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雷蒙德·卡佛《软座包厢》的写作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8 共3594字
论文摘要

  雷蒙德·卡佛是 20 世纪中后期美国文坛上最受关注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卡佛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俄国着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有精神上的一脉相承性,他曾被誉为"美国的契诃夫".虽然与契诃夫相比,卡佛作品体现出他那个年代所特有的、难以规避的局限性,但其在沿着契诃夫的道路重新发展短篇小说这一形式时,确实奠定了 80 年代现实主义的复生.小说家道格拉斯·安格尔说:"就文学的意义而言,他的小说是短篇小说复活的一种标志."[1]

  一、独具匠心的场景设置

  独具匠心的场景设置是《软座包厢》这篇小说留给读者的深刻印象,是激起读者向小说深层意蕴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卡佛的许多作品中,场景都起到了类似的至关重要作用.如《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瑟夫的房子》《好事一小件》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桌子、墙壁与沙发等场景,使其不再作为一种单纯的背景信息或点缀,而成为理解小说的重要辅助因素,甚至是某些具体的、关键性内容.作者通过场景与人物、事件的巧妙结合,自然而又精确地揭示了人物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不安的内心世界.

  在《软座包厢》中,关于场景主要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铁路,二是包厢,作者通过这两个场景设置,充分阐释出主人公迈尔斯漂浮、孤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焦虑.首先,作者用铁路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中,人在精神上的茫然与流浪状态.当男主人公坐在开离米兰的火车上时,"他一直开着灯,看《旅游指南》之类的书".在他的意识中,这将是最后一次意大利之旅.他却在这次旅行之后才翻看着《旅游指南》,并为一些地方没能去亲身体验而心生惋惜.作者通过主人公看书这一细节与心理描写,阐释了人物这次旅行的心不在焉.对于即将见到的儿子,他惴惴不安,甚至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和手势与其交流.但同时,迈尔斯也将其视为本次旅行的高潮.他怀着对亲人既熟悉又生疏;既迎合又拒斥的复杂心情等待着旅途中的那一次停泊.然而,这次旅行的高潮,却在火车即将到站的那一刻,被迈尔斯取消了.之前他"很高兴自己当初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而此时却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生可笑愚蠢的行为里, 这次旅行说不定就是他干过的最愚蠢的事".当火车停在斯特拉斯堡时,他索性决定不去与儿子相见,继续自己的旅程.就是在这个停靠的时间里,迈尔斯看到了错综复杂的铁轨线路,火车在站台停留的短短几分钟内.迈尔斯的那节车厢已被卸下.当他回到自己"原来的"包厢后,火车已经再次启动.迈尔斯的环境就这样突然之间遭遇了巨大变化."他知道,自己正赶向什么地方,但至于方向是否正确,那要等上一会儿才能知道了."铁路与火车作为现代文明的一个典型代表,不但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使人们能够更加快捷地去往自己的目的地.但在《软座包厢》中,人的目的和方向却交给了铁路,自我已经迷失在一段段不明来由的人生旅途中.

  其次,包厢在这里也起到了对小说氛围与内容进行阐释的重要作用.迈尔斯最初自己在小小的包厢中独处.虽然入夜后进来另一位乘客,但两人没有任何交流.这种沉寂、狭小的空间场景,带给读者以强烈的闭塞与压抑感.包厢将人与人隔绝开,象征了个体的孤独感和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陌生化与冷漠化.若不是因为手表的丢失,迈尔斯恐怕与自己一间包厢的男子不会有任何交流.并且,他努力地想要令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时,却由于不同言语之间的沟通困境而告以失败.这清楚地展现了现代社会的个体将自己封闭起来后,所导致的一种失语状态.交流的困境阻止了个体与他者之间关系的建立,进而造成了个体身份的丧失.此外,小说用软座包厢的安静与二等包厢中的热闹景象进行了对比,也揭示了迈尔斯被排斥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外的失衡的生活状态.

  二、极简化叙事风格

  极简化叙事是卡佛小说最典型的创作风格之一,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卡佛作品被视为美国短篇小说新发展方向的标杆.简化叙事,强调以简单的形式、直白的语言来表述和揭示深刻的主题,并通过"留白"给读者创造出宽广的艺术理解、想象与创作空间,从而获得一种更加深刻与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创作理念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有着高度的相通性.卡佛认为,美国文学评论家、作家约翰·巴斯的看法,是对极简主义文学观念的最恰当的总结,即运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件件貌似不起眼的小事.这些小事作为一种隐喻,暗示着人类的处境及其应对能力,在表现主题方面是非常重要而贴切的.

  《软座包厢》中,卡佛通过极简化叙事,以日常生活的断面为切入点,向观众讲述了主人公迈尔斯在几个小时短暂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清晰而深刻地勾勒出现代人生活的孤独与混沌状态,以及个体自我的迷失、困顿和突围的乏力.

  首先,作者在小说中截取了一个普通的日常生活断面为审美切入点,即主人公迈尔斯的一次旅行.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的言行与心理描写,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做了一场全景式的展现.那些最能清楚地表达生活状态的关键轮廓被作者敏锐地洞察和捕捉到,并给予读者以清晰和透彻的传达.迈尔斯这次旅途有些漫无目的和无聊.虽然处于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但是他的生活与平时并无二致.他无聊地走街串巷、在旅馆中整晚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起床后继续闲逛,直到"又要去火车站为止".作者用简单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去记录这些琐事.它们虽然乏味、呆板,却很好地道出了人物漫无目的、麻木的生存状态.当迈尔斯踏上火车后,开始想象见到儿子时的场景.从主人公不安的思虑中,可以鲜明地看出亲情的淡漠和家庭成员之间的陌生化.随后,这次会见很自然地使主人公回忆起从前生活的点滴,回忆起他那不知怎么回事而慢慢变得糟糕的生活与爱情.这既对主人公的焦虑不安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为接下来的情节制造了悬念,又揭示了主人公失败生活的过去与现在.

  其次,小说虽然着眼于生活中的琐事,但却赋予这些事件以深刻的含义.在小说中,作者淡化了通常叙事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以一种极其沉静与冷淡的笔触去讲述.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作者所提供的一幅幅画面上,去洞察主人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小说中,卡佛也同时赋予了许多事物以浓郁的象征性意义,如铁路、包厢、手表、窗子、行李箱和帽子等,这些不起眼的事物在卡佛的笔下都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含义,令读者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其中的用意.如小说中多处提及窗子,主人公透过窗子看车窗外的村落、看站台上的人、看纵横交错的铁轨,但他却始终没有走下那趟列车.小说最后,迈尔斯看着窗外不断飞逝的田野,在未知的方向里进入了梦乡.窗子成了主人公与外界世界隔绝的又一隐喻.主人公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行李,在一片陌生的环境中沉沉睡去.迈尔斯的整个旅程其实更像一场梦,而主人公进入梦乡后,就能进入真实的生活之境吗?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以宽广的解读空间和无限的遐想.

  三、细腻的心理描写

  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软座包厢》的又一鲜明特色.一方面,卡佛在小说中很好地将主人公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两者交错并行、彼此呼应.

  小说开始是一个简单的背景交代.读者通过这一部分了解到迈尔斯曾经有过一场不愉快的婚姻.他甚至曾经对自己的儿子实施家暴.与妻子离婚后,他与母子俩再也没有任何联系.同时,作者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又掺杂了迈尔斯的思想活动.这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这是迈尔斯本人的回忆.他一直相信"是儿子不怀好意的干涉才使他们夫妻的关系一步步恶化,直至最后的分手".他甚至记得自己曾如何凶狠地威胁孩子"现在想起那可怕的一幕,迈尔斯摇摇头,好像一切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一样".随后,作者又以"不过,说实在的,他的确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人了"这一句,将观众从主人公迈尔斯的回忆中带出,回到现在.小说中,这样的写法俯拾皆是.这使读者始终在现实与主人公的思想中反复游走,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整个小说发展的动力,实际上都源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与走向.《软座包厢》能够在读者结束阅读后,仍然促其反复思考的阅读效果正在于此.人物心理的不确定性和思想的突发性、非理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失去了对后续情节走向进行判断的可能.跟自己儿子的见与不见,对其情感的爱与厌恶,几乎完全取决于一念之间.正如卡佛曾经谈及自己的创作那样,"我坐了下来,写了第一个句子,别的句子就立刻接踵而来.我就像作了首诗那样编了个故事,写一行,然后写下一行,然后再写下一行.没多久我就看到了故事的轮廓,我知道那是适合于我的故事,是我一直想要写的那个故事".

  正是这种基于写作灵感和表达压迫感的创作方式,使作者的创作具有了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也必然超越了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在小说中,迈尔斯那些生发于内心突然的体验与想法,既左右了事件的走向,也带给作品以浓郁的动荡感.特别是小说以这样的基调走向结尾时,更使读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疑惑,并引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综上所述,卡佛的作品以《软座包厢》这类的短篇小说居多.其短篇作品集曾经数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与布兰德斯小说奖等美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它们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成就和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于晓丹.雷蒙德·卡佛:人与创作[J].外国文学,1994(2).

  [2]乔雪瑛.美国简约派小说简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8(1).

  [3][美]雷蒙德·卡佛.论写作[J].小二,译.外国文学,198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