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安德森笔下畸人的精神困境与《小城畸人》的创作特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8 共3269字
论文摘要

  一、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畸人形象

  西方文学中的畸人形象最早出现在 17 世纪的法国作品中,18 世纪开始在较多的作品中涌现.1827年,维克多·雨果就曾在他的剧本序言中论述了畸人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作用与价值.在近现代作品中,许多名着中都涉及畸人形象,他们或外形奇异,或行为怪癖,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和精神世界,从而将个体与主流群体区分开来.为我们所熟悉的如卡夫卡作品中的格雷戈尔、弗朗索瓦·拉伯雷笔下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刻画的"白痴"形象、福克纳小说中的班吉,以及奥康纳笔下的众多形体和精神上都堪称古怪,甚至是恐怖的个体等.

  畸人形象在 19 世纪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较为盛行,美国侦探小说先驱爱伦·坡通常也被认为是畸人形象的创始者.他在《怪异故事集》中用 25 个故事描绘了一群畸人,在怪诞与滑稽的表象下对现实予以批判和嘲讽,引人深思.美国 19 世纪中期着名作家霍桑在其作品《红字》中也为读者呈现了苍白羸弱的丁梅斯代尔与佝偻可怕的齐灵渥斯这两个畸人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9 世纪末,在 Frank Norris和 Harold Frederic 等人的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畸人形象,以引起读者的好奇、不安与深思.畸人形象随着文学发展日趋丰富.作家以形体的畸态将现代社会个体的精神生态危机给予了充分和深刻的揭示.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这个边缘化群体也日益受到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关注,成为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的窗口.

  二、安德森笔下畸人的精神困境

  安德森笔下畸人的精神困境首先体现在信仰的危机上.在早期的美国,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内核,然而随着 19 世纪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清教主义在 19世纪初开始的影响下下降.传统的创造财富只为增加上帝的荣耀思想被功利化的世俗经济追求所取代.消费与享乐顺应社会现实,生物学的进化理论动摇了人们对上帝存在的信心,也推进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在此时,清教主义已成了美国人的思想束缚.在《回忆录》中,安德森指出,美国中西部正在忘记旧日的神明,伴随迤逦而去的是昔日信念所具有的古风与尊严.

  在《母亲》中,儿子乔治·威拉德和母亲伊丽莎白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我们看似怪诞的宗教形式来完成的.《曾经沧海》中,艾丽斯一朝做了内德·居礼的情人,便认为永远不能嫁给别的男人了;在《可敬的品格》中,沃许·威廉保持童贞直到他结婚,婚后发现妻子找了三个情人而产生心理扭曲;《上帝的力量》中的哈德门牧师则陷入了"窥视的肉欲"和宗教信仰的斗争中导致精神错乱;虽然安德森本人不喜欢清教主义,但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思想偏执与保守的特点,虽然这些角色都曾试图冲破原有的道德体系的禁锢,但终究还是失败了.他们是一群落伍者,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以至于挣扎在传统信仰与自身欲望的边缘.正如《坦迪》中陌生人所说:

  "我没有失掉信仰,只是我被带到了我的信仰无法实现的地方而已."其次,在《小城畸人》中,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自闭与压抑状态,这表现在居住环境中,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畅中.通常是否能与人正常沟通是心理学上判断一个人精神健康与否的标准,而小说中的母子、夫妻、父女、师生之间的交流总是异常古怪,以不知所云始,以不知所云终,在交流受挫后出于自我保护,畸人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沃许·威廉不跟小城里的人们结交,汤姆·福斯特总是以奇特的方式故意站在生活的阴影里.这种固执的性格特征与交流不畅与畸人的心灵孤立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得他逐步被小镇主流群体所嘲笑、非议和抛弃.

  然而他们真实的内心却是渴望交流的,路易丝会不时地感受到那种"锐厉的寂寞",以至于最后憎恨周围的人和整个世界;伊丽莎白在每次谈话后则会感到精神振作一新;路易丝·本特利在历经自己家庭中的本特缄默的生活后,渴望走入温馨的气氛中,给予和接受爱.而面对孤独和交流欲望的驱使,乔治·威拉德则常常会喃喃自语,而伊诺克则构造了自己的臆想世界,在那里他可以叫嚣谩骂着驱使自己的奴仆.

  在小说中,作者对性的欲望描写最多.欲望与激情也是导致其笔下人物精神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人将其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照研究,试图用性压抑来解释畸人的根源,但事实上,性压抑只是形成小说中畸人精神困境的根源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爱的渴望,但由于在爱与被爱双方的理解差异,通常会导致获取爱的行为停滞和失败,如《曾经沧海》中,艾丽斯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男人,而是被人所爱,是一个能够对她内心的渴求与倾诉有所回应的人;在《屈服》中,路易丝·本特利虽然成长于缺乏爱的家庭,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爱的渴望,但又因自己的神经质的性格而放弃了行动;在《教师》中,小学教员凯特·斯威夫特对乔治·威拉德的示爱行动被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战胜,最终以逃离而告终.

  小说《母亲》与《死》中描写了乔治·威拉德的母亲一生怀有向往激情生活的梦想,年轻时竭力想做个冒险家,有好几年她一心想当演员,她渴望变化,看到新事物.然而这些梦想都随着她失败的婚姻而成为泡影.从这两个短篇中,可以看出在乔治·威拉德、母亲伊丽莎白·威拉德、外祖父汤姆·威拉德之间一直都有着一个将自身无法实现的梦想向下传承的愿望,800 元钱便是这一梦想的象征,正如外祖父所说,"这笔钱有时候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洞开的门".

  三、《小城畸人》的创作特色

  非情节式结构是安德森这部作品最突出的写作特征之一.在以往的小说中,都存在着相对清晰的故事情节,而安德森曾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见到过可以接受的已形成的创作模式,安德森的信念是,生命是一个松散流动的东西,也没有故事情节存在于真实生活中.对他来说,小说的传统形式的限制是过于严格和正式的,已不能满足美国题材.因此,为了充分暴露畸人内心,潜意识里生活,安德森发明了一个松散的结构.在《小城畸人》的大部分短篇中,强调故事情节的叙事方式消失了,这些故事也似乎缺乏悬念、戏剧性的发展和高潮,故事也非按照因果关系而发展,并且作者常常插入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枝节,但往往寓意深刻.作者主要关心的是捕捉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松散结构更利于塑造畸人内心状态,如欧文·豪所说的"其形式使作品表达的意义比以往小说更具复杂性".

  此外,安德森的这部作品中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极为突出和富于特色.他充分利用象征主义与象征性意象等,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色彩.为了表达畸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孤独,作者采用了诸多的象征手法,在文中,房间是出现最多的场景,这象征温士堡居民的生活是与外界隔离的.一些居民限制自己进入小房间.在安德森的故事中,客房反复出现,以显示人的思想的限制;而《上帝的力量》中的基督窗画被打碎则象征哈德门牧师的精神分裂;而小说中灰暗色调的故事场景则暗示畸人内心的孤独与黑暗,等等.

  最后,这部短篇小说集有着鲜明的自传体叙事风格.乔治·威拉德在小说中贯穿始终,与鲁迅小说中的"我"类似,以一个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将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舍伍德·安德森的生平可以看出,从乔治·威拉德的形象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作者的生活痕迹,而安德森的母亲,艾玛史密斯·安德森是伊丽莎白的原型.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与乔治·威拉德和他的母亲的关系一样完全是难以言喻的. 从文中伊丽莎白对儿子的态度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尊重和同情.安德森继承了母亲的敏感,正如他在书的扉页中写道:"母亲对周围生活的锐利观察首先在我心中唤起了,透视生活表层之下的渴望."综上所述,舍伍德·安德森采用非情节式结构,以充满隐喻的手法刻画了温士堡小镇一个畸人群体的精神困境,而造成畸人形成的原因除了来自于社会的变革外,也部分源于畸人自身对原有信念的偏执,如他在开篇《畸人志》中所说,"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时,他便变成畸人".

  [参考文献]

  [1][美]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M].吴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陈志静.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创作特色浅论[J].芒种,2013(5).

  [4]张强.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3(1).

  [5]DavidMinter:ACulturalHistoryoftheAmericanNove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John W. Crowley: Sherwood Anderson,A Storyteller'sSt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