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基于“六普”数据分析西藏流入人口的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24 共5263字
论文摘要

  西藏的人口流动( 包括流入和流出)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许多相关研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西方学者有的从消极的角度看内地汉族和穆斯林人口流入西藏,也有人从积极的角度分析西藏人口外流。国内不少学者分析了西藏与内地人口双向流动对民族关系的融合和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但已有的研究几乎都是对局部地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使有一些研究涉及到内地藏族人口较多的地区,也不能反映西藏人口流动的全貌。

  本文拟从人口学的角度,运用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以下简称“六普”) 数据资料对西藏流动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旨在呈现西藏流动人口的新特点。

  本文以研究西藏的流入人口为主,对于“流动人口”一词,本文采用“六普”的定义: “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一、人口流动规模和流动率
  
  人口流动分为流入和流出。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流动,通常首先关注的是人口流动的规模和强度( 流动率) 。这里我们先根据“六普”数据分析西藏流入和流出人口规模、人口流入率和流出率,以及人口净流动规模和净流动率。

  “六普”数据显示,2010 年西藏有流动人口( 或外来人口) 26. 2 万人,其中自治区内跨乡镇的县市内流动人口 0. 2 万人,自治区内跨县市的流动人口 9. 5 万人,从其他省市区流入西藏的人口16. 5 万人( 见表 1) 。【表1】
论文摘要
  
  与全国流动人口状况相比,西藏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明显偏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进一步分析表 1 数据发现,西藏跨省( 市、区) 流动人口比例其实和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区域内的人口流动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西藏跨省( 市、区) 流入人口规模远远超过了自治区内的人口流动规模,这是西藏人口流动不同于全国的一大特点。从跨省流动人口的绝对数看,西藏的跨省( 市、自治区) 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中是最少的。

  “六普”数据表明,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出人口 5. 5 万人,也是全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中跨省流出人口数最少的。计算人口的流出率时通常是将流出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相比,普查数据表明,流出人口占西藏自治区户籍人口的比重很低,只有 1. 91%。

  从人口净流动的情况看,西藏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净流入人口为 11 万人,占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的 3. 66%。

  需要说明的是,人口普查所统计的流动人口只考虑了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其实,不受这种时间限制的流动人口规模远远大于普查数据。仅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面开通至2006 年 11 月 30 日的 5 个月里,通过火车进出藏的旅客达 675113 人次,其中,进藏旅客为 272358人次,出藏旅客 402755 人次。

  西藏与内地人口的这种双向流动,既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也有利于藏文化向内地的传播和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
  
  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受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反之,流动人口的分布特点也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产生影响。因此,考察流动人口的地区往往是研究流动人口的重要内容。

  如前所述,流动人口分为区域内的流动人口和跨区域的流动人口,这里我们只考察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即外省( 市、自治区) 流入人口的来源地分布和西藏流出人口的居住地分布。

  我们先考察流入西藏的人口来源地分布。

  表 2 列出了西藏流入人口主要的 5 个来源省( 市) ,其中,来自四川的人口占了全部流入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甘肃,占 11. 89%,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重庆、河南和青海,从这 5 个省市流入西藏的人口占全部西藏流入人口的近 80%。【表2】
论文摘要

  西藏流入人口主要来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缘性,它们都离西藏相对较近,而且四川、甘肃、青海等与西藏还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借用衡量城市人口集中程度的“城市首位度”的概念,我们计算流入西藏的人口“来源地首位度”———首要来源地人口数与其次来源地人口数之比,得到西藏流入人口“来源地首位度”为4. 26。流入人口来源地如此集中,这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流动人口的流动目的
  
  流动人口的流动目的是研究人口流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从人口流动的目的考察,西藏流动人口有什么特点呢? 在此我们将用西藏与全国的对比来进行分析。

  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中,绝大部分人以“务工经商”为目的,占全部流动人口的 82. 72%,高于全国跨省流动人口中同类人口的比重( 见表3) 。【表3】
论文摘要
  
  西藏除了“工作调动”、“寄挂户口”等目的流入人口与全国同类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相当外,其他目的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都低于全国同类跨省流动人口比例,表明从内地到西藏以“学习培训”、“随迁家属”、“婚姻嫁娶”为目的的流动比例相对于全国的同类流动比例很低。

  从省内流动看,西藏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的比例尽管高于全国同类流动人口比例,但比起跨省流动人口,这一比例已经大幅度降低。表 3数据还表明,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中,“工作调动”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培训”、“随迁家属”、“拆迁搬家”等类型的流动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见,在西藏,无论是跨省流动人口还是省内流动人口,尤其是跨省流动人口,经济性流动是最主要的目的。尽管“六普”汇总资料没有提供流出西藏的人口的流动目的,但从有关的研究来看,西藏人口在内地接受教育、婚姻迁出、到内地务工经商、西藏各级政府干部到内地工作等是构成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的主要原因。

  四、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长短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长短,反映流动人口的生活稳定性程度。“六普”数据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长短分为0.5 -1 年、1 -2 年……6 年以上等多个组,但分组太细不容易看出其规律。

  在这里,我们只粗略地将流动人口分为 3 年以下和 3 年以上两组,并将西藏的情况与全国进行比较( 见图 1、图 2) 。在省( 区) 内流动人口中,西藏在流入地居住3 年以下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比重为 45. 15% ,低于居住 3 年以上人口比重约 10 个百分点。全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居住 3 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比重高于居住 3 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比重近 10 个百分点。【图1-2】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在跨省( 区) 流动人口中,西藏居住 3 年以下流动人口和居住 3 年以上流动人口平分秋色,但全国居住 3 年以下流动人口比重高于居住 3 年以上流动人口比重约 9 个百分点。

  可见,无论是省( 区) 内的流动人口还是跨省( 区) 的流动人口,西藏居住 3 年以上流动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同类人口的比重,说明西藏流动人口的居住稳定性更好。

  五、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按照“迁移的选择性”的观点,发生迁移流动的人口往往是青壮年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事实上,研究表明,我国从农村流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平均水平。那么,西藏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又有什么特点呢?“六普”数据表明,跨省( 市、自治区) 流入西藏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不到 8%,明显低于全国跨省( 市、自治区) 流动人口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 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超过了 30%,比全国的这一比重高了 11 个百分点( 见表 4) 。说明跨省( 市、自治区)流入西藏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水平。表 4 还表明,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更大的差距。全国省( 市、自治区) 内流动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不到 20%,但西藏却超过了 60%。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远低于全国。【表4】
论文摘要

  比较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动人口和省( 市、自治区) 内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我们发现,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具有“两级分化”的特点: “小学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都高于跨省流动人口。但总体来看,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自治区内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计算了西藏和全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假定表 4 中各级受教育程度对应的受教育年限分别是 6 年、9 年、12 年和16 年,计算得到 2010 年全国跨省( 市、自治区) 流动人口和省( 市、自治区) 内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是 10. 5 年和 9. 6 年,而西藏分别只有6. 9 年和 8. 7 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 市、自治区) 内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西藏与全国差距更大。

  六、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
  
  “六普”数据显示,2010 年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出人口共 55185 人,其中男性 23924 人,女性 31261 人,性别比为 76. 53。跨省( 市、自治区)流入西藏人口共 165423 人,其中男性 101838 人,女性 63585 人,性别比为 160. 16。由于西藏跨省( 市、自治区) 流出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而流入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净流入人口性别比高达241. 04。整个西藏“六普 ”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2. 30,但常住人口性别比为 105. 69,或者说,异常偏高的净流入人口性别比使西藏总人口性别比升高了近 3. 4 个单位值。

  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性别比为 98. 64,不仅低于西藏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低于户籍人口性别比。与全国省内流动人口性别比( 102. 51) 相比,西藏低了 3. 87 个单位值。这也是西藏流动人口的特点之一。

  七、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
  
  一些研究表明,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更低,这可能与“选择效应”或“中断效应”等有关。但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开的“六普”数据中没有涉及到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的汇总数据,我们无从分析西藏流动人口生育水平高低以及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但“六普”为我们提供了流动人口生育孩子的胎次结构情况,通过胎次结构,我们可以间接比较不同妇女群体的生育水平高低。

  表 5 可以看出,在“六普”普查标准时刻的前一年里,西藏常住人口生育 1 孩占全部生育孩子的比例不到 45%,明显低于全国的这一比例( 62. 17) ; 西藏自治区内流动人口生育 1 孩占全部生育孩子的比重接近 70%,与全国该比例值差距大幅度缩小; 西藏跨省( 区) 流入人口生育孩子中1 孩的比例接近 3 /4,不仅高于常住人口和自治区内流动人口的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全国的该指标值。与 1 孩比例的变化趋势相反,西藏 3 孩及以上所占比重的情况是: 常住人口最高,超过了25% ,自治区内流动人口其次,跨省流入人口最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述现象一定程度说明,相对于西藏常住人口而言,跨省流入西藏妇女生育孩子中低胎次比重更高,而高胎次比重很低,自治区内流动妇女的生育低胎次比重和高胎次比重正好处于二者之间。一定程度上说明,西藏流动妇女生育水平低于非流动妇女生育水平①。【表5】
论文摘要

  八、主要研究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西藏流动人口的特点如下:

  第一,人口呈现净流入,但流动人口规模不大。“六普”表明,西藏是人口净流入地区,但净流入人口只有 11 万人。

  第二,西藏自治区内部人口的流动率低。西藏流动人口所占比重较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尤其是区域内的人口流动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本省( 市、自治区) 其他县市区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省( 市、自治区) 内本县市流入人口”比重更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1%。

  第三,流入人口来源地集中,带有明显的“地缘性”特点。西藏流入人口中超过一半是来自四川。

  第四,人口流动的“经济”目的明显。西藏流动人口流动目的主要是务工经商,尤其是跨省流动人口,务工经商的超过 80%。

  第五,跨省流动人口的“过渡性”特点明显。西藏跨省市区流入人口中“随迁家属”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者可以理解为“举家迁移”的相对较少,迁移者返迁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第六,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跨省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自治区内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七,净流入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考察跨自治区范围的流动人口性别结构,西藏流出人口女多于男,而流入人口男多于女,于是净流入人口性别比很高。净流入人口的高性别比也导致西藏常住人口性别比升高。

  第八,流动人口生育水平低于常住人口。在生育的孩次结构中,一孩比例高于常住人口,多孩比例低于常住人口。跨省流入人口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Fischer,A. M. 2008. “Population invasion”versus urbanexclusion in the Tibetan areas of wester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34: 631 - 662.
  [2]Goldstein,Melvyn C. ,Ben Jiao,Cynthia M. Beall,andPhuntsog Tsering. 2003.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Rural Tibet:Problems and Adaptations. Asian Survey43: 5 ( September / October2003) ,758 - 779.
  [3]李健. 人口流动、族群结构与族际关系[J]. 中国藏学,2012( 2) ; 来仪. 西藏藏族人口东向流动现实意义探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9) .
  [4]杜永彬. 藏区和内地间人口的双向流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J]. 中国西藏( 中文版) ,2012( 6) .
  [5]鲍栋. 青藏铁路开通后拉萨流动人口分析[J]. 西藏研究,2007( 4) .
  [6]“内地藏族流动人口研究”课题组. 从在内地的藏族流动人口状况看汉藏民族关系[J]. 中国藏学,2012( 2) .
  [7]郑洲. 西藏人口东向流动与民族关系再构建研究[J]. 民族学刊,2012( 4) .
  [8]石人炳,熊波. 迁移流动人口生育特点及相关理论———中外研究述评[J]. 人口与发展,2011( 3)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