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学视频研究导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7 共547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

【题目】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析
【导言】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学视频研究导言
【第一章】“人本功能”的回归—华应龙的人本教学理念
【第二章】“融错”教学—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魅力课堂”—华应龙课堂教学艺术
【第四章】华应龙教学智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价值和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智慧教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导 言

  (一)选题依据。

  1.实践依据。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的主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我发现,在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喜好有一定关系。但我们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通过深入研究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华应龙老师真正从课堂中发现问题,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的"人本"教学理念和"融错"教学思想带领小学教师走进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

  2.理论依据。

  华应龙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所作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篇完整的论述华应龙老师教育教学智慧的文章,故提出本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华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智慧,从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概念界定。

  何谓教学智慧?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1]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就是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景,为保证教学作为一种'人为'活动,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智慧。"[2]

  简而言之,教学智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智慧。[3]

  何谓教育智慧?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智慧是关于教育的智慧,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4]

  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5]

  还有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的教育境界,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6]

  何谓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7]

  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还有学者认为:

  "教学机智是指在瞬间做出判断和迅速决定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复杂情境时的'急中生智',是面对特殊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惊人的效果。"[8]

  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内涵被视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9]

  通过对以上概念的梳理比较,我们发现,以上三个概念描述的虽然都是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的总和,但彼此间也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积累中,形成的有效应对课堂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实践智慧。教育智慧则是相对广义的一个概念,它指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的总和,包括教育艺术、教育理智、教育意识等。教学机智则是指教师在面临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出现的突发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判断和处理能力,它强调了问题的突发性及教师处理的及时性和随机性。

  本文旨在研究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学智慧,是研究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智慧及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智慧的运用,而不是对其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的系统探讨。

  (三)文献综述。

  1.小学数学热点问题研究。

  (1)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材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10]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

  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生活化。[12]

  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存在知识零碎、条件隐蔽、科学性缺失等不足,因此我们强调数学生活化,是要根据生活世界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利用和适度引进生活世界的内容,从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回归生活".

  (2)小学数学活动化问题。

  活动化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活动化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实践活动增强,重视合作学习。[13]但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化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等,这些都是实施活动化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数学教学;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推进数学教学;保持学生的认知兴奋点,拓展数学教学。[14]也有学者指出:教师理性地看待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教学策略应注重学生有效的思维活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评价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15]

  然而我们要注意到,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抵制不认同的教学活动,或师生间消极互动以及学生被动学习等,都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4)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16]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问题竞猜法、音像媒介法、布置障碍法、参与变式发和故事引入法等。[18]

  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情境设计理解不透彻,仅仅满足于为一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选用,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反思。有学者认为,数学情境的设计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自然延伸,以在后续所学知识的"生长"迁移方面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19]

  2.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1)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研究。

  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华应龙老师所写的文章共 35 篇 ,其他人写华应龙老师的文章共 27 篇。从数量来看并不多,且多集中于课例研究,关于华应龙老师教学智慧的问题,至今仍没有文章明确的论述,只有几篇文章简单的提到了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学观。有人提出,在面对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的突发错误时,教师应该冷静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20].另外,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老师认为,华老师所践行的"融错"教学以及他对孩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课堂的理解,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学习华老师的教学经验,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和理解他的经验中所蕴含的哲理。[21]

  还有学者指出: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22]

  这几篇文章虽然都有提及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学观,但这些只是华应龙老师教学智慧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华应龙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念和智慧。

  (2)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研究。

  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内容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如《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角的度量》、《百分数的认识》等。从教学内容来看,华应龙老师充分挖掘数学史料的文化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的渗透,又有方法的指导,更有思想的启迪。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他强调"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23]

  这彰显了数学多层面的文化、教育功能。在讲授《角的度量》一课中,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一般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而华应龙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三个滑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抽象"中感知角的作用,这种操作技能的背后则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24]

  同时,我们发现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中,他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不可能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和模仿者,而必须积极地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数学问题和数学观念。[25]

  通过对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研究,我们发现,他的每一节经典课例,无不体现了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创造了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正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精髓之所在。[26]

  (3)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特色研究。

  首先,勤于课前。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问题才愿意想,有胆识才敢想,有激情才能想。[27]

  于无疑处有疑,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想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华老师说:"每每备课,我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剃须、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可以为它废寝忘食,常常在睡觉时因想到一个好点子而一跃而起".[28]

  正因如此,在讲授《角的度量》一课前,他发明了纸质量角器;在准备《圆的认识》一课时,华老师思考和解决了 30 多个问题,靠的就是勤于课前。

  其次,精于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华应龙老师注重引导,用他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跟随着他的思路一点点、一步步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学者认为,引导也是一种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不只是因为它出现的恰到好处,不只是教学机智的闪光,还因为它包含了教学民主、教学宽容、教学激励,乃至富有哲理的"集中"方式。

  [29]

  在课堂教学中,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数学是一个做中学的过程。而"做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蕴含着无限科学探索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花费时间,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30]

  没有理解的重复练习虽然花费时间,却不是在做数学,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求学生主动付出努力。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实验,猜测,提出和解释自己的观点和解法,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不完善的观点和存在错误的方面。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华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是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31]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够乐于学习,主动探索,那么学习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由、畅快。最后,思于课后。关于课后反思,首先要解决"反思什么"的问题。在课后反思中,华应龙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教学定位问题,二是动态生成问题,三是教学设计问题,四是教学效果问题,五是教学资源问题。[32]

  他认为应该将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把相关理念和经验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反思结果运用与实践和改进实践。这样的反思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对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华应龙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很多,其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也不胜枚举,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华应龙老师课堂教学实录中的问题,即从某一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出发进行研究,系统研究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文章确是空白的,目前仍没有一篇关于华应龙老师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研究方面的硕士论文。因此提出本课题,旨在将华应龙老师的教学智慧初步梳理成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华应龙老师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及前人研究华应龙老师的文献进行收集、查阅、整理,对有关华应龙老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理念、实践等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

  2.案例研究法:通过观看华应龙老师的教学视频,阅读他的教学实录及随笔,对其教学理念、风格和特色等进行案例分析、归纳和总结,将其教育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3.比较研究法:通过同课异教的形式,对华应龙老师与其他小学数学教师的同一节课教学进行比较,彰显出华应龙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风格、理念上的独特之处,体现其独特的教学智慧。

  (五)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对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艺术进行理论的归纳与总结,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归纳与提升,从而形成其特有的教学智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保障。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