威化"的语言手段"我们"的大量使用虽然能够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党的意识形态更容易传达,但最终还是为了要维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固有的距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梦"话语的一提出,全国民众自上而下的学习过程即"中国梦"话语的分配和消费过程.***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或演讲采用了朴实的文风,提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符合广大民众的需要,也能使广大民众更好地接受党当前的价值理念."中国梦"这个话语实践的分配和消费过程,是党意志的体现,也是服务于党的需要.把党的梦和人民的梦连结在一起,使两端的消费者有了共同的利益和追求.

  三、"中国梦"的社会实践

  施旭(2012)认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应该从本土的、历史的、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具体到本文讨论的***关于"中国梦"的话语建构,是在一个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产物.

  "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近代中国,国家被欺凌,人民在痛苦中,没有国家的成功就没有个人的成功,这是显然的事实.如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实现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1949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1978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据此,"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烙印.***在阐述"中国梦"时,就直接引用了儒家经典《尚书》里的话语.比如: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2013 年 3 月 17 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所有个人、团体、国家获取事业成功的共同经验.这是两个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层面,要建功立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曰立志,二曰勤勉,立志是建功立业的前提,勤勉是建功立业的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实难以成事(陈鲁明,2013).引语中表达的志存高远、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与"中国梦"的理念是相契合的.因为中国人民当前想要取得的"伟大功业"就是实现"中国梦",而要取得成功,就需要有"伟大的志向"即把"中国梦"变为现实的志向,更需要"辛勤不懈的工作"即讲话中指到的各项措施和行动.所以说",中国梦"把这句引语具体化了,用现代的元素去呼应历史的格言,增添了时代感,***的引用恰到好处.此外,《尚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引用其中的语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能够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话语,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属性.在基于国内国际复杂现实下,新任国家主席***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强调这是 13 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这是至今为止,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中国精神,"中国梦"是一个需要国人深入认识和思考、带有启蒙性质的重大课题(公方彬,2013)."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它与党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特定环境下微观层面的话语,同时也是宏观层面党的执政理念或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在这两者之间即"中国梦"的政治话语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之间形成的话语建构具有极强的话语影响力,足可以把党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促使中国民众行动起来,为实现梦想而奋斗."中国梦"是中国民众一个重要的"象征性资源"(symbolic resource)(van Dijk, 2001),因为一经提出或多或少可以起到对公共话语(publicdiscourse)的控制作用,媒体话语(media discourse)诸多关于"中国梦"的报道及其成为 2013 年年度关键词就是有力的佐证.这就说明党的执政理念或意识形态可通过以讲话或演讲的形式控制公共话语,使"中国梦"的思想深入人心.另外,***首次提出"中国梦"所处的语境如时间和地点与党要宣扬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以***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选择两周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展览主题与"中国梦"思想的一致性.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定语境(时间和地点)来阐述"中国梦"这一话语行为,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通过控制公共话语,用"中国梦"这一伟大思想来表明执政的坚定决心.

  四、结语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指导,探讨了"中国梦"这一政治话语."中国梦"的话语的互文性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的继承和发展.话语策略"我们"的使用缩短了权力拥有者与被控制者的距离,使党的意识形态更容易传达."中国梦"是历史的必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党中央的执政决心必将使"中国梦"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New York: Longman.1989.

  [2] FAIRCLOUHT, N. Discourse and Soic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3] VAN DIJK, 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D. Schiffrin, D. Tannen,H.E. Hamilton.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C].Blackwell,2001. 352-371.

  [4] 陈鲁明.功崇惟志,业广惟勤[EB/OL].中国军网.2013.www.chinamil.com.cn[5] 公方彬. 实现中国梦需要深入认识的重大命题:大国崛起于精神[J].人民论坛,2013,(4):74-77.

  [6] 孟睿思.中国梦?美国梦?---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J].中国经济报,2013.6.

  [7] 辛斌.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J].外语学刊,2008,(6):145-152.

  [8] 施旭. 话语研究方法的中国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11):5-8.

  [9] 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J].人民论坛,2013.

  [10] 徐涛. 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56-59.

  [11]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建党,2013.

相关标签:社会实践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