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科塔萨尔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8 共224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跳房子》的叙事特点分析
【绪论】 科塔萨尔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研究绪论
【第一章】《跳房子》“反结构”的结构形态
【第二章】《跳房子》多重性的叙述视角
【第三章】《跳房子》陌生化的叙述话语
【结语/参考文献】小说《跳房子》的叙事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1 科塔萨尔与《跳房子》。

  20 世纪中叶,当西方文学渐入困境之时,拉丁美洲文坛却悄然崛起,闪现出一批才华横溢、敢于创新的青年作家群体,他们引发了后来被称之为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震动世界文坛。其中,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阿根廷的胡利奥·科塔萨尔和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被公认为拉美"文学爆炸"的杰出代表。他们或独树一帜,或另辟蹊径,推出了大量主题思想深刻、叙事技巧新异的作品,拉美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些作品以其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将拉美世界的地域色彩与社会抗争融为一体,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拉美人民的社会需要和道德追求,更以其巨大的创作活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澎湃潮流。

  胡利奥·科塔萨尔作为"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中的一员,毫无疑问是当代拉美文学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963 年,科塔萨尔发表了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小说《跳房子》,这部作品最终同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1955)、卡洛斯·富恩特斯《最明净的地区》(1959)、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光明世纪》(1962)、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1965)、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67)等一起成为拉美叙事文学已臻成熟的标志。

  1914 年,胡利奥·科塔萨尔在比利时出生,其父亲当时任职于阿根廷驻比利时大使馆。因为一战的爆发,年幼的科塔萨尔不得不跟随家人返回祖国并在那里长大。科塔萨尔六岁时,父亲离家而去。为了体贴母亲的难处,科塔萨尔上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所师范学校,于 1932 年毕业获得师范文凭,开始了教学生涯。

  后来,科塔萨尔又特意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了哲学与文学。1944 年开始在门多萨的库约大学任教,期间曾参加反对庇隆的政治斗争。庇隆大选获胜后,科塔萨尔辞去大学教职以示抗议,之后回到首都,受聘在阿根廷图书委员会进行翻译工作。1951 年,科塔萨尔因为翻译工作上的突出成就,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奖学金,因此搬到了法国巴黎并且在那里定居。其后又获得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翻译员的工作,同时开始利用余暇时间专注于文学创作。1984 年 2 月因白血病病故于巴黎。"当时,马德里的《国家报》将他誉为最伟大的拉美作家之一,一连两天用十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悼念的文章。"科塔萨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创作者。尽管 1938 年就出版了十四行诗集《出现》,但他是在 1951 年移居法国巴黎后才真正开始投入地发表作品。这段时期他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动物寓言集》(1951)、《游戏的终结》(1956)、《秘密武器》(1959)、《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1962)、《万火归一》(1966)、《八面体》(1974)、《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1981)……等,以及长篇小说《中奖彩票》(1960)、《跳房子》(1963)、《装配用的 62 型》(1968)和《曼努埃尔之书》(1973)。另外,还有一些散文随笔集如《八十个世界一日游》(1967)、政论文集《充满暴力与柔情的尼加拉瓜》(1984)等。

  科塔萨尔是继博尔赫斯之后阿根廷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上,这位作家始终保持着进攻的姿态,不遗余力地探索新的文学形式。"我们可以把科塔萨尔一生的创作历程以《追求者》(《秘密武器》中的一篇)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此前,他的创作受到爱伦·坡、博尔赫斯的影响,作品多为虚幻小说,以象征、隐喻等手法反映阿根廷的现实。从《追求者》开始,作者转而表现现代人探索人生道路、寻求生活真谛的内心追求。"继《追求者》之后,科塔萨尔又发表了一系列表现追求与探索的作品,其中以《跳房子》最为出色。这部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火山喷发般的效应",全世界的文学创作者、文学批评家、文学爱好者们都为之瞩目。有人夸赞不已,也有人嗤之以鼻。然而历经数十年的沉淀,这部小说不仅成为备受读者推崇的作品之一,甚至被称作"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

  《跳房子》是作者最具分量的作品之一,也是真正为作家确立声誉的作品,曾译作《踢石戏》、《跳格子》、《掷钱游戏》、《跳房子游戏》等。全书共 155 章,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题为"在那边"(1-36 章),讲述的是阿根廷青年奥利维拉和乌拉圭姑娘玛伽两人在巴黎所经历的种种;第二部分题为"在这边"(37-56 章),叙述奥利维拉在玛伽离开后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生活;第三部分题为"在别处"(57-155 章),包括各种报刊的摘录、文学作品或哲学作品的引文、"莫莱里的思考"等等,是一系列对前面两部分叙述的补充。可惜的是,这部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因作者有意为之的晦涩一直难于翻译,使其颇为遗憾地与马尔克斯、略萨等拉美作家的作品在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所造成的轰动效应擦肩而过。直到 1996 年,《跳房子》作为拉丁美洲文学丛书中的一部,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是孙家孟教授,这是最早的翻译版本。笔者选用的是重庆出版社 2008 年版,原译者对旧版的翻译作了重新校对。

  翻开《跳房子》,读者首先会被科塔萨尔丰富与驳杂的学识所触动。他似乎特别着迷于将文学、音乐、绘画、宗教、哲学、政治、历史、法律、语言文字、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吸纳到自己的作品里,以突破与颠覆的姿态,创造出一个令读者耳目一新的、甚至引起争议的小说世界。毫无疑问,《跳房子》蕴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西方世界的没落、文化价值的崩溃、人们生活的腐化、现实风气的龌龊、平凡人生的凄苦等都在此得到真实地展现。不仅如此,它甚至还包揽了科塔萨尔以前众多小说的主题和诸多因素。可以说,这是一部富有诗意的、对拉美现实生活和文化具有深刻见地的作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