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跳房子》多重性的叙述视角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8 共64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跳房子》的叙事特点分析
【绪论】科塔萨尔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研究绪论
【第一章】《跳房子》“反结构”的结构形态
【第二章】 《跳房子》多重性的叙述视角
【第三章】《跳房子》陌生化的叙述话语
【结语/参考文献】小说《跳房子》的叙事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

  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创作主要集中于 20 世纪 50-70 年代,总体来看,国外学界对于科塔萨尔的关注度还是相当高的,但国外研究者并没有很早地认识到科塔萨尔创作的文学价值。国外对科塔萨尔的学术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研究热潮持续攀升,直到 21 世纪初最盛。笔者通过 ProQuest 学位论文全文检索平台检索到与科塔萨尔研究有关的博硕士论文有 16 篇,但多数论文主要将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创作作为例证来引用,仅有一篇单独研究其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优秀博士论文。笔者再根据 EBSCO(ASP+BSP)、Springer Link 等外文资源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得知,研究科塔萨尔的评论和期刊超过 200 篇,其中一半来自于学术期刊,研究《跳房子》的约 40 篇,但来自于学术理论期刊的只有十多篇。总的来说,国外关于科塔萨尔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与严谨正统的学术论文相关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因此笔者在此主要通过分类法以尽可能清晰的方式介绍国外学界的研究成果。综合来看,国外学界对科塔萨尔的研究主要从以下 5 个角度出发:

  (1)作家概况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作品是作家个体经验的外在显现,因此,读者可以从这类文章中找到理解作品的线索。《胡利奥·科塔萨尔》(JulioCortázar,2015)对科塔萨尔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基本情况、创作特色等作了介绍。《胡利奥·科塔萨尔简介,拉美知识分子的处境》(Introduction to Julio Cortázar,The Situation of the Latin American Intellectual,2010)重点介绍了科塔萨尔对拉美知识分子处境的看法。

  (2)社会学角度:《胡利奥·科塔萨尔,在热带的旅行者:针对桑地诺政治运动的先锋誓言和跨国文化》(Julio Cortázar, viajero en el trópico: promesavanguardista y cultura transnacional frente al proyecto político sandinista,2015)分析科塔萨尔与尼加拉瓜桑地诺革命(Nicaragua and the Sandinista revolution)的关系,该研究者认为这种关系是基于科塔萨尔的现代主义/先锋知识分子立场。《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修辞的反庇隆主义思想》(The anti-Peronist ideology of rhetoricin Jorge Luis Borges and Julio Cortázar, 1943--1955 (Argentina),2005)该作者认为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政治轨迹已经在其论文和访谈中直言不讳的声明里有据可查,而本文则着重分析作家创作的文本对阿根廷民粹主义运动--1943-1955 年间的庇隆主义的回应。《充满革命愿望的作品:胡利奥·科塔萨尔和瓦尔特·本雅明的着作》(Passages of revolutionary desire: The writings ofJulio Cortázar and Walter Benjamin,1994)探讨科塔萨尔和本雅明在试图连接审美的、政治的、性的革命方面的紧密联系。《构建新的男性和女性:寻求当代拉丁美洲小说中的现代性别角色》(Constructing new men and women: The search formodern gender roles in contemporary Latin American fiction,2002)聚焦于 20 世纪后期拉美小说性别角色的重写,作者认为科塔萨尔的作品体现了对性别的思考并寻求建立"现代"的男性和女性角色,这些人物是自主的、性解放的,他们积极参与自己的命运。

  (3)哲学思想研究:《存在,虚无和追求:萨特存在主义和胡利奥·科塔萨尔早期的短篇小说》(Existence, Nothingness, and The Quest for Being: SartreanExistentialism and Julio Cortázar's Early Short Fiction,2009)对科塔萨尔评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章进行文学批评,并指出作者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往往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趋向。《科塔萨尔和柏格森:时间和理性思考的问题》(Cortázar and Bergsonon the Road: Problems with Time and Rational Thought,2006)将科塔萨尔和柏格森联系起来研究科塔萨尔的作品 Los autonautas de la cosmopista(1982),该研究者认为这部作品充满形而上学的反思和哲学的直觉。《知名业余者: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喜好--赫拉克利特的哲学》(Másqueun amateur esclarecido: La afición deJulio Cortázarpor la filosofía de Heráclito,2012)探讨科塔萨尔的叙事作品对赫拉克利特学说的借鉴和引用。《发现胡利奥·科塔萨尔<中奖彩票>中的节奏》(FindingRhythm in Julio Cortázar's Los Premios,2010)分析科塔萨尔长篇小说《中奖彩票》中的"节奏".作者认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佩西奥确信存在宇宙的节奏,这种信念是宇宙中心观转向 20 世纪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的特征。而这部小说的其他特点,如隐含叙述者拒绝佩西奥的本质论,则在消解"艺术、人类和宇宙中确实存在节奏"的观念。

  (4)叙事学角度:《"动物"在胡利奥·科塔萨尔短篇小说叙事和结构中的意义》(The narrative and structural significance of animals in the short stories of JulioCortázar,1993)认为科塔萨尔短篇小说中的"动物"确实像大多数评论家认为的那样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性角色,尽管如此,它们却很少赋有一个精确的、固定的意义。事实上,它们反而经常颠覆传统的象征。此外,"动物"还经常满足各种其他叙述功能,帮助塑造小说的叙事结构。有些故事的建立完全围绕一个中心动物,如"蝾螈".《元小说:比较研究》(The metafictional novel: A comparative study,1991)试图通过六位作家的比较研究和对当代理论的持续审议阐释元小说,最后一章作者将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和罗伯特·库弗的《世界棒球协会》(The UniversalBaseball Association)进行比较,讨论这两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解构和后现代主义倾向。《非殖民化的现代主义:詹姆斯·乔伊斯和当代美洲西班牙语叙事的发展》(Decolonizing modernism: James Joy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Spanish American narrative,2007)对科塔萨尔的叙事艺术也作了一定的解读。

  《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三部短篇小说中的恐怖空间》(El transpórte público comoespacio amenazante en tres relatos de Cortázar,2000)认为科塔萨尔小说叙事中的"恐惧"(fear)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由幻影或者奇怪生物引起的哥特式恐惧不同,这种恐惧来自于"艺术空间"(artistic space)。这一文本中的封闭空间限制个人的空间和社会自由,唤起人物明显的恐惧感。

  (5)创作技巧研究:《拉丁美洲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三部作品中的拼贴技巧》(The collage in three Latin-American texts on the 1970's: "Dias de guarder" byCarlos Monsivais, "Libro de Manuel" by Julio Cortázar, "Las historiasprohibidasdel Pulgarcito" by Roque Dalton,1973)探讨科塔萨尔长篇小说《曼努埃尔记》中的拼贴技巧,该评论者认为《曼努埃尔记》在于消解现实主义叙事的历时性观念,探求一种共时性的叙述。《胡利奥·科塔萨尔、托马斯·埃洛伊·马丁内斯和萨尔瓦多·埃利松多作品中的文学和摄影》(Literature and photography in the works ofJulio Cortázar, Tomas Eloy Martinez and Salvador Elizondo (Argentina, Mexico),2004)该论文探讨了包括科塔萨尔在内的三位当代拉美作家作品中摄影媒介发挥的组织作用。《光圈和曝光:文学的摄影》(Aperture and exposure: The photography ofliterature,2015)认为文学和摄影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科塔萨尔探讨文学创作如何能够反映通信领域技术进步所强加的快节奏,并提出了对技术和写作的利用可能产生的道德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海外学界对科塔萨尔《跳房子》的研究评论情况大致如下:

  (1)作品概况介绍:《<跳房子>问世 50 周年》("Hopscotch" at 50,2013)这篇文章发表于《跳房子》问世 50 周年之际,该作者认为这部作品具有革命性和突破性的意义,并简要概述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叙事艺术、文学地位及后续影响。另外,诸如《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Julio Cortázar, Rayuela,1991)、《跳房子》(Rayuela,2012)等文章都对小说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论。

  (2)艺术特色分析:《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后现代主义小说》(Rayuelade Julio Cortázar:Novela (post)modernista,1995)认为小说具有解构和后现代主义倾向。《散漫的无政府状态或创造性的多元化以科塔萨尔和普伊格为例》(Discursive anarchy or creative pluralism The Case of Cortázar and Puig,1995)通过将《跳房子》与同时代的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科塔萨尔小说创作中叙事的异质性和多元化。《科特萨尔的<跳房子>中奥地利语言危机的痕迹》(Vestigios de la Sprachkrise austríaca en Rayuelade Cortázar,2014) 这篇文章认为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对语言及其有效地代表世界的功能持高度批判的立场。

  (3)叙事技巧分析:《破碎的叙事和多重路径阅读:读者驱动文本的创建》(Fragmented Narration and Multiple Path Readings: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ReaderDriven Texts,2005)认为科塔萨尔在《跳房子》中采用支离破碎的叙事和多路径的阅读方式,以此驱动读者对文本进行创建。《<跳房子>混淆的阐释学》("Rayuela's" Confused Hermeneutics,2001)探讨这部小说对元小说自我意识的引用、小说性别歧视的命名法以及通过对男性和女性理解模式的描绘让读者参与故事制定的技巧。《从史诗戏剧到文学博客:20 世纪和 21 世纪文学中的读者参与》(From epic theater to literary weblogs: Reader participation in twentieth andtwenty-first century literature,2012)这篇文章分析了《跳房子》等四部作品中激发读者付诸行动的文本策略,以此考察 20 世纪和 21 世纪文学中邀请读者参与叙事进程的创作方式。《谈谈叙事:主题,声音和结构》(Speaking Narratives: Subjects,Voices and Structures,2011)这篇论文以包括《跳房子》在内的三部 20 世纪的拉美小说为例,通过研究试图传达一种口头话语的文本其结构、内容和主题的相互作用,对交流的口头和书面方式之间的空隙进行质疑。

  (4)小说主题研究:《<跳房子>和<绿房子>:文本理论,现实理论》(Rayuelay la casa verde: Teorías del texto, Teorías de lo real,2001)研究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和略萨的《绿房子》两部小说的主题:人物内心的苦闷和个人的危机。这篇文章认为,当代人对于危机的表达是通过超现实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美学来体现的。《形而上学的罅隙:路易吉·皮兰德娄与胡利奥·科塔萨尔》(Aberturas metafísicas: LuigiPirandello y Julio Cortázar,2006)该论文认为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和皮兰德娄的《已故的帕斯卡尔》具有相同的主题--"寻找".此外,还有些研究者认为《跳房子》的主题在于探讨文化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对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5)其他研究角度:《亚历桑德罗·阿曼巴的民族电影和互文性:从好莱坞到胡利奥·科塔萨尔》(National Cinema and Intertextuality in Alejandro Amenábar:From Hollywood to Julio Cortázar,2014)探讨西班牙知名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备受影迷喜爱的电影作品《睁开你的双眼》(Abre los ojos)和《跳房子》的互文关系,该研究者认为他们共同关注现代和后现代时期历史意识的缺席,并分析历史意识的丧失是如何影响个人和集体的观念的。《科塔萨尔和雷沃列多:埃利松多的恐怖之体现》(Representaciones del horror en Elizondo,Cortázar y Rebolledo,2012)将《跳房子》的片段作为其中一例,讨论文学中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折磨和恐惧的表现方式。该论文认为这些小说的创作者在创建虚构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人物通过这种方式远离虚构的故事,以此使恐惧和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有形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科塔萨尔文学作品的翻译相对滞后,长篇小说仅《中奖彩票》(1993)、《跳房子》(1996)翻译出版,短篇小说集近年出版相对较多,有《南方高速公路》(2004)、《万火归一》(2009)、《动物寓言集》(2011)、《游戏的终结》(2012)、《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2012)被正式翻译出版。

  相比国外的研究,国内对科塔萨尔及其作品的研究并不十分丰富。研究成果以单篇论文为主,专着研究也仅限于拉美文学研究里面的简单提及,只有"拉美作家谈创作丛书"中朱景冬译着《科塔萨尔论科塔萨尔》(1994)专门对国外的科塔萨尔访谈做了整理和翻译,使中国读者真正了解到作者本人的一些信息。据笔者在 CNKI 等数据库中的搜索发现,国内并无专门研究科塔萨尔的博硕学位论文,相关研究的学位论文多是将其作为拉美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加以探讨。其他如期刊论文、报道评论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大约有 180 篇,其中有效的评论性文章不过20 篇左右。对《跳房子》的专门研究更是为数不多,仅有 5 篇。可见,国内对该作家深入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尤其很多评论者所作的探究都是浅尝辄止。总体而言,国内人士对科塔萨尔的研究成果可粗略地划分为以下 4 类:

  (1)一般性的介绍文章:如《科塔萨尔专辑》(2012)对作家的创作概况进行简单介绍,朱景冬的《科塔萨尔其人》(1994)则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情况都作了说明。

  (2)作家创作道路的梳理:陆龚同的《试论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1984)认为科塔萨尔的创作经历"学习与探索"、"成熟"、"高峰"三个时期。

  (3)作品艺术特色的解读:朱景冬的《科塔萨尔其人》(1994)研究了科塔萨尔严肃的创作态度及其对语言的革新,并探讨了科塔萨尔幻想小说与博尔赫斯幻想小说的区别。蒙动的《科塔萨尔:像孩子一样讲话》(1987)认为科塔萨尔的创作几乎包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作品中的语言充满纠葛、缠绕和象征。盛力的《阿根廷文学》(1999)将讽刺和戏谑看作是科塔萨尔最大的特点。唐江的《胡利奥·科塔萨尔访谈》(2012)思考小说中幻想色彩与真实的关系,认为这二者距离很近。李谊、周蕾的《科塔萨尔交汇的真实与虚幻世界》(2013)认为科塔萨尔短篇小说中的幻想世界总是有现实的根基。吴易骅的《文字游戏与诗化小说--论科塔萨尔<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2014)认为科塔萨尔的游戏是通过陈述和描写并置进叙事中的,以此实现小说的诗化。

  (4)评传式研究:范晔的《向科塔萨尔致敬》(2010)结合作家的个体经验探讨科塔萨尔的文学创作,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美西螈》中上演的自我身份的"变形记",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爵士乐、梦想和游戏,等等。

  国内学界对《跳房子》的批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 5 个方面:

  (1)小说创作背景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都会从小说创作的背景入手,这些研究者认为科塔萨尔创作《跳房子》同当时阿根廷国内压抑的政治气氛及其流亡欧洲的旅居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没落促使科塔萨尔对原有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在这种反思下,"他对西方的'理性王国'、资产阶级的世俗习惯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切旧秩序,包括语言和文学创作都提出了挑战".

  (2)小说主题研究:如钱孟悦的《略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2005)认为《跳房子》这部小说的主题在于"求索":作为现代文化人的拉美知识青年不断寻求"更真实的人和现实"(人类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虽然不断历经失望仍旧不放弃,这种"求索"的精神恰是拉丁美洲的希望所在。

  (3)小说结构和读者理论研究:该类研究认为科塔萨尔的创作在有意识地对传统小说封闭式结构的限制进行突破。钱琦的《进入"跳房子"游戏》(1995)比较细致地分析了小说结构对读者阅读带来的影响和不同阅读方式的体验,并探讨了读者角色问题。王一的《走进迷宫--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2008)也对此作了一些研究,不过观点跟前者大同小异。

  (4)小说创作手法研究:很多评论都涉及对小说创作手法的探析,但几乎都是一带而过,并未深入。钱孟悦的《略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2005)述及小说中采用的多人称、多层次、多时序等现代文学创作的技巧,不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叙述模式,而且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钱琦的《进入"跳房子"游戏》(1995)也简单介绍了作者旁征博引、思辨反省和幽默的创作手法。

  (5)小说语言研究:蒙动的《科塔萨尔:像孩子一样讲话》(1987)认为小说语言是一种"反语言",充满纠葛、缠绕和象征,但未深入研究。胡旭东的《<跳房子>:迟到的馈赠》(1998)认为科塔萨尔对语言的进攻源于语言学转向的冲击和拉美本土文学语言的焦虑。

  总之,相比国外对科塔萨尔研究的多样化,国内对于科塔萨尔的研究并未与译介同时进行,研究内容和理论视角都还需要丰富,研究深度也还有待提升,可见国内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位作家的价值,因此对科塔萨尔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与扩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