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基于神话原型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剖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0 共5055字
摘要

  0 引言

  杰克·伦敦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蕴含着典型的现代理性。在《野性的呼唤》中,他以现代理性思维方式,塑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拟人化的动物原型,借此来表达人类原始情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基因传承。在鄊尼尔·莱柏和瑞斯曼合著的《杰克·伦敦》中曾写到: "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的最出色之处是他对于普遍梦的艺术调制---即神话和原型的创作。"[1]

  民俗和神话,其人文价值就体现在它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聚的个性文化特色,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演进的真实写照。但是,对于不同的民族神话而言,其内在的共性体现,既有类似的情节,也有不同的情变表现。这些文化印记,在神话形象的表现中与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晕染出感人的艺术情节。其中母题情节、意向类型及主旨模式,是神话形象创造过程中的共性情节,这种共性便被称为"神话原型".从古代神话到现代文学的创作中,文化自觉意识中的理性反思不断推动神力艺术想象的创新创作,"神话原型"借助神力表现的艺术形象塑造,或隐或现地影响着文学作品艺术审美。从众多的文学体裁类型来看,现代的动物小说与原始神话小说最接近,因此,对现代动物小说的剖析更具有原型意义。

  《野性的呼唤》以狼狗巴克为主人公,讲述它从人类文明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过程。巴克本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大法官的家庭,从出生伊始就过着优越的现代生活。在被法官家的园丁偷走卖掉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阿拉斯加顶着严寒,拉着雪橇,从事拉运邮件的力气活。巴克被贩卖后,最初的主人是两位法裔加拿大人,巴克的遭遇是受到人类的冷酷对待,因此为了适应生存需要,卷入到了狗与狗之间为争夺狗群领导权的时时刻刻的厮杀中。巴克在法裔加拿大人手中学会了拉雪橇,在冰天雪地的长途跋涉中,学会了偷食、破冰取水等生存技巧。此外,巴克自身具有天生的领导才能,由于体力超群,不愿甘居下位,觊觎领狗的本能欲望被激发出来,在充实自己体力时,不断的拉拢狗党,最终击败领狗,成立了新的领队。并且,巴克还发挥自己的管理特长,把狗队管理得井井有条,从而使得狗队的行程大大增加。在几经易主之后,巴克最后被约翰·索顿收留,在索顿悉心照料下,巴克的身体得到了恢复。巴克在与索顿的和睦相处中,产生了真挚感情。但不幸的是,索顿在淘金的过程中,被印第安人杀死,愤怒的巴克在狂怒之下咬死了印第安人,替索顿复仇。索顿的遇害,彻底击碎了巴克对于人类社会留恋的幻想,从而促使了巴克回归原始森林的决心,从而走向荒野,回归自然。这一从狗到狼的变化过程,本身就蕴含着神性、兽性和人性审视的原型意义。这也是本文原型形象分析的着力点。

  1 原型批评理论的艺术创作分析

  原型批评理论是起源于上世纪初、形成于上世纪 30 年代、兴盛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一种文学理论。原始批评理论的奠基人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他的代表作《金枝》对世界各个民族的巫术和信仰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人类的生老病死的原始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一思维方式影响着现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荣格对原型的研究贡献在于提出了无意识的原型概念,此外,加拿大的文学评论家诺斯罗普·弗莱在荣格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概念基础上阐释了自己的原型概念。

  神话是原型中最基本的模式,因此,可以将神话认定为其他模型的原型,对文学作品而言,神话原型小说变异为现代的动物小说。弗莱根据人类的思想将神话分为"神奇象征"和"魔怪象征".

  "神奇象征"是一种能够愉悦性情,将人的欲望异化为神力,并用神的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魔怪象征"表现的与之相反,从而形成了对立的神话的基本原型。原型批评理论在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文学理论,在当今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2 拟人化的兽类的原始模式

  现代动物小说承载了作家们对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思考。在人类理性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动物小说的创作,蕴含着人类与动物相互融合的超现实想象含义。文学题材的类型中,动物原型意象基因不仅流传至今,还规定着现代动物小说的审美意象。这些动物原型还可以细化为"荒诞性"和"传奇性"两类。针对"拟人化的兽"这类意象的小说塑造,最为经典的当属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巴克这一典型性的拟人化的兽,在杰克·伦敦的笔下熠熠生辉。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

  中细致地描绘了动物们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这一细节的描写具有明显的写实特征。此外,在这些写实特征的基础上赋予了它们人类的思维能力,甚至它们可以做一些接近人的行为。《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在被家丁贩卖之后,觉得自己尊严扫地,试图用嚎叫来引起别人注意,对于狗而言,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尊严。此外,动物小说还向小说读者展示出动物拟人化的内心世界,这一世界的展现保持了一定的客观性,用人的思想、人的心智去塑造动物,使其具有人的性格。

  《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被赋予了人性,作者在小说中不断地对巴克的心态及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巴克生活在大法官的庄园内,在庄园的文明生活中,使得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但是后来被家丁贩卖之后,他的贵族人生画上了句号。

  作者对巴克第一次见到雪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他好奇的闻闻那东西,然后用舌头舔了一些,舌头像火一样的感觉可那感觉马上就没有了,不见了。这使他很迷惑,他又试了一次,还和刚才一样,都是同样的结果。旁观者吵吵闹闹地大笑着。他感觉到很是羞耻,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2]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巴克具有人的意识能动性的思维活动,与此同时,正因为赋予巴克人的思维能力,才使得巴克能够学会在残酷的野外生活中保护自己。巴克在面对红衣人的棍棒时,第一次将其具有人的意识思维进行了理性的判断。面对红衣人的棍棒,它意识到自己的嚎叫无用,也意识到自己的尊严无用,此时,它已经明白在红衣人的棍棒下,它没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并且这一经历在他今后的生命里,它谨记棍棒的教训。这一棍棒经历,让巴克意识到这次惨痛的教训,让它在今后的生命中都逃离拿着棍棒的人。可以说,巴克从一无所知到洞悉人类的心理的过程,俨然是一个成长中的英雄形象。杰克·伦敦为了凸显英雄成长的艰辛让巴克在北方的严寒地区经历众多磨难。在北方的阿拉斯加州,巴克最开始被狗群排挤,到成为狗群的首领,这一步步走来满是艰辛。巴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天生是一个领导者,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同时,这也使得小说溢出浓厚的传奇色彩。

  拟人化的兽类实际上构成了人类的意识前史,杰克·伦敦采用超现实的想象将拟人化的兽类的性格、心理、品格发挥到极致。动物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来自于原始神话中的动物造型,从人兽同源阶段发展演变而来,主要表达了人类的原始信仰和情感。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性的社会化,导致了动物意象人格程度的深化,文学作品中对动物意象的描述开始从单一的外观描述转化为形神交融的统一。《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原型形象的塑造在一定意义上遵循了拟人化创作,并且这种创作模式体现出一种古老的艺术模式[3].

  3 原型情感的现代变形体现

  《野性的呼唤》中不仅对巴克进行拟人化的描述,其中原型情感的渗透,又将作品提到另一个高度。卡西尔曾对神话进行总结: "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基质而是情感基质。"对于原始社会的人类而言,他们将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全部归为神授,并且经过人类思维的加工变成神话。可以说,原始人类在对自然与生命的概念理解中,加入了人类想象的情感。可以说,这类情感实际上是对自然万物神性召唤的呼应。原始人类不仅认为自己有永续的生命灵魂,他们还认为动物、植物也是如此,都具有自己永续的生命。因此,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古代的神话小说和现代的动物小说,都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炙热拥抱的情感,并且这类情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继发性。杰克·伦敦作为一个自然主义小说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有意无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动物的原型情感,《野性的呼唤》就表达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虽然在小说中,人类的无情杀戮令人唏嘘不已,但是这样的无情社会,在艺术创作中更能显现出索顿与巴克之间的真挚情谊。

  巴克从贩卖之后就开始忘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人性与温情,它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地改变自己,它甩掉尊严,学会争夺,学会厮杀。而索顿的出现重新燃起了它对人类社会的尊敬。巴克在奄奄一息时,被索顿救下,此后,便相依为命。索顿对巴克无微不至的关爱,燃起了巴克内心炙热的感情。巴克为了就索顿曾经三次进入湍急的河流中,奋不顾身地救主人; 为了索顿拉 1 000 磅重的货物。巴克对索顿的爱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但是,美好却再次戛然而止,索顿被印第安人害死,巴克在人类世界中唯一的关爱也被无情的人类毁坏,因此,在为索顿报仇之后,它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所谓的文明社会,回归原野。

  从巴克与索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让读者看到了温情脉脉的人兽之情。原始人类普遍认为自己与动物的灵魂处于一个层面,在得到相互的帮助时,将它们神话到超人的地位。从原始人类发展至今,人类与动物的情感在不断积淀转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动物的救主情节,在这中间,蕴含着原始情感,形成了具有文学创作的母题意义[4].可以说,作者现代意识是对原始意义的回归,是一种对自然本源,即真善美的理性反思。

  4 象征性原型的文化内涵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面对自然力,产生了对自然敬畏的信仰,这种信仰是自然神力在人的想象中表现出的一种神性。为了解读自然神性,人类发现在动物生存方式中蕴藏着一种不自觉的生存神力,暗合了自然神性,因此基于这种生活经验,人类认为自然界与动物具有神秘的联系,他们根据想象创作出外形的神秘形象来表达心中原始意象的自然观。所以说,动物小说中的动物被塑造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意象自身不仅具备本质内涵,还承载人类超前的想象。随着神话中的动物形象逐渐转化为现代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形象,动物内蕴的象征意义被保存下来,并且动物的象征意象形成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动物意象[5].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是一种对神话原型的寻找,他试图通过狗的原型,来寻找理想化的人物典型,进而丰富文学创作的内涵。

  《野性的呼唤》采用巴克这一拟人化的兽类意象表达人类与狗之间的现实关系,在这部作品中,杰克·伦敦给予巴克深切的感情,试图用狗在文明社会到原始社会的变化来惊醒人类。但是,小说中对狗所寄予理想世界中人的典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价值在判断上是截然相反的[6].杰克·伦敦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坚信"适者生存"这一核心的人类的价值观念。

  因此,杰克·伦敦深信狗是狼的一种,所以,巴克自身就具有狼的血脉。巴克生活在文明社会,在人的教化影响下,它温顺、忠诚、安逸,夏天在庄园与孩子嬉戏、冬天与主人围坐在火炉旁,这种安逸的生活本质上是巴克对人类讨好。在贩卖之后的巴克,离开了安逸的生存环境,它为了生存很开的抛弃了尊严,在严寒的阿拉斯加地区为了存活,它学会偷窃、取水、拉雪橇等一些生存技能,并且还依靠自己的睿智、果敢打败了领狗。这些屈服于环境的改变本身就是巴克身上狼性的体现。

  在严寒的阿拉斯加地区,没有人会去遵循文明的道德。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杀死或是被杀,吃或是被吃"这就是生存的法则。索顿的死让巴克意识到在人类世界中再无眷恋,因此,它遵循内心本能的呼唤,回到原始的野性地方生活。在回归原始生活前,它替索顿报了仇,杀死了印第安人,巴克战胜了人类。巴克身上具备的顽强、勇敢与自由代表的是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追求与奋斗,人类渴望自由,渴望获得成功,但是为了获得这种成功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且将弱肉强食的生存发展体现在作品中,反映出美国人对自由社会的崇尚。

  杰克·伦敦生活在 20 世纪初,当美国内战结束后,其经济发展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淘金热"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美国梦。此外,当时众多哲学思想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当时人们对金钱和地位的渴望不亚于动物为生存进行的斗争,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是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写照。杰克·伦敦通过巴克这一原型形象的塑造,不仅在于表现自己对自然主义哲学中适者生存的认同,同时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人性扭曲与人情淡薄。

  5 结语
  
  《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的原型形象是在作者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精神产物,原始的动物神话与现代动物小说有许多相似性,可以说,现代动物小说是从原始动物神话中衍生而来,因此,现代动物小说具备原始动物神话的一些共性。

  《野性的呼唤》提升了动物小说的文学地位,将神话原型运用到极致,并且,《野性的呼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阐释,同时,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