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福楼拜笔下爱玛与包法利夫人的形象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0 共3485字
摘要

  一、爱玛---伪浪漫与纯真的交替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穿着镶了三道花边的蓝色丝绒长袍"、"指甲光亮,指尖细小,剪成杏仁形状"的"年轻女子","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黑颜色。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爱玛是外省一个富农的女儿,幼时被父亲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结婚前,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口,十分俏皮可爱;文中福楼拜以查理的视角对爱玛手部的描写,刻画出了爱玛纯净、清澈的美丽;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呆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田庄;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

  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她又保持传统的矜持。总之,婚前的爱玛是这样一个纯洁、美好、渴望爱情,充满浪漫气息的女子。但由于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对爱玛的性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文本中写道:

  "教士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音乐课上的歌"文字庸俗,音调轻浮,她在这里,影影绰绰,看见感情世界的动人形象。"爱玛沉溺于消极浪漫主义小说中,"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冷清的亭子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悚、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永远衣冠修整,哭起来泪如泉涌","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马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由于爱玛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其中封闭的环境、禁欲主义的说教、贵族教育方式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消极影响使爱玛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心性,"她看惯安静风物,反转过来,喜好刺激","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一种"病态的热情"在爱玛身体中滋长。

  二、包法利夫人---现实被"理想"打败

  爱玛嫁给包法利后,她随夫改姓,成为了包法利夫人,自此她的形象也开始由爱玛转变为包法利夫人。她开始试图做一个合格的"包法利夫人","她每天趴在窗口,目送包法利外出的行医,然后飞去一吻。"然而她发现夏尔"像人行道一样平板"、"不会游泳、不会击剑、不会开手枪,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期望",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丝波澜,包法利夫人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天真幻想都成了泡影。参加维利侯爵家举办的舞会,成为包法利夫人思想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艾玛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望着这个耷拉着嘴唇的老头子,仿佛在看一个千载难逢、令人起敬的活宝一样。他到底在宫里待过,在王后床上睡过觉啊!"还有一位投信寄情的少妇也使她觉得浪漫。总之,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鲜花环绕的城堡,缠绵绯恻的舞曲,讲究的餐厅,赌台上金路易的叮当声,青白的瓷器,灿烂的绵缎,漂亮的家具,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深深扎根于她的脑海。再瞧自己家里,"餐厅这么小,火炉冒烟,门嘎吱响,墙壁渗水,地面潮湿,人生的辛酸仿佛都盛在她的盘子里了".她悲叹自己命苦,沃比萨的那些公爵夫人"腰身都比她粗,举动也比她俗,她只有怨恨上帝太不公道了。她头靠着墙哭;她羡慕热闹的生活,戴假面具的晚会,她闻所未闻、然却是自认理应享受的、放浪形骸之外的乐趣。"而她的心"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那便是无边无际、让人堕落的欲望。

  三、追求激情却囿于激情

  包法利夫人由于情绪化经常害病,故包法利一家搬到了永镇居住。初到永镇跟别人交谈,有时是包法利夫人在发问,有时换上了爱玛;有时是爱玛在回答,有时又换上了包法利夫人。赖昂来向包法利夫人道别,有一小段文字短短两行却同时出现了两个称名:"包法利夫人背过脸去,贴住一块窗玻璃;赖昂拿起他的便帽,轻轻拍打他的屁股。爱玛道……"包法利夫人一副拒人千里的冷漠神态,爱玛却依依不舍,欲语还休。赖昂去了巴黎后人们谈到他是否待得惯时,"叹了一口气"的是包法利夫人;论及外省去巴黎的学生爱害伤寒病时,"不寒而栗"的是爱玛,人物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通过两个具有尖锐暗示性对比的代码轻描淡写地表现了出来,细腻微妙而又含蓄深刻。

  在永镇,包法利夫人开始了她的梦幻爱情。一开始,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莱昂正好符合包法利夫人心中对激情和风雅的向往,他们志同道合,且彼此欣赏。所以他们结伴一起去看包法利夫人的女儿、一起尽情享受玩游戏的快乐、享受护送礼物的温情。但是胆小怕事的莱昂经过感情的纠结后,始终没有胆量表达心中的爱情。而包法利夫人,她喜欢莱昂,但她对爱情完美、浪漫的追求促使她等待爱情主动光临,这样才符合她心中高雅而严谨的形象,这样才能使黯淡的现实因爱情而升华到理想的境界,正如书中所说的:"爱情,在她心目中一个是突如其来的,有如电闪雷鸣,有如天际掠过的狂飙骤雨".她渴望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她强迫自己耐心地等待着。但是现实还是残酷的,莱昂最终离开了他前往巴黎读书,留下可怜的爱玛。从此,对莱昂的思念成了她一切烦恼的中心。

  包法利夫人的第一个情人是罗道尔夫,他经常来往于大城市与永镇之间,是个情场老手,所以当罗道尔夫看见包法利夫人时一眼便看出"她讨厌他(查理)……小可怜儿,巴望爱情,活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爱幻想,爱浪漫的包法利夫人在罗道尔夫的撩拨之下,轻易就失足了,并且不可遏制地走向了堕落和毁灭之道。值得一提的是风月老手罗道尔夫讲过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爱玛……""……你这名字,你这名字充满我的灵魂,可是脱口而出,你又禁止!包法利太太!…哎,人人这样称呼你!

  ……其实,这不是你的姓,这是别人的姓!"他重复一遍::"别人的姓!"然而,尽管这只是别人的姓,爱玛毕竟已不再纯粹为爱玛了。她时而爱玛、时而包法利夫人,时而既是爱玛又是包法利夫人,时而两者皆非。这个过程中,包法利夫人的不切实际变本加厉地发展起来。

  包法利夫人被罗多尔夫抛弃后大病一场,恢复不久就同夏尔一起去卢昂看歌剧,恰好碰上了工作后的莱昂。而当包法利夫人在卢昂重遇莱昂时,看到莱昂生活条件愈加好时,她破碎的梦想似乎又有了希望。"她满怀希望,她就要有钱人",即使当"她腻味他,正如他厌倦她"时,爱玛也会用尽一切办法,比如打扮自己、送礼物等方式来重燃自己对莱昂的激情与热切期望,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此时的包法利夫人已经对生活厌倦,只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残酷---莱昂不爱她、莱昂没有钱---疯狂地沉溺于与莱昂的情色之欢中,试图用短暂的欢愉来麻痹自己,欺骗自己莱昂可以给她想要的生活。此时的莱昂已被巴黎上流社会的不良习气所沾染,他并非真心爱爱玛,只是需要"一位社交之花,一位有夫之妇……一个真正的情妇"来衬托他的社会地位,所以包法利夫人不可避免地又一次遭到抛弃。此时的爱玛已经对生活绝望,沦为了彻底的"包法利主义"的包法利夫人,只有在死亡的弥留之际才感受到"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最后,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激情而债台高筑,当她四处求助时,情人的虚伪、玩弄一切事实都有摆在她的眼前。可怜的包法利夫人这时才明白那些所谓的爱情都是虚假的,是无情的嘲弄,是残酷的抛弃。她绝望了,无处可走,服毒自尽,结束自己放荡不羁的生活。

  四、结语

  纵观全文来看,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沉溺于幻想、爱慕虚荣、愚蠢天真、情感疯狂激烈的妇女。她在现实中遍体鳞伤,只好寄托于幻想,沉溺于恋爱世界,却忘了"对于男人来说,恋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错把爱情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自己一直低到了尘埃里。受到了与身份不相符的教育并深受其害,以及结婚时的草率,导致了她寻求独立却找不到挣扎的出口,浪漫的爱情占据了头脑以致于在两个自以为深爱的男人中丧失了自我,最终心灰意冷服毒自杀。爱玛和包法利夫人两者一只在斗争,在女儿与包法利夫人,妻子与情人,和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这些形象中,她们时而融合为一体却又相互矛盾。爱玛的一生一直在追求激情,但是却被激情所控制。爱玛选择了"死",因为"她无法住在巴黎".爱玛的自杀不是逃避而是拒绝,这是唯一一次真正属于她自己的选择。她以此解脱了所有的困倦,最终获得了自由。爱玛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就像爱玛死前写给查理的纸条上说的"不要怪罪任何人,没有人错,错的是命运。"
  
  参考文献:
  [1]廖存希。包法利夫人中三类典型悲剧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4.04
  [2]郑洁玲。理想砖家与现实超越---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2006.03
  [3]汤静贤。在爱玛与包法利夫人之间---一个福楼拜笔下的女人[J]暨南大学1997.04
  [4]汪火焰,田传茂。镜子与影子---略论福楼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J]2003.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